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明-第3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种蓝狐披肩在阳光下色如白雪,但是到了暗处却隐隐呈现出了浅蓝色,皮毛之柔软温暖还超过了貂皮。三位后妃对于这件礼物倒是相当满意,而据送来礼物的王承恩介绍,这些狐皮来自于扶桑岛北面的岛屿,乃是今年东海巡阅府从海外带回的珍奇。
这些珍贵的皮毛总数不过数十件,最后的成品也就是三件披肩和一些小玩意。因此当崇祯把三件披肩分给三位娘娘之后,整个大明也没有第四件成品了。
虽然周后和袁妃是性子比较恬静的,收了礼物之后除了欢喜之外,便收藏了起来。但是田贵妃显然并不愿意就自己欣赏这件宝物,她连续召开了数次京城贵妇人的聚会,有意无意的把这件披肩拿出来炫耀了一遍。
这些勋臣贵戚的家眷,原本在家中就无所事事,在以往她们想要出个门都很艰难,毕竟不合大明的礼法。但是崇祯登基之后,除了对勋贵极力打压之外,便是让后宫几位后妃参与了社会救助和教育事业。
京城的惠民药局也好,救济院也好,小学校也好,常常能够出现三位后妃的身影。而能够被三位后妃邀请,参与这些公益事业的勋贵家眷们,不仅在百姓中获得了声名,还同后宫几位后妃拉近了关系。
因此虽然刚开始的时候,这样的行动引起了不少文官和士人的非议。但是在百姓和大明时报的支持下,崇祯二年之后,这种非议已经越来越少了。
而渐渐的,由宫内几位后妃组织的公益活动,成为了京城勋贵家眷及朝中官员家眷进行交流的一个社交场所。通过这样一个社交场所,那些勋贵和官员们,不仅获得了一个新的消息来源,还拥有了另外一种办事的渠道。
定期的社交聚会,不仅仅成了这些贵妇们展示服装和首饰的场合,还给了她们参与社会政治活动的机会。以往大明社会认可的完美女性品德,是尊崇于三从四德和相夫教子的女子。但是现在,一位具有文化素养和基本政治能力的持家主妇,显然更能让她的丈夫,引起皇帝和各位朝廷重臣的注意。
随着崇祯连续提拔了几位,夫人在社交活动中表现出色的官员之后。在京城,女性的社会地位开始出现了某种独立性,不再被视为某某官员的夫人,而是被视为一个独立的人格。在现实利益的考量下,官员对于自己的正妻也显得更为尊重了起来,而不再被视为一个无知妇孺。
而这样的社交聚会也造成了另外一个后果,基于女性的天性,新颖的服饰和首饰开始在聚会上流行了起来。大明的贵妇们虽然并不缺乏衣料和首饰,但是可供炫耀的社交场合其实并不多。
按照娶妻娶德,纳妾纳色的社会价值观念,士人取妻重在持家和养育儿女,而不是打扮的花枝招展的,出外交际。因此服饰一般以稳重传统的样式居多,而首饰则也以家族传世者为贵重。
当然近世以来社会风气日渐颓废,不少年轻妇人和未出阁的小姐,开始追求江南名妓中流行的服装和首饰款式,当然这种服饰都是以迎合男性的审美观为主。
而在现在的京城社交活动中,那种老气横秋和轻浮的服饰自然不会成为这些贵妇们的追求,从宫内流传出来的各类服饰,自然就成了这些贵妇们的新追求。没人愿意在这种社交活动中穿着重复的服饰,从而让别人嘲笑。
不管是来自北方的各种皮毛还是南方的各色绸缎,一时之间都成为了京城热门的货物。而从海外运来的各式宝石,也成为了京城上流人士的新追求。在这种热潮的背后,也极大的引起了勋贵官僚们对于海外特产的兴趣。
比如台湾的黄金,暹罗的红蓝宝石,印度的钻石,还有日本以北地区的各色皮毛。东海巡阅府和四海贸易商行从海外带回来的皮毛和财富,开始越来越吸引这些勋贵官僚们的注意力。
随着他们的家眷把自家的财产花费在那些永远看不到尽头的服饰和珠宝上面,通过土地上的产出来获取财富的方式,越来越不被这些达官贵人们所欣赏。通过工商业快速的增值自己的财富,或是通过海外贸易获取暴利,已经开始在京城的上流阶层形成了一种风潮。
