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之重铸山河-第27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构的心态暂时不得而知,但如此一来,徐还便成继后周恭帝柴宗训之后,大宋屈指可数在世的郡王。
当年的郑王柴宗训是逊位的皇帝,毫无实权,甚至一生遭到监视与控制;徐还虽只是郡王,但兵权在握,这个王实至名归。
徐还没有丝毫做作,本来就是自己应得的,也没什么好推辞,更担心稍微谦辞一下,赵构顺势答应,那就麻烦了,故而欣然应允。
不经意间,徐还也开启了一个全新风气。从此之后,大宋官员得到提拔之后上奏疏札子再三谦辞不受的虚礼由此打住。
成了郡王,自然而然要开府建牙,临安西湖畔的国公府在扩建,已经挂上了王府的匾额。不过徐还常驻的西北,势必要有一所临时王府,地点选在了长安。
徐还祭出回长安守孝的说辞之后,赵构便为徐家压根不存在的先祖一通追封。徐还的老爹也被追封为郡王,以亲王之礼改葬。当然了,只是衣冠冢而已,并修建祠堂,四时供奉。
徐还本人则要迁居京兆府(长安),曲江池畔的王府已经开始修建。王府属官也随之开始设立,司马靖理所当然地成为王府长史。
牛皋、杨再兴、虞子期、吴阶吴磷兄弟也成为王府学士、参军,职位看似不高,但都牢牢打上了高阳王府的标签,算是正经的元从之臣。
这些事完全是徐还自己决定的,当然了,在程序和形式上需要朝廷首肯。奏疏已经交由庆国公转达。王爵都给了,赵构不至于在这种小事上阻挠,只得听之任之。
当天晚上,凤翔东湖别苑大开宴席,恭贺徐还封王。
王的盛宴,庆国公作为贵宾也是座上客,心情不免略微沉重。
来凤翔府不过一天时间,他已经清晰感受到,此间军民对徐还的尊崇,当真是只知有高阳王,不知有皇帝。
西军都是久经战阵的精锐,庆国公看的真切,临安禁军与之相比完全不在一个档次。大宋上下,大概唯有来时经过襄汉看到的岳家军能相提并论。
可怕啊!
庆国公现在终于明白,临走之时官家赵构担忧的眼神,以及秦桧那番语重心长的叮嘱。幸好徐还不姓赵,否则他完全有能力颠覆临安,取而代之。饶是如此,仍旧是莫大的威胁。
徐还不除,赵构的地位便始终受到威胁,保不准会有变天的可能,那么孙子的未来
也许赵构能暂时维持这样的局面,但将来呢?
庆国公做了最坏的打算,万一赵构英年早逝,自家孙子幼年继位,哪里能镇得住徐还这样的超然存在?
他可不希望自家孙子成为历史上那些亡国小皇帝,且不说皇位,更有性命之忧,毕竟不是谁都有柴宗训那等好运气。
必须做点什么,想起秦桧的叮嘱,庆国公不禁有所意动。
可是,此间都是徐还的人,每个将领见到自己都会含笑点头,甚至客套招呼一声,但随即便没了下文。
在这样的情势下,自己压根做不了什么?他算是看出来了,凤翔府就是一块铁桶,外人想要进来有所图谋,太难!
不过似乎并非全无办法,当任得敬站含笑站在自己面前的时候,庆国公心里一动。也许这就是官家和秦相公让自己来西北的原因吧!
整个临安朝廷,排除徐还的人,能与西军有关系,搭上线的只有庆国公府。得益于徐还当年穿针引线做月老,任得敬本来要嫁去西夏做王妃的女儿,许配给了庆国公的长孙,养在宫中皇子赵伯琮的哥哥。
从这个角度而言,任得敬和庆国公府算是一家人,至少有相同的利益。那么,也许能够有的谈。
“国公!”
庆国公第一时间拦住了行礼的任得敬,笑道:“任将军不必多礼,老夫此来,还有一件要紧事,就是拜望将军,见见令爱,老夫的好孙媳。”
第五五六章投名状r苦肉计?()
王的盛宴!
