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带着系统去宋朝 >

第31章

带着系统去宋朝-第31章

小说: 带着系统去宋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第43章、大行家() 
这梁红玉面对蔡五条的时候,口齿伶俐至极,到了武家兄弟这里,倒变得沉默寡言起来。

    一路也不多话,蒯飞顺利进入了烧朱院大名鼎鼎的佛学厨房。

    说起来,这事情办得这么顺利,也算是已故的苏大学士,无心插柳,帮了蒯飞一个大忙。

    烧朱院的招牌菜,当然就是烧猪肉。

    这道烧猪肉,当年是大厨们得到苏大胡子的亲自点拨,才能烧得来红亮亮、香喷喷、软糯糯。

    谁也没料到,这苏大胡子却暗中留了一手,并没有将真正的秘诀,尽数向这烧朱院厨子们公开。

    这倒也不能埋怨苏东坡小器或者阴险,他留了这么一手,其实也是有说法的。

    要知道这年月的年轻人,结婚很早的。女孩子十四及笄十五出嫁,再寻常不过。男子弱冠的年纪,在大宋也比较宽泛。并没有严格遵循“礼记”里头描述的那个尺度。

    男子十六岁就可以提前完成成人礼,并不一定非要等到二十岁。

    所以苏东坡和他的原配发妻王小娘子,其实是早在苏东坡蹲在四川眉山读书的时候,就已经提前好上了。这有点好像陆游之于唐婉。

    这小王同学为小苏同学烹制肘子的时候,一时有所觉悟,偶然间因缘巧合,创制出东坡肘子这样一道千年名肴。这时候,苏东坡还没来得及进士及第呢。当然更没有成为苏大学士和苏大宰相。

    从莘莘学子到名誉宰相,苏东坡用了多少年时间?一辈子?不对!一辈子其实都不够,应该是不只一辈子!苏东坡后来是被赵构追认为太师和文忠公。在老苏的一生当中,最高也就爬到龙图阁学士的位置上,这是个荣誉,也是个图书馆查资料方面的特权,却并不是什么正经职司。

    苏东坡十九岁娶了十六岁的小0娇0妻。

    二十一岁进京,得到梅尧臣和欧阳修的青睐,一篇策论名动天下。恰好这时候母亲病故,不得不回家守孝三年。

    守孝期满,进京应试。一时间惊艳天下,被誉为百年来第一大才子。才当了四年基层干部,父亲又去世,这又要守孝三年。三年期满回京,不慎得罪了王安石,然后开始了一辈子的流浪旅程。

    说来也是苏轼命苦,自二十一岁走上人生舞台的第一个十年间,有六年都在披麻戴孝。

    但他还不是最命苦的。他这原配小0娇0妻,却仅仅只活到二十七岁。

    也就是说,小王夫人死于嫁给苏东坡之后的第十一个年头。

    王小娘子自从嫁给苏东坡后,最青春最粉嫩的人生十年间,有六年都在陪着大胡子一起守孝。这孝,好容易两度守满了吧,她自己的生命沙漏却走到了尽头。

    守孝期间必定是不能够XXOO的,这里扣去六年,小王夫人一生的爱情结果,还真是相当地凄凉。她比苏东坡更加命苦得多。

    也难怪苏东坡一辈子那么心痛这原配亡妻。

    这东坡肘子,乃是小王夫人初嫁时,意气风发,即兴所创。

    创制的时间,也就在苏东坡19…21岁的青葱岁月时。

    “遥想东坡当年,小王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膝盖中了一箭。这一箭,便教人,痛彻三生。”

    因为有这样的一层背景,老苏自然是万般珍惜,决不肯轻易将这个秘制心得,随随便便授予他人。

    再加上,后来烧朱院里一众朝臣们,关于吃素吃荤问题爆发的那场“庙争”,却说当年跟苏东坡打对台的人是谁?正是那个程颐!

    还别说,苏东坡虽然是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自个儿心里头的底气却并不是特别充足。

    在程颐的跟前,老苏也是会自觉理亏的。哪能不理亏呢?在人家好端端的一座禅林古刹,主张吃素的人自然是理直气壮,主张吃荤的人……那纯属是猴子请来的逗比!

