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顺皇朝 >

第45章

大顺皇朝-第45章

小说: 大顺皇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哗变闹事,却是什么道理?

    王韶想不明白,因为契丹大军的动作,实在让人看不懂。他又怎么可能会想到,这是契丹大军自导自演的一场好戏?只是连自己人都骗过了,却骗不到王韶。

    正史上的名将,都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王韶在史书中被称赞的次数绝不会少,皆说他足智多谋,富于韬略。他又极度重视契丹大军,又岂会贸贸然行动?

    王韶决定再观察一两天再说,毕竟一时断粮,契丹大军也还是有一战之力。但如果真的没粮食了,饿了两天的契丹大军,那就没什么力气了。如果那时候再出击,肯定能收到更大的战果。如果契丹大军另有企图,两日过后,也能看出一丝端倪来。

    无论如何,王韶都发现了,原来契丹大军里面,并不是铁板一块。除却契丹本族士卒,其余各族对契丹人都颇有怨词,不然就不会把普通的闹事弄成了伤亡千人的惨案。既然诸族都对契丹士卒不满,那岂不是说契丹大军分崩离析近在眼前?

    这时候,城头上的朱大光也颇为疑惑,他虽然没读过书,但上战场的次数不下百次。都说实践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实战经验的朱大光,并不就一定逊色于什么名将。他也拿不定主意,到底是出城趁敌军大乱攻打一番,还是坚守城池。

    看着看着,朱大光觉得有点不对味了。契丹大营里面的哗变,好像不是假的,喊杀声连远在五里外的幽州城墙上都能隐隐听得见,不时还能看到似乎有人倒在了地上。

    朱大光心头一喜,刚想转身命令骑兵出击的时候,亲兵死命地拉住了朱大光,劝道:“将军,属下知道你立功心切。但您是幽州城的主心骨啊,如果你就这么倒下了,幽州城就没了!再加上您身上还有伤,不能就这么轻易出城啊!”

    朱大光闻言,心头一愣,暗道:“是啊,说不定是那些辽狗的诱敌之计。我就这么贸贸然出城,岂不是把两千多骑兵给葬送掉?”

    想到此处,朱大光停住了脚步,拍了拍亲兵的肩膀说道:“你说的不错,看看再说。”他再次回到城头,观察起敌军的情况来。同时,从城门上,用吊篮放下一名斥候,接近契丹军营。

    不多时,斥候又回转了,在用吊篮吊上来之后,对朱大光说道:“将军,我看见契丹有近五万大军急匆匆从外面撤回来,倒像是要打仗一样。”

    斥候的话,让朱大光大吃一惊。熟谙战阵的他,怎么会不知道,那是伏兵?他暗自庆幸自己没有贸然行动,不然后果不堪设想。大肆赞赏了一番自己的亲兵之后,他已经打定了主意:“今后谁也不准提出城的事情,契丹人是想骗我们出城决战,我们偏偏不能如他们所愿!”

    守城边军一同答应,更加用心地守城了。同时,他们也免不了一阵嘀咕。这时候,一个稍显瘦弱的边军问旁边那个大头的边军道:“王大头,你先前说有个兄弟,现在已经成了监察士,是不是真的?”

    王大头名如其人,头显得比常人都大一些,他也作羡慕状说道:“可不是,我们边军最大的期盼,不就是攒够钱银,回乡取个婆娘,生个胖娃吗?成了监察士那就威风了,不仅有八品官的俸禄,还能成为天子亲军!我要是有这等福气就好了……”

    众边军又是一阵惊叹,他们知道八品官的俸禄,一月就他们一年的军饷。如此高的俸禄,足以让边军们疯狂了。

    王大头此刻压低了声音,说道:“听闻现在监察士招的多,特别是有军功的边军,圣上最为喜爱。要是这一仗打得好了,恐怕有不少人会进入监察司。到时候就真的关耀门楣,当了官了!嘿嘿,有了钱银,有了地位,还怕没有美娇娘吗?”

    边军们一听,个个都兴奋起来,摩拳擦掌,恨不得让契丹人立即来攻城。朱大光诧异地看了看不知为何突然兴奋起来的边军,派亲兵去问问发生了什么事。

    亲兵偷听了边军们的谈话,回报给朱大光之后,朱大光又是一愣,愕然地问道:“你是说先前被圣旨调入京城去的兄弟们,现在都成了监察士?”