东湖别苑热闹非凡,直到很晚之后才结束。
徐还作为新晋炙手可热的王爷,自然是众人竞相敬酒恭维的对象,难免醉醺醺。
一番觥筹交错之后,徐还终于倒在酒桌上,被侍卫搀扶着回到后宅休息,立即有侍女送来了热水毛巾和醒酒茶。
待扈从和侍女离开之后,原本醉酒不省人事的徐还立即坐了起来,眼睛和脖颈略微有些发红,但整个人仍旧清醒。
用热水洗了把脸,端起茶盏这才问道:“如何?”
虞子期垂首站在一旁:“回王爷,庆国公去了任府。”
“是吗?看样子庆国公是迫不及待想要见见自己的孙媳妇啊!”徐还笑了笑,喝了口醒酒茶,轻轻揉了揉太阳穴。
“王爷放心,已经盯着任府上下,西安州那边也有人注意。”
“嗯!”
徐还点点头:“你办事,我放心。”
“谢王爷信任。”
徐还拍拍虞子期的肩膀,准备前去沐浴休息,册封典礼和宴会繁文缛节太多,还别说当真颇为劳累。
却不想,不等徐还离开,属下人来报:“王爷,任得敬求见。”
徐还微微错愕,抬头发现虞子期同样一脸惊讶,刚刚说起任得敬,转眼间他竟然登门了,实在有些出乎意料。
“让他进来。”
徐还重新落座,挥手让虞子期从侧门出去请司马靖。
不过片刻,任得敬便匆匆而来,进门看了一眼闭幕揉的徐还,恭敬见礼道:“末将拜见王爷。”
“任将军啊,不必多礼。”
徐还睁开惺忪的眼睛,低声问道:“任将军夤夜到访,不知所为何事?”
任得敬略微吞吞吐吐道:“打扰王爷休息,是末将的罪过,但兹事体大,不得不及时求见,还望王爷恕罪。”
“哦?”徐还饶有兴致,笑道:“何事?”
“王爷恕罪。”
任得敬扑通一下跪倒在地,声泪俱下:“请王爷诛杀庆国公,并罢免末将。”
“这是何意?”
徐还眼睛一瞪,神色凝重了许多,但始终是一副处变不惊的态度。
任得敬低声道:“适才宴罢,庆国公提出到我府稍坐,王爷也知道,末将与庆国公府乃是姻亲,所以”
“嗯,令媛许配给庆国公府长孙,乃是本王与长公主做媒。你们乃是姻亲,来往乃寻常事,何须紧张?”
“若只是寻常来往便也罢了,但庆国公却语出对王爷不敬之言,还试图拉拢末将,欲行对王爷不利之事。”
听到任得敬这般说,徐还的脸色越发凝重。
“哦?”
一声淡淡的反问,却透露出格外的威严,让人不寒而栗。
任得敬诚惶诚恐道:“末将深得王爷厚恩,岂敢有二心,哪里敢受奸人唆使谋害王爷。末将想着兹事体大,须得立即奏报王爷知晓。”
“庆国公欲对本王不利?”
“回王爷,千真万确。”任得敬表情笃定,直言指认。
“任将军,想必你误会了,肯定是庆国公酒后说醉话,不清不楚,你听岔了。”
徐还面色凝重道:“庆国公乃是皇室宗亲,是长公主和本王的长辈,也是官家派来的使者,怎么可能对本王不利呢?”
“王爷,末将当真”
任得敬还要说什么,但看到徐还一双寒光闪烁的眼睛,顿时闭口不敢多言。
“你肯定听错了,不清不楚的醉话怎能当真?”
徐还摆手道:“不过任将军心系本王安危,如此忠诚,本王甚为感动,往后定不会亏待将军。
至于涉及庆国公之事休得再胡言乱语,你回去好好带你的兵。”
“啊是!”
任得敬似乎明白了什么,连忙点头称是,然后告辞离去。
从徐还的房间出来,任得敬长松了一口气,腰杆略微挺拔了些许,眼神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狡黠。
而房间里,徐还的目光却越发凝重起来。
房间里的气氛有些冷,甚至还多了些许肃杀之气,直到司马靖和虞子期前来。
徐还大概将事情道来,虞子期顿时吓了一跳,表示要立即加强凤翔府的防御,以及情报搜集。
司马靖则淡定的多:“看来所料不错,庆国公此来当真没打算闲着,派他来的人也真是煞费苦心。”
“任得敬没想到当初为了拉拢他介绍了这桩亲事,如今竟成了隐患。”
徐还摇摇头,心情略微有些复杂,一时间不知该说什么好。
“还好任得敬还算明是非,对王爷忠诚,及时和盘托出”
虞子期也吓了一跳,任得敬虽不是绝对核心将领,但在秦陇这一亩三分地上,还是有些实力的。
若有个什么闪失,当真变故会是不小的麻烦。
“和盘托出就当真平安无事了吗?”
