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塞北王朝金 >

第46章

塞北王朝金-第46章

小说: 塞北王朝金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宗望和宗翰还是有许多不同,宗望这个人不是特别的嗜杀,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他还能落得一个“菩萨太子”的绰号,可见这个人绝不是特别的凶悍。比如说民国时期的黎大总统黎菩萨,那也是民国时期有名的大好人。

    (本章完)

第78章 各扫各的门前雪() 
所以李邈并没有被杀,反而被供养起来了。

    靖康之变后,宗望觉得大宋都被打掉渣了,老李你也该死心了吧?就想让李邈作沧州知州。

    李邈很淡定,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笑而不答,反劝说金国:“汝不以此时归二帝及两河地,岁取重币如契丹,以为长利,强尚可恃乎?”

    这话大意是:你们此时应该送还我们的两位皇帝和两河地区,每年像契丹一样收取丰厚的财物,来谋求长久之利,难道将来你们的强大还可以依赖嘛?

    这就说到了女真人的心坎里了,女真人也明白,武力的强大是不可以长久的。将来一定会衰落,而且堕落不是过程,而是直线。

    五胡十六国时期,匈奴、鲜卑、羯、氐、羌,那一个不是战力非凡,但是那一个长久的强大了?那一个超过了百年?

    武力打下天下这颗果子可以,而滋养果子的一定是文治,否则便会应了那句话:“胡虏无百年之运”。

    举个例子,清朝本来天下无敌八旗将士,竟然在和吴三桂作战的时候,不堪一击,后来不得已组建绿营才扑灭吴三桂起义。元朝强大吧,也没能超过一百年。

    李邈把一个不可以说的事实,当着金人的面说了出来,那么金人肯定是不能容忍。

    首先这帮人把李邈散开头发衣襟左衽,披发左衽历来是中原人对野蛮人的定义。李邈自然大怒,你把我当什么了,老子是文化人。于是李邈把这种“胡虏无百年之运”的话说的更有劲。

    金人大怒,你小子吃我的,喝我的,还这么淡定的揭我的脓疮,这样真合适吗?于是就把老李给杀了。

    将要临刑的时候,李邈面色不变,面向南拜了两拜,端坐着接受刑戮。我们一直在崇拜着各种偶像,这样仰之弥高的人,却被人大多数人给忘记了。

    英雄可以无寿,但英雄永垂不朽,一千后那些被崇拜的偶像,有谁还会被记得,但是那些在史书中的名字,依旧会闪烁着熠熠的光辉……

    最后介绍英雄李邈的身世,李邈是唐朝宗室的后人,最其祖上可以倒到唐太宗,套用刘备招摇撞骗的话就是:唐太宗玄孙,废太子讳承乾之后也。

    十月,完颜娄室攻下汾州、石州,以及两州所属的温泉、方山、离石等县。蒲察攻克平定军,辽州投降。

    十一月三日,完颜宗翰从太原出发,目标汴梁。

    五日,完颜宗望从真定奔赴汴京。

    七日,完颜宗翰拿下威胜军。

    十二日,完颜撒剌答攻破天井关。

    宗翰兵临隆德府,派使者招降知府张确,张确不降。这个时候隆德府要兵没兵,要将没将。

    此时很多人劝张确,咱们不投降可以,但是我们得跑,留在这里是坐以待毙。

    张确怒斥,说:“确守土臣,当以死报国,头可断,腰不可屈。”

    十四日城破,知府张确,通判赵伯臻、司录张彦遹战死。

    张确,字子固,邠州宜禄人。元祐年间,进士及地。在文治和武功方面,对大宋都有贡献。

    得知张确战死,钦宗皇帝很悲痛,赠其为述古殿直学士。后有召见张却的儿子张乂,慰抚说:“卿父今之巡、远也,得其死所矣,复何恨。使为将为守者皆如卿父,朕顾有今日邪!”。

    完颜活女渡过盟津。西京、永安军、郑州投降。

    十九日,完颜宗翰攻克泽州。

    完颜宗望率领各路军队渡过黄河。

    这次渡河是精彩的一段,需要着重的说一说。据说金兵在过黄河之前,大宋在黄河对岸有十四万守军,结果金人玩起来心里战,想吓唬吓唬大宋,就在黄河对岸敲了一夜战鼓……

    其实不过是一场心理战而已,希望打压一下大宋的士气,结果出乎金国人的预料,十四万守军被这一夜鼓声吓不战而溃。于是金国悠哉悠哉的用小船七天七夜分批渡江。

    还有一种说法是战鼓都不是人敲的,是绑了几只羊前腿固定,后腿置于鼓上,金国人就去一边睡觉了,羊敲的。

    就这么一敲,十四万人呐,顿时炸营,一哄而散!所谓:兵在夜而不惊,将闻变而不乱,这才是一个合格的军队,有战斗力的军队。大宋的军队是军队吗?这种军队不是颓废的问题,这就是报废了。

