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带着系统去宋朝 >

第82章

带着系统去宋朝-第82章

小说: 带着系统去宋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为一个女人,有些话,跟个基佬,实在是没法讲呀!

    她其实也是个素来傲娇的性格。

    这些话,既不好讲,索性不讲。

    这位道长!你执意要去厨房看看吗?请便!看就看!有甚么了不起!

    虽然厨房里那位大仙,一再强调过当他做菜的时候,不容许任何外人偷窥,甚至不允许帮厨的工人靠近。

    睡兰很好地贯彻执行了这条规矩。

    巨胜饭店所有的员工,都不敢擅越这雷池半步。

    奈何这公孙胜不归我管呀!睡兰心里这么想着,老娘管好自己的事情就行!这公孙胜分明是个不归我管的外来神仙。他要去,便由他去。你们神仙之间要打架,跟我这凡俗的姑奶奶有何相干?

    于是就淡淡地说了一句,“做出这神仙豆腐的那位活神仙,有说过不许外人打扰。这话我已经带到了。却不知公孙先生算不算外人?也不知道这神仙厨子待见不待见公孙先生。小女子见识浅薄,这事情还请先生自己捉个主意。”

    不许外人打扰吗?

    孙胜利觉得自己不算外人,不在这个限制之列。

    拎着酒葫芦,坦然向后厨走去。

    其实这就是李睡兰最不厚道的地方了。她故意没有完整地转述神仙豆腐制作人的原话。人家的原话本来是很严厉的。倘若她完美转述,以孙胜利低调谨慎的为人,并不肯粗暴硬撞进去。

    李睡兰作为一个贱籍出身的在册登记瓦子娘,没文化是有道理的,转述别人原话时,转述得模糊了些,倒也合乎情理。谅这公孙道人事后也不好埋怨于她。

    她就是嫉妒公孙先生有个大葫芦,自己店里生意如此赚钱,偏偏却没有!明明店里没有,这道士却一点也不够朋友,半点没流露过把这好模好样的漂亮葫芦,送与史大郎。哼!这分明就是假朋友!假兄弟!

    且又凭着女人的直觉,觉察到这个公孙道人并不把她瞧在眼里。

    睡兰心里头不免有些愤恨不平。道士的社会地位现如今是崇高的,仅次于文学士,高于当兵的和普通庶民。基本上等于上等户,略接近于有官在身的小使臣。倘若是在神霄宫担当了重大差使的大道士,那就比许许多多大使臣更有威权。

    想那关西五路横行转道的姚道士,年仅十八岁尚未弱冠时,便曾与党项人血战臧底河,一日一夜斩获数十首级。江湖人称“小太尉”。当初也就是个小使臣。现如今大使臣升到了头,再也升不上去。这才跑到神霄宫来做道士,谋求一个当面觐见龙颜,得以横行转职的机会。

    姚道士跟刘道士都来巨胜饭店吃过菜喝过酒,睡兰亲自下场子献过胡琴,也唱过几只曲儿。故此很懂得些官场和道场上的事情。

    这公孙道人,虽然故作低调姿态,却掩不住睥睨天下众生,一副趾高气扬的本相。

    这气势,看起来,倒还凌驾于这姚道人和刘道人之上。

    睡兰的身份注册在贱籍,又怎敢跟如此一个大道士当面相争。

    她却不晓得,公孙胜的身份地位,比之于刘锜、姚平仲,差得不要太远。只是这公孙胜身为现代人类,难免动不动就会用怜悯的眼神打量身边这些愚昧迷信而且把火药用错了地方的古代人,古代人好可怜啊,这眼神难免就流露出来。李睡兰是欢场上打滚的人,最会看人眼色。登时就看穿了公孙道人的心事。

    但这李睡兰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她又没读过水浒传。于是猜不到我们胜哥身为天罡排行榜上排位第四的天闲星,当然瞧不上所谓的“小太尉”啦!

    小太尉,那不就是小高俅?我呸!实力还不如小尉迟好吧!地数星小尉迟排名一〇〇,连天罡榜都进不了好吧!

    但也只有后世过来的穿越犯,才会这么瞧不起小太尉。

    宋时人物心目中,当朝太尉当然比古代门神厉害。所以小太尉肯定压过小尉迟一头。话说这门神尉迟敬德,没有当过太尉吧?最多干到副太尉一级。大唐贞观不知道有没有太尉,倘若有,也该是李靖、徐茂功、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何时才轮到尉迟恭!

