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宋之重铸山河 >

第94章

大宋之重铸山河-第94章

小说: 大宋之重铸山河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徐还话音落地,不想门口有人喊道:“公子,不好了,官军杀过来了。”

    “啊?”徐还不由大吃一惊,自己也是清君侧的对象吗?

    当此之时,这些已经不重要,但护驾之前,似乎必须得先打一架。

第一八九章兵谏() 
建炎三年三月二十六,宋神宗忌辰。

    百官一大早便入宫行香祭祀,简短的朝会结束后,便纷纷出宫离开。

    一路上,和往常一样,大臣们三三两两聊着天,谈论着今日朝廷的敕令,刘光世将军被加封为检校太尉,殿前督指挥。

    如此高位,几乎快与当年太祖皇帝在后周的职位相提并论了,圣宠之隆让百官啧啧称奇。

    然而枢密使王渊却脸色低沉,甚至忧心忡忡,旁人只道是因刘光世官居高位,王枢相难免嫉妒,心中不快。

    这个原因或许也有,但王渊更在乎的是兵变之事,刘正彦到现在都没有回报,有些奇怪。

    按理说,苗傅等人猝不及防,只有束手就擒的份,兵变也就胎死腹中,不会掀起一丝风浪。

    可说不上来为何,王渊没来由地眼皮老跳,心中越发不安了,直到到一条河边,一座桥前。

    座下的马匹突然停下脚步,王渊抬头看去,只见一队潜伏在桥下的兵马突然杀来。

    途经此处的百官顿时哗然,王渊更是惊诧不已,带队之人正是刘正彦,正手提长刀,凶神恶煞地朝自己走来。

    一瞬间,王渊好像什么都明白了,可惜为时已晚。

    兵马上前,挡住去路,高高在上的枢密使王渊被拉下马,刘正彦上前拉住他的衣领,高声道:“诸位,王渊结交宦官,贪财好利,欺君罔上,误国误民,此罪当诛!”

    百官不傻,看到这个架势,哪里还不明白,一时间都战战兢兢。

    “刘正彦,我自问带你不薄,为何?”王渊又惊又怕,恼怒不已,恨恨质问。

    “哼!”不想刘正彦却冷冷一笑,用只有王渊能听到的声音道:“没错,枢相确实提拔过在下,却也经常抢夺我的兵马平日里枢相高高在上,作威作福,实在让人看不惯。”

    “你!”王渊愤恨不已,人心隔肚皮,自己怎么就没看出来刘正彦这等卑鄙小人?昨晚竟然还派了此人前去平叛,实在悔不当初啊!

    可惜,世上没有后悔药!

    “哼哼!”刘正彦冷冷一笑,高声道:“我为大宋杀此贼!”

    手起刀落,鲜血飞溅,头颅滚落,王渊死不瞑目,桥前百官哗然大惊,这临安甚至是大宋,恐怕要变天了。

    有的官员匆匆往家跑去,有的则匆匆赶去皇城,如此大事必须尽快让皇帝知晓。虽说手无寸铁,但护驾是为臣者的本分,即便畏惧,也要装出一副主辱臣死,视死如归的样子来。

    刘正彦提着王渊的头颅,当即带人前去康履的住处,上上下下搜掠一遍,却不见其踪影。

    康履是幸运的,他在皇宫中尚未归来,暂时躲过一劫。但他的亲信就没那么幸运了,本早已群情激愤的将士们乱刀砍死。

    紧接着,叛军向皇宫进发!

    苗傅正在统领各营将士,稍后会带着主力前来,在此之前,刘正彦作为先锋需要抢占皇宫,至少要夺取宫门。

    唯有如此,才能控制局面,清君侧,诛奸佞,伏阙兵谏。

    赵构在宫内听到兵变的奏报,顿时脸色大变,却也有几分难以置信。不是已经提前探知,王渊已经妥善处置了吗?怎么还会

    “官家,王枢相已经被刘正彦斩杀叛军正朝皇宫而来。”

    听到宰相朱胜非和杭州知州康允之的奏报,赵构脸色越发难看了。一旁难以置信的康履也瞬间反应过来,竟是刘彦正,昨晚王渊竟然所托非人!

    哎呀!

    然而事已至此,王渊也已死,责怪的话已经毫无意义。

    该当如何?一个棘手的问题出现在君臣面前。

    “护官家暂避他处?”

