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回到明朝当学霸 >

第13章

回到明朝当学霸-第13章

小说: 回到明朝当学霸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果然。。。。。。

    余三刀心里起了警惕,余墨也疑惑的看像江青云,不知这位找他有何事?

    “难道是因为姜冰雪?”余墨想了想,立刻刨除这个猜想,他和姜冰雪就见过一面,根本没什么交集,怎么可能惊动姜青云?

    “本官听说,余小友是两年前的县试案首?还连中小三元?”

    余墨心中一动,突然有了猜想。

    “不错,学生两年前也曾就读于本县县学。”

    “哦?那为何又主动退学?还有了那种传言?”

    “回大人,学生两年前,突逢大病。”余墨没办法,只能开始扯谎。

    “大病?什么病?”

    “这个,学生也不清楚,只是从考试之后,学生就仿若失忆一般,什么都想不起,什么都记不住,根本读不了书,所以,心灰意冷之下,只能退学从商。”

    余墨的谎言虽然扯淡,但并不是难以置信,毕竟大脑的病,谁也说不清,就算是神医也不会对此有什么质疑,也根本检查不出什么病因。

    “竟有此事?”

    姜青云眼中闪过一丝诧异,似乎有些不信,但是随即想了想,也没想出个所以然,似乎除了这个理由,还真没什么别的解释了。

    “那你现在呢?”

    这才是姜青云最关心的,一个神童,值得姜青云如此费心。

    “现在?现在学生甚至倒是早就恢复了,而且读书比以前也更轻松了,但是以前所学却也记不住多少,只能从头再来。不过,学生有信心,一年之内,恢复正常,甚至可以更进一步!”

    现在余墨已经基本把准了姜青云的脉,姜青云来此,就是试探他是否值得培养,既如此,余墨也不介意暴露些本事,让姜青云在他身上押注。

    “真的?这倒是幸事。”姜青云皱眉想了想,突然道:“余小友,既然你能读书了,那还是回县学比较好,但是你毕竟是主动退学,如果想重返学院,还需要靠你自己的本事!”

第23章 入学考核() 
“靠我?我怎么做?”

    余墨摸着鼻子,不知为何,突然有种因为学习不好被老师找家长的感觉。

    “沭阳县学的教谕和我是同科举子,还是副榜举人,和我算是老相识,我去为你说说情,应该能给你一个机会,但你能否获得他的认同,就要看你自己的了。”

    姜青云轻抿着茶,淡淡笑道。

    “副榜举人?”

    余墨头一次听过这个称呼。

    “呵呵,也就是乙榜举人,我朝科举,举人参与会试,没有被正式录用却成绩优异者,将被取入副榜,也即乙榜。而我朝学校的教官,则有三种选取方式,第一是举荐儒士,但随着天下举子越来越多,儒士教官现在已经很罕见了。第二种就是监生充数,这种现在也不多。当下最普遍的则要数副榜举人和下第举人。其中,副榜举人则是教官中的佼佼者。”

    余墨点点头,心中不断地琢磨江青云的话。姜青云也是老狐狸,他和县学教谕既然是同科举子,那只要他真心想帮余墨,哪还需要什么考核?就是一句话的事。余墨估计,姜青云是想考验他,试试他值不值得押注。至于为他解释一大堆,应该是为了抬高那个教谕的身价,而且,余墨总感觉这里面还有别的说道。

    “学生多谢大人相助,学生定会全力以赴,以免辜负大人的一番苦心。”

    官面话,余墨虽然不喜欢,但不代表他不会说,从后世走出来的老油条,早就学会了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本领。在后世那种面具社会中,你要是没有一张能把聪明人说成傻子的口才,那你想出人头地都难。

    “小事一桩,本县也不想让一代天才就此沉沦。”姜青云说着,就站起了身。“事情说完了,本县也要走了。”

    “恭送大人。”余三刀和余墨急忙起身相送。。。

    。。。。。。

    傍晚,扈清心着人备了一桌好菜。。。。。。

    “啧啧啧,夫人,今天是什么好日子?怎么又是酒又是肉的?”

