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带着系统去宋朝 >

第119章

带着系统去宋朝-第119章

小说: 带着系统去宋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内?

    赵延庆毕竟岁数小,说话的时候,没有太深的心机,也没做太多的掩饰。

    武松听出来极其强烈的弦外之音。

    赵佶似乎对他的真命天子身份,并不自信?赵佶的女儿对自己究竟是不是金枝玉叶,也没啥自信。

    当莫测高深的“清”字上古重器出现时,她分明是觉得自己在劫难逃死定了,然后发现自己没死,才恢复了少许关于真命天子和金叶玉叶的自信心。

    这里头的潜台词其实就是……

    赵氏皇族自己认为自己是假的天子,他们是篡位上台的。故此没自信。故此一遇到“清”的神器,就摆出一副认罪等死的死狗样子。

    这么说起来的话,玉萝莉这随身道具,背后象征的某个力量,很牛逼啊!牛逼到让赵氏俯首帖耳束手等死的地步!

    可是,为什么赵佶明知道李清照正在收集这个东西,却又不加干涉,丝毫不以为意呢?

    难道是因为,赵佶认为李清照收集的周鼎商彝上,不可能出现这个威力超能的“清”字符印?

    多猜也是无益,不如直接问这御萝莉吧。

    “那口破钟上,没有这个字就没所谓,有了这个字,就是邪皇降临的凭证么?这邪皇倘若真的来了,便会如何?”

    武松不知道应该凶神恶煞地逼供,还是拿出糖来哄小女娃。索性两招都不用,就用平实的态度直接坦诚相询。

    赵延庆此刻的感受是从鬼门关晃悠了一圈回来。

    惊悸感尚未消停,也无心再耍什么花腔,也就实话实说:

    “武二你虽不是读书人,五胡乱华你总听说过吧!此物不该现世,一旦出世,中华危矣,只怕又是一个十六国混战的乱世呀。”

    咦?怎么是这个答案?

    武松感觉大出意料之外。他原本还以为那宝贝是柴进家的重器呢。大家不都是说赵匡胤黄袍加身纯属演戏,陈桥兵变其实就是逼宫篡位吗?

    正朔之争,伪帝和真君之争,这赵氏无疑是伪帝。武松满以为这“清”字古器,是正统真君的凭证呢。

    谁知道却不是的。

    听赵延庆这个最新说法,这被称为邪皇力量的存在,竟然是来自于异民族的?

    武松是没有看过那本后世之人替他和他的兄弟们编撰的水浒传,倘若看过,这时候定然要想起洪太尉释放一百〇八魔王的传说来。

    但武松从委员会得知了不少事情。

    他知道如果吾辈不努力,北宋会灭于女真人之手,也知道南宋会被蒙古灭于崖山。

    女真跟蒙古,岂不都是异民族?

    于是这时候武松就认为,这清字上古重器,恐怕是来自蛮族的强大法器。

    倘是这样的话,作为汉家男儿,这一次无论如何得站在小公主的一边,一致对外才行呀。

    于是安慰这御萝莉说:“倘若真有五胡乱华之事,我武二自当替我宋奋勇出力。此事是否可解?此重器可以不可以果断予以摧毁?这个俺是不懂,还请小殿下详加指点。”

    现在他终于不喊人家赵姑娘了,改称小殿下。

    远远地张望了一下,梁红玉走得远远地,蹲在水边洗涮着一块绢子。

    难得她贤惠细致。她看样子并不打算用潭水直接洗肉,也许是怕烤肉的滋味在水中丢失。她这是打算用洗干净的绢子,一点点把这御用的肉食,小心揩拭干净。

    没想到她竟然考虑得如此周到。这样一来,耗时更多,一时回不来。

    赵延庆用力咬着嘴唇。

    看样子内心十分坚毅,把嘴唇上的血色都咬没了,脸色和唇色有些惨白。

    其内心,很显然,是想要赌一把大的。

    “也不怕说与你知。这山东地界,原是是东夷部族的领地。周武王分封天下,将这太公望分封在临淄,是为齐国。如今这兖州之地,也即是曲阜这个地方,在太公望时代,乃是东夷淹国国都,现如今青州历城县济南府,是东夷丰国国都,北海郡则是薄姑国。”

    “周武王死得早,周公旦背负年幼的成王上朝听政,于是就很多人讲周公就是董卓,把持天子与股掌间。要知道周文王的儿子,长子伯夷考死得最早,次子周武王灭殷之后没多久也死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这个周公旦,却是老四。于是姬氏三哥不服,三哥和五弟联合讨伐这僭越篡权的老四。是为管蔡之叛,又称为三监之乱。”