    林语堂因为此事,评价苏东坡说:苏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但是这还不足以道出苏东坡的全部……苏东坡比中国其他的诗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丰富感、变化感和幽默感,智能优异,心灵却像天真的小孩。

    也就是林老师所在的年月,还没有逗比呆萌这一类的新语丝。倘若有,那么林老师肯定就不会再用“无可救药的”、“天真的小孩”来形容苏东坡。比这更加靠谱的描述其实是:“今天没吃药!老苏有点萌萌哒!”

    老苏又不傻,自己逗比没问题,却不肯拖累了心爱的初恋的川妹子。他当然不肯把已故发妻留下的招牌绝活,拿出来交给程颐这等腐儒批评讽刺。

    老苏在烧朱院吃肉这件事情上,俨然是个老顽童。程颐却是个天下第一严谨的训导主任。这老苏能不怕他吗?

    于是便留了一手,并没有将烧制猪肉的心得全盘托出。

    程颐为什么是训导主任?这问题还需要问?程朱理学!二程里头就这程颐的名气最大!这家伙毫无争议就是个最最一本正经的教导主任。按照民国时期封建理学趋于极端化的旧例,犯错误的女同学是要沉塘的!这惩戒的力度,可是比教鞭打几十下屁屁要厉害得多!

    这烧朱院的厨子见识浅薄,哪里识得破这背后的复杂机关。

    总之这阉割版的烧猪肉,已经是相当不错的美味,厨子们知足常乐,也就不作多想。

    直到N年之后苏东坡发配杭州,大发杭州军民徭役修葺苏堤,重制烧猪肉以慰劳筑堤军民,这才又发布了一款复刻升级版的新式“红烧肉”。

    苏堤重制版的浙系新红烧肉很快传到了京师,烧朱院的僧众这才晓得,自己当年得到的,仅仅只是残缺版的辟邪剑谱。只可叹,到了这个时候,已经没可能再去当面向苏大学士求教了。

    此案就此成为烧朱院大厨们的一个心结。

    就好像梅超风一辈子念念不忘,啥都可以放弃,就想要集齐全本九阴真经。

    这恰恰就是:“人有悲欢离散,月有阴晴圆缺,好谱古难全。但愿常烧猪,此坑能补完。”

    武大郎这个时候来得烧朱院,一上来就大放厥词,当面直陈这大相国寺烧朱院烧猪肉的诸般不是之处。

    换作别处,阖寺僧众早已一顿乱棒,将这个不知所谓的矮穷矬打将出去。偏偏这烧朱院的长老们,心中早存有这样的一个执念。

    蒯飞这一下反倒是歪打正着。

    刚刚好,正正激发了烧朱院大厨们和大相国寺长老们悬望多年的缺憾补完之心。

    “这位施主!你能烧制出比这更好的烧猪肉?”大厨是这么提问的。

    “实不相瞒!我所烧制的这个肥猪肉,比烧朱院一向的烧猪要好上好几倍不止,比之于杭州苏堤红烧肉,也要好上许多许多。”武大郎一本正经,坦然应对。

    有道是行家一伸手,便知有没有。

    这烧朱院的大厨一听到面前这个矮穷矬,忽然提起远在杭州的红烧肉来,立即就知道遇到了大行家。

    不是大行家,不可能懂得这里头的弯弯绕绕。

    除非此人是苏家的子弟。

    然而苏家的子弟有可能长成这样一副三寸丁尊容么?根本没可能的事儿!

    于是大厨的心里再无怀疑,立即吩咐这香积厨里的火工道人们忙碌起来。洒扫的洒扫,剥洗的剥洗,选料的选料,烧火的烧火。顷刻之间,便为这其貌不扬的武博士,备下了一展厨艺的完美平台。

    茶博士、饭博士,就是这个年月对于专家的称呼了。武大富俨然就是个懂烧猪的大专家,瞬间晋升为武博士。

    一边又派出五六个小沙弥,一路飞奔,去知会这大相国寺执掌各处殿堂的几位大长老。要大家都来观瞻这几代烧朱院人,翘首企盼数十年之久的,圆梦一刻。

    唯有武松对这一切无动于衷。

    他对吃吃喝喝的这一套,没什么天赋。平生只懂得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哪里又曾理会过那烹肉的功夫是精还是细。

    武松的心思,全都搁在了这个梁红玉的身上去。

    ……

第44章、清乡计() 
武松的注意力没有放在大郎这边,全都集中在红玉身上,这并不是好色。

    二郎向来不好女色!

