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战国苍云传 >

第65章

战国苍云传-第65章

小说: 战国苍云传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自己还需要更深入到朝局中,掌握更多的资源,不然就只是一直游离在外,成为一名高级食客罢了,这可不是自己想要的。

    这是接下来的出牌的主要方向。

    另外,便是提高自身修为水平,用混元五行针帮助几位兄弟成长起来,壮大自己的班底力量,这也要同步进行。

    收集草药的事,也是迫在眉睫,积累经济资本的事,则要另想办法了。

    将眼前自己的形势想清楚了一些,常羽心中盘算一番,定下今后的大致计策,这才放心心下来。

    自从离开外门弟子的院子后,常羽已经许久没有深夜练功了,便闭目调息,又进入了打坐的状态。

    ……

    夜尽天明。

    常羽一夜无眠,睁开双眼时,浑身舒服无比。

    简单地收拾一下,他便去主院中,向子南阳告辞,欲回到刺金门中。

    ……

    没想到,常羽刚到主院中,就吃了个闭门羹,惊讶地向守门侍卫问道,“你是说殿下和相国大人,已经到宫中参加早朝了?”

    八名佩剑的束衣侍卫中,走出一人,从石阶上疾步走了下来,恭敬道,“是的,宫中一早便传来了卫君的召见,殿下和相国大人,在凌都尉的护送下,进宫已经有一个多时辰了。”

    就在常羽转身离开之时,那名侍卫又补充道,“对了,宫里来的那人,还让殿下带上万夫子,所以,万夫子也随同进宫了。”

    “多谢,我明白了。”常羽一声道谢下,便离开了,心中却大为不解。

    听说几年前,大魏国给卫君送来了一名绝世美人,名为舒嫱,卫君见了十分喜爱,便封为舒贵妃,宠溺有加,自此之后,已经很久没有上过如此早的早朝了,这倒是稀奇。

    而且,万章虽然在齐国颇有些名声,但此次卫君唯独传唤万章这老儒家老头,又是什么用意?

第一百〇六章 自欺欺人() 
(两章连着一起发,码晚了。。。)

    ……

    常羽想不清这些环节,打算先打道回府,与展跖等人先碰个面,再讨论接下来的一些细节安排。

    这般想着,他便起身向门外走去。

    路过大公子夫人所住别苑门口时,常羽忍不住往院中看了几眼。

    别苑整齐幽静,青石路旁边,白石子与青草相间分布,构成别致的景色,院中五颜六色的花草相互掩映,露出几处香闺一景,挂红飞绿,别有一番设计者的匠心。

    别苑除了门口站着的四名侍卫,院中空空荡荡的,没有半个人影,想来这位夫人应该还在休憩中吧。

    不过,自从常羽知道卢医的真实身份后,对这位夫人的病情,倒是一点都不担心。

    这位夫人,名为花仪锦,是上大夫花卓之女。

    花锦仪与子南阳,两人从小一起长大,可谓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朝中内外,都是一个佳话。

    听说,花锦仪虽生得美若天仙,却是个单纯细腻的女子,一心一意只倾心于子南阳,年满十六岁那年,便嫁给了他。子南阳也是专情无二,除了花锦仪这一个正室之外,府上再没有别的侍妾,想必也是深受此女。

    这两人的感情,不知惹来多少卫国痴情男女的艳羡。

    常羽想起昨日初到府上,子南阳听闻夫人大病得治的反应,心中不由暗叹。

    一个人再坚强和冷酷,内心深处,都有一块柔软的地方。

    也许子南阳内心的软处,就是花锦仪吧。

    就在常羽要离开之时,他举目望见远处的一间阁楼处,走出一人。

    这个人的背上,挽着一个单肩包袱,正背向自己,伸手掩门。

    关上房门后,那人转过身来,国字方脸,不苟言笑,身形高大孔武,身着一身简朴的布衣,正是荀卿。

    常羽觉得有些不妙,连忙迎了过去,边走边说道,“荀兄?你这是?”

    荀卿此时也远远看到了常羽,站在原地,向常羽微一点头,算是打了招呼,说道,“常兄弟,你来得正好,省去你我道别了。”

    “道别?”常羽有些不解,“荀兄,你这是要去哪?”