    亲兵对这件事也有耳闻,点了点头。朱大光叹道:“圣上原意虽好,但抽走了我最精锐的士卒,却是有点……算了,眼看这幽州城没什么危险,圣上这么做也自有他的道理……”

    亲兵还说道:“听闻当今圣上很重视武人,还在京城里面办了一个什么军校,属下听我在官衙里面做书吏的姐夫说,那是专门培养军官的,校长还是当今圣上!将军,你想去那个军校吗?”

    朱大光听了,心中也颇为所动。亲兵见识不多,他难道没有这个眼光吗?世人皆说中了进士便是天子门生,那在圣上办的军校里面,又如何不是天子门生了?这等光宗耀祖的事情,恐怕是每一个军人都想得到的吧!

    朱大光叹了口气,说道:“想那么多干嘛,还是先守住了幽州城再说。”

    亲兵也不敢多说了,静静地看着远处契丹大营,两眼泛着光彩,却不知道心里想些什么?

第八十五章:依附强者() 
(求收藏推荐,作为写手不敢求收藏推荐,就不用来写书了,该争的还是要争的。)

    洪祥三年四月二十日,也就是高丽国的文宗十五年四月二十日,高丽王王徽正式派遣使者前往辽国,商讨归顺事宜。

    高丽使者一行共百人,携带五车满满的金银财宝,绫罗绸缎,一路前行,来到了辽国的上都临潢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的波罗城),请求觐见耶律洪基。

    上京临潢府城幅员广阔,气势雄伟,内分为二城,北名皇城。周长10华里;南名汉城,周长17华里,两城相连为“日”字形。皇城呈六角形,由外城和内城组成。墙高三丈,设有楼橹。汉城在皇城之南,略呈正方形,墙高两丈,不设敌楼。辽国积极吸收汉文化,都城已有大顺大城市的雏形,更是辽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

    上都辽人称之为上京,其北城乃是皇城。皇城里面,开皇殿、安德殿、五蛮殿等三座宫毁。皇城是契丹人聚居区域。城中央筑有官城,也就是大内,是历代契丹皇帝居住的宫毁区。宫城的南门叫做承天门,是太宗耶律阿保机时按照中原地区封建王朝的宫门形制兴建的,门上构筑有城楼,只有举行盛典时才开启中央大门,平时出入官庭,是经由宫墙东、西两侧开设的宫门。东墙上开设的门叫做东华门,西墙上开设的叫做西华门,完全仿造大顺的皇宫建造。其时中亚、西亚与东欧等地不明所以,还以为契丹就是中国了。

    高丽国一行人,以礼部尚书崔介安为首,进入上京之后,啧啧称奇。崔介安见过识广,知道契丹人也是仿造大顺皇宫而建的宫殿,心中不断嘀咕:“汉人的文化就是厉害,连契丹人也要开始学习了……”

    他们被安排到驿站下榻之后,才有人禀告耶律洪基,说高丽使者求见。

    耶律洪基知晓后,颇觉新奇,问左右大臣道:“这高丽是大顺的藩国,一向与我辽国毫无来往,为何这次前来朝见?”

    他最宠信的大臣耶律乙辛说道:“陛下,想必是我辽国大军不时对高丽国打草谷,高丽国已经吃不消了。而大顺对我辽国毫无反击之力,他们觉得大顺已经靠不住了,才转而投向我大辽吧!”

    耶律洪基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此刻耶律乙辛野心还不算大,称得上是以国事为重。而耶律洪基对付一个占有幽云十六州的大顺朝也不敢掉以轻心,也没有正史上面那般不堪。

    耶律洪基说道:“那诸卿以为如何?”耶律洪基崇尚汉文化,说话方式也偏向中原一带的口吻。在他的带领下,整个契丹贵族都以会说汉话,看汉书为荣。

    耶律乙辛道:“如果这么快,就召见高丽使者,说不定他们还会看低我大辽。不如晾他几天,过几日才召他们觐见。同时,还需要给他们一点颜色看看,我大辽的强盛军力,逼迫他们选边站。”

    耶律洪基闻言,也觉得有道理,便让人这么做了。

    结果,高丽使者可倒了大霉,不时有野蛮的契丹武士冲进驿站,找他们的麻烦。更有甚者,明目张胆地牵走他们的马匹,扬长而去。高丽礼部尚书崔介安先前还颇为恼怒,后面却琢磨出了一些内在的道理,这些契丹武士虽然目中无人,但不敢对他们的人和五车金银财宝有所企图,证明了他们是知道自己身份的。

