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带着系统去宋朝 >

第13章

带着系统去宋朝-第13章

小说: 带着系统去宋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边说着,一边寻思着……刚才潘金莲跟我提起谁来着?王干娘?唔!说起这个王干娘嘛……蒯飞好像受到了某种启发,心里头忍不住冒出来一些新的坏主意。

    “这……”

    邓九娘偷眼看了看武二郎,她实在是被武二郎身上散播出来的某种凶煞气焰给镇住了,不由自主地心生惧意。

    “看我做什么!哥哥问你话,你怎敢不答?”

    武二郎是个机智的人,自打大郎把九娘让到客席上去坐,二郎就不再喊她嫂嫂了,一纸休书只怕是今晚上就能写好。

    邓九娘一脸懵逼,神情完全是慌乱的,一时不知道要如何作答。

    武二郎便有些不耐烦,催促道:“有什么便说什么,只要是大实话就好。”

    邓九娘点点头,略略思忖了一下,轻咬着嘴角,紧蹙着眉梢,怯生生地冲着大郎,忧心忡忡地疑问道:“大郎是不是打算休了奴家?然后把奴家卖到扬州去?”

    “咳咳!”蒯飞差一点又被她呛到,“你想多了!没那回事儿!”

    “买卖奴婢在本朝倒是可以有,但那需要专业的人牙子代为中介。所卖人口的籍贯来历去向,全都要在县衙里登记备案。我可没有那通天的手段,也没有那么多的业界渠道。就算我想要打个五折把你折现,我也办不来那样多的官司手续啊。其实啊……”

    虽然业界渠道这个说法听起来有些刺耳,但武二郎是个尊敬大哥的人,邓九娘此刻被唬得魂不附体,谁也不来挑这里头的语病。

    蒯飞没有遇到任何阻碍,很顺利地说了下去,“我要去阳羡,拜访归隐在那里的苏大学士。谅我武大郎这样一个升斗小民,无论如何大学士府看门的收发室大爷不肯让我进去,也不会随随便便替我递上拜帖。即便我多拿些铜钱贿赂了他,这拜帖递上去了,大学士也不会有闲去正眼看上一眼。九娘我觉得你倒是个不错的敲门砖。”

    邓九娘张了张嘴,似是想要说些什么,却又没有说出来。

    蒯飞笑了,这倒不怪她,毕竟自己还没有来得及说清楚在整个计划中,要给这邓九娘一个怎样的名分和福利。她的身份不清不楚,前途也吉凶未卜,又怎么可能欣然应承下来呢。

    于是补充说明道:“我之前已经说了,打今儿起,你就不再是我媳妇儿了。你算是我老武家的客人,这名分,可以算是我远房表妹,也可以是俺武大郎新认的干儿女,这个我倒不来勉强你,你自己随便选一个身份。”

    这潘金莲毕竟是个很有小聪明的,这时候听出来这是个好消息,立刻一扫适才的頽态,十分灵巧地从座位上闪身站了起来。

    朝着武大郎低下头来盈盈就拜,口中甜甜的道,“女儿拜见干爹,感谢干爹成全,女儿今生都将这恩情铭记于心,定会尽心孝顺着您。”

    又朝着武二郎转过来,依旧是笑吟吟地深深一拜,“也定然会尽心孝顺二叔。”

    武二郎哪曾见过这样的神转折,这时候也就一脸懵逼,完全反映不过来了。

    其实这便是21世纪怪蜀黍们的智慧结晶了。以蒯飞这样一个中二少年的情商,原本是想不出来这样好的一个解决方案。但21世纪却是个信息爆炸的社会,干爹跟干女儿之间的各种绯闻,微脖上俯拾皆是。

    蒯飞等于是拣了一个现成,原样照搬了21世纪广大干爹们的集体智慧。

    曾经身为妾室的潘金莲对武大郎心中各种怀恨,为什么一变成干女儿就会这么开心呢?按照潘金莲自己的觉悟,她倒也晓得其实这里头换汤不换药,她换了身份,依旧还是要使出浑身解数,“尽心孝顺”干爹的。

    这两样身份,其实都是要帮武大郎吹拉弹唱的,为什么一个妾室就会心存极大怨恨,以致于砒霜投毒,另一个干女儿就那么喜孜孜地由衷欢喜呢?