    余三刀双眼放光的盯着酒坛子,差点流哈喇子。

    “去,墨儿马上就要进学了,咱们不得庆祝一下?”扈清心一把拍掉余三刀伸向酒坛的手。

    “就这事?墨儿又不是没去上过。。。。。。”

    “那能一样吗?墨儿再怎么说也是主动休学,现在能有机会重返学院,那就是天大的好事,你要是不想吃,你就回你的书屋。”

    “哪能呢,事关儿子无小事,我懂。”余三刀笑嘻嘻的偷着抢过酒坛子,给自己倒了一小杯,然后美滋滋的喝了一口,表情里满是享受。

    “娘,您怎么又让爹爹喝酒?爹爹总酗酒,对身体不好的。”

    余墨洗完了手,来到桌前,

    看到余三刀在喝酒,忍不住说道。

    “去,臭小子,有你娘在,我什么时酗酒了?还有,你小子怎么胳膊肘往外拐?我还是不是你老爹?”

    “是我老爹也不能酗酒,酒这东西,小酌怡情,喝多了就伤身,您以后可不能再宿醉了。”

    余三刀眼睛一瞪,刚要发威,就被扈清心瞪了回去。“儿子说的不错,从今以后,你每次只能和半斤酒,还必须得到我的允许。”

    “半斤?那还不够漱口的呢!”余三刀顿时一副生无可恋的样子,看着余墨的目光都带着幽怨。

    余墨干咳一声,不敢再看余三刀。余三刀喝的竹叶青,酒度数不高,半斤酒不会伤身,正合余墨心意。

    扈清心也不理余三刀,而是把目光转向余墨。

    “墨儿,明天你重返学院,你有信心吗?”

    余墨皱眉想了想,道:“应该问题不大,其实我要回学院,最大的阻力不是教谕,而是学院里的那些学子,因为我要回去,必然会占取一个廪生的名额,就必然有一个廪生被我挤下去,如果搞不定他,教谕那边也不好交代。”

    明朝书院生员分为两种,一种是廪生,也即是县试考试成绩优异者,这些人不但会得道朝廷发放的丰厚补贴,还会得到岁贡的资格,所谓的岁贡,就每年或每两到三年从府、州、县学中挑选资深的廪生升国子监肄业。国子监是大明朝最高的学府,进入那里也就相当于一步登天,所以,可想而知这岁贡资格的重要性。而且,每一所学院,廪生的数目都是有限制的,县学廪生只能有二十人。

    而另一种,就是增广生,是额外招收的学生,不限数目。增广生不但得不到朝廷发放的补贴,更没有岁贡的资格,他唯一的好处就是可以成为廪生的替补。

    余墨是案首秀才,肯定得到了廪生的名额,他从学院休学后,自然也就有一个增广生替补了他的位置,现在如果他回去,就必然会挤走一个增广生,因为总不能让一个连中小三元的案首秀才做增广生,那是整个沭阳县抹黑,姜青云也肯定不会同意,余墨要么不回去,如果回去,就必然要做廪生。

    “墨儿说的不错,这廪生的名额墨儿必须得到,否则县令大人那里必然脸上无光,墨儿,你有多大的把握?”余三刀正色道。

    余墨心中其实也没底,他现在只会四书,五经还没接触,如果考学问,他多半挺不住,好在他还有九千积分,也算稍稍有了底气。

    “尽人事,听天命吧!”

    “想那多干嘛?得之我幸,失之我命,墨儿,不要有压力,没什么大不了的。”扈清心故作无事的劝着余墨,实际上余墨听得出,扈清心很希望他能进入学院,只有进了学院,成为廪生,才能让扈清心安心,为人父母,只有看着自己的孩子稳定下来,她们才会安心,否则,就算余墨说的天花乱坠,扈清心该担心还是会担心。

    余墨前世写小说时,没少研究这些事,所以他很懂,他不在乎什么廪生,也不在乎什么岁贡,一旦他考中进士,这些都是浮云。但是为了让爹娘安心,他也必须全力以赴。

    “爹,娘,你们放心,我是谁,连中小三元的余长东,日出东方,唯我。。。。。。啊呸,总之,你们放心,我肯定能凯旋而归!”

    “哈哈哈,好,说得好,我余三刀的儿子就要有这种胆气,人死鸟朝天,怕他个球!”

    “好,娘明天在家里等着你的好消息。”

    三个酒杯碰到一起,伴着笑声一饮而尽。

    看着爹娘期盼的眼神,余墨心里暗暗给自己鼓劲。“明天,不成功,则。。。再说吧!”

