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再造伟大 >

第214章

再造伟大-第214章

小说: 再造伟大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国军的战术倒并不死板,抵抗一阵子,就迅速撤退,南方特殊的地形使得我军最擅长的迂回包围、分割歼灭、穿插作战等战术很难实施,也就造成敌人能够完成阻击后从容撤离,击溃战多而歼灭战少,战况激烈而战果并不大。我军各级指挥员有些着急,但是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只能平推而进。即使这样,整个战线依然战况激烈,蔓延整个江南的战火彻夜进行。

    关注着这场庞大战役的不仅是国内,国外众多强国也在密切注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不仅关注而且正在进行紧锣密鼓的准备,当然这一切都是在绝密状态下进行,知道的人少之又少,美英首脑连续进行秘密磋商,商讨中国战局的发展以及应对措施。

    南京的老江依然没有撤离南京的意思,虽然共军步步紧逼,最前锋已经抵达离南京不足五十公里的地方,南京城内已经能够听到隆隆的炮声。前线的战局发展果然如白崇礼所说的那样发展,让老江彻底放下心来,南京的防御他是放心的,不要说工事已经强大的无以复加的地步,只是南京城内的精锐兵团就有三十万之众,并且这些部队绝对都是心腹嫡系,对此,老江有充足的信心,一年不好说,起码半年之内,共军休想占领南京。

    半年之内,恐怕用不了半年,战局就会发生巨大的变化,百万共军过长江容易,想撤回长江北岸就没那么轻松了。到时候,不让敌人丢下几十万决不罢休。

    北平,战局的发展时时牵动着中央高层的心,军委作战指挥室中彻夜不眠,灯火通明,从大战开始,几位中央首长就没有休息过,一直坚持着。一零三看着满脸倦容的大家,扔下手中的铅笔,笑着说道:“主席,老总,我看大家该休息一会了,再这样熬下去,身体可吃不消,再说现在战局的发展比较平稳,都在我们的预料之中嘛!”

    一零二缓缓道:“虽然说目前战况还好,一切都还在可控范围之内,但这次国民党表现的可不一般啊!老江的指挥没有乱了方寸,国民党军队也没有崩溃的迹象,老江的肚子里说不定在憋什么大招那!”

    众人一听,呵呵大笑,一零一悠悠的说:“老总提醒的好啊,这一次老江的排兵布阵很有些章法,敌人的表现要比我预想的好,说明今后我军的战斗不会很轻松,甚至会非常艰苦,也有可能出现攻守的转换,要提醒我们前方的头脑们,时刻保持警惕,密切注意敌人的新动向,敌变我们也要及时变。决不能让敌人占了先手。”

    一零三说道:“主席,空军的同志们强烈要求展开对南京、杭州、上海甚至武汉、广州、重庆等大城市的轰炸,以削弱敌人的战争潜力,加快地面战斗的进程。并举出二战中,西欧战场、苏德战场的例子,认为猛烈的空中打击不仅可以消灭敌人大量有生力量还能最大限度的摧毁敌人的抵抗信心。”

    一零一道:“我看这样不合适,我们国家和外国不一样,欧美都是经过上百年的工业发展,大城市设备完善,地下防空措施也比较好,房屋的坚固程度非常强,而我们国家积贫积弱多年,城市发展落后,城市中高楼大厦数量少,大部分穷苦的城市民众都居住在低破旧的房子中,一颗炸弹下去,要毁掉多少人家辛辛苦苦几辈子积攒下的基业啊!再说,如果城市破坏太严重,将来我们重建起来该有多么费事。所以,我觉得,只要我们夺取了制空权,能够保护战局顺利发展就很好了。”

    对一零一的深谋远虑,大家深以为然。一零一接着说:“嗯!还真是有点累了,这样吧,咱们都休息,留一个人值班,有事咱们再来商议,如何?”大家表示赞同。

    (本章完)

第352章 猛龙过江(五)() 
    第三百五十九章猛龙过江(五)

    时间来到十一月二十九号,激战三天,我军攻势如潮,但是随着逐步向前推进,遇到的阻力越来越大,除了国民党星罗棋布的工事,还有一个因素就是南方的天气。【本章节首发…爱…有…声…爰亲⊥�罚╓这个时节的南方正处于冬季,虽然绝不是北方的天寒地冻,但是也应该水瘦山寒,地面坚硬,可是,这一年却有些反常,已经进入了十二月份,天气依然不冷,气温维持在零度以上,这就造成了一个问题,本就水网密布的特点,随着大战的激烈进行,道路显得更加泥泞难行。