    武二郎当然是想不明白这个道理的。

    但来自21世纪的人一说就懂。因为名分啊!名分是武大郎的妾,那便完全封杀了潘金莲勾搭武松勾搭西门庆的可能性。要想大大方方迈进西门家的大门,只能先干掉武大郎。

    这名分倘若变作是武大郎的干女儿,虽然干女儿为干爹所做的各式服务,跟妾侍完全没两样,但她的身份是有自由度的,她的未来天空是存在无限想象空间的。

    邓九娘的脑子确实是蛮机灵的,所以她立即秒懂了这其中的区别,她转身对武二郎说出那句,“也定然会尽心孝顺二叔”,也就证明她的的确确领会了武大郎同志这道指示的真正内涵。

    之前身为嫂子,跟叔叔私通是要被打死的!现在身为干女儿,似乎,为干爹和干爹的兄弟同步服个务,就变成合理合法的了?

    反正她在衙门里的身份登记为,西城所折价变卖给武大郎的一个奴婢。武大郎买了奴婢去,既可以当老婆,也可以当真用作烧火丫鬟,当然也可以收为干女儿,这在律法上完全没问题。

    蒯飞这么一句话,就轻易搞定了流传千年骇人听闻的潘金莲谋杀亲夫案,从此再不用担心被她下毒害死。蒯飞靠的是什么绝招呢?没有绝招。这其实就是教科书上反复讲过的,主观能动性。

    你想让潘金莲呆在你的公司里真心实意帮你做事,你总得知道潘金莲这个员工的心理诉求吧。

    蒯飞现在知道了九娘版真…潘金莲心理上的最大诉求:她觉得跟武大郎在一起的日子没前途,看不到任何未来。那很简单!你要未来,我就给你开放这无限未来的可能性。干女儿比妾侍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干女儿随时可以脱离干爹,另找自己喜欢的女婿。

    给潘金莲眼前挂上了这么一个她最想得到的梦想胡萝卜,那就再不愁她做事的时候没有主观能动性了!

    这道理,武二郎看样子一时还接受不来,不要紧,蒯飞心里偷偷地笑着,跟你哥混上一段日子,二郎你慢慢就会学精了。当然,今晚能够忽然想到这样好的一个干爹式解决方案,这跟潘金莲忽然提起王干娘分不开。

    王干娘立功了!感谢CCTV,感谢王干娘。

    等等,这王干娘,那不就是隔壁开茶馆的那个王婆?

    ……

第15章、计将安出() 
武二郎一心想要弄死潘金莲,这凶神恶煞的气势,连潘金莲自己都觉察到了,蒯飞又怎可能看不出来。

    这时候祭出一张干女儿的王牌,毫不吃力地搞定了这段公案,武二郎也就没必要再那么咄咄逼人了。

    蒯飞冲着二郎笑了笑,“二郎,你来说说看,你这侄女儿资质如何?能不能帮我敲开苏大学士府上的那道门?”

    所谓那道门,指的就是这个尊卑之分。

    草根小民是没办法当面跟大人物对话的,这中间横亘着一道难以逾越的等级尊卑门槛儿。

    能够突破这门槛限制的,无非就是这几样东西:宝马!美人!金银!

    对于苏东坡这样比较正派的人物来讲,金银多半无用武之地,但是苏大胡子好色啊,美女是绝对具有强大说服力的!

    古语有云:是大英雄自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

    白居易就是大唐名士,所以他会大半夜的在浔阳江上勾搭人家弹琵琶的商人妇。我的天!老白的口味还真重。人家琵琶女那可是早已退役的教坊艺伎,已经是人…妻大妈。不要脸的老白竟然“移船相近邀相见”,竟然还厚颜无耻地公然写出来公诸于众。可见士大夫们对这种事情一向是风流自诩,并不认为是羞耻之事。

    苏东坡身边也是姬妾如云,虽然他悼念亡妻的时候情深深泪朦朦,却一点不妨碍他左拥右抱,这里招惹一个钱塘歌姬蔡云英,那里收了一个西湖名妓王朝云。

    以潘金莲的资质,能不能把琴操姐姐和朝云姐姐比下去呢?论相貌身材我家金莲是占了些优势的。可是苏大胡子口味比较独特,他喜欢的貌似是能弹琴会吟诗的高阶小姐。

    这个……略有点难。

    但也不是太难。

    就看我家金莲的记忆力好不好使了,穿越界历来就擅长剽窃古代名篇,拿回古代的招摇撞骗。从最早寻秦记里项少龙拿了李白的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这个段子跑去忽悠纪嫣然,到后来的那啥那啥那啥,总之穿越客最不要脸。蒯飞现在也穿越了,这种事情又怎可以轻易输给港岛来的项先生。

