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挽明 >

第346章

挽明-第346章

小说: 挽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崇祯一力推行新政时,黄立极刚开始还有些犹豫不决,但是真正推行新政之后,他才发觉其实阻力并不如他想象中这么巨大。反对新政的官员固然遍及朝野,但是支持新政的官员同样不少。

    而且反对者数量虽然极多,但是他们反对的意愿并不是那么强烈,也并不齐心。反对之余,还时常观望风声,生怕被朝廷抓个典型。而那些支持新政的官员虽然人数较少,但却都是极为坚定之人,聚集到了改革朝政这面大旗之下后,就如同找到了组织一般,往往能够发挥出超常的水平。

    一年多过去之后,支持改革朝政的官员已经在舆论中慢慢处于上风,而在皇帝的支持下,这些改革派官员更是常常破格提拔,大多担任了方面之责。这也使得朝中反对新政的官员声势大跌,十年寒窗苦读,最终还是为了要做官。辛苦读了半辈子书,结果中了进士之后,却被发配到冷清衙门去编写部门历史或是地方志,这些聪明人大多是不愿意的。 

第592章 商谈一() 
黄立极在推行新政之初时还走一步看一步,到了今天也算是把大半的精力扑到了新政上,以为自己的身后名做考量了。

    这位历经宦海沉浮数十年的老官僚已经认定,只要继续保持这样的势头,那么新政就算不能全然成功,也能保住大半的成果,大明王朝中兴未必,但是延续个几十年寿命终究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他这位深深涉及到天启党争的人物,也许就会因为这点功绩而脱离阉党之属,博取一个救时宰相的美名。到了他这个地位,权位什么的已经不怎么看重了,60出头之人还能霸占首辅之位多久呢?

    他毕竟不是严分宜这样的权相,而崇祯也不是嘉靖皇帝。因此黄立极空闲下来,最为担忧的还是自己的身后之名。

    这时代的士大夫名望可不是一介虚名,张江陵虽然擅权恶了万历皇帝,但是他的救时宰相之名远播,到了天启时便已经有人为他翻案,而到了崇祯登基之后,这位万历时的权臣更是全面被平反,子孙也全部被恢复了优待,不出二十年张家又将成为钟鸣鼎食之族了。

    黄立极知道自己在天启党争之中涉入太深,已经同东林党人结下深仇,若是东林党人上台,就算不清算他,也会找他子孙族人的麻烦。就算他再得皇帝的信重,这人一走,茶终究还是要凉下来的。

    不过他若是在新政上有所作为,替大明朝延上几十年的寿命,就算东林党人想要清算他的后人,也要顾忌到天下舆论的影响。因此到了此时,黄立极对于新政的热情,倒是大半出于真心的了。

    但是黄立极同样也知道,新政想要继续推行下去,就必须获得皇帝的坚定支持。事实上新政大半的成果,倒是崇祯个人意志的努力,他和内阁不过是奉命执行罢了。

    也只有具有少年英锐之气的崇祯,才能毫无顾忌的在大明腐朽沉闷的官场内闯出一道新路来,不像黄立极这些老官僚们,在做事之前都要极尽平衡思量,不要触动方方面面的利益,给自己制造麻烦。

    如果没有了崇祯顶在前面,黄立极觉得新政能够保住现在的十分之一成果,都已经可以算是大明上下官绅团结一致向前看了。

    正因为如此,他心里是真真切切的不愿意崇祯出城亲征,拿自己的生命去冒险。要是在战场上崇祯出现了一点什么问题,这大明朝刚刚萌现出来的一点希望,也将就此断送了。

    黄立极脱去了自己的梁冠,郑重的拜倒在地上,口中再次劝谏道:“陛下正值青春,不必争一时之气。就算这场战争让后金大获全胜,这些奴兵也拿不走关内的一寸土地。

    待到后金兵退,陛下自可重整国势,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只要我大明百姓从这些年的灾荒中恢复过来,似建奴这等跳梁小丑,必可一鼓而平。

    陛下不可意气用事,拿自己的性命和大明的国运去同建奴一赌高下。赢了也不过是击退建奴一次进兵,他们下次难道就不再来了么?但是如果输了的话,这京城之内未必会有第二个于谦,想当僧道衍的倒是不少。

    因此臣不敢奉命,若是陛下非要执意孤行,那么臣请致仕回乡养老。”