    紧接着,临河、大名二县、德清军、开德府都被金国拿下。

    二十五日,金国攻克怀州。当天,完颜宗望兵临汴梁。

    二十七日,金兵攻打通津门,范琼出兵火烧金军营寨,金兵退去。

    这个时候汴梁城的情况非常不妙,有人说金国也没来多少人,只能稀稀拉拉包围汴梁城几面,给人感觉金兵并不多。可宋军也不多,也只能稀稀拉拉的站在城墙上守卫。

    还记得当初宰相以包围京师为理由,召回了北追的宋军,结果数十万勤王之师让唐恪等以京城粮草不足为由,遣散或者返回到出发地了。

    这只是明面上的说法,实质上这帮软骨头,是怕金国不愿意和谈。作为弱势一方,和谈分两种,一种是求和,一种是乞和。这帮人不是在求和,而是在乞和,他们希望自己的顺从能换来对方的怜悯。

    这事情很搞笑,你都准备收复三镇,和别人开干了,你还准备和谈?是打算收复三镇以后在谈吗?你就不怕金兵再来汴梁城吗?脑子都被驴踢了吗?

    有人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大宋的表现打真的是可怜且可恨。

    至于说谈判,那是要有实力支撑的。你有了势力,对方才能和你谈,和你好好谈。比如说在下要和马云谈笔生意,你猜马云谈不谈?

    当然了大宋和大金之间差距岂是并不大,不能用在下和马云的差距来衡量。没实力,还必须与狼共舞,那就必须和对方建立底线,守住诚信,否则对方会以你的标准把你打的吐翔……

    号称十二帝无暗主的清朝,不就是别人要什么就给什么,马关条约两亿,辛丑条约四点五亿,你没法还价,是因为你打不过别人,自己还一副操蛋的德行。

    求鲜花,求推荐,求建议,求一切~

    本书重新整理了一下,部分内容进行了调整和增加,望各位看官原谅。

    (本章完)

第79章 不靠谱的谶语() 
宋朝的状况要比清朝好的多。虽然他也无法阻止金国南下,但是以宋朝之国力,守住都城困难不大。但为什么又丢了呢?因为傻*逼太多。为什么傻*逼太多呢,因为在****社会,大臣的智商是和皇帝保持一致的。

    各位看管读过前面的内容,就应该明白在下是非常愿意美化皇帝的,可是有些皇帝的表现,总能让在下撒泡尿漱漱口,然后才能写下他的故事。

    宗望和宗翰也不可能收到多少正规的教育,说肚里有多少墨水,那是不可能的。但是人家特别从这天地之间找寻事物的关键和核心,人家也不翻脸,一路打打打,还一路谈谈谈,耍着大宋玩……

    这才是以攻占佐合议!

    到了危险的境地,钦宗皇帝也意思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就派出使者四处求援,督促地方军勤王。可是这帮使者出城就被金国拿下,金国现在就防着你这手呢。至于有没有使者跑出去,也是一个要争论的问题,因为后来有一个叫做曹辅的人给赵构带了一道勤王的圣旨,而赵构却最终没来。

    现在的状况是,外地的军队,不知道京城究竟发生什么了。这帮人在没有确切消息的情况下,是不会动兵的,因为一个不不好就会被扣上,破坏和议的罪名。李纲多大的范儿,现在都已被罢官了,我们算哪根葱呀?于是勤王之师可没有向上次一样源源不断的开来。

    关键到了这个时候,大宋还是没有一个统一的意见,是和还是战,还没整明白。

    和也好,战也罢,都不错。选择了和,你就好好谈,就算谈不成,也起到拖延时间的作用。选择了战,你就好好备战,进行正常的军事指挥好不好?

