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楚怀王-第1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臣的打算,那就是在于赵国和谈的同时,再与义渠和谈,如今义渠国元气大伤,他们会答应我们的和谈的。”
······
肤施城外。
齐赵联军兵围肤施城十日,但面对一个名副其实的郡城,齐赵联军虽然人多势众,但也只能规规矩矩的先做攻城准备。
赵军大营。
赵王向营中的大臣道:“诸卿,寡人从咸阳得到消息,秦国打算派人前来议和,使者已经在路上,不日就将到达这里。而且寡人还听说,秦国打算调动函谷关的秦军前来增援。”。。
说着,赵王看向身侧的乐池道:“将军,若是我们攻打这肤施城,需要多长时间才能攻克此城。”
乐池摇了摇头道:“大王,肤施城乃是郡城,城高池深,而且城外还有十万余秦军,短时间内恐怕难以破城。”
赵王点点头,对于攻打肤施城的事情,已经接连商议几日,但是每次都是同样的结果。
沉默了一下,赵王开口道:“秦国已经接连数十年没有遭到削弱,数十年来,秦国先是打败魏国,夺取了上郡河西,仅有关中之利。接着打残了义渠,然后灭亡了巴蜀三国,实力极为强大。”
“这次我们能攻破秦国河水的防线,实在是一次难得的好机会,可以一举削弱秦国,若是寡人答应秦国的求和,那么五国联盟一定破裂,这次伐秦的事情也会到此为止,要是错过这次机会,寡人担心以后会后悔一辈子。”
“可是如果不答应秦国的求和,一旦函谷关的援兵到来,那么我们就更难攻破此城,到时说不定会一无所获。”
顿了顿,赵王开口道:“而且寡人更担心其他的四国退兵,尤其是齐国以及楚国。”
众臣闻言一阵无语。
面对坚城,哪是这么容易就可以攻破的。
至于齐楚两国退兵的事情···
第二百八十八章 估计重施()
王贲出言道:“大王英明,如今我们赵国已经渡河,正在准备攻打坚城,需要不短的时间,若是等秦国援军到来,而后齐国突然撤军,那么仅凭赵国之力,最好的情况就是大破秦军,但是也会两败俱伤。”
赵王点点头:“不错,这正是寡人担心的地方。”
“而且寡人还担心一件事,无论是秦国求和割让上郡数城给寡人,还是寡人夺取上郡数城,一旦各国退兵,现在义渠国又被打残自身难保的情况下。到时,秦国为了再次占据有利的地形,肯定会全力与赵国夺取上郡的,届时,恐怕寡人的全部心思全都浪费在上郡这里。”
说着,赵王再次想起中山国来。
相比从秦国身上割肉,若是能吞下中山国,不仅容易一些,而且中山国远比上郡富庶。
怎么选择自然不用考虑。
只是赵国现在心中很为难,若是赵国接受秦国的求和,自然是不错的,但是这样一来,不仅不能削弱秦国,而且还会引起同盟各国的愤恨。
如此一来,赵国就是同时与秦魏韩齐各国交恶,尤其是魏韩两国,若是他们在赵国攻略中山的时候在后面拖后腿,那就麻烦不断。
最好还是现在这样,三晋关系亲密,用魏韩两国拖住秦齐楚三国。
想着,赵王开口问道:“诸卿,现在寡人既想削弱秦国,同时也不想彻底得罪秦国,更不想率先与秦国讲和以致得罪其他盟友,不知诸卿何以教寡人。”
众臣全都一时无语。
想要削弱秦国那就的继续攻打秦国,但是这样一来就会令秦国恨上赵国,若是答应秦国的求和,那么就会得罪其他攻打秦国的盟友。
这······
此时乐池猛然想起那个听说各国伐秦,特意跟随自己来长见识的家伙,想起这几日自己与他交谈时,他当时提出的一主意。
想着,思虑再三后,乐池斟酌道:“大王,臣有一个大胆的想法,不知是否可行。”
赵王一愣,立即开口道:“将军尽管到来。”
乐池顿了顿开口道:“大王,这次犀首的行动就是一个榜样,我们可以效仿犀首,派出一部分军队绕开沿途秦国的城池,直接去少梁接应齐魏联军过河。”
赵王闻言一愣。
分兵南下,从这里直接派兵前去接应齐魏联军,这实在是太危险了!