    “来不及了,叛军已到宫门前,且变乱的是御营将士”

    “那就死守宫门,决不能让叛军入宫。”赵构疾言厉色,大声呼喊。

    现在不知晓叛军的诉求,天知道叛军到底包藏何等祸心。但他确信一点,只要叛军入宫,便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那是赵构最害怕,也最不愿意面对的局面。

    康履匆匆而去,准备亲自前去传旨,布置防御。然而不等他出殿门,便有噩耗传来:“中军统制吴湛和叛军私通,已打开宫门,迎叛军入宫。”

    “啊?”赵构、康履,以及满殿文武都大惊失色,几乎绝望。

    然而许久之后,不见叛军进来,反而有刀剑相交之声,喊杀声从宫门传来,殿中众人顿时面面相觑。

    康履当即出殿前去查探,片刻之后快步跑回来,呼喊道:“官家,宁远将军宁远将军徐还率部前来护驾,正与叛军抢夺宫门。”

    “啊?”仍旧是惊讶,但这一遭却多了一丝惊喜。

    一瞬间,赵构突然想起邵冲那夜所言的紫薇劫,正因如此,最近这些天他才深居简出,没想到却发生兵变,可谓是在劫难逃啊!

    不过邵冲也说了,将星呼应,擎天保驾,便能有惊无险。现如今,危急之时,前来护驾之人是徐还。

    那么

    一瞬间,赵构突然笑了!

    苗傅和刘正彦等人兵变预谋多日,计划周详。

    先是散布谣言,引起军中将士对王渊,以及宦官们的不满;然后在临安城外安排所谓的盗匪出没,最终以此为借口取得调兵权。

    原以为计划周密,不曾想昨夜竟然消息泄露,王渊不知从何处得到消息,竟要捕获苗傅等人。但不幸中的万幸,这个差事落到了刘正彦身上,有惊无险,兵变照常。

    诛王渊是第一步,杀康履暂时未能办,不过入宫之后那个奸佞权宦绝对跑不掉。

    入宫!

    兵变能否成功,这一步是关键中的关键,谋划周详的苗傅、刘正彦等人绝不会忽略此事。敢于照常发动,是因为他们有绝对的把握。

    护卫宫门的中军统制吴湛是他们的同伙,进宫轻而易举。然而万万没想到,就在宫门将要开启,叛军先锋即将入宫的时候。

    一支约莫两百人的精兵突然杀出来,为首之人正是宁远将军,长安县男——徐还!

    刘正彦看清楚时,神色不由一变,心中剧震,泛起一个硕大的问号——怎会如此?

第一九〇章夺门护驾() 
怎么会?

    刘正彦有些吃惊,因为得了某个朋友的提醒,他将徐还等人认定为诈归,是金国人派回来的奸细,甚至连柔福帝姬都有问题。

    在清君侧的过程中,顺手将他们清除是举手之劳,故而在天竺寺留下五百兵卒,袭杀徐还等人。

    他们早就知道,别院里徐还身边只有二百来人,两倍的兵力将其剿杀应该是绰绰有余。然而结果似乎出乎意料,徐还安然无恙,而是的还率领近两百人出现在宫门前。

    别院那边到底发生了什么?五百官军就如此不济吗?难道被全部歼灭了?徐还手下这两百人的战力就如此强悍?

    一时间许多问号浮上心头,刘正彦着实吃惊不小。

    更糟糕的是,徐还带人前来二话不说,便抢夺宫门,目标格外明确。

    当此之时,中军统制吴湛刚刚打开宫门,要迎候叛军先锋入内。但被徐还这么插了一杠子,变成了宫门口的混战。

    清晨为了防止动静太大,引起宫中提防,所以刘正彦是率先的先锋人数并不多。苗傅则统领各营兵马,稍后赶来接应。

    但是此刻,苗傅并未按照约定及时赶来,也不知道出了什么岔子。所以刘正彦手下不过堪堪千余兵马,与徐还的两百人混战在一起。

    虽然在兵力上占了绝对优势,但交手之后却没有丝毫便宜。

    徐还麾下这两百人本就是从八字军和五马寨挑选出来的精锐,在北方和金军浴血奋战多年,都是经久沙场的骁勇之士。跟随徐还南下突然,又几番经历恶战,最终渡江到临安的,那都是精锐中的精锐,皆是以一当十之辈。

    若非如此,也不可能二百多对五百人,快速解决战斗,损失还如此只小。

    而刘正彦麾下只是寻常宋军,这些年赵构一路逃奔,这些士兵就没怎么经历过战火洗礼。战力与信心都无法与浴血苦战过的义军相提并论。

    更重要的是心态!