    “周公东征,东夷十六国站在管蔡一侧,与周公军激战。太公望作壁上观,两不相帮。大军争夺曲阜,战线从淹丰两都开始,向西延展到东阿、东平、巨野、梁山、阳谷、甄城,向东直至东莱、潍坊,及至北海之滨。向南,过泰山、独山、昭阳、微山、留城、沛县,直抵徐州界上。”

    顿了顿,再看了一眼梁红玉所在的方向,红玉小萝莉快要拾掇妥当了。

    “长话短说,总之这东夷是败了。现如今这人种早已失踪。但汉武帝敬拜东皇太一,封禅泰山,这意思其实就是敬畏东夷之神,撇清自己,不欲于东夷遗族为敌。此事距今已经无限久远,按理这东夷遗族早已融入我汉家,不复为心腹大患。然则神宗熙宁十年,黄河大决,河水夺济、又夺泗,泗水不敌河水之威,不得入海,壅然称其为泽国矣。昔日汉张良之留侯城,于是没入水底。”

    “沧海可变桑田,桑田亦可为大泽。一时间,无数田亩,化为大湖,蝼蚁众生,尽变水底虾蟹。这熙宁十年的黄河夺泗之事,不但祸及十数州县百姓,且又惊动了蛰伏数百年之济源清流。清流出土,白沟连陈,清河交通,天下就此多事矣。”

    其实她说的这故事,也就是水浒里的所谓的民谣,“耗国因家木,刀兵点水工。纵横三十六,播乱在山东。”

    只不过,在水浒传说被南宋人着色渲染出来之前,自熙宁年间,早已有了类似的谶言。

    “纵横三十六,播乱在山东”,这个是真的有。

    “耗国因家木,刀兵点水工”,这就是后来说书人为了方便老百姓听懂,所做的俗改了。

    赵延庆提供的这个版本,并不刻意针对宋江,她和她爸爸最恐惧的事情其实是:清流出土,白沟连陈,清河交通。

    御萝莉岁数尙小,这一番大话水浒,从周武王扯到汉武帝和东皇太一,又扯到神宗时代的黄河大决堤案,显然不是她自己的见识。

    这要么是她爸爸经常跟她讲的,要么就是她的老师苏辙反复叮嘱她的。

    总之,这铭刻着上古清字的商周古董编钟重器,在某些迷信分子眼里看来,似乎是拥有着制造大洪水的神奇力量。

    熙宁十年的大洪水,大概是把这套上古编钟的散件给冲出来了,以致于被大宋朝古董收藏家,上古文字密码破译家,赵明诚和李清照两夫妇,购得了其中一件两件。

    我还以为多大个事儿呢!也不过如此而已嘛!武松的心里松了一口大气。

    经过孙胜利和吴学究等人科普洗脑过的武二郎,当然认为这特么的纯属乱搞封建迷信。不过,这虽然迷信,从态度上讲,赵氏不愿意失去皇权,也不愿意再触发更多更可怕的大洪水,这倒也是为君者的本分。

    其情可勉,其志可嘉。倒也用不着费力来驳斥她这番话里的各种荒谬。

    所以武松就说:“区区一个清字符印,谅也不会有太大的力量。别怕别怕!咱们其实有办法搬回这个局面的。”他是想给御萝莉励志加油。不然的话,玉萝莉一旦回来,她又要瑟缩不安。

    至于这个“清”嘛,武松还真不怕它。

    仔细想想委员会所作的各种科普。这女真人大概是最终抢到了这个宝贝,后来果然就厉害起来。不过,那清水王朝不是几百年之后才有的事情么?现如今这个女真人搞的仅仅只是大金,应该是不足为虑。委员会里这么多有本事的穿越犯,很快就能铸从霹雳炮来,不怕轰不死这些来自于白山黑水的蛮族野猪皮。

    ……

第189章、清济案() 
武松还是猜得有些偏了。

    赵延庆所指的这个事情,其实就是所谓济水三隐三现的传说。

    古代中国四大河川是:江、河、济、淮。

    济水从不久后的蒙元时代开始,彻底从地球舞台上消失。

    所以来自后世的穿越委员会对此缺乏足够的认识。武松虽然得到过来自穿越客不少的点拨,却对这济水的兴衰一无所知。

    反倒是一力崇道的赵佶一家子,对这条神秘古老的地下河,知之甚详。

    这跟崇道有什么关系?