这······
赵王有些不悦,乐池的主意实在是有些冒险。
可是,如果成功了呢?
若是汾阴的齐魏联军渡河···
秦国函谷关的援军肯定不会来了,西河之地可比上郡富庶得多,而且地理位置也比上郡重要的多。
一旦齐魏联军在河西站稳脚跟,那么秦国肯定优先解决河西的齐魏联军,然后才会再解决上郡。
这样一来,赵国只需在上郡攻城略地便可,麻烦的事头疼的事全都交给秦魏两国。
说不定,秦国为了稳住赵国,狠狠的大出血一次不可。
而且魏王还会感激赵国也说不定!
虽然这样的做的收益很大,但是其中的风险同样也很大。
赵王一脸肃然道:“将军,虽然犀首带着义渠军成功的接应了我们渡河,但是公孙衍并没有去更近一些的少梁,而是来到了更远一些的上郡,将军可知其故。”
乐池点点头:“大王,臣知之。犀首之所以舍近求远,一方面是隐蔽行踪,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洛水的东岸有魏国修建的长城,实在不好渡过。”
赵王点头道:“不错,正是如此。”
“虽然我们南下的道路并没有长城阻拦,但是却有一座梁山阻拦,这座梁山就是天然的长城,不仅难行,而且只需五六百人就可以堵住道路。”
“而且如今我们大军在就秦国境内,无论怎么隐蔽行踪,最多三日,最早一日,就会被秦国发现,根本达不到突袭的效果。”
说着,赵王一脸正色道:“敢问将军,这些应该如何解决?”
乐池拱手道:“大王,关于隐蔽行踪的问题,臣以为我们根本无需隐蔽,至于梁山的问题,那就绕开好了。”
“绕开?”赵王一愣,好奇道:“将军,绕开梁山,这可是就将原本五六日的路程,平白增加一半,恐怕非得十余日才能赶到少梁不可。”
“如此一来,大军不仅补给困难,而且这一段时间恐怕函谷关的秦军已经赶到河西地,到时大军被堵在秦国,肯定只有全军覆没了。”
乐池点了点头:“大王,臣就是担心梁山堵路,所以思考了许久,依旧拿不定主意,因为要想快速赶到少梁,那就只有用单骑了。”
“单骑?”
赵王沉默了一下。
自从赵国组建单骑以来,招募了大量的擅长骑射的士卒,已经训练了很长时间,为了让这些士卒见见学,赵王也把他们带来了。
如果只用单骑,利用马速,应该可以快速赶到少梁。
可是···
赵王轻叹道:“将军,可是单骑数量毕竟太少,恐怕只能牵制少梁的秦军,难以如犀首一般,可以正面与秦军对决而且还能战而胜之。”
乐池点头道:“大王说的不错,但是少梁那地方同样不像上郡这边难以渡河。”
“从蒲坂到蒲阳,这一大片的地区,大大小小有许多渡口。虽然秦魏两国都在南面修建了长城,但是少梁那一块区域并没有。”
“三千单骑攻打大渡口自然不行,但是在齐魏联军猛攻渡口的情况下,从后面攻破一个小渡口,这还是可行的。昔日秦魏少梁之战,魏军不就是全面攻击河水大小渡口,然后以点破面的吗?”
赵王想了想,有所异动,然后看向旁边一直沉默的带佗,问道:“贤卿,不知你以为如何?”
带佗看了一旁的乐池一眼,感觉自己被坑了一样。
一旦出了差错,那就是全军覆没的下场
但是一旦将此事做成了,那么这就是天大的功劳。
思考了一会儿后,带佗行礼道:“大王,如今秦国各地的兵力基本已经调走,秦国各县已是无兵可用,无力阻拦大军过境。所以,若是能有一个熟悉路径的向导,臣可以保证五天内赶到少梁。”
“至于能否接应齐魏联军渡河,臣不仅需要一个熟悉秦国内情的人,还需要齐魏联军配合,三千单骑虽然训练年余,但是人数太少,而且无法攻城。”。。
赵王闻言点了点头。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当初组建单骑的时候,不就是看到单骑的速度极快,极易进行骚扰吗?
