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带着系统去宋朝 >

第40章

带着系统去宋朝-第40章

小说: 带着系统去宋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为在火锅领域取得了比较杰出的突破,被大联盟选中成为了三十六个厨神竞标者之一……整件事情,推想起来,大抵就是如此。

    与武松相似却又不同的是……

    武松的31个天赋点,一点都没动过,完全闲置在那里。

    这个陆老板,却投入了11点,留下了20点不用。

    这看起来就不像是故意留点不加了……倒好像是……?

    蒯飞的心里好像猜到了什么!

    莫非?这家伙遇到瓶颈了?富余的20个天赋点,不是他不肯投入,其实是根本加不上去!必须要满足某个条件之后,才能进一步升级加点。事情的真相,会是这样的吗?

    遇到瓶颈,这实在太可以理解了!

    飞哥自己就被卡在了伤心凉粉这个瓶颈上,至今连自己的个人信息界面都还没能激活呢。心想,大概是必须要完成这个伤心凉粉的入门流程,才能唤醒自己的用户信息界面吧。

    眼前这个陆傲天,至少领先了飞哥很长一段距离。

    陆老板看样子是已经顺利达成了“初级火锅”这个成就!却不晓得在这个没有辣椒只有花椒和芥末的年月,这家伙又是怎么折腾出一个合格火锅来的?

    不过,以上这一切都不是什么大问题。

    虽有不通之处,倒也可以勉强理解得来。

    最奇怪就是他的最近归属单位:枢密院所属凤翔路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司廉访署。

    听起来这很像是后世廉政公署的调查专员。

    枢密院派出这个廉访调查员,派往的所在地,在凤翔府。被调查被监审的目标单位是: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司。

    这龙卫军、神卫军,那可是大宋朝禁军上四军当中大名鼎鼎的主力精英部队啊。

    为什么又跟四厢厢军扯在了一起?

    这虽然有些奇葩,倒也不是太难理解。

    这水浒传的说书人显然是没弄明白当时西北的军务细节,一味地瞎吹。但这施老师,应该是弄明白了的。施老师立足于评书,进行二次创作,既不肯跟评书对着干(那样会丢很多读者),也不肯轻易跟说书人一样犯傻。于是施老师在这里玩了一手乾坤大挪移。

    延安府,是种谔曾经杀敌建功的主场。

    但这老种经略相公却并不在延安府当家,老种,即是种师道。种师道乃是种记的儿子。种记却是种谔的弟弟。

    小种经略相公种师中,是种师道的弟弟。

    种师道、种师中这兄弟二人,也即是大种经略相公和小种经略相公。乃是后世发烧友们最津津乐道的秦凤军、以及关西五路西北军战神级指挥官,这两兄弟乃是延安府那位种谔的侄子。

    这种师道后来官至检校少保、静难军节度使、京畿河北制置使。童贯北伐北京那场大败仗,种师道和他的西北铁军也在场。完颜宗望所部金兵袭扰开封城北酸枣门一带,种师道当时恰好也在汴京城内坐镇。

    种师中驰援太原,中了粘罕的围城打援诡计,惨遭斩首。姚平仲孤注一掷,逆袭完颜宗望遭遇惨败。这两桩败绩,虽是出自于李纲的决策,却同时也是种师道的决策。种师道在靖康第一次投降前,跟李纲两个,一文一武,互为大宋陆军总参谋部部正副总指挥。

    这个姚平仲兵败逃跑,直接导致李纲下课,并导致种师道后来呕血气死。这个衰神败类,名叫姚平仲的,却是种师道自己当年在西北战场上一手栽培出来的得力干将。在西北战场上倒也颇有些卓越军功。

    所以水浒传里头,鲁智深对郑屠户吹嘘说,“你凭什么敢叫镇关西!鲁爷我当年投了老种经略相公,做到关西五路廉访使,也不枉了叫做镇关西……”

    这句话里,内涵的BUG太大!潜规则太多!这完全就是乾坤大挪移,把好几件事情楞给挪移在了一起。

    延安府那位,该是种谔,一辈子只掌鄜延一路。而且,仅仅只做到经略副使。

    老种经略相公,种师道。他倒是货真价实的关西五路都指挥使。

    关西五路当年联合发动对西夏的军事打击行动,种大元帅坐镇五路联合帅司衙门,总摄关西五路全部龙卫禁军、神卫禁军、各路厢军,以及当地民兵弓箭社的义勇军,号称关西五路全都归我指挥,这个都指挥使,倒是一点都不吹牛。

    都指挥使的衙门,当然也就是“都指挥使司”,民间简称“帅司”。后来的岳元帅,韩元帅,所谓“元帅”之名,就是几路帅司总指挥官的意思。

    然而种师道所领这个五路帅司衙门,就在京兆府西安城内,并不在延安府那个犄角旮旯里。

    这里面就有大BUG了!