    他这次回来,原本是有任务的。这个任务,不但机密,而且重大。这自然就是要去樊楼勾搭李师师。

    这在水浒传里本该是燕青的任务,现在这任务就被搁在了武松的肩膀上。谁让武二郎是东京人氏呢?上樊楼勾搭李师师,原本也不该让远在河北的燕小乙来担当。

    任务的目标,跟水浒传里差不多:透过李师师,向赵佶吹个枕头风。

    不得不说,水浒传里的吴用是个很糟心的人物,那家伙前期一力破坏招安,一心想要梁山泊坐大。势力坐大之后,才能有更充足的资本,跟朝廷讨价还价。

    水浒传里的宋江直到后期才想起要去勾搭李师师,这无疑是个皮里阳秋的春秋笔法,明褒暗贬,不知不觉拉低了宋江的人品和情商。

    武松现在遇到的情形,跟水浒传里完全两样。

    梁山泊此刻还没有举旗造反,宋公明已经提前想到了,要走一走李师师这条捷径。

    他们这是把师师姐,当作了中央信访办的枢机秘书来玩。

    其实这倒也是人之常情。

    当地方豪绅和庶民受到腐败官吏严重压迫的时候,第一念头想到的,本来就不该是造反,而是告状。告御状。

    李师师就是告御状最理想的传声筒。

    武松这一次回来,就是为了向中央反映一下地方上的糟糕状况。

    此刻当面遇到李清照和梁红玉,武二郎立刻就想到了:条条大路通汴京!李师师固然是个极好的渠道,这李清照岂不比李师师更好使些?

    这可是当朝宰相的儿媳妇!

    师师毕竟是风尘中人,要想搞定她,还得费力气弄清楚她究竟想要得到些啥。跟官妓行首私下见面,只能谈本钱。奢谈理想、奢谈抱负,是没有半点儿用处的。

    把师师换成照姐,这手段就完全不一样了!

    跟这位大名鼎鼎的易安居士,聊聊理想、谈谈抱负,应该是很有好处的!对比之下,跟官妓行首谈利益,双方之间显然是很难达成共识。梁山泊能给樊楼名妓提供多大的福利?这福利能大得过西城所的杨大官?

    武松立即就对这梁红玉产生了极大的重视。

    此刻,梁山泊的形势十分着急。

    反或不反,就在最近这段日子,见分晓。

    之前开封府的公人在王记茶铺捉拿人犯时,领头的公人对公孙胜说过这么一句,“开封府少尹自会给你一个公道”。

    如今开封府当家的,只有少尹!

    大尹呢?堂堂开封府的正职大尹哪里去了?

    这个细节,武大郎没有问起,武二郎也就没有多嘴。

    这开封府的大尹许幾,此刻正在郓城行辕亲自坐镇,部署方略,想要一口气剿尽这数百里水泊里横行不法的数千贼寇。

    宋公明有点招架不住。

    这倒也不是宋公明哥哥怕了这个许大尹,梁山好汉倒是也有这奋起一搏之力。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宋公明一直坚守节操,只肯闹事,不愿造反。目的是把事情闹大,惊动党中央。并不打算胡乱组建一支反政府武装力量。

    偏偏这许幾是个极有手腕的能臣干吏。

    倘若不是特别精明强干的话,也做不得这开封府的大尹席位。

    现如今中书省和枢密院做主,把这开封府的大尹外放到了郓城去,却又不算贬官。特意把开封府大尹的位置悬空,留待这许幾从郓城奏凯归来,依旧接着做他的开封府正职。

    于是这开封府目前是少尹当家,没了正职大尹。

    由此也就可以侧面窥得见一些端倪:这许幾的实力,确是不俗!

    这许幾到了郓城,并不发兵剿匪,也不搞什么海捕文书。他把王安石熙宁变法时代开始流行的保甲法,略改了改,演进为非常状态下的全勤考察制度。

    郓城帅司衙门勒令梁山泊周边所有的渔户和农户,每日晨昏,必向里正那里签到两次。缺勤未签到者,一律以通匪嫌疑,严厉问责。这样一来,郓城人民再没有人敢于夜不归宿。一个个都被这严苛暴横的新政,牢牢地束缚在各自家里。白天出门都不敢走远,唯恐天晚了赶不回来误了签到的时辰。

    这一条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