    徐还和部将是前来护驾的,毫无心理负担,而且越战越勇。一方面是为先前在天竺寺阵亡兄弟报仇,另一方面,护驾是天大的功劳,过后回报将十分丰厚,可谓是士气大振。

    或许清晨跟随刘正彦出营之前,这些兵卒根本不知道要做什么,但现在他们知道了。先前诛王渊,追杀康履等一众宦官,那是宣泄多日来的不满。

    但是此刻

    他们是在进攻皇宫,哪怕最底层的士兵,也知道这意味着什么。虽然他们是刘正彦一手带的兵,对主将言听计从。

    但封建时代,无论是百姓还是士兵,对帝王都有种与生俱来的敬畏。苗傅和刘正彦对外的宣传是清君侧,并未灌输昏君概念,因而在进犯皇宫乃是谋反,罪当诛九族的年代,士兵们难免心有畏惧。

    心有畏惧便勇气不足,在战力本就有差距的情况下,越发畏缩,甚至呈现出节节败退的趋势。

    刘正彦见到此举,不由大为着急,奈何苗傅的援兵迟迟不来,着急之下只得大喊道:“徐还叛贼,勾结王渊意图谋反尔等务必全力护驾,为国除贼。”

    刘彦正颠倒黑白,无疑是想要减轻士兵们谋反的心理压力,可惜为时已晚。士兵们也都不傻,杀了枢密使率军入宫,怎能称之为护驾?而且徐还率领的两百兵马战力太强,官军败退势不可挡。

    无可奈何,刘正彦只得求助一旁的中军统制吴湛。然而吴湛也是有心无力,他可以找个借口打开宫门让叛军入宫,但此刻

    他有虽有心相助刘正彦,甚至可以自己提刀上阵,但除了少许亲信兵卒外,宫门口的其他御营士兵却迟疑不前,或者说处在观望之中。

    虽说也归属御营,但卫戍皇宫的这些兵卒却要特殊一些,平素他们被灌输了大量忠君概念。他们是归属统制调动,但心底里也敬畏,忠诚于皇家。

    在情势不明的时候,即便是中军统制吴湛发话,他们也不免怀疑,继而迟疑。

    就在这个迟疑的当口,内廷之中,军器监叶宗谔传来圣旨:“苗傅、刘正彦谋反,宁远将军徐还奉旨护驾”

    宫门口的御营兵卒顿时回过神来,刘正彦麾下的兵马难免越发畏惧,形势顿时有变化。

    徐还没想到赵构如此信任自己,如此甚好,求之不得啊!

    亦机会难得,徐还抓住时机带人突向宫门,在宫门禁卫军的配合下,抢夺宫门。更凑巧的是,牛皋竟带着数百义军赶来相助,力量对比顿时大变,结果可想而知。

    刘正彦眼睁睁地看着重重的宫门关上,再看看满地尸体鲜血,心里格外不是滋味。他抬头与吴湛对望一眼,两人都有些懵逼,情势怎会发展成这样呢?和设想相差甚远。

    没能入宫,没能控制皇帝和群臣,那么兵变算不算失败了呢?刘正彦和吴湛摇摇头,只能说是美中不足。

    虽然没能入宫,却包围了整个皇宫,皇帝与百官尽在掌控之中。等苗傅带兵马前来,仍旧等掌控大局。

    可话又说回来,苗傅是怎么回事?为何这许久还不见他率部赶来呢?

    不会有什么变卦吧?刘正彦和吴湛心头都涌起些许担忧。

    却说苗傅点清各营兵马,控制城中要枢之地后,便带着兵马前往皇宫。

    但这个过程里,却出现了些许意外。

    先是些许兵丁不服从调遣,竟然临阵脱逃危急之时,苗傅也顾不得许多,当即率兵前往皇宫。

    没想到途中遇到了拦路虎!

    还是那座桥,刘正彦斩杀王渊的那座桥,通往皇宫的必经之地,桥头鲜血犹在。折彦质率领两千多兵马等候在此处。

    一夫当桥,万夫莫过!

    苗傅不知为何折彦质会拦在此处,但想到王渊派刘正彦前去平叛的事情,便知已经走漏消息。

    当此之时,箭在弦上,已经顾不得其他,只能拔刀一搏。苗傅自问兵力占优势,过桥只是时间问题。

    只是

    但愿刘正彦已经控制皇帝,最起码夺下宫门

第一九一章简在帝心() 
过桥确实只是时间问题!

    折彦质接到徐还的传讯,虽不知来龙去脉,但没有丝毫支持,他选择无条件信任徐还。既然认定徐还是贵人,那便矢志不移,毕竟自己孤身一人在临安,也不惧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