现在就是验证的时候了。
至于失败了···
反正这三千单骑大部分都是胡人,全死光了对赵国也没有影响。
想着,赵王露出坚定之色,道:“传令,让请犀首来见寡人。”
“诺!”
第二百八十九章 渡河()
汾阴。
甘茂派出的使者大怒而去。
原本义渠国遭到秦国大败,各国士气为之受挫,随着希望逐渐渺茫,甘茂立即派出使者与魏王接触。
几轮交流过后,魏王已经打算与秦国隔河对持了,但是,上郡惊变的消息传来,魏国前脚答应甘茂,后脚立即变卦,立即加强了对少梁的攻势。
魏王看着使者离去,不以为然的笑了笑。
俗话说的好,世事无常,不久前魏国还在担心秦国的报复,这才几天过去,就变成秦国担心被魏国攻击了。
正想着,有侍者来报:“大王,赵王快马传来消息。”
“赵王?”魏王一愣,不知道正在攻打上郡的赵王怎么会突然传给自己消息。
魏王应道:“传上来。”
“诺。”
魏王从侍者手上接过帛书后打开一看,正是赵王准备接应齐魏联军过河的消息。
魏王大喜道:“赵王不愧是寡人的兄弟,真是有心了。”
公孙喜闻言询问道:“大王,不知赵王传来了什么消息?”
“犀武可以自己一观!”魏王哈哈一笑,便将帛书传给了公孙喜。
成陵君见公孙喜一看帛书,同样露出喜色,不由出口询问道:“敢问犀武,赵王传来什么消息。”
公孙喜笑道:“赵王传讯说,已经以犀首为将,率领三千单骑,一人双马,将会在两三天内赶到河西接应我们渡河。并且,赵王让我们全面进攻,届时,犀首将会随即挑选一个渡口,前后夹击夺取渡口。”
其他人闻言一喜。
若是公孙衍亲自来,渡河的可能性肯定很高。
公孙衍本是魏国阴晋人,就是吴起以五万武卒大破五十万秦军的地方,但是在魏国成才的公孙衍却在秦国出仕,并且在秦惠文王即位初期成为了秦国大良造(秦国设立相国之前的最高官职,商鞅也是任大良造)。
公孙衍成为大良造后,先是借义渠内乱大破义渠,解除了秦国北部的威胁,然后率领秦军攻打魏国,首战大胜而归,并将阴晋夺回,秦王大喜下将阴晋改名为宁秦。
接着,前后历时五年,彻底击垮了魏国在河西的防御力量,然后,魏国的河西上郡全部割让给秦国,从此退到河水以东。
就在秦国彻底夺回河西,上郡成为魏国飞地难以保住的时候,公孙衍因为接受魏国贿赂的事情被张仪揭发,最后公孙衍被秦王驱逐,张仪拜相。
从此,公孙衍便恨上了秦王与张仪,或许,可能公孙衍还会痛恨苏秦···
毫无疑问的是,公孙衍对河西以及秦军是极为了解的,熟知河西内情。
若是其他人前去接应,魏国上下可能还会有所怀疑是否能成功,但是知根知底知己知彼的公孙衍前去接应,魏国上下对此信心倍增。
众臣纷纷向魏王贺喜道:“恭喜大王。”
魏王笑眯眯的道:“全是赵王仁义,自己渡河之后还想着帮助我们齐魏联军渡河。”
众臣闻言纷纷出言赞美赵王。
倪良想了想,一脸正色从人群中走出来道:“大王,赵王接应我们渡河,这自然是好事,但是臣以为,这并非是赵王仁义或者赵王重视三晋的兄弟之情,实则是李代桃僵祸水东引的计策。”
“什么?”魏王大吃一惊,忙问道:“将军何出此言?”。。
倪良答道:“大王,臣听说魏章已经从函谷关派出援军前往上郡支援,算算时间,现在应该已经快离开殽涵通道,今明两日就会沿洛水北上了。”
魏王一愣,接着反应过来,一脸冷意道:“这个赵王寡人早就看他面目可憎,自己渡河多日,也没有想起派军队前来接应。一听说秦国出兵了,立即就想寡人来,这接应齐魏联军渡河,却是想要寡人替他挡刀啊!”
想着,魏王带着怒气道:“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