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带着系统去宋朝 >

第107章

带着系统去宋朝-第107章

小说: 带着系统去宋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枪击事件导致了饭店内所有就餐人员多米诺骨牌似的的混乱。

    只有少数面向门口的席位能够亲眼目击枪击事件。

    直击者数量不多,但红脸长髯的关夫子中了一记来自北方异民族的雷系道法,被佛门女居士一招秒杀这件事情是确凿可见的。

    至于这是不是就是神霄宫吹嘘的五雷正法,不得而知。这七佛会明明是佛徒子,为何又施展了道家绝学,这确实蛮蹊跷的,但一时间也无人站出来追问这一类的技术花絮问题。

    恐慌的流言如涟漪一般一层层地扩展开来。

    萧离婆跟公孙胜的对话被阻断。

    两个人双双起身,朝着门外走来。

    ……

第170章、什么人() 
辽人太嚣张了!史进的心头,怒火熊熊燃烧。

    但他一时半会儿走不开。

    不少人看见了大门口有人使用传说中的雷系秘法,公然杀人。消息迅速传播开来,大堂里顿时炸了窝一样。

    就连楼上的雅阁,也有广大食客情绪不稳的迹象发生。

    “大家各回本位!”史进举起双手,大声喊道:“稍安勿躁。巨胜饭店的安全是有可靠保障地!但是出了这个门,有什么危险就跟我店完全无关。”

    他这么说,是为了阻止多数群众,出于恐慌夺路而逃。

    这么一说,试图往外跑的那些人,果然就犹豫了。店里的气氛稍稍镇定了些。

    史进继续喊话说道:“让大家受惊了!今日各位来宾,在本店的开销,全部由本店负担。大家所用的酒菜饭,全都不算钱。大家不要客气地继续享用吧!”

    这番话顿时造成了极好的效果。

    国人果然是最爱贪小便宜的。既然遇上了免费这种百年难遇的好事情,倘若不趁机多吃点,岂不是傻?

    于是拥挤着企图出逃的人群,纷纷各回各座,继续吃喝。

    局面差不多也就控制住了。

    但恐慌的情绪不可能轻易消散。一众食客的脸上仍然呈现惊慌的模样。尤其是靠近门口的几个席位,大家都不肯归座。生怕还会进一步发生后续更多的雷殛杀人事件。

    这倒也不怪大家胆子小。

    不只一个人看见电光从一根铜管里发出,然后关夫子那么雄赳赳、气昂昂的一条山西大汉,突然就倒毙了。这实在是太可怕了。让大家都很没安全感。

    那根管子里头发出的雷殛之光,速度似乎是快得惊人,眨眼之间,让人立仆。这东西似乎是来不及躲避,来不及格挡地。

    武功高手都无法格挡的雷霆一击,能不让凡人感到恐惧吗?恐惧是正常的,没发生严重的双腿战栗迹象,就已经算是很有胆气了。

    还好那个异民族的姑娘此刻没打算把手中的铜管对准大堂的方向。倘若她把这管子的一端指向这一头,门口视线所及的所有人,恐怕全都会一哄而散。

    考虑到这个不安全因素严重困扰了一众食客们的情绪,史进开始对伙计们发号施令。

    “关门!关窗户!大家都不靠靠近窗口,不要向外窥看!”

    门窗紧闭之后,店中众人的情绪进一步安稳下来。

    史进接下来安排伙计们手持锅盖和板凳,分头把守住门口和窗口。这举动其实没有攻防意义,只是为了让店内食客们情绪放松。让大家感觉到,他们已经身处于巨胜饭店众伙计的严密保护之下。

    店内的局势,终于好转。

    虽然大家还是不断地交头接耳,窃窃私语。但脸上的神情,已经明显放松了许多。

    甚至有几个特别胆大贪吃的,举手召唤店小二,试图再点几个不要钱的荤素菜品。

    “行啊!让厨房里清点食材,还能做多少个什么菜,统统报出来。任客人们点选。”

    史进对店小二吩咐说道,“跟厨房里的师傅说清楚,他们全都享受双倍加班津贴。倘若接下来不再出事儿,人人都可领三百钱的红包。”

