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小小部落 >

第67章

小小部落-第67章

小说: 小小部落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十五节:大明各地的反应() 
1644年元月,当李自成把苏文明假借崇祯皇帝名义,再借手周皇后执行颁布的圣旨宣布大明天下的时候,整个大明如春雷当空!像一滩死水里扔了块火炭一样滋滋啦啦的回响!

    李闯贼在京城接受招安了!招为陕西王!没错,闯贼和当今皇上谈妥了!大明各地乡绅财主一听到这个消息,顿时老泪横流啊,都奔走向告。

    虽然有些迟疑和怀疑,可毕竟是个好消息,至少不再有农民军拉几十个肥头大耳的土豪财主砍头示众了,不用担惊受怕的东躲西藏了,自个家眷,还有粮食和财物保住了。

    大明的各地城墙上也帖上了崇祯皇帝诏告天下的榜文。以前看到的是崇祯皇帝的罪己诏,说白了就是崇祯皇帝的检讨书,说的那是催人泪下,掏心掏肺,向全天下的官员士绅、黎民百姓认错和谢罪,然并卵啊,阶级矛盾依然严峻。

    新年新气象!春节也将临近,让千疮百孔的大明在新的一年也焕发了少有的生机,各地的乡绅财主也看到农民起义军真的不再抢他们的粮食财物,更是欢欣鼓舞,便互通告诫不再敌对李自成的兵马,不再游击农民大军,还将自已的佣兵送入李自成的营中,能为抗清大业出分自已的力量,毕竟都是汉室宗亲啊,送粮送钱,有什么送什么。

    这个消息也让大明的忧国忧民的爱国之士也是热泪盈眶,不容易啊,打打杀杀的十几年了,国破家亡,山河破碎,不能再互相敌视自相残杀,不能再坐视外敌满夷坐大了,若再有汉室宗亲互相攻伐将是汉室大奸贼!

    各地英雄义士不远万里纷纷加入李自成的大营中,一时间让李自成的兵马增至八十万有余!这个成果变化让李自成自已也是吓一跳!没想到接受了大明的招安,结果是那么的出人意料,做梦都笑醒。

    李自成本来很担心自已的农民军会军心哗变,会出什么乱子,都下了死命令,令各驻地将领密切关注兵营军心,敢有搅乱军心者秘密处处决!现在好了,看着如此诸多的利益,李自民更加坚定拥护大明抵抗满夷的决心了,也期望东边那头的大明太子尽早上位。

    然而这个圣旨对大明普通的百姓没有什么太大的反应,十几年都过来了,到处在暴乱,到处在杀人,到处在抢粮,到处在吃人。

    大明的百姓们早已对混乱的局面麻木或着已习惯,活着一天那是老天给的,谁当皇帝谁当王爷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给吃的吗?你有吃的吗?被瘟疫旱灾连年折磨的大明百姓们不管政事儿,你只要能管百姓温饱全家不饿死,不再吃人的骨肉过日子,你就是皇帝,你就是王爷!

    这个崇祯皇帝诏告天下的榜文,对于大明各地方官员们更简单了,只是哦了一下,然后没什么变化,也没什么可喜可贺之类的言辞,只是继续上班下班,只要大明朝还在,京城在,只要明皇在,至于朝廷里怎么个情况不想知道,包括李贼怎么当王爷了,明皇帝去那儿了也不想知道,这个俸禄又是几个月没发了唉,自力更生吧,家底厚实的吃老本,家底不好贫穷的,出来打杂工挣钱艰难度日,这大街上抬轿子的轿夫没准就是明朝两官员。

    有的大明地方官员甚至一辈子没见过皇帝是什么样的,明朝两代君王与东林党争失败,便都消极懒政,,直接撂桃子不干了,至今,这个大明朝体系能残喘正常运转已是不易,全靠明朝各地官员们的自觉执行,到了崇祯接手的是个烂摊子而已。

    这个旨意对大明朝的爱国之士却是振奋的消息,大明天下的秀才们很是激动啊,本来就已对大明局势失望之极,一腔爱国热血被这皇帝的圣旨激活了!