    不仅重型装备难以通行,就是轻步兵也是行动困难。特别是对来自北方的士兵,如此温暖湿润的冬季确实有些难以适应,非战斗减员大量增加,甚至超过战斗伤亡。大量不利因素的逐步显现,使得我军的进攻势头被迫减缓下来。虽然自上而下各级指挥员都希望快速推进,尽快打垮国民党军队,但是严酷的现实也不得不让人正确面对,毕竟老话说的好“心急吃不得热豆腐”、“欲速则不达”,战争的残酷性再一次说明胜利从来都是来之不易,谁也不会随随便便成功!

    直到十二月三号,我军整体进展并不大,三路大军都遇到了不小的困难,除了推进困难,伤亡也逐渐增大,国民党军队占据地形地势优势,再加上火力强大,使得我军每一步前进都要付出相当的代价。第二方面军逐步逼近南京近郊的栖霞、燕子矶、幕府山一线;第三方面军发展到博望、高淳、宣城一带;第四方面军则突进到大武汉城垣。

    从整体形势看,我军乘胜追击、节节进逼,国民党军队逐次防御,逐步后退,胜负的天平似乎没有任何悬念。此时的北平突然间变得热闹异常,来自云、贵、川、藏、滇、蒙、疆等各地的地方实力派代表不约而同的齐聚这里,大家的想法都是相似的,眼见即将改朝换代,中原易主,能够通过谈判、示好获取最大的权益、最大限度的保存实力就成为最现实、最明智的选择。

    中央对这些来自方方面面的力量非常重视,毕竟中国自古以来,边境安就是最大的稳定,即使讲“郡县制天下安”,前提也是边境安稳,才能谈得上江山永固,天下一统。一时间,中央最忙的人就是一零三,迎来送往、沟通交流、倾听意见、坦诚相待无一不是大事。对这些事情,对一零三来讲就是“忙而快乐着”。

    能够以最小的代价换取边疆稳定和长治久安,是历朝历代都想要的局面,对为一个拥有五十六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来讲,什么时候都要特别关注民族和谐发展问题,缺少了这一点就会出现大问题,并且是影响整个国家、社会的颠覆性问题。正因为如此无论是封建王朝时历代期还是民国以来,历代中央政府都特别注意民族问题的和谐统一。

    历史上的和亲制度就维系了长久的和睦相处,从更深层次的原因来说,这也是中国的现实情况所决定的。在中国,自古以来就是汉族占据绝大多数,少数民族人口较少,经济落后又大多长期生活在我国的偏远地区,穷乡僻壤,经济难以发展,整个社会处于低水平的发展,缺乏基本的活力,这是一种典型的“弱枝强干”现象,从而捍卫了中央绝对的权威和强大的支配力。

    所以说,中国就是一个多民族但是却以汉族为主的庞大的国度,虽然从历史上来看,时不时地就会有巨大的变动,但是主题发展还是很健康,全国大一统的时间较长,分裂割据的情况并不多见,而从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感情来说,统一是大势所趋,是全体中国人的福音。

    国共的江南大战持续一周后,战局终于有了一个明确的变化,在外围,虽然国民党军队打得非常顽强,但是从总体兵力、火力来看还是处于弱势,特别是失去了制空权,带来的影响非常大。虽说国军空军力量尚存,但是遭到如此大的损失,再从后方重新调集兵力无论时间上还是空间上都需要一个筹备时期,所以现在的战区上空,基本上都是我军的天下,偶尔出现一两架敌机,也很快因为寡不敌众而被击毁。

    我军的地面部队在强大空中力量的掩护下,顽强作战,一点点、一处处和守军展开激烈争夺,往往是我军在空地联合火力的猛烈突击下,把国军据点彻底摧毁,才能顺利占据。刚开始时,我军许多部队还不习惯于这种战法,总想着靠自己的炮火拿下敌人,可是国军费尽心机修建的钢筋水泥工事群,异常坚固,大口径炮弹砸上去竟然没有多大影响,直到呼叫空中火力,数百磅的高炮炸弹从高空垂直而下,只要一枚命中目标,必然是一片废墟、人、物皆无,荡然无存。

