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唐闲王 >

第2章

大唐闲王-第2章

小说: 大唐闲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来朕应该抽取一些时间关心关心自己的子女!’

    想到这里,李世民突然一皱眉头,贞观二年正月,他将自己的儿子都封王,可是唯独将燕王李佑赶去幽州。虽然其中有李佑顽皮的因素,但李佑毕竟还小,顽皮也是本性。

    ‘是朕太偏心了吗?’李世民摇了摇头:等此事一过,再将他召回吧。

    此时,李贵急急跑了进来,道:“皇上,刚才去西内苑田间检查的人回来报,确实发现了蝗虫,蝗虫大部分尚未长成,还不能飞起”。

    “果真有蝗虫”,李世民心中一惊,西内苑是皇家园林,里面种植了十几亩田地,有专人料理,就连那里都出现了蝗虫,可想而知整个关中都将会蝗虫蔓延。

    “召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前来”。

    吩咐了李贵,李世民再次拿起李佑的文书看了起来,尤其是三条建议,需要他完善丰富。

    ……

    幽州燕王府,缩在房间里的李佑一阵唉声叹气:这都二月末了,怎么还没来圣旨,难道李世民就这么不待见我?

    李佑转念一想:也是,他若是待见我,又岂会让九岁的我离开长安,来到幽州,而同时被封王的李泰,李恪等人,却留在长安。

    想到这些,李佑止不住的冷笑:也好,这样也好,除了阴妃这个生身母亲,我也没有什么牵挂,日后再渡心劫,也不至于再次陨落。

    ‘至于李世民,本来我还想着做些穿越众都要做的事情,造纸,印刷,耕种,打突厥,灭吐蕃,可惜现在也用不着了’。

    “唉!”这一叹是为大唐百姓,也是为了已死的李佑,或许还有他自己。

    “来人”。

    小七闻言跑了进来,道:“王爷有何吩咐?”

    “告知薛长史,本王要闭关一段时日,无论有什么事都莫要打扰本王,有什么事让他自己处理就好”。

    “闭关?”小七迷茫的看着李佑,完全不理解九岁的小孩子闭关做什么。

    李佑盘膝坐在床上,也不解释,目无表情的说道:“除了送饭,莫要打扰到本王,更不要触碰本王”。

    见着李佑闭上双眼,小七也不敢多问,转身出了房间,关好房门。

    原本闭上双眼的李佑睁开双眼,自言自语道:在外面布置个幻阵,然后进空间里闭关,这样就不怕别人打扰。

    伸出右手,手上多了几枚玉符,李佑随手布置了一个幻阵,随后本体进入空间,床榻上留下一个闭着双眼的身影。

第三章 回长安() 
三月,蝗灾爆发,好在朝廷早有准备,防灾的方法早已以文书的形式下发到关中各地,尽管最后还是有了些损失,但结果还是喜人的。

    蝗灾已经过去,李世民以及几位亲信大臣齐齐松了一口气;这一个多月来,他们不但承受着蝗虫带来的压力,还有朝上官员带来的压力。

    蝗虫带来的压力自是不用多说,但官员带来的压力却是要提一提。

    在古代,很多人认为蝗是天灾,不可以人力制之,就是说,不管你知不知道有蝗虫,都不可制蝗虫,任由蝗灾发生。

    李世民等人就受到了官员不可制蝗虫的压力,好在这个喜人的结果让那些官员全都闭上了嘴巴,不敢再多说什么。

    甘露殿内,李世民端坐在书案后,享受着长孙无忌,房玄龄等大臣们的奉承,直到他自己听的都觉得不好意思,这才摆了摆手,让一众大臣离去。

    身心舒坦的李世民有心去立政殿,接受长孙皇后崇拜的目光;可是看着书案上密密麻麻的奏章,最终没有起身离开。

    刚想打开一个奏章,李世民忽然注意到书案上摆放的李佑文书;当时他觉得文书的字体很是不错,就留在书案上,偶尔比划两笔,此时见着,才想起李佑回京的事还没办。

    ‘这小子恐怕早已等的不耐烦了’,李世民收起文书,提笔写了一道诏书,最后盖上印玺。

    合上诏书,李世民道:“李贵”。

    “老奴在”。

    李世民将诏书递给他,道:“先将诏书送到门下省审核,再派人持诏前往幽州宣召燕王回京”。

    “是,老奴遵旨”,接过诏书,李贵的心里一阵感慨:这燕王好本事,去了幽州还能这么快就被召回!