    这也是苏文明特意给天下秀才打的鸡血,因为大明现在太混乱了,李自成、张献忠的农民大军横扫了大半个大明,大明的王室血脉宗亲也被杀的七七八八,明朝的精锐兵马又在松山与清兵大战失败。

    李自成建立了大顺朝,张献忠也没闲着,弄了个大西朝,大明朝境内早已四分五裂了,利用饱受瘟疫旱灾百姓保卫大明是不可能的,只能依靠有爱国之情的秀才和天下的英雄了。

    早之前,苏文明派锅巴进京利用皇帝的权力,联营各地方势力,进行抗清统一战线的时候,想了想后世的历史课本,感觉李自成靠谱点,带兵打仗是把好手,玩政治处于白菜阶段,手底下的一些谋士刚好弥补了这个政治缺陷,只要满足李自成想当陕西王爷的意愿,什么都好说,这关内的抗清统一战线基本上可以实现。

    至于张献忠苏文明不是很了解,知道的也是片面少语,都是从后世的电视上了解一点,只知道他是一代英雄,农末起义的领袖,和李自成不相上下,相貌威武,尤其是那胡须相当的生猛,随风飘动,如活的钟馗,熟读兵书,军事才能略胜李自成,政治智商也是半斤八两,只是军事势力比李自成弱多了。

    现如今,张献忠占领四川为王,建立大西政权,自命为大西王,却不敢自立为皇帝,怕李自成小心眼灭了他,处处躲着李自成,一直很低调。

    可苏文明就是感觉这个张献忠是个井底之蛙,鼠目寸光,没有大局观,是个山寨匪头子,只看到眼前的利益,没有长远的打算,希望借这个旨意敲敲张献忠的脑袋,让他看清天下局势,如果张献忠还是那样各自为政,打着自已心里的小九九,破坏抗清统一战线,苏文明毫不介意让李自成砍了这个张献忠脑袋,然而理想归理想,这四川的大西王张献忠可不是等闲之辈。

第一节:李定国进京() 
1644年元月,身在四川成都的张献忠很是头痛,刚刚建立自个的大西政权,就得知李自成被大明招安为陕西王爷,自个竟然成了四川镇守大将军!凭什么呀,你问过我愿意了吗,郁闷之极,气的一脸的大胡子都直了。

    都快过年了,前几天还接到了李自成的问候信,内容就是我现在是大明王爷,你是大明的大将军,你可否服气,可否接受此旨意,接受安排就听我的调遣,十日之后你得亲自来进京,拿你的将印,速派五万精兵进京抗清,和我一起保京城杀满夷,如不从,刀兵相见!让你背个汉室大汉贼的恶名,遗臭万年!

    张献忠心中的感觉真是恶心到极点了,太了解这个李自成了,那可是个大黑家,暗地里可是除了好多看不顺眼的异已啊,还让自个进京取将印,自个还能活着出京城啊!大家都是贼,何必贼为难贼呢,这么不给面子,你做你的大明王爷,我做我的四川王,井水不犯河水,你又何必苦苦相逼呢。

    议事大厅里,张献忠的领导班子都沉默不语,张献忠把镇守四川东南西北四个干儿子也招来开会商量议事,这四个干儿子分别是:平东王孙可望、抚南王刘文秀、安西王李定国、定北王艾能奇。

    张献忠坐在正中大厅的虎皮椅子上,看了看自个的幕僚和干儿子们,怎么都不吭气啊,不满的说道:“我说,哥几个倒是说话啊!等着过年呢!还早呢!”

    平东王孙可望摸了摸胡须对张献忠分析道:“父王,现在局势对我大西不利啊,这李贼自从接受那狗皇帝的招安,天下人心向李啊,据探子报,汉中的李贼部将贺珍正在集结兵马数万,怕是对我大西来意不善,这明朝的狗官也在我大西四周集结兵马虎视眈眈,看样子只要李贼一声令下,便对我大西犯难!这贺珍嚣张之极,派人说以三日为期限,如不回应攻之!父王,你得想个万全之策啊!稍有不慎,不但大西兵马受四敌围攻,还得背上汉室大奸贼的臭名声!”说完孙可望一脸的恼怒。

    张献忠的幕僚左丞相汪兆麟也是愁眉苦脸道:“这李贼真是阴险,这可是一石二鸟之计啊,打吧,背个恶名,不打吧,得听李贼调遣,迟早我大西被李贼分而食之!窝囊之极!卑鄙无耻!”

    “他奶奶的!打也不是不打也不是,依额说呀,那就打呗!怕他个鸟!额们大西兵将也不是软柿子!反正额们也杀了不少人,也不怕多一个恶名嘛!父王,你们说是不是咧!”定北王艾能奇忿忿不平骂道。

    “混帐!你是猪啊!动动脑子!打打打!打个屁呀!”张献忠听了这个艾能奇建议一阵臭骂,右丞相严锡命听得脸都白了,急忙道:“万万不可鲁莽!”耐心的解释道:“自古代以来,凡是兵家起事都师出有名的,以前我王和李贼起事是为天下百姓争条活路,旱灾连年,百姓食不果腹,朝廷又不仁加重徭役,民不聊生,我等才追随大王征战大明官兵,开官仓救济百姓,杀土豪劣绅,所到之处得到百姓拥戴,才有如今天的局面,此乃为大义!”