    睡兰心中虽然愤愤,脸面上确实一直保持着恭顺的笑靥。

    心里头却巴不得家里来的这两个神棍,无端端地打上一架!

    哪需要管他谁输谁赢!

    最好是打得来两个都鼻青脸肿,这样才可以解恨!

    哼哼!我偏偏就是把这话说得含混了。就看你打不打得赢里面的那个神棍!李睡兰偷偷地这么想着。她倒是十分机警,悄悄控制着自己的脸颊,放松神情,不要随便露出些磨牙切齿的样子来。

    公孙胜不疑有诈,昂然直入,大踏步走进了后那个庭。

    紧接着,便听见一连串噼噼啪啪的巨响。

    后院里顿时就闹得来鸡飞狗跳。

    真的打起来了?

    李睡兰芳心窃喜。

    伸出两只小手,捂住樱桃小口,拼命忍着,不敢笑出声来。

    “何方妖道?胆敢在我巨胜饭店撒野?”这是公孙胜的声音,听上去十分恼怒。

    “无胆鼠辈!青天白日的,也敢来捋你关爷爷虎威!”

    这句话一说出来,后院的所有响动,立即消停下来。

    嗯?这就不打了么?

    睡兰的心中好生失望。

    一边失望,一边又有些好奇。

    为什么呢?

    秀眉深蹙,用心思考起来:难道这句话里藏有什么机关埋伏?

    ……

第133章、关羽和曹操的化学水平() 
也就只有土著NPC才会为此皱眉思索。

    穿越犯一听就知道,这家伙肯定就是大刀关胜!

    如果说单单只是姓关,依据不足……那么,关二爷恰好是传说中卖豆腐的。这便是铁证如山!

    然而刘备卖草鞋,关公买豆腐,都未必是真事,也许是瞎吹的。

    孙胜利因为是名震天下的红卫队战将出身,他的知识结构非常奇特。

    他偏偏就知道这关羽其实是山西运城县人氏。河东解池,后世号称中国死海,古代为西部最大盐池,就在运城。

    隔着黄河,与灵宝三门峡相望。又与东南方向的华山,呈三角关系。

    因为黄河在这里拐了个直角大弯。山西与陕西隔着Y轴相望,与河南隔着X轴相望。历来省份划分,都喜欢以黄河为界。黄河左边是陕西,右边是山西。南边是河南,北边是山西。

    偏偏这北宋大智慧宰相范裕禄父子不这么想。

    运城县所产之盐,主要供给关西五路的禁军、厢军、义勇兵,以及蕃兵。那么为什么不合为同一个行政区呢?

    横跨三省的补给和贸易行为,牵连的利益集团太多,公文手续繁冗无比。极不利于战争状况下的应急供应。

    于是这北宋年间特意把这陕西华阴县、潼关、风陵渡、河南灵宝、三门峡、孟津渡、山西运城、解池……统统化为同一个行政区,这就是陕西路永兴军路。

    为了从上到下的管理步调统一,西安京兆府也被划入了这一路。

    范仲淹、范纯粹,都担任这永兴军路经略使。尤其是这范纯粹,如果不是因为林灵素提出的神霄宫大计,范纯粹至今还在以龙图阁直学士知永兴军的岗位上呢。

    说起来,这范纯粹也是元佑党的保守派分子,跟苏轼交情很深。

    也就是苏大胡子的私生子梁师成,一再以太监身份在徽宗耳边进言求恳,赵佶终于才把被贬的范纯粹起复任用,先知太原府事,又知延安府永兴军事。

    倘若不知道永兴军这一路跨过黄河拐角,合三省要地为一路的独特地理特征,恐怕还真以为范纯粹当了个知府类的中高级地方干部。

    然而事实不是这样。

    范纯粹年轻时就继承乃父遗志,既要做个懂军事的好文官,将大宋朝以文制武的政策贯彻到底,又不妨碍武将们的军事活动。范纯粹年轻时,他爹已经逝世。他的宰相哥哥范纯仁,让亲弟弟出仕之初担当的第一项基层磨勘工作,就是,关西五路转运使。

    专门负责转运粮秣、军械、食盐、火药、铁器,以及各色筑城材料、攻守器械材料,这才是一个优秀文官支持军事活动的最优姿态。

    范仲淹当年就是这么一个转运专家,沈括也是。

    范纯粹一辈子都专注于这个业务方向。基本上就是关西五路总后勤部部长的那么一个模样。

    那么这跟关羽和关胜又有啥关系呢?范仲淹父子想到的事情,关老爷很可能也是提前想到过的。

    关羽是河东解良人,就是这运城盐池的当地土著出身。

    盐池卤水,可以用来点豆腐,这是五代及宋以后的常识。在汉朝,在三国,这大概得算作是至高科技,这是道家最精妙的丹道修为!