    等到李贵出了里间,李世民再次将目光看向文书,暗道:等你回来,一定要问问这字是谁写的?还有你是如何知道蝗灾与制盐之事?朕很好奇呢!

    ……

    四月中旬,已经进入夏季,天气渐渐转暖(古代以农历月份划分,一,二,三月是春季,四,五,六月是夏季,七,八,九月是秋季,十,十一,十二是冬季)

    幽州燕王府,正在处理政事的薛大鼎薛长史忽然接到长安来使的消息,急忙放下手头事,接见前来传诏的使者,同时派人前去请燕王李佑前来。【 】

    李佑的寝室之外,小七听到讯息急忙进了房间,来到床榻前,对着仍旧闭着双眼的李佑小声道:“王爷,长安有使者前来传诏,请王爷前去接诏书”。

    空间内,天池的小岛上,已经突破先天的李佑悠哉悠哉的坐在河边钓鱼,忽然听见外面传来小七的声音,心中一动,出了空间。

    李佑睁开双眼,问道:“知道是什么事吗?”

    小七摇了摇头,猜测道:“想来是好事”。

    ‘好事,还能有啥好事’,李佑不置可否,收了阵法便随小七前往客厅,接了诏书。

    ‘没想到李世民还有点良心,竟然让我回长安,只是不觉得太迟了嘛’,李佑对薛大鼎懒散的吩咐道:“薛长史,准备一下,我们回长安”。

    “是”。

    李佑对回长安不上心,薛大鼎却非常激动,回到京城,升迁的机会就多,谁也不愿到外地为官,而且是这么远的幽州。

    王爷回长安,不是说走就走,行李需要收拾,政事需要交接,怎么着也得三四天的时间。

    想着要回长安,什么东西都可以不带,但不得不给自己的母妃带礼物,李佑当即对小七问道:“小七,本王有多少银钱?”

    小七掰着手指算了算,回道:“大概三十两左右”。

    “什么”,李佑如遭雷轰,堂堂皇子,王爷,只有三十两银子,这是在开玩笑吗?

    李佑不解的问道:“怎么这么少?”

    小七解释道:“王爷,皇子公主的俸禄与正一品大臣一样,都是由禄米,人力,职田等等组成,折合每月差不多八两银子,如今我们出来四个月,再减去花销,只剩三十两银子左右”。

    唐朝初期,一两银子相当于现在四千多人民币,每个月就是三万多,不知道算多还是算少,但李佑觉得穷!

    ‘原来我这么穷,钱不是万能的,但没钱是万万不能的’,李佑的脑子快速转动起来,想办法赚钱啊,不赚钱怎么办,就算自己不用,平日里也要打赏下人,尤其是过年过节的时候。

    除此之外,还要给阴妃准备些银钱啊,既然占了人家儿子的身子,就要代替李佑孝敬他的母亲,在宫里生存,没钱怎么行。

    ……

    范阳城,悦来客栈前,一队特殊的队伍停了下来,小二与掌柜急忙上前招呼。

    薛长史率先从车上走了下来,对那掌柜与小二吩咐道:“我们王爷今晚要在这住一晚,你们下去安排吧”。

    打发了掌柜与店小二,薛长史来到李佑的马车边出声道:“王爷,请下车”。

    马车里,听到薛大鼎的声音,李佑伸了个懒腰:路差,车慢,浪费时间,很不好。

    一天前,幽州之事处理完毕,开始启程回长安,用了一天的时间从幽州来到范阳。本来薛大鼎要在驿站停留,可是李佑决定进入范阳城休息,尽管薛长史不同意,可是在他的坚持下,最终还是进入城内。