    再然后,这陆老板穿越过来,他既不是延安府种谔老将军的手下,也不是京兆府种师道都指挥使的手下,他却是个枢密院所属廉访署的廉访使者,这就有点潜规则了!

    不是有点潜规则!是太特么的潜规则了!

    赵佶是很信任他身边那几个宦官的!

    尤其是童贯和梁师成!

    终其童贯一生,南平方腊、西扫西夏,本来是个有功劳有实绩的好太监。尤其是童贯按察西北防务时,还曾经轻骑深入到党项人的城下,这份胆气,也不是寻常太监可比。

    倘若不是在北京城下被萧太后教做人,又在山西面对女真人的入侵直接逃跑这两桩大丑事,童贯本来也可以成为正面英雄人物的。

    历史就是裱纸,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因为童贯后来晚节不保,就把别人之前的丰功伟绩一笔抹黑。

    其实这是不对的。

    赵佶其实也没有像大明朝在土木堡那样让某些太监跋扈过度。譬如童贯和梁师成,先后都曾按察西北军事,却并不曾妨碍种师道的西北军务。种师道终其一生,在西北战场上一直威风八面,把党项人死死地揿在地下教做人!大太监们没有拖过他的后腿。

    这其实也就是说,大宋朝用太监担任廉访使者,监督种师道这样的前线都指挥使,这双权分立的监督机制,其实没错。

    那么……问题也就来了!

    鲁提辖你不该是五路都指挥使种师道大元帅的手下一小将吗?你怎地……跑到童贯、梁师成的廉政公署队伍里去干上了一个关西五路廉访使呢?

    那不该是太监们干的工作?

    陆傲天你是有小JJ的关西大汉!你是乔丹!你是姚明!你不可能是太监对吧?太监缺少荷尔蒙,没理由长得如你这般高达威猛对吧?

    ……

    于是,武大郎的眼神变得异常复杂。

    直愣愣地冲着傲天法师粗狂无比的两条大象腿之间,看了又看。

    心中藏着各种疑惑不安。

    ……

第59章、小公主() 
倘若这陆傲天没有那话儿,那么,此君必定就是童贯、杨戬、梁师成手下派出的大内密探无疑。当然也有可能是李彦的手下。

    倘若他还有小丁丁的话,那他就是个满嘴乱跑火车的吹牛匠!

    总之不管这家伙是不是太监,都不可能是什么好人!也许真是大内廉政公署派到凤翔府去的坐探,也许,他仅仅只是认识某个坐探密使,楞把别人的事迹吹嘘在了自己的头上。

    水浒传里鲁智深的形象弱于武松一截,虽然说不上多么光芒四射,却也是个蛮有豪情的正面人物,颇受小朋友们的好评。

    没想到,这趟穿越之旅,这才第二天,现实就残忍无情地破坏了我们飞哥以前一向的默认值。

    童话里都是骗人的!

    想想其实也对。

    梁山贼寇里头,本来就没什么好人。所以古人一再说过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呢。

    其实人家施老师从来就没有讲过鲁智深是个好的。

    这家伙首先就是个逃兵。三拳打死镇关西之后立即跑路,亏我们中学语文课本里头,还就此事夸奖鲁提辖的机智呢。这哪里是什么机智?夸奖鲁提辖的机智的人,肯定是忘记了他当时持有的军人(或者武警?)身份。试想一个军方警方或者城管干部,执法过当,打死了一个黑涩会歹人。所做的反应,应该是第一时间逃跑吗?尼玛难怪说大宋军队一滩烂泥呢,这鲁达空有一身好力气,却完全没有个军人应有的纪律性和团队荣誉感。果然是个很没节操的逃兵。

    连正面人物鲁达尚且如此……大宋的其他草根军士,还有指望吗?