    那么,李白杜甫的东西就不要在苏大胡子的跟前搬弄了。

    “人参若只如初见,何事西风悲画扇”,把这个大清朝纳兰氏的作品拿出来试试行不行?却不知老苏当年在四川,跟他第一夫人王同学初次见面的时候,那是怎样的一番光景?王同学是不是第一次见面就给苏大胡子安排了一大桌子的红烧肉呢?不管怎么说,初恋总是每个男人最难忘的美好一刻,这个肯定可以打动他老人家。

    实在不行的话,试试“寒潭渡鹤影,冷月葬花魂”,这个是林黛玉的,苏东坡肯定没听说过,恰好衬得上他的“明月夜短松冈”。

    不管那么多了。

    从汴京到阳羡,这路上起码要走二十天。一股脑儿把想得出来的,都让金莲死记硬背下来。能背多少背多少。其实我们阿莲并不需要去挑战苏大学士的诗才,只需要让苏某社交圈子里的某些人眼前一亮,回去给老苏带个话:喂!老苏!最近新来了一个美貌才女!

    这就足够了!

    做到这一步,似乎并不算特别的难。

    咱们还有大把大把的时间。

    要离开汴京城远赴外省,也是需要去官府开个介绍信的。寻常百姓以纯孝之名千里奔丧,这样的路引官府是一律放行,绝不敢阻了孝子们感天动地的孝心。毕竟我们是以儒治国。

    然而武大郎要去阳羡,名不正言不顺的,这介绍信就有点难开了。

    除了千里奔丧之外,商人采买某地特产也是个很好的理由,偏偏武大郎的户口,不在商人籍。

    这年月各行各业都有各自分类的户籍管理,最典型的的还是小姐这个行当,那也一个个都是入了官府登记的某类贱籍。农户、商户、军户,各有管理体系。

    但是21世纪某些论坛上一味把大宋吹得来美轮美奂那也是不科学的,大宋的户籍管理体系并不成熟,甚至还很混乱。

    工业这个概念毕竟还没有正式成型,所以开织布机的织工们,就被错误地分类成了“机户”。

    武大郎遇到的问题更加教人蛋疼,他却是个“郭户”。

    郭户是什么呢?城郭城郭,郭户就是后世所常说的“城里人”。说起来倒是相当的高大上。可是蒯飞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

    因为大宋政府给户籍分类管理的时候,脑子显然是秀逗了。农户、商户、军户、机户、郭户,这尼玛根本不是按同一个逻辑来进行的系统划分啊。郭户这个概念跟商户机户是会交叉重叠的。

    现在武大郎本该是郭户这个概念下面子集合里面的一个小商户,偏偏却没有拿到商户籍。

    这样一来,想要从河南开封跑到江苏宜兴,还是欠缺一个正当的借口。

    阳羡就是宜兴,名产有紫砂陶茶壶,经营茶叶茶具的商户很容易拿到相应的路引。

    去申请官府介绍信的时候,当班的文吏是要问你所为何事的。这个事由,是要明确写在公文上的。好嘛,倘若是西门庆办了官样文章跑到宜兴去买茶壶,实战中溜到太湖对面于宜兴隔湖相望的无锡或者苏州去寻花问柳,被巡检司的人临检时发现路引不对,即便是西门大官人也要被罚款甚至挨板子的。

    这便是万恶的旧社会对人口流动做出的官方限制。所以武侠小说里四处随意漫游的那些大侠,基本上都不靠谱。

    武大郞此刻人微言轻,蒯飞还没有来得及一跃冲天成为官场上的权势者。面对出门办证的问题,必须各外谨慎。

    没有正经路引的,就是流民。语意基本上就能等于流窜犯或者流氓。有了劣迹,在衙门里就有了罪案前科纪录,以后再想给宰相和皇帝做些好吃的,恐怕就没那么容易通过审核关了。

    必须爱护好自己的名誉和操行纪录啊!

    武二郎在这个事情上肯定帮不上忙,他和他的黑涩会兄弟都在山东河北地界上混,鲁智深史大郎是混陕西的。江南是未来方腊的地盘,水浒英雄里基本上没有人去过江南。

    那么,接下来……计将安出?

    ……

第16章、萧太后之怒() 
武大郎落籍郭户而非商户,这开茶铺的王婆可是正经的商户啊。

    不但是商户,还是商户中受到政策倾斜照顾的那种好商户。

    经营茶叶行当的商户,在这个年月基本上就是命运之宠儿,时代之骄子。在北宋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