    大宋王朝的庙堂诸公,竟然没主意了。万般无奈之下,唐恪这个二货,终于弄出了一个计策—逃跑。这也不算什么错,既然汴梁守不住了,逃就是唯一的路了,毕竟在南方还是大有可为的,后来的赵构草南宋就是一个证明。

    钦宗如果南逃的话,不会有赵构那么多顾虑,收复疆土未可知也。当然也不得不承认,赵构比起钦宗皇帝,无论才干,谋略上强上的不是一星半点。咱们这里要先申明一点,赵构的顾虑从来都不是迎回二圣,在他南渡以后,他是最希望把二圣给迎回来的。至于为什么,咱们以后在分析。

    赵构能够在天下萧然的情况下创立南宋,有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他有识人之明。这一点很重要,毕竟皇帝不能所有事情都亲力亲为,需要有能力的大臣,你的眼光决定了国家的前途。钦宗恰恰相反,看人眼光是他最大的问题,一直以来就不知道该听谁的,完全是跟着感觉走,感觉到了,怎么走都行。

    唐恪的观点说了出来,另一拨人就不干了,反对说:“周朝失计,莫如东迁”。

    这话不错,但大哥您有认真的想过吗?以当时周天子的状况,周朝如不东迁,估计要不了多久就会是犬戎的盘中餐了吧。还哪来什么春秋战国?哪来什么百家争鸣?怎能建立中国文化基础?说不定连孔老夫子都没了。

    其实中原人也很刻薄,骂人是戎还不够,还要再加一个犬。

    唐恪见有人反驳,竟然不说了。这不是老唐有涵养,而是老唐的策略就是零时想出来的,主要是让皇帝知道,自己拿了主意。任何一个方案,不能只是一个想法,要有理论基础和可行性论证。否者就是皮进肉不进,太难受了……

    钦宗皇帝没有判断力,所有的决定和弹窗广告是一样的,太惹人烦心了,竟然跺着脚说:“朕今日当死守社稷,绝不逃避。”

    钦宗皇帝真的很有意思诶,纯粹就是脑袋里装满屎,还自以为是的乱喷。金国第一次包围汴梁的时候,形势尚可一战的时候,他想着要逃,现在在情势如此,又要坚守汴梁城。

    这就跟着感觉走,根本不看天下的形式。这只能归结为钦宗皇帝不仅没有识人之明,而且还没有识事之明。作为一个皇帝,钦宗真的不合格。当然中国历史上,合格的皇帝也不多,都是一群脑残横飞的大老爷。

    既然决定留下来和金国人玩命,那就开始备战吧,备战第一步就是募兵。

    汴梁城是当时首都,人口肯定不少,招兵的难度并不大。但有句俗对对招兵形成了阻碍,这话是这么说的: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所以招来的都是一些地痞流氓。

    大宋的官军很弱,但是这帮人就更弱了,嘻嘻懒懒的站在城墙之上。到也是一道风景,梁城上就出现了官军和流氓共舞的局面。

    虽然打仗不行,但你吓唬金兵也行呀,结果金兵在城下运石伐木制造攻城工具,这帮人就眼睁睁的老老实的看着城下的金国士兵忙碌,一石不扔、一箭不发,任由这帮人肆无忌惮的玩耍,这样真的好吗?

    这感觉是,我扫我的门前雪,至于你们家的瓦上霜,我以前没兴趣,现在更没兴趣,以后也不会有兴趣。

    二十八日,大宋南道总管张叔夜带着两个儿子以及三万大军前来勤王,到达汴梁南郊的玉津园,与金兵大战于南薰门外,击退了金军的进攻。若这个时候,再有三十万军队,那么就不会有靖康之变,中国的历史可能机会被改写,可惜勤王之师太少了。

    钦宗和咱们不一样,他不知道后来的事情,他只能看到眼前,得知老张来了,自然是大喜。任命张叔夜为延康殿学士,资政殿学士之衔,授予签署枢密院(中央军事领导机构枢密院的副长官)之职,委以指挥军事全局之重任。

    这个时候大宋的军队才像个样子,毕竟来个将军嘛,军纪训练算是跟的上去了。

    金国现在已经完成了攻城贮备,昼夜攻打。宋军也是被打急了,老子自然和你们那么的客气,你怎么现在不和我客气一下?在恼怒之间,便空前团结,战况是相当激烈。

    钦宗皇帝也豁出去了,每天身披铠甲登城视察,虽然皇帝干不了什么,不能搬起石头往下扔,但是你皇帝都敢于到城头之上,那将士自然敢于卖命。

    当时士兵吃的不怎么好,钦宗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