司马靖低声道:“换作我是任得敬,不管怎么打算,都会立即来向王爷告密。”
“为何?”虞子期心头一震,有些不解。
“庆国公在凤翔府的一举一动都会有人盯着,任得敬明白这个道理,哪怕庆国公今日只是寻常走亲戚,什么也不说,他也会受到怀疑。”
司马靖道:“偏偏庆国公不愿意闲着,那么任得敬的嫌疑就更大了,肯定会被提防,与其如此,不如告密以求自保。”
“这不是忠诚的体现吗?”
“未必,忠诚不能只看表面,取得信任的奸人往往是最可怕的。或者任得敬并未决定好,而是想要见机行事。”
“这”
虞子期仔细想了想,还真有这个可能。
“他建议杀了庆国公,能吗?”
徐还冷笑道:“无论庆国公私下里说过什么,本王都无从证据,能怎么样?他是皇帝的使者,来给本王行册封礼的,要是杀了本王说得清吗?天下人会怎么看?”
“所以这是一桩无风险,百利而无一害的告密,是投名状还是苦肉计很难说。”
司马靖淡淡道:“所以,该留意的还是要留意。”
“是,属下明白了。”虞子期欣然点头,不敢等闲视之。
“庆国公老了老了闲不住,这人啊!”
徐还感慨一声,旋即问道:“对了,他来的时候走的哪里,还去过何处?见过什么人?”
“京西路,颍昌府,那么应该见过岳家军。”
第五五七章岳家军的尴尬处境()
庆国公入秦的道路有很多,鉴于他年纪比较大,乘船溯江而上在襄阳登岸,然后乘车入关中。如此,减少车马奔波,最为轻松。
可他没有,偏偏选择经过淮南、淮西,颍昌府,从武关方向进入关中。
如此路线,名义是代皇帝顺路慰问岳家军,但实际上恐怕别有用心,今晚鼓动任得敬使坏就是很好的明证。
虽说任得敬已经撂了,但鉴于庆国公的敏感身份,以及特殊时期,徐还不能有任何动作。
甚至不妨更为恶毒猜想,庆国公兴许等着自己派人前去,摆明了是要为了他孙子的储君之位,杀身成仁。
赵构和秦桧选择他来凤翔府,还真是煞费苦心,这是想要借庆国公给自己下套,强行给自己安上一个罪名吗?
徐还冷笑一声:“继续盯着庆国公,除了任得敬,恐怕他们还有旁的人选,之后礼送他离开,免得落下怠慢宗亲长辈,天子使臣的罪名。”
“是!”虞子期领命,离开前去安排。
司马靖沉声道:“王爷,西北这边暂且还算严密,临安想要插一脚进来不容易,反倒是颍昌府”
“是啊,和谈,封王,这都是大事,鹏举兄那边是何态度至关要紧,也不知”
徐还的眼神不由自主飘去了远方的中原大地,目光中尽是担忧神色。
最近一段时间,大宋的天变得有些快,有些突然,出人意料。
得益于早早铺设庞大快速的消息传递网络,徐还总是能够第一时间获取消息,甚至比之临安更快,更全面。
但中原的岳飞却一门心思只有作战,压根没有在这方面用心,以至于消息出现严重滞后。
当金国使者已经到临安时,他们才知道朝廷竟然要和谈。
和谈!
这两个字像是重重的拳头,猛然击打在岳飞,以及大部分岳家军将士的胸口,让他们一时间之间喘不过气来。
战局形势一片大好,眼看着就要收复二京,一鼓作气北伐,直捣黄龙了,这时候竟然闹着和谈?
朝廷是疯了还是犯贱?
将士们不解,岳飞也不解,心中充满了苦闷。
先前因为徐还的弹劾,朝廷已经借口调查延缓了进军速度,一定程度上贻误战机。
最终也没查出什么大问题,些许小事只是不痛不痒的申饬而已,岳家军上下终于松了口气,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