    所以民间盛传关夫子当年是推着一辆卖豆腐的小推车,跟刘皇叔和张三爷一起围观朝廷扫黄榜文,由此相识,而后聚义。

    这说法,绝非空穴来风,这显然是很有名堂的说法。

    即便关夫子卖豆腐一事纯属捏造吧……

    孙胜利这时候就在想,捏造这个谣言的人,还必须得是个考古学大家,且还懂得相当多的化学常识。

    单纯的史籍考沽专家,是考不出淮南九子豆腐丹道这里面的门道的。文学士注定不会把山西解池跟淮南豆腐之间产生任何关联想法。

    化工类还必须是古代化工技术研究类,才会明白这盐池出身的人为何喜欢吃豆腐。这率先发明豆腐的安徽人,还必须先去山西盐池搞调研。

    因为煮海卤水点豆腐的时候,不如盐池卤水好使。

    这样一来,公孙胜就更加确定这厨房里头的神仙……肯定就是天罡榜上排名第五的天勇星关胜。

    公孙胜自己是老四。

    遇到五弟,心里头感觉其实是挺得意的。

    关老五不知道是不是穿越犯,如果是,他必定也是厨神大赛选手之一。

    但也可能他是土著NPC,那么参赛者另有其人。

    这么说起来的话,关老五跑到这里来作豆腐,其目的恐怕并不仅仅是想把豆腐美食文化发扬光大……他也有可能是为了……

    火硝!炸药!食盐!

    卤水是可以用来点豆浆的,倘若这个化学反应的步骤,可以倒过来操作的话……把新鲜豆汁注入盐田,是不是同样也能产生十水硫酸钠成功析离的效果呢?

    成功析离十水硫酸钠,是不是就意味着这些化学反应完成之后,剩余食盐的纯度和剩余硝酸钾的纯度,都得以大幅度提升了呢?

    注:蒯大富用萝卜,萃出的是氯化钠。少了氯化钠之后,硫酸钠还在,所以仅仅只是纯度有所提升。孙胜利考虑的豆腐凝固法,所萃取的目标是另一个对象,同样也能从另一个侧面提升所得硝酸钾和氯化钠混合物的纯度。这两人相遇之后,说不定会有什么惊喜。但这时候这两人还没有来得及,触发这个时空局所不允许的非法碰撞。

    在孙老四眼里看来:这关老五的出身、地位,以及天赋秉性,必定不可能成为一个纯粹的厨子。

    开玩笑,让关二爷的后代当厨子,这是谁想出来的?

    他必定是所谋者大!关帝的后人,这心胸焉能不大?

    这么说起来,其实关羽当年买豆腐,恐怕也不单单只是为了解决温饱问题才去卖豆腐!关夫子要想温饱还不容易?他何苦推个豆腐车子到处跑呢?

    淮南子乃是汉武帝时代的化学秘笈!关夫子又是个夜读春秋的文化人……说不定这家伙熬夜看书,看的那本春秋,夹缝间用蝇头小楷抄写着失传的化学公式?就好像楞严经夹缝里抄了一部九阳真经一样!

    淮南子一案是汉武帝时代的事情,那是西汉最巅峰的时代。之后还有东汉呢!东汉到了最后才轮到关夫子登场,这么多年的时间,完全够关氏一族去满世界寻找失传的豆腐公式了!

    这还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世界真奇妙!

    公孙胜一想起关夫子可能是因为探索汉武帝时代失传的化学公式,才漂泊四海苦苦追寻卤水点豆腐的深邃奥义。

    这个脑洞轻易开不得啊!一开之后,对整个世界的印象,全都变得大大不同了!这么说起来,曹孟德发明摸金校尉和发丘中郎将这回事儿,似乎也不单单只是为了赚钱犒赏三军?莫非他也在满世界追寻淮南子的失传秘方?

    外行人也许会觉得豆腐秘方有个屁的意义啊,哪值得关云长和曹孟德去努力。

    偏偏孙胜利的知识结构就是这么奇怪!他这是,巴黎公社起义的知识结构。

    不允许用文字描述的那个文攻武卫年代,在很多方面都很肖似巴黎公社。主义!热血!混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