第24章 超强背诵() 
沭阳县学,在沭阳县南面。

    沭阳县除了北面韩山镇上的韩山外,基本都是平原地,县学在青风镇旁,距离不算远。

    一大早,余墨收拾了行囊,去往了书院。主要是他兑换的那些试卷,必须要保存好,他可不想让这些东西被暴露。

    路上很顺利,仅用了半个时辰便来到了学院。

    一切都不陌生。。。。。。

    余墨穿越之后,在这里还呆过一段时间,所以,对这里也算熟悉。

    书院中,共有学生117人,其中只有二十个是廪生,由此可见,廪生的稀缺程度。

    书院的教谕名叫古殊,同样三十余岁,是个严于律己、也严于律人却面冷心热的中年书生。除此之外,书院中还有两个训导,崔和和曹达。其中,曹达是下第举人,而崔和却只是岁贡出身。

    其实,按照太祖祖制,岁贡秀才根本没有资格当训导,毕竟他们和学生的级别已经一样了,但是明朝的教官地位确实太低,很多副榜举人和下地举人宁可长期淹滞,都不愿就任教官,这就使得很多学院教官缺员严重,沭阳县能有一个副榜举人,一个下地举人,和一个岁贡秀才,已经很不错了。

    将书院的事情回忆一遍,余墨定了定神,信步像书院中走去。

    书院不算大,但也不算小,穿过门房,入眼处就是讲堂,讲堂旁边有祠堂和斋舍,后方还有斋舍和藏书馆等,虽然学院不大,但是五脏俱全。

    余墨径直来到讲堂,这时候,应该是教谕讲课的时间。

    余墨来到讲堂外,便被一众学子发现,余墨也没出声,只是拱手而立,静静地站在外面听着教谕教课,其他学子见此,也都不敢出声,虽然他们对余墨的到来很好奇,但是他们更怕教谕的责骂。

    余墨一站就是半个时辰,好在他从小就跟着老爹练武,虽然武功不高,但是身体素质还是很不错的,一动不动站了半个时辰虽然很累,但他还熬得住。

    “今天的课业就到这里,回去好生温习,退下吧!”

    古殊站起身,收拾了书本,严声道。

    “恭送教谕!”

    学子们齐齐站起来,向古殊躬身一礼,之后,众人却都没离开,而是全部将目光看向余墨。

    古殊也走向了余墨,看向余墨的眼神略带一丝赞赏,因为余墨刚才没有打断他的讲课,就凭这一点,古殊就对余墨的印象好了不少。

    “你来此何事?”

    古殊沉声问道。

    余墨躬身一礼。“回教谕,学生余墨,于两年前因病休学,现在病情康复,特来请求回学院读书。”

    余墨没有提知县大人,一是他不想高调,再者,他也不想让古殊认为他在拿知县威胁他。

    果然,见余墨避开姜青云,古殊古板的脸上也不禁露出一抹笑容,他的学生,自然不想平白承了他人的人情。

    “恩,你的事情我倒是了解,你现在的病情真的已经恢复?”

    余墨当初请假的病因是大脑损伤,至于具体的没有详述,只是所有人都知道余墨一夜之间,才气尽失。

    “回教谕,学生病情已经康复,并且已经可以读书。”

    “以何为证?”

    余墨低头想了想,突然开口背诵:“孟子见梁惠王,王曰。。。。。。。”

    《孟子》,全书共38125字,能通篇背诵者,无不是学业成绩中的佼佼者,余墨为了证明自己,就必须给众人以震撼。

    “齐宣王问曰:‘汤效桀。。。。。。’”

    余墨没有任何停顿的背诵到了梁惠王章句下。一众学子已经惊讶了,要知道,背书不难,难的是不停顿的流畅背诵,然而,他们的惊讶还远远不够。

    不一会,余墨又将梁惠王章句下背诵完毕。就在他要接着背诵公孙丑章句上时,教谕古殊突然插嘴:“周霄问曰:‘古之君子仕乎?’”

    古殊突然说话,顿时将余墨打断。

    其他学子见此,也是齐齐一愣。“这是。。。。。。。”

    一些学子有些懵,还没反应过来。

    然而,古殊话音一落,余墨那边只是停了一下,就立刻回道:“滕文公章句下。

    周霄问曰:“古之君子仕乎?”

    孟子曰:“仕。传曰:‘孔子三月无君,则皇皇如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