    “再往西走,去其它几个国家再看下吧。”荀卿理了一下身上的包袱,往主院的方向望了一眼,说道,“我与殿下告别后,今日就离开了。”

    自从方子修辞行的事发生后,常羽对这种离开远行,心里多少有些不舒服。

    “恐怕荀兄要失望了,殿下今早已经进宫,要晚些才能回来。”常羽如实说道。

    “哦?”荀卿略一迟疑,似乎毫不在意地说道,“那就省去了诸多麻烦,我直接走了便是。”

    荀卿说罢,向常羽双手抱拳,露出难得的一抹笑容,“常兄弟,萍水相逢,也是缘分,你我后会有期了!”

    这句话一说完,荀卿望向常羽,轻轻点了点头,一声珍重后,起身就要离开。

    “荀兄?!”常羽侧身一步,站在荀卿面前。

    这一切来得太突然了,常羽还未弄清是什么情况,更不清楚为什么荀卿连个招呼都不跟子南阳打,说走就走,此时当然要先扯住荀卿,问清话再说。

    “荀兄,到底是什么事,让你这么急着离开?莫非是荀兄觉得在殿下这边,没有机会施展抱负吗?”常羽连忙问道。

    常羽这一问,当然是暗指万章。

    以昨晚座位的次序上,以前今早万章随同进宫,都暗中表明,万章在子南阳心中的位置,似乎比其它人都要高上一些,所以常羽借此投石问路。

    “并非在殿下这边没有什么机会,而是在整个小卫国中,都没有什么机会!”荀卿淡然一笑,脱口道。

    要是换作常人说出这句话,常羽可不会去理会。

    无论到哪,机会都是有的,只不过,不同的人,把握机会的能力和大小,不同罢了。

    但既然是荀卿说出这句话,常羽当然要重视一些,连忙询问道,“荀兄何出此言?卫国虽小,从政为官,不也有许多可能吗?以荀兄的才华,还不是手到擒来,怎么会没有什么机会?”

    “哈哈!”荀卿抚掌大笑起来,笑罢,荀卿负手而立,抬首远望着天际,脸色肃然,一身简朴的素衣,透出一股超然的气息,孑然于世。

    荀卿扭过过来,看了一眼有些愕然的常羽,淡淡问道,“鬼谷子难道只让你从政为官吗?”

    荀卿此话一出,常羽心中立即有些后悔,鬼谷子连自己这个假门人都没见,当然也没给自己做什么“职业规划”了,眼下自己根基全无,所谓人穷志短,眼前当然想的只是在朝中谋个一官半职,先站稳脚根了,倒不是自己的志向仅限于此。

    “荀兄取笑小弟了,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皆要徐徐图之,我也只是借木而栖。”常羽讪讪一笑,打个了太极。

    “好一个借木而栖,如果你只满足了做一名朝中臣子,卫国确实足矣。但如果你另有鸿鹄之志,恐怕你挑的,可不是一棵好树。”荀卿摇了摇头,说道。

    “还请荀兄赐教!”常羽一见有机会,连忙询问。

    荀卿看了一眼常羽,眼中精光一闪,肃然问道,“我先问你,你志在前者,还是志在后者?”

    常羽心中一思量,便说道,“我志在治世安邦,经世济民。”

    “治世安邦,经世济民?”荀卿听罢,毫不客气地一声冷嗤,摇了摇头,“我看你思虑了片刻,就知你心志不决。如今听你说出此话,就知道其实你并没有什么明确的目标。所谓立世安邦,经世济民,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

    “自欺欺人?!”常羽不由眉头轻蹙。

    这套当时在青羊老头那行得通的大理论,怎么到荀卿这,就完全不管用了,还被贬低到这种程度。

    毕竟,自己回到战国时间,还是想要有一番作为的,只不过人穷志短,短期内还没有什么十分明确的目标罢了,但也需要这样一个高高远远的、摸不着的星星,照耀自己前行才是呀。

    如今,这个星星,却被荀卿指着说是天上的****,常羽心中哪能开心。

    “我说话素来直来直往,你不必太在意。”荀卿难得给了常羽一些颜面,又继续说道,“我所说的自欺欺人,是说你的志向,根本就是不可行的。”

    荀卿刚给了一个台阶,立马又撤掉了,常羽心中确实有些不悦,反驳道,“怎么不可行了?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陇西强国,不就是立世安邦的治国之道吗?以个人的能力,实现国家的富强,也可以惠及民众,正是经世济民的方式!”