京城勋贵官僚所拥有的财富,其实并不亚于两淮盐商。这些在京城世居百年以上世家大族,他们所集聚的财富,真正可以说的上是复可敌国了。当这些财富从地窖中启出,流入到生产领域之后,无疑给北方新兴的工商业提供了急需的资金流动性。
京城和天津市面上的繁荣景象,开始慢慢不亚于江南的富庶之地了。而进入9月之后,郑芝虎带着船队终于抵达了天津,耗费了近一年时间,横渡了太平洋两岸,还带回了许多大明所无的动植物。在崇祯眼中,这趟出航可以说是非常成功了。
虽然郑芝虎并没有完成环球航行,但是朱由检依然给他和两名助手册封了,子爵和男爵的爵位。这趟航行所带回来的橡胶种子和树苗在台湾、海南、广西及雷州半岛地区进行了培育,至于随船带回来的35吨生胶,则全部被内府以每斤015大明元的价格收购了。
300元一吨的价格,已经和同等重量的棉布价格相近了。但是这些生胶在对面的大陆上,基本上被视作一种娱乐用途的玩具材料,价格十分之低廉。郑芝虎购买这些生胶的费用,还不及从产地运到天津的运输费用的十分之一。
一直以来,觉得对面大陆除了白银和黄金之外,没有其他产出的随船船员们,顿时意识到,下次回航的时候,可以优先收购什么特产了。
而对于崇祯来说,这些生胶刚好解决了他的一个难题。去年完成了手压水井的设计之后,京畿各地便开始打造这种利用真空原理抽取地下水的机械水井。
但是利用动物皮革制作水井的密封垫圈,不仅很容易老化损坏,而且造价也非常高。大家畜的生皮也要2两银子一张,相当于06元左右一斤。而生胶加工成熟胶,在制作成品时,还可以加入占比重40…50左右的填充料,这无疑可以大大的节约成本。
最重要的还是,经过了硫磺熟化之后,橡胶老化的的速度极大的被延缓了,用橡胶制成的密封材料,显然比皮革要耐用的多。
当橡胶硫化后的制成品,证明了在密封和老化性能上的优越性之后,朱由检便拨了一批加工好的橡胶材料,前往陕西米脂和榆林地区,准备在这些地区搞一个百日千井计划,以解决当地百姓的饮用水难题。
虽然今年春天和去年冬天,陕西都下过雨和雪。但是进入了六月之后,陕西的个别地方依然再次遇到了干旱问题。今年的形势固然比去年强,不会形成蔓延到整个陕西的大旱灾,但是这些受灾地区,算是今年已经是第三次受灾了。
榆林地区还好,因为是边军驻地,因此还有一些军粮可食。但是米脂的百姓就困难得很了,延绥巡抚不得不再次向朝廷申请赈灾。
米脂县是延绥的襟喉之地,北接榆林,西临横山,南通川陕,这里的百姓要是闹起乱子来,显然会影响到延绥刚刚安定下来的局面。
根据延绥巡抚和三边总督的建议,和内阁诸位大臣的讨论,最终朝廷赞成了延绥巡抚的赈灾建议,并从米脂地区迁移一些灾民进入宁夏地区开荒。而崇祯也决定拿出10万两白银,在米脂和榆林打上1000口水井,以缓解当地百姓的用水问题。
这些橡胶的到来,无疑给这个打井计划补上了最后的技术缺陷。
在郑芝虎抵达的时候,京城第二届运动会正好召开。经过了去年的实验,今年的比赛项目终于精彩了许多,也扩大了许多。
而前往北面比赛场地观看的百姓,更是去年的数倍。而参加的人数,也不仅仅是军人、学生和街头闲人。不少京城或外地的平民百姓也纷纷报名参加,想要一起图个乐子。
在京城的英国东印度公司职员、葡萄牙人和几位西班牙人,也跃跃欲试的报名参加了比赛。他们对于这种运动会的形式大为称赞,有个别学识不错的,还拿这个东方的运动会和古希腊城邦之间举办的奥林匹克运动大赛,在皇帝面前进行比较优劣,以彰显欧洲并不是中国人眼中的一个蛮荒之地。
在这场运动大赛中,西班牙人赢得了一个标枪投掷的冠军,而英国人则是获得了推铅球和100米跑的金牌,葡萄牙人一无所获。
第554章 比赛()