    这个安排,是为了稳定后厨的情绪。

    史进此刻无暇分身。倘若前院有异民族女魔头当众杀人的坏消息,传到后厨,引发后厨骚乱,还能让谁去弹压?只好用奖金的力量来维持士气。

    反正厨房里预备的食材,用不完的也只能拿去喂猪或者肥田。索性就便宜了这帮贪小便宜的食客吧。让他们免费吃到够。

    一切都安排妥当了。

    史进让守门的店火儿拉开一条门缝,一闪身出了门。

    外面究竟是个什么情况,作为店东,史进必须亲自到场处置。

    他倒是不怕再有进一步的枪击事件发生……萧七手里那玩意儿,摆明没有转轮式弹仓,也没有隔断式的弹匣。不具备连发能力。

    史进来到前院门口。

    关胜早已死得不能再死。

    心脏被爆,血流了一地,在地下形成一个直径两米的大血泊。

    一眼看去,煞是惊悚。

    忽然损失了一个挺讲义气的关五哥,史进的心情十分难过。

    除了心情难过,更大的问题在于,对于前途的莫测担心。

    关老五也能被人干掉?这水浒的世界,已经完全崩坏了吧?按理说关老五属于重要NPC,命运是被剧情提前锁定了的。

    关老五应该是幸存到最后的水浒英雄。宋江李逵全死了他还没死呢。

    关胜不仅仅是水浒人物,也是历史有过的基层军官。他应该是在金兵入侵之后,追随赵构、宗泽、王彦,在河北坚持游击战,不幸被汉奸出卖才光荣牺牲的。

    此刻,关老五提前光荣。

    这让史进的心中忐忑不安。连关胜的结局都可以改变,还有什么不能改的?

    时空秩序管理委员会,看样子是不作为啊!

    这……史进的心中喜忧参半。喜的是,我是不是也可以拉个杆子起个义,亲自弄个皇帝来当当?忧的是,关胜的结局都没保障,史进也很危险,分分钟可能被人挂掉。

    不敢再因为水浒传的设定,就笃定相信自己不会死。

    这时候,萧离婆和公孙胜已经控制住了凶案现场,也控制住了杀人凶手。

    有点出乎意料,萧离婆从萧七手中拿过手铳,毫不迟疑地递交到公孙胜的手中……

    咦?这个少数民族的黑涩会大哥,做事情还是蛮有章法的嘛。他竟然懂得,出了如此恶性案件之后,第一时间把至为关键的杀人凶器,交到受害国代表的手中。

    更何况这不仅仅是一件凶器。

    这同时也意味着,萧离婆办事儿十分痛快,他并不打算搅浑水。他有诚意把此案当中七佛会方面的关键底牌,在公孙先生的面前摊开。全无隐瞒之意。

    公孙胜这么一想,心中觉得有些欣喜。奚种鲜卑倘若是这么有觉悟的话,接下来的事情就没那么棘手了。

    不过,关老五刚刚惨死,孙胜利也不可能公然喜形于色。

    一脸沉痛地看着手中接过的这凶器,十分严肃地加以盘问:

    “这凶器,是你们自制出来的?还是,某个不怀好意的第三方人物私下授予你们的?”

    这是个很重要的问题。析津府的蛮族占领军,倘若有本事制造这个东西,这世界的格局,分分钟就要刷新得面目全非。大宋、女真、蒙古、高丽全都得灭亡,契丹或者奚种,毫无悬念能够一扫宇内,甚至征服欧洲。

    但这帮蛮族得到这个黑科技的可能性,无限接近于零。

    我们孙哥也只是按例这么一问。答案基本上是明摆的,这东西肯定是别的什么人交给他们的。

    接下来的问题便十分紧要,这种程度的未来杀器,某神秘势力送了多少给奚人呢?一把手枪还是一千把呢?一把的话,仅仅只能用来行刺要人。一千把则可以改变某一场关键性决战的战果。譬如,决定宋金辽三国命运的护步答冈战役。

    这个问题是必须一查到底的。

    但析津府萧大王的族叔,七佛会的大首领,恐怕不是什么人都有权严刑拷问的对象。

    于是孙胜利暂且没去追究这个后续问题。

    他很有技巧地,把矛头指向神秘的第三方。孙胜利这个说法,其实带着很明显的安抚之意。这潜台词其实就是:我并不打算因为关老五被杀,就跟你们七佛会翻脸为仇。我更加希望跟七佛会合作,共同找出幕后的第三方黑手来。