    既然知道了自己的身份,还敢乱来,那就是辽国高层的授意了。想必是辽国高层要给他们一个下马威,同时是对他们这些年来对抗辽国的惩罚。

    崔介安不由地暗道:“这等下作的行径,果然是一群野蛮人。倒是大顺还好一些,但大顺始终打不过契丹人。唉,如果大顺能打得过契丹人,我高丽又何必做这等小人?说来说去,还是大顺自己实力不济……”

    崔介安严令手下不得反抗,辽人想拿什么就拿什么,毕竟东西带来了,就是要送给他们的。

    果然如他所料一般,五日之后,耶律洪基要在开皇殿上召见高丽使团了。

    崔介安心中早有准备。来到开皇殿上后,他把国书一交,便等着耶律洪基说话了。

    耶律洪基本身就是一个汉文化精通者,对看这个全是汉字的高丽国书并不吃力。相反,他还看得出来,高丽国这次是主动改弦易辙的,并没有谁逼迫。

    耶律洪基看重的,还是高丽国答应的每年朝贡的物品,都是辽国紧缺的,比如铁器和绫罗绸缎、茶叶等。至于粮食,高丽国自己生产都不够吃,哪里能多出来给辽国?

    耶律洪基心中颇有疑问,说道:“大顺对你们不薄,为何要选择我们做宗主国?”

    崔介安早就准备好说辞了:“大顺现在已经是一头没了爪子的老虎,哪里比得上蒸蒸日上的上国?我高丽国土狭小,出产不丰,为了自保,只能依附强者。现如今,纵观天下,唯上国刀锋最利。于情于理,我高丽自然要选择上国。只是大顺这百年来对我高丽控制得很严,最近几年才放松了看管,我高丽才有机会向陛下吐露心声。”

    耶律洪基抚掌大笑,说道:“朕喜欢你这个说法,好,很好!这样罢,你把朝贡的数量再多加一倍,朕就不要你们派兵共同作战了,如何?”

    高丽国王王徽也是担心这个,但听闻耶律洪基自己提出来,崔介安喜不自胜:“陛下体谅小国民情,这是再好不过。下邦小臣这就回去禀告国主,再加一倍朝贡!”

    耶律洪基也笑了,心道:“你们高丽国有几斤几两朕还不知道?十个士卒都比不上我一个契丹勇士,要你何用?炮灰也不够汉人多,还不如换点实在的。”

    双方那是郎有情,妾有意,王八眼对上了绿豆,一拍即合。耶律洪基让敌烈麻都司(总管朝廷礼仪、总礼仪事等官,掌礼仪诸事,相当于礼部)掌管此事,便让崔介安退下了。崔介安几乎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但他却暗自窃喜,认为找到了真正的大腿。一副小人嘴脸,此刻显露无遗。

    不过棒子历朝历代都是这种习性,他们倒是觉得没什么。弱者总是依附强者的嘛;别的国家的发明,到了棒子的国度,就是自己了的嘛;别的国家的习俗,到了棒子的国度,就是他们先开始用的嘛……为什么这么肯定,因为他们是宇宙第一的棒子国啊!传统是有习惯的,是继续贯彻下去的!

第八十六章:天子一怒() 
(求收藏推荐,作为写手不敢求收藏推荐,就不用来写书了,该争的还是要争的。)

    高丽派遣使者出使辽国的事情,陆承启在十余日之后,才接到监察士的暗报。不得不说高丽人保密工作做的非常好,在高丽潜伏下来的监察士没有得到一点风声。这个消息,还是潜伏在辽国的监察士暗中得知了消息,通过最保密的渠道,送到回鹘之中,再由假扮成商队的监察士传回来。毕竟现在顺辽边境正在打仗之中,难以出入,搜查甚严。

    如此辗转多天,过了十余日才传回陆承启手中。而此刻,正值幽州城战役打得火热,陆承启看完之后,当即火起,立即让内阁大臣、六部尚书,军事参谋部所有将领前来垂拱殿觐见。

    当所有大臣到齐之后,陆承启尚未出现。但眼尖的大臣都发现了,正在一旁服侍的内侍,都不敢深呼吸。如此压抑的气氛,让所有大臣都议论纷纷,猜测发生了什么事情。

    不多时,陆承启从殿门进入,脸上经过万般努力,才平息掉的怒气,现在显得波澜不惊。陆承启就位后,说道:“给诸卿赐坐。”

    内侍们不敢怠慢,立即搬来椅子,侍候各位大臣就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