    黄立极要撂挑子不干了,朱由检自然也坐不住了,他赶紧起身亲自把黄立极搀扶起来,口中委婉的说道:“黄先生爱我之情,朕岂能不知。

    其实朕对自己的性命也是极为看重的,并不愿意轻易抛弃之。然而当今之世已经不再是太平年景,而是乱象渐起的大争之世。

    昔日蒙元失德,我汉家英雄群起而复华夏之故土,心中怀的不过是:驱逐鞑虏,恢复中华。这八个字而已。祖宗浴血奋战,追亡逐北,驱蒙元出中国,终承天命以治中国,享国已有260余载。

    而今建奴崛起于辽东,耀武于我大明臣民之前,朕若视而不见,躲在这四方城中,朕之性命倒是保存了,但是祖宗浴血而战得来的天命又将何存?

    今日我大明之患非是建奴丑类,实是天下人心之向背,我皇明天命的存继也。朕今日若是放弃了遵化之军民,明日要不要放弃蓟州之军民,后日要不要放弃京畿之百姓?

    今日之朝廷,也就剩下北直隶这点人心了。若是连这点人心都保不住,京城之内虽有百万之众,那也不过是一团散沙,不足以为倚靠。

    同这大明江山相比,朕之性命实在是微不足道;而同这华夏亿兆生灵相比,一家一姓之王朝倾覆,同样也是一件小事。

    驱逐鞑虏,恢复中华。乃是祖宗奋起之志,子孙后代岂敢不从。朕若能保住中华之地,捍卫华夏之生民,则天命自在吾家。若是不成,我朱家也当回报大明百姓260余载的供奉,不可辱没祖先之名。”

    黄立极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被崇祯扶起来的,皇帝的这番话语已经把仁孝和大义发挥到了极点,他如果再拿社稷、国本这些名头去劝说,无疑是以小利而坏大局了。至于所谓的华夏亿兆生灵高于一家一姓之江山云云,这种让人汗流浃背的言语,他也是自动忽略过去了。

    不过皇帝现在讲的话毕竟很是直白,他要争夺的是朱家的天命和继承先祖的志愿,在这种政治大义面前,就算是官宦生涯中经历了无数风浪的黄立极,也从未觉得如此刻一般无言以对。

    他的心中有了迟疑,刚刚不惜辞官归乡的决绝姿态,也就失去了那股豁出去的气势,不能再撼动崇祯让步。于是黄立极再度搜肠索肚,最终也只能拿新政的成败来做借口了。他对皇帝劝说道,若是崇祯在战场上出现了什么意外,这大明新政必然就要半途而废,则崇祯想要挽回时局的心愿,同样要付诸流水。没有了新政,又怎么挽回大明的时局呢?

    朱由检听后注视了首辅许久,才笑了笑说道:“先生是四朝老臣,这多年的宦海沉浮下来,对我大明的弊端应当了如指掌才对。

    朕想问先生一句实话,先生难道真的觉得,眼下这新政真能够挽回我大明的气数?让我大明度过眼前的难关,然后千秋万载的永存下去不成?”

    黄立极的脸色顿时有些难看了起来,“陛下这话是何意?如果臣对新政没有信心,怎么会为了推行新政,而四处得罪人呢?难道陛下对于推行新政,现在又后悔了不成?若是如此,臣只有避位让贤…”

    朱由检赶紧摆着手说道:“先生不要负气,朕并不是对推行新政感到后悔。朕今日不过是想同先生交心而已,这新政已经实行了一年半,以先生过往的人生经历,难道还不能预测一二么?今日,朕就想要听听先生的真心话。”

    黄立极沉默许久,才犹豫不决的说道:“若是新政能够全面推行,臣以为不会差张江陵的万历新政多少,或可以恢复到万历15年的光景吧。”

    朱由检不由苦笑着说道:“万历十五年,也就是说新政替我大明多延续了4、50年的寿命。不过张江陵推行万历新政的时候,我大明周边可没有一个虎视眈眈的后金啊。

    朕这些日子倒是看了不少闲书,其中书里有这么一个寓言故事…这故事的名字,就叫做: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这后金难道不会是压倒我大明的最后一根稻草吗?”