    随着我军这种陆空联合作战模式的逐渐成熟,部队的攻击能力越来越强大,进展也就越大。到十二月的六号,第二方面军已经完全占领南京周边外围阵地,四个集团军以“围三缺一”的战术,从东、西、北三面合围南京城。第三方面军则发展到金坛、宜兴一带。第四方面军顺利完成对武汉的合围。三路大军已经基本上完成初步的作战意图。

    南京地下指挥室,老江面无表情,南京已经被包围,这个事实让他感到异常难受,心中涌起一股莫名奇妙的恐惧感,他实在想象不到一旦被共军破城,自己将如何?此时,他想起了这二十年来与共党的恩恩怨怨,一九二七年上海街头的尸山血海,一九三四年湘江的红色水流,这么多年来,自己无时无刻不在考虑如何彻底消灭中党,彻底解除自己一统中国的最大内患,甚至在日本步步紧逼时,他还是提出“攘外必先安内”的思想。

    可是如今,反共反了这么多年,自己处心积虑、殚精竭虑,结果竟是这样?如何让他释怀。看到老江默默无语,白崇礼开口安慰道:“总统,现在的局势基本上还在我们的控制范围之内,虽说敌人已经进逼南京,但是我们在外围作战中,给敌人以沉重的打击,这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据不完全统计,只在南京这一个方向上,敌人就损失了不下五万人,国军第二方面军号称四个集团军不下四十多万人,就这样消耗下去,我看也难以承受。不要看现在敌人气势汹汹、不可一世,一旦被我军阻挡在南京城下,进难以奏效,退难以保障,到那时就是我们大举反攻的好时机。”

    老江点点头,声音低缓地说道:“我认为,敌人的进攻势头已经到了顶峰,只要我们坚持住这一段时间,就能迎来转机,要告诉下面,务必坚守各自阵地,要执行最严厉的军纪,对那些动摇军心、作战不力、贪生怕死者要坚决予以制裁,事关党国安危决不能手软。”

    (本章完)

第353章 猛龙过江(六)() 
    第三百六十章猛龙过江(六)

    白崇礼想了想,小心翼翼的说道:“总统,就眼下的战局,咱们是不是早做打算,毕竟有些事情是很难预料的,欧美方面如果能够提早介入,那我们的胜算就更大些。【本章节首发…爱…有…声…爰亲⊥�罚╓,眼下共军大兵压境,注意力都在我们这一方面,正好是发动的好机会,也是打击共党的最佳时机,只要凯旋计划一展开,我们就能迅速扭转局面。”

    老江叹口气说道:“健生啊!我何尝不这样想,但是欧美都是所谓民主国家,发动战争这样的事并不是总统、首相说了就算的,需要涉及许多部门,麻烦得很,短时间内还是得靠我们自己。健生,你对我军守住南京有几分把握?”

    “总统,就目前双方的兵力对比来看,我军处于劣势,士气、火力也不如对手,但是我们拥有有利的地形还有熟悉的环境,这样算下来,我认为我们在半年之内能够保证南京不失。时间再长,就很难说了。”

    “半年足够了,只要我们吃过半年之间,形势一定会有大的变化,即使是最坏的打算,武汉丢失,南京与杭州、上海的联系被切断也不要紧,我相信,到那时总会有办法的。”

    中国的战局如火如荼,在美国白宫、英国白金汉宫内,也在进行着激烈的辩论,主题只有一个,要不要干涉中国的内战。在欧美典型的民主国家,历来实行三权分立,总统、首相虽然拥有巨大的权利,但也制衡的力量,议会、法院同样拥有否决最高领袖决议的权力。这样的制度有好处但是也有不足,从长远看,有利于防止寡头政治的出现,这在西方几百年的历史上已经有了很好的检验。

    但是也暴露出许多的不足,遇到涉及国计民生的重大事项,久拖不决,迟迟不能付诸行动,也会造成极大的损失。当然,西方的民主制度在发展过程中,也在不断完善。

    面对中国战局的形势变化,美英等国国内自然分成两派,一派主张坚决出兵,维护本国在华利益,同时遏制红色共产主义的蔓延;另一派则主张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