    这是个必须的手段。

    倘若不是这么说的话,只怕萧七会因为犯下了杀人罪而拒捕,导致暴走。萧七如果暴走,萧大爷恐怕会包庇和掩护她,他才不可能秉公处事,帮助宋人缉拿真凶呢。

    所以,安抚一下这两个萧氏蛮子的情绪,是当前最紧要的处置手段。

    ……

第171章、大保长() 
地方上发生了凶案。

    倘若是在寻常乡镇,自然就会有保长带着乡勇出来拿人。同时也会有人一路飞跑着,将案发的消息带到县衙去。

    在县城发生的罪案,自有县尉带着弓箭手出来缉拿凶手。

    在乡下,则由小巡检带着土兵来处置。

    潘店恰好不归祥符县和中牟县管辖。也就不会有县尉、巡检带着弓箭手和土兵来此弹压。

    但保甲和民团,这里都是有的。

    本地大保长潘惟信一听到消息,一边派人去神霄宫驻潘店的两个高手求援,一边敲锣打鼓地召集民团乡勇。

    河南的耕种一年是两季,冬小麦,夏谷子。

    民谚有说:寒露至霜降,种麦不慌张。这冬小麦耐寒,能熬过冬天,直到来年的四月才收获。生长期长达270天。

    长得越慢,生长期漫长的粮食,越是好吃。长得快的,品质稀松,吃起来,自然就不那么给力。

    但冬小麦不是那么好种,这些小麦在三九天零下五度零下十度的严寒中,基本上处于一个被冻死的模样。

    绝大多数非专业农民,譬如原本是商户因为经商失败沦落为农民的,就不敢种这冬小麦,只敢在春天播种,种植春小麦。

    春小麦春种夏收,生长期仅仅一百天。收获得到的麦子质地蓬松,磨出来的面粉也是下等品质。

    掌握冬小麦技术的,仅仅只有少数老练的农户。

    其实,除了能够越冬的耐寒小麦和渣一样的春小麦之外,还有第三类小麦。这第三类,就只有大地主才能掌控了。

    第三类,在本质上还是冬小麦,担心冬小麦在地里熬不过严冬,有一个取巧的办法。

    仍旧是在霜降期间,开始育种,让种子跟冬小麦一样按时发芽。却并不种在田里,而是,用无数陶罐,像种花一样,将麦芽养在罐中。河南地主谓之“闷麦种”。

    让这些麦芽在罐子里越冬,便不虞冻死。却也撑够了270天的生长周期,最后收获的是上等小麦和优质高筋面粉。

    普通小地主和穷困农家,哪里伺候得起如此多的花盆式罐子。那还算是种地么?那分明是养花好不好!养花是大户人家的专利。

    于是河南地界上同时出现了三种农耕模式。

    这样一来,就给团练工作的组织者,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三种不同节奏的农户,因农时不同,很难凑在一起搞民兵军训。

    唯一的交集,就只有每年的农历四月到六月间。

    这时候小麦刚刚丰收,接下来就要休耕或者改种夏谷。

    这正是一年中的最农忙时节。这时节搞民兵军训?开玩笑的吧。

    农民体力不支,训也训不出什么效果来。既没训练成果,反倒耽搁了农事。

    谁都负不起这个责任。

    于是,民兵军训,只好分散开来。针对三种不同的小麦种植法,分三拨来分批集训。

    也即是说,东京城里的禁军教头,一年少说也要下乡三次。

    此刻正是农历六月,麦收刚过。割麦子,打麦子,磨面粉这一系列的农活刚刚弄妥。接下来马上就要开始种谷子。这时节恰好没有教头呆在乡下。

    同时,因为此刻正是农忙季节。赶来帮闲的临时工人数达到了最巅峰。浮客的流动,进入了高潮期。

    乡村社会治安正是最混乱最紧张的危险时段。

    潘保长一听到巨胜饭店出了事情,登时就着急了。

    这时候出事情,并不意外。一年中这时节人口流量最大,最易出事儿。

    偏偏这时候潘店没有教头驻场。打起架来也找不到给力的高手镇场子。

    此地又不归县衙和巡检司管辖。

    只好火速求助于神霄宫驻潘店办事处。

    大保长潘惟信虽然心急如焚,却并不慌乱。

    这时节出事情,原是意料之内的。

    地方上早有相应的“应急预案”。

    当然这年月并没有“应急预案”这么个说法,但这类似的意思,却是有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