    黄立极低头琢磨了一阵,终于叹了口气说道:“最后一根稻草,想不到西人之中也有这么有智慧的哲人。不过陛下,就算是这位哲人,也要放下最后一根稻草才知道骆驼会不会倒下,现在我大明尚没有到山穷水尽的地步,谁知道后金是不是最后一根稻草呢?

    臣依旧以为,陛下当善自珍重,安心等待新政推行获得的结果。也许说不定,新政的效果会好于预期,我大明有否极泰来的机会。臣还是反对陛下亲征,这新政不可半途而废啊,陛下。”

    朱由检低头思考了半天,终于不管不顾的对着黄立极说道:“我大明现在面临的宗室问题、吏治问题、士绅优待问题、卫所问题…种种弊端归根结底,其实只有一个核心问题,那就是土地问题。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说的正是当今之世。不是天下土地不够分配,而是土地多在高门大户手中,农夫无田可耕,稍有灾荒,便是人各相食,这天下方才动荡不安。

    现在实施的新政能解决土地问题吗?显然不能。设立银行,投资实业,不过是调动了民间财富,安置了那些失去土地的农民罢了。这始终只是治标之策。

    我大明百姓数以亿计,失去土地的农民更是数以百万计,随着时间的发展,越是灾荒之年,这土地越是集中到高门大户手中。这些高门大户享受着朝廷的优待,侵占民田又不用给朝廷纳粮,他们占有的土地越多,朝廷的收入就越少。

    朝廷的收入越少,就越难以赈济灾民,安顿流民。若是朝廷再也无力赈济灾民,安顿各地流民,这些无路可走的百姓难道就不会效仿陈胜、吴广的旧事吗?

    是以这新政只能让大明稍稍喘口气,恢复一些元气罢了。想要挽救时局,现在推行的新政是做不到的。” 

第593章 商谈二() 
黄立极哑口无言的看着崇祯,这么*裸的把大明所面临的无解问题摊开来说,实在是让这位大明首辅感到有些心惊肉跳。

    关于土地集中对于王朝的危害问题,难道大明的士大夫会不清楚么?但是大明的士大夫们,除了一个海刚峰之外,其他人对这个问题也只有装聋作哑罢了。

    就算是讽议朝政、评论官吏出名的东林党人,他们敢公开批评朝廷执政,要求官员廉正奉公,振兴吏治,开放言路,革除朝野积弊,针砭时政,却从来没有勇气敢挑战关于土地集中在高门大户手中的问题。

    越是到了王朝的末期,这土地便越是集中在高门大户手中,各地衣食无着的失地农民只有变成流民,一旦这些流民聚集成团,便是起兵造反的节奏,而王朝末路的序章也就正式展开了。

    昔日张江陵不过是清理了士绅大户的隐田,就已经被这些士绅官僚们群起而攻之,借着万历皇帝的手,使得张江陵死后都要名秽家灭。

    而崇祯现在直接把矛头指向了那些四处吞并土地的士绅官僚,这话要是传出去,必然是天下士绅震动的结局。估计崇祯在大明士绅官僚中的形象,还有坏过已经过世的天启帝。

    黄立极额头微微冒汗,口中万分紧张的说道:“陛下请慎言,现在的大明可经不起再来一场内乱了。大明现在的光景不及万历初年,而中枢之权威也不及张江陵柄国之时,微臣的才能和威望更是不及张江陵多矣。张江陵当年都未曾办到之事,现今就更不适合去做了。”

    朱由检先搀扶着黄立极重新坐下,这才转身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先生不用如此紧张,朕并不是不分轻重之人,没打算去动土地集中在高门大户手中的问题。

    朕说起这个问题,不过是想要先生知道,我大明的问题究竟出在何处而已。一个人心脏有毛病,但是医生却整天开治手脚的方子,先生以为这人能活下去么?”

    黄立极许久不语,最后才含含糊糊的回道:“不吃药说不得还能继续撑下去,这要是吃错了药,也许就立刻断气了啊,陛下。”

    朱由检笑容不改的回道:“那先生不妨先听听,朕给大明开的方子,再决定要不要吃这副药。”

    黄立极对皇帝拱手说道:“臣洗耳恭听,请陛下示下。”

    朱由检沉吟了片刻,便张口说道:“想要解决大明现在的土地问题,第一件事便是要让局势不能继续恶化下去。也就是说,不能再任由这些高门大户继续在大明境内聚敛土地,让大明百姓一一破产了。

    内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