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带着系统去宋朝 >

第1章

带着系统去宋朝-第1章

小说: 带着系统去宋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简介:蒯飞带着厨神系统穿越大宋宋江大概是属猫的只要天天有鱼吃也不肯再造反了赵佶的逼格比宋江略高一点蒯飞这家伙悍然清炖了皇上的芙蓉锦鸡不但无罪反倒有功无他只因为这道菜实在太好吃啦徽宗大大也是肉体凡胎要吃饭的只要真的好吃到爆工笔丹青什么的哪赶得上大快朵颐更爽呢然后完颜吴乞买和他的侄子们肚子里的馋虫跟着作起怪来大金国发兵15万兵临太原城下想要把蒯飞和他的饭馆子抢回东北那疙瘩去再然后岳飞什么的其实也是要吃饭的
 94568

关于北宋所谓“路引”的问题() 
路引这个东西显然不是北宋的。但北宋有没有与此相同的东西呢?

    这实际上就是户籍管理,以及人口流动性控制的问题。

    目前百度问到的,大多都会说没有,然而这不对的。

    关于这一块,首先要说户籍的等级分类。

    上等户:官户、地主,以及一部分交税交得特别多的杰出贡献户,自然不用讲。衙门里高喊威~武~的那些家伙,以及大保长为中心的团练活动(林冲之类的教头,其实就是身在禁军,却负责去教民团武艺的教官),这些日常事情都是由上等户男丁来充任的,这群人,是社会中坚,不能动的。他们自己也不乐意挪窝。

    下等户,主要就是佃客和浮客。

    史有明载,说浮客可以自主离开当地,去别处打工。(大宋执行这条政策,原因是纵容土地兼并,土地兼并了自然要允许浮客挪窝。不然社会会倒退回奴隶制时代。)

    这便是北宋没有路引这个说法的由来。但事实不是这样。

    官方法式有规定:客非当时徙者,主家不得阻拦。

    这话的意思是:正当农忙时令时,一切农业人口皆不许乱跑。(农时误不得啊。)非农忙时,浮客要迁徙,地主不得留难。(留难了这些人就成为事实上的部曲奴隶了。)

    这具体放行的方式是,刑条上写明了的,主家须出具“凭留”,这个凭留,显然是个描述词,并非官样定义。

    具体这东西按大宋语法该叫个啥,似乎应该是“XX照”,这也就是放行的签字条。

    (护照那个照字,就是这时候兴起的。各种合同,都叫做立此存照。)

    然后这个条子,要去里正和县衙备份盖章。这便是农业浮客迁徙时必备的路条。

    农业浮客,在北宋人口占比极大,30%…40%的样子。

    这帮人的安置管理成功与不成功,就是宋朝兴衰的关键。事实上是不成功,所以北宋垮掉了。穿越客要想拯救大宋,还非得解决这个问题不可。

    除了帮忙种田打谷的农业浮客问题(这类种田的时令型帮佣浪人,搁在民国就叫麦客了),另外还有商户、手工业者(机户、匠户等等)、以及来到大城市打零工的浮客问题。

    坐商,大多数在籍的手工业者,也是不许流动的。

    瓦子小姐、茶行掌柜、机户、匠户这些都是一年几次要交税。还要服至少两次徭役的技术工人,不能随时找不到人。

    譬如,匠作坊(将作),在徽宗时代绝大多数是高俅的军队在干活。史载常有七千将作军。但仍有时候会干不过来,这就要征发劳役。这徭役是庶民义务来的,不可逃避。只有读书人和贵族可以免役。

    只剩下行商,和流浪打工仔可以流动。

    行商又是怎么流动的呢?