    严锡命停了一下,喝了口茶水接着说道:“现如今,唉,天下局势大变啊,这李贼早就有招安之意,奈何明皇不满李贼开的条件,几次谈崩,直到去年李贼包围了京城,明皇去向不明,这李贼凭空的就接受了招安!这明皇也不可思议的应充李贼为陕西王!让老夫百思不得其解啊。”

    汪兆麟也接口道:“是啊,这里面很是古怪,现在这李贼成了大明王爷,手里又有明皇旨意,以保汉室江山为名,乃大义,能群令天下诸侯,师出有命,如果我大西兵马不听李贼调遣进京城抗清,会将我大西陷入不义之名,到时人心向背,军心涣散,百姓如何待我,我大西将后果不堪设想啊!”

    张献忠怒了,指着在坐的各位的鼻子道:“看看你们,一个个能说会道,说倒是说了,你们倒是本王想出个办法啊!”说完烦闷的来回走动。

    这时英俊的安西王李定国抱拳起身道:“父王,少安毋躁,孩儿有一策,看可行不行?”张献忠大喜,这个李定国可是张献忠最喜欢的干儿子,打小就跟着张献忠光屁股打天下,细心胆大,饱读兵书,很有实战经验,参加过几次大的战役,有勇有谋,从小就露出来过人的智慧,还有小诸葛的外号,非常得张献忠喜爱,李定国成人后更是像极了张献忠,张献忠对其是疼爱有加,视如已出。

    张献忠鼓励李定国道:“我儿可有良策如实讲来,不妥也没关系,为父不怪罪便是。”张献忠如此的宠爱李定国,让三个干儿子心里很是不爽,直翻白眼,平东王孙可望最是嫉恨,不就是有点小聪明而已有什么了不起的。

    李定国定了定神道:“既然李贼手握大义之名,不如我大西可假意从之,由孩儿代父王率领我大西五万兵马进京,拿回义父将印,探李贼虚实,如李贼真心杀满夷,孩儿便随李贼保京城杀满夷,安李贼的心,也安天下人的心,为我大西博得好名声,如果李贼杀满夷是假诱杀父王是真,父王便可昭告天下,揭李贼真面目,显我大西正义之师威名,让天下人对李贼弃之!”

    左丞相汪兆麟听后大喜佩服道:“好计谋!安西王好胆略!果然是小诸葛!”右丞相严锡命也应和道:“此计可行,一来正我大西大义,二来探李贼虚实,这五万兵马没了也伤不了我大西根基,此计乃为上上之策!”

    张献忠的三个干儿子听李定国代父王以身犯险进京,心里各是千秋,这个平东王孙可望和定北王艾能奇心里直犯嫉恨,在他们眼里这个李定国是哗众取宠之辈,只为博得张献忠的欢心而已,未必真的去了京城。就算李定国真的去了也好,九死一生啊,少一个碍眼的,成天假装一本正经,说是严肃军纪,你管好自已的部队就行,还连接砍了几个孙可望得力的干将,不就是玩了几个女人抢了点钱嘛,至于这么认真啊,因此互相结生怨恨。

    这二人对李定国的计策十分反感却又心生欢喜,而抚南王刘文秀心里很不是滋味,可也不能反驳什么。刘文秀与李定国底下私交甚好,刘文秀年长为兄,李定国为弟,这两人对时局都有相同的看法,也都是爱兵之人,都是仁者领兵,严律兵将,时常对百姓嘘寒问暖,对士兵爱护有加。

    张献忠听李定国的计策竟然是代自已以身犯险,当时就舍不得啊,为难道:“此计不算是万全之策,让孩儿你去代父冒险进京,父王很是不舍,再想想别的计策,此计为下下之策,万一那李贼反脸,对孩儿痛下杀手怎么办,为了一个名声,让本王的爱子去犯险,万万不可!”

    此时的李定国已下定决心,面不改争劝张献忠道:“父王,这天下局势已大变,处处对我大西不利,如若派别人去无足轻重,彰显不出父王的投诚真心实意,让那李贼心生怀疑,便可从中大做文章陷我大西不义,只能孩儿去,这一去对我大西百利无害,孩儿此去京城,这川内百姓尽顺于我大西,免百姓于刀兵之灾,此乃大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