    其次这鲁智深还很猥琐。人家周通、李忠一伙儿,热情邀约鲁大哥上山喝酒吃肉,还要奉他为老大。他不肯答应也就算了,临走还偷了人家李忠、周通寨子里若干金银器皿。

    唯一做得不错的事情,也就只剩下义助林冲这一段举动了。大概要怪这林冲比较穷……倘若林冲家里有许多金银,还说不定鲁胖子会不会故伎重演,再次来个卷款而逃。

    再想想其实也不对。

    蒯飞此刻已经相信自己穿越到了真实历史上的政和年间……那么……水浒传的平话尚未在茶馆中流行开来,水浒传一书更加没影子。也许?是后世之人歪曲黑化了我们这位来自深土川的陆总?

    红玉小萝莉看了看武大郎的脸色,武大郎没有反对她刚刚提出的那个说法。

    于是,小萝莉端起托盘,朝着白眉老和尚走过去。

    这白眉老和尚既然管鲁智深叫做师弟,那显然就是智清长老了。却不晓得这老和尚为何不在五台山上住持,也跟着跑来了这开封城里的大相国寺。

    陆傲天朝着红玉小萝莉走出一小步,却被智清老和尚一句话给说得停了下来。

    回头看着门外。

    门外院子里,驸马都尉蔡条,手里头摇着一把折扇,第一个翩然走了进来。

    一边走,一边酸溜溜地背诵一首不知道哪里抄来的歪诗:

    “洗马俟君归,问君何所持。君言无所有,唯余香两袖。”

    这个蔡五条似乎有点无厘头。

    一时间,众人皆感无语。谁也闹不懂丫的究竟想表达几个意思。

    这话,根本没法接呀!却又不好意思扫了驸马郎君的一番雅兴。正有些尴尬时,又一个小萝莉脆生生的嗓音,从这蔡驸马的身后,飘出来。

    “不通!不通!不通又不通!”

    这小萝莉显然是在嘲笑蔡驸马的这个五绝很不合式,各种韵律和用辞,皆不通。

    唐诗其实有两个不同的路数,像李白那样的纵酒放歌,可算作是无拘无束的自由格式。但王维擅长的五言绝句,号称是最难。五绝用韵和措辞极其考究,李白根本不敢玩这个,杜甫有时候会玩,玩出来的成就也不怎么地,常被后人评论为不够工整。

    这蔡条虽薄有些才名,却更多地倚仗于颜值混饭吃。

    他若是有兴趣玩玩不怎么严格的乐府歌,又或者柳三变那样的新词牌,虽然不见得入得了周邦彦一流的眼界,却也不致于太丢脸。

    偏偏他才学有限,却要去挑战这号称史上最难的五绝,这就很让人牙疼了。

    这个斥其不通的小萝莉,无疑就是赵佶的女儿,出生于赵佶还是端王时期,原配端王妃所生的嫡长女延庆公主。

    这小公主,如今年齿尚幼,童心未泯。

    嘴里头说得虽然是“不通”二字,但这么一连串地“不通不通又不通”下来,其实她等于是调皮捣蛋,唱着一曲儿歌“扑咚~扑咚~扑咚咚”的这么个节奏。就好后世小孩子喜欢唱的“咕咚~咕咚~咕咚来了”。

    ……

第60章、食机不可失()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一句悦耳动听的女性语音,紧跟在小萝莉的扑咚歌谣之后,接踵而至。

    “人都说王摩诘五绝第一,偏偏这红豆词走板出律。”

    嗓音十分动听的这个女人,也没走进屋里来。她就停在庭院中央,悠哉悠哉,畅所欲言:“蔡五郎适才这几句,自是得之于王摩诘的: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东坡先生曾有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按东坡先生这个语境,一味专注于格律声韵,其实算不得诗词第一。唯这意境,方才是维摩诘诗中真味。蔡五郎借此维摩诘旧句,改之为:君言无所有,唯余香两袖。便又暗合了木兰辞意: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直教人联想至:黄河流水鸣溅溅,燕山胡骑鸣啾啾。”

    “蔡五郎之才,虽然是全无创新,一味地裁剪古人,拼砌新辞,却也颇有些妙趣。其中并无十分不通,反倒别开了一番生面。”

    这个絮絮叨叨的家伙,倘若手里拿上一根教鞭,戴上一副黑框眼镜,再穿上一副黑色丝袜,基本上就好像后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