    荀卿负手说道,“治世安邦,不过是治一国之世,安一国之邦。国家越是富强,诸国间的争战越是不休,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受益的,不过是个人私欲,大王的领土扩张了,改革者自己,获得了更多的名誉和财富,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安邦、什么济民可言?”

第一百〇七章 帝王之术() 
常羽一时哑口,秦国富强之后,四处征战劫略。商鞅变法之后,秦国虽然强大了,但是各国的战争,民众的伤亡,却远比之前要多得多。

    但这也是一个无解的结,国力如果弱小,早晚也会被其它国家灭掉,中山国与宋国,便是如此,这也迫使各国不断变法图强,变法的结果,就是加剧土地与人口资源的争夺,战争也接踵而至了。

    “不变法,则灭亡,难道荀兄有什么办法吗?”常羽问道。

    荀卿神色诡异,说道,“唯一的办法,就是实施帝王之术,统一天下,只有如此,才是真正治世安邦的方法!”

    荀卿竟然有如此远见!

    但春秋战国前前后后,从上百个国家,打到只剩七个国家,再被秦始皇实现天下大一统,整整经历了五百多年的时间。

    常羽当然知道整个历史的趋势是大一统,可是,由秦始皇来统一六国,还有几十年的时间,谈何容易!

    “各国互有所长,相互制衡,可不是短期可以实现统一的。”常羽提醒道。

    荀卿点头同意道,“这是自然!但荀某以为,天下局势已变,统一天下的时机,已经来了!”

    “而且,就算我没有等到那个时候,我就将帝王之术,传给我的弟子,由我的弟子们,来协助完成天下一统的大业!”荀卿激昂道。

    常羽心中一动。

    荀卿确实有一位弟子,协助秦始皇完成了天下一统的大业,那就是李斯。

    但这话自然开不了口,总不至于提醒荀卿,赶紧去找一名叫李斯的人,早点收来当徒弟吧。

    而且,虽然常羽并不想百姓因战争而受苦,但天下越是在此时趋于一统,留给自己的舞台,也就越小。

    除非,统一天下,就是自己,而非秦始皇!

    常羽脑中电闪而过,浮现出这个念头,连自己都有些吃惊。

    但转念一想,荀卿之所以与自己不同,正是因为,荀卿心中的目标是十分坚定的,并且笃步而行,直线朝着目标前进的人,当然更能够达到终点!

    而常羽自己,只是有一个模糊的方向而已,自然比不上荀卿的心志。

    常羽感兴趣地问道,“不知荀兄所说的帝王之术,究竟是指什么?”

    “帝王之术,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无非是指一位王者,首先有成为帝王的志向,再有辅助其左右的贤臣良士,还需要有骁勇擅战的军队,最后才是控制前面这三者的技巧。帝王之志、帝王之士、帝王之师、帝王之术,这四者,重要性自高而低,缺一不可。虽名为帝王之术,其实术只是其中自然而然的一环。”荀卿侃侃说道,阳光打在其刚毅的脸上,棱角分明。

    帝王之志、帝王之士、帝王之师、帝王之术。常羽心中将这四者默默念了一遍,心中暗赞,这其中的每一个,都大有文章,想必荀卿也有一套完整的方法论。

    “难道小卫国内,就无法实施帝王之术吗?”常羽又问道。

    荀卿冷笑一声,断然道,“想要观察一个国家,先观民,后观君。我虽是昨天才到殿下府上,但却已经到卫国探察了近月余了。卫国上下,下民耽于淫乐,上层疲于内斗,就连众人赞誉有加的子南阳,依我看来,也不过是沽名钓誉,盯着蝇头之利的人,其余人等,更不必说,如今的卫国,已经再难出现朝歌城时期的盛况了!”

    常羽没想到,荀卿竟然已经在卫国待了这么久的时间,不过,想来也是,像荀卿这种立志于完成统一天下大业的人,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找到一个能够完成这件事的人和国家,对于国家的考察上,当然需要花许多功夫。

    按荀卿的考察结果看来,他已经放弃了卫国与子南阳。

    子南阳虽然确实有荀卿所说的一些毛病,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