    关系太大了!

    济水之源,在王屋山。当地的地名就叫济源县。

    王屋山,相传是轩辕黄帝得道成神的所在。

    据说黄帝征蚩尤,黄帝屡战不能胜。在王屋山济水源头,得玄素两女助力,一举扑灭蚩尤。玄就是九天玄女,商汤一族的母神。素女则是黄帝素女枢的作者,是个巫医一类的古女神。

    黄帝内经,素问篇,既是医典,又是道家养生秘笈。修习黄帝素女心法有成的道士,可以驻颜不老,甚至长生不死。

    这济水,俨然是道家的根基所在。

    济水出王屋山后,便转为地下水。在地面上看不见河道。到开封,再度变成地上河。过境之后,再转为地下河。直到巨野。

    巨野就是古梁山泊。

    上古时代的巨野大泽,水域面积比宋时梁山泊大很多。更比后世东平湖大无数倍。

    济水从地下,暗通巨野大泽。

    俨然就是传说中的伏地龙泉。泉眼和水脉,明明可直通大海,在地面上却丝毫不着痕迹。

    这条季节性的地下河,夏季水多,冬季水枯。

    时隐时现。

    然而这地下暗涌的脉络和走势,却瞒不过精通堪舆水文的专家。

    早在周朝,古代贤人就知道这神奇的济水,在巨野转向,秘密折向北上。当年此地恰好是泰山主神东皇太一的领地。于是,这神奇无比的清济河,无疑是跟东皇的力量有所关联。

    清济暗河从阳谷县与东阿县之间的张秋镇经过。

    在地底下暗穿黄河的河床,重新出现在黄河以北的清河县。

    三国时代曹操第一个重视起这条神神秘秘的清河隐现事件。

    曹操所谓的魏国,都城在邺。

    邺就是邯郸,就是宋时大名府。

    孟德公当年就封魏王的时候,极度重视邺城的堪舆风水。曾经大兴土木,顺着所谓“清济暗河”的脉络,大发河北军民,开掘白沟。试图让这地下河完全露出水面来。

    同时也能起到漕运的作用。

    白沟掘成,邺城漕舟从此可以直入黄河。这白沟,其实就是京杭大运河的河北段。

    三国曹魏舟师,可从黄河进入汴口,沿西汴河过开封,再从东汴河直抵淮泗。

    又可借道于春秋吴国所掘的邗沟,直抵扬州城外瓜洲渡。直入长江。

    大晋名将杜预后来攻吴,横扫江东。杜大将军事实上是把黄河水军,通过如此曲曲折折的运河体系,强行调度到了长江流域,以此来完成统一大业。

    隋炀帝时代那条所谓的大运河,其实根本就没有任何一段是新开河。杨广就是按照曹操和杜预这条路线,大规模进行修缮和拓宽。

    这条古运河,走势像个巨大的之字。

    后世所知的那条并非之字形走势的南北垂直向大运河,乃是忽必烈时代弄出来的。

    蒙元大运河,不再绕行荥阳汴口到开封府这条线。而是强行打通了微山湖到梁山泊之间的这条近道。宛如一条直线,垂直上落,竖贯于隋炀帝时代的之字路线。

    但无论是隋朝大运河还是元朝大运河,河北段都是曹操开掘的那条白沟。

    老曹十分重视这个工程,索性把自己的女儿封在清河县,是为清河公主。

    这白沟其实就是季节性的清济暗河,被人力强行挖开的结果。

    但这清河县的命名,却另有些事关天下气运的深奥讲究。

    黄河中下游一直是浑浊无比的,古代人却时常观察到黄河变清的诡异水文现象。有些朝代认为这黄河水清,是极大的祥瑞。有些朝代则认为这是妖孽出世,天下即将大乱的凶兆。

    正所谓事出反常必有妖。黄河本该浑浊,莫名地清澈肯定是大妖出现。

    曹操手下的智囊团并非凡俗庸碌之辈。曹家诸将不但擅长倒斗考古,也擅长水文堪舆。对地下河和季节河的认知,超乎群伦。

    曹魏智者团,是最早意识到黄河变清事件,跟济水地下河的盛衰,有着直接的关联性。

    当白沟掘成,神秘兮兮的济水在河北地界露出真容来。曹家首先观察到,白沟水量充沛时,黄河会变清。白沟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