    李佑出了马车,看了一眼昏暗的天色,暗自点了点头,在薛长史的安排下住进房间。

    是夜,一道黑色身影无声无息的出了悦来客栈,直奔范阳城最大的卢氏主家府邸。

    来到卢府前,黑影上了墙头,停顿了片刻便直奔一桩院子,院子里有着四名家丁看守。

    身影扫视了一眼,忽然消失不见,再次出现已经身在一座密室之中。密室之中点亮着灯火,照映到黑色身影身上,显出一个身穿黑衣的少年。

    透过光亮,黑衣少年打量着密室内的情况,数十平方的密室里,放置着大大小小几十个箱子。

    黑衣少年走到一个箱子前,打开箱子,露出箱子里的东西。

    ‘金子,竟然全是金子,不愧是世家,底蕴可见一般’,黑衣少年毫不客气的将箱子收进了空间,转而又打开一个箱子,里面全是字画。

    那黑衣少年好像对字画不感兴趣,关上箱子,重新打开一个,里面全是白银,黑衣少年再次收了。

    ‘做人不能太贪,一箱黄金一箱白银差不多了’,黑衣少年看了其余的箱子一眼,不带一丝留恋,转瞬消失不见。

    悦来客栈一间卧室内,一黑衣少年悄悄走了进来,随后脱掉一身黑衣,露出俊美的面孔,正是燕王李佑。

    收了一套黑色衣服,李佑躺回床上,暗自好笑:没想到我来到唐朝,竟干起偷盗的行当,真是讽刺!

    数天前,觉得自己非常穷的李佑便想着怎么赚钱,赚钱的方法,他倒是有很多,比如制造玻璃,镜子,造纸,印刷,酿酒,可是无论做哪样都需要启动资金,三十两银子够干嘛。

    正好今日路过范阳,对世家没有好感的李佑干脆利用元神探查的功能,做起了无本买卖。

    ‘罢了,罢了,反正自己又不是好人,已经做过一次鸠占鹊巢,不介意再来一次顺手牵羊’,对于这些世家的钱,李佑拿的心安理得,虽然方式有些见不得光,但谁让他缺钱。

第四章 长安() 
次日清晨,李佑的队伍便离了范阳,朝着长安而去,这一走就是一个月的时间。

    五月中旬中午,队伍来到长安城东面通化门外。

    在李佑的想象中,应该有兄弟姐妹前来接自己,可惜没有!应该有母妃安排人来接自己,可惜没有!只等到了一名小内侍,传他前去觐见李世民,失望透顶的李佑只好带着小七跟着内侍进宫。

    那内侍直接领着李佑来到了皇后娘娘的住所立政殿。

    看着坐在榻上的李世民与挺着肚子的长孙皇后,李佑的心中莫名的有股愤怒,那是前身留下的执念,对李世民愤怒、怨怼的执念。

    李佑压下心头愤怒,规规矩矩的施了一礼:“臣幽州刺史李佑参见皇上,参见皇后”。

    李世民与长孙皇后齐齐皱了眉头,身为皇子,应以儿臣自称,以父皇母后相称皇上与皇后,可是李佑却以大臣的方式见礼,很是无礼。

    李佑自然知道自己的失礼,可是他叫不出父皇、母后,此时的他只想发泄心中的怒火。

    长孙皇后柔柔一笑,拍了拍自己右侧的榻,温柔的笑道:“佑儿怎么如此生疏,过来坐到母后身边”。

    李佑看都不看长孙皇后一眼,目无表情的说道:“臣不敢”。

    长孙皇后笑容一僵,尴尬的闭上嘴巴。

    李世民闻言怒道:“放肆,越来越没规矩了”。

    见这李世民愤怒的嘴脸,李佑的的心里更觉愤怒,那沸腾的怒火好似燃爆整个宇宙。

    ‘这前身对李世民到底有多不满啊,人都死了,情绪还这般强烈,搞得自己对李世民都有一股愤怒的感觉’,李佑暗自摇了摇头,淡淡的说道:“臣不懂皇上的意思,臣一个男子,实在是不适合坐到皇后娘娘的身边,这于礼不合”。

    李世民此时非常疑惑,李佑千方百计的回来,难道就不怕惹怒了自己,再被赶出长安吗?还是说他对自己赶他去封地心怀不满。

    作为高高在上的皇帝,而且还是父亲,见得自己的儿子如此不礼貌,心中顿时不满,道:“朕就不该让你回来”。

    ‘若不是前身的愿望,谁想回来’,李佑抬头淡淡的盯着李世民看了几秒,无所谓的回道:“只要皇上一声令下,臣即刻启程回幽州”。

    “放肆”,李世民闻言真的怒了,一下子站了起来,若不是长孙皇后拉着,真有可能上前揍他。

    见这李世民恼怒的模样,李佑清楚的感觉到心中的怒火消了一些,还有一丝发泄后的痛快。

    ‘看来只要李世民不爽了,心里的愤怒就能消散,李佑啊李佑,你真会给我出难题’,李佑好似没有看见李世民发怒一般,淡淡的站在那里,眼皮抬都不抬一下。【 】

    一边拉着李世民,长孙皇后一边对李佑道:“佑儿,你先去你母妃那里,你母妃还不知道你回来了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