京城北门外的大校场,9月已经成为了京城百姓的乐园。大校场东南角被隔出一块205*282米的运动场地,场地的东西北三面建起了11排座位的看台,而南面则只有一道低矮的栅栏虚虚隔开了。
经过了半个多月的赛事,9月18日也到了运动会的闭幕日,今天最后一项比赛的项目是四人接力赛跑。参加比赛的有4只队伍,海军军官学校、陆军军官学校、燕京大学和英国水手组成的队伍。
崇祯和孙承宗等参谋部成员就坐在北面的看台上,原本他还邀请了内阁几位阁臣,但是显然那些阁臣还不能够接受,坐在光天化日之下,看着一群穿着短衣短裤的男子在阳光下奔跑流汗。
不少官员们认为,前往运动会场上观看比赛的夫人女子,看着衣不蔽体的男子在场上运动,实在是有些有伤风化。不过崇祯的坚持显然比这些阁臣的坚持更为坚定,因此这些阁臣只能选择管好自己和自己的家人。
不过大明朝一向就没有什么大众化的娱乐事业,在茶馆听听说书已经算是市民最好的消遣了。而南方的戏曲,此时还只是少数人才能享受的娱乐项目。
运动会既有比赛胜负的不确定性,也有庙会的热闹,还有踏青郊游的乐趣,因此当崇祯二年召开第二届运动会时,京城百姓的关注热情比去年还要高。即便是那些禁止家人出城观看比赛的士绅家庭,也常常有人偷偷溜出家去观看比赛。
当作为比赛发号的三眼铳被朝天点燃后,随着一声巨响,4名男子就从起跑线上冲了出去。朱由检手上拿着一只单筒望远镜全神贯注的观望着比赛,在旁人看来,似乎比场上的选手还有紧张。
坐在他右手边的英国东印度公司总经理梅思沃尔德,原本还想同皇帝谈点什么,不过看着崇祯这么认真的模样,他也不得不拿起了自己的望远镜观看起比赛来了。
对于这样的运动会形式,梅思沃尔德同样很喜欢。他认为这种运动比赛,倒是能够很好的培养绅士的体力和运动能力。在他看来,英国和欧洲大陆那些动不动就拿起刀剑决斗的贵族青年们,应当把自己充沛的精力投身于运动比赛,而不是发泄在斗殴和女人身上。
他已经决定,这次回去后倒是要向国王推荐,举办和中国相似的运动会,从而改善英国绅士们虚无和不健康的生活状态。不过梅思沃尔德觉得,这种运动比赛不应该让下等人参加,应当学习古希腊人,只有贵族青年才能参加运动比赛。
而且,也只有社会上流阶层的人士,才有时间把自己的精力花费在运动上,从而塑造自己完美的**和健康的精神。至于那些下等人,他们需要的是卖力工作,而不是借着运动的名义偷懒。
进入了中国之后,这个国家给予梅思沃尔德的第一印象,就是中国人实在太多了。从天津到北京这段路程,他就没有发现过毫无人迹的荒野地带,道路和运河两侧总是能够看到被开垦出来的田地和农舍。
这个国家在他眼中完全像是另一个世界,即便是人口众多的印度大陆,在城镇之间也还是有着没有人迹的森林和荒原的。而在英国,离开伦敦之后,基本上就是成片的荒野和未开发的黑森林。
这还是经过了两个多世纪的圈地运动后的现状,要是在亨利八世时代,除了城堡和城镇周围有农场和牧场,稍稍远离城镇一些的村子都看不到。
中国人口之多,下层民众之富裕,让梅思沃尔德总是惊奇不已。此时的英国还处在海外大规模殖民时代的前夜,除了北美的几个殖民地外,英国人在其他地方还没有建立起真正的殖民地。
虽然英国人垂涎于印度大陆和东亚地区的富饶,也死死的注视着香料群岛,想要从荷兰人手里分一杯羹。
但是,英国东印度公司在亚洲二十多年的贸易经历告诉了英国人,虽然他们曾经打败了西班牙人的无敌舰队,但是同亚洲的这些国家相比,英国依然还是一个地狭人稀的小国。而英国同西班牙人的敌对,使得英国的海上力量很难毫无顾忌的越过北非发展。
毕竟西班牙人现在还在同欧洲新教国家开战,英国人如果把自己的海上力量分散到亚洲去,很有可能会让本土受到袭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