    1、法律规定:野生商人到埠,首先必须自觉去相关行会那里报明一切相关资料、上交规费。不报犯法。

    2、报完了行会,还得在行会工作人员的陪伴下,去官府报备。(事实上是把农村保长制度,搬到城里适用于流动性的行商行业。)

    3、所有郭户、商户、店家,所有城市常驻户口,门口皆要自觉悬挂户牌,牌子上写明全家男女的年甲、胖瘦、有痣无痣、单双眼皮这一类的醒目特征。倘有亲友来投,随时添上。有人离开,也要注明。发现隐匿不报的,付有司依式论罪。

    (大宋在刑律之外,另讲究一套“法式”。法外之法,类似于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这户牌体系,倒是挺有脑洞的自助式先进管理模块。(网吧上网自觉登记身份证,这一招应该就是北宋的首创了)。

    4、官差随时抄录以上自助式户牌信息。遇到流民,随时问讯家人口数及状态讯息,发给与户牌同款的浮客牌、工人牌。(略等于暂住证。暂住满一年的转为当地正式的下等杂户。)

    暂住者欲迁徙者,也须自觉前往县衙备案。销去旧牌,给发新的“自由行”凭照。(出国护照?)

    除此以外,还有一类就是阿辣伯、西域外商,以及海商。这个管理得更严一些。不再详细冗述。

    也就是因为这样的管理办法,所以宋徽宗崇宁年间敢于把人口户口数据统计为:户二十六万一千一百一十七,口四十四万二千九百四。

    都精确到个位数了。虽然这数据肯定是有水分。但站在官面上讲,制度起码是在理论上能掌握人口状况的。

    所以,无路引,想到浮梁买菜去,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不可能。但西门大官人是很容易办到的。本书设定的武大郎,的确走不掉。除非县衙同意免去或顺延他接下来一段时间的国家义务。

    剩下的问题也就只是,北宋的这个XX护照,措辞上叫不叫“路引”了。这个答案很明确,因为没看到史料提及这个说法,所以多半是不叫这个名称的。但这个东西,是有的,不但有,还比本书中说描述的,更复杂些。

丢失的第89章、资源在哪里() 
就算没有看过地雷战,那么多穿越文里面,那么多作者都写过火药配置的方子,就算配不出诺贝尔炸药,配出个拿破仑大炮可用的黑火药,应该不难吧?

    对于这样的质疑,我们飞哥只想说一句:那些穿越古代,随随便便开启火药金手指的人,不客气地讲,全都是……学渣!

    我们飞哥不是针对谁!飞哥自己就是学渣中的战五渣。

    只因为我们飞哥知道另一件事情:直到五百年后大明朝万历年间,大明官方颁发全国军工单位的“武库秘要”手册里,对于硝石制备工艺的定论,仍然是:以当前现有的工艺条件,无法进一步提纯!

    大明之前,历代中国古籍在这件事情上犯了一个相当遗憾的错误。

    古人把十水硫酸钠和硝酸钾,当成了同一个东西。芒硝,可以入药,这是十水硫酸钠。硝酸根都没有,爆你妹的爆,这东西,爆不起来。

    硝酸钾,火硝,或者叫赤硝,这个才是爆裂型火药要用的那个硝。

    然而这两种东西,结晶后的形状是一样的,都是白色棱边的晶体。细如针芒,故称芒硝。搁在放大镜下面细看,有点好像缩小N倍的水晶棱柱,也很像是马的牙齿,故称马牙硝。

    大宋是完全把芒硝和火硝当成了同一种东西的两个不同形态。

    大宋崇道,太极生两仪,两仪分阴阳。故此芒硝也分水芒硝和火芒硝。火药这东西,玩好了会很厉害,似乎赵佶提前被人剧透过这么一条重大科技线索。所以大宋神霄宫体系才拼了这么大力气,专注致力于两仪阴阳五行学说的研究。

    只可惜,定调就定歪了方向,结果注定失败。硫酸钠和硝酸钾完全是两个东西。按照同一种芒硝分为水火属性的路子去研究,注定没成果。

    大明朝的时候,西方传教士带来了大量关于新大陆的新姿势。于是大明的视野比大宋略广一些。大明朝至少已经知道这不是一种硝,而是四种。甚至也知道必须将它们分别解析提纯!可惜!仅仅只是想得到!根本没有办法做得到!

    这个理工狗以及化工狗才会知道的小秘密,文科男肯定是不晓得的。其实文科男最喜欢淘古书……好嘛!在大明之前,记载了硝石秘方的古书,全特么的都是错的!所以,越是认真考古的文科男,写出来的穿越书,越是会在火药问题上,犯上这么一个大错误!呜呼哀哉,穿越男们,尚飨。

    蒯飞现在大致可以猜得到,自己为什么会被关进丁字一百三十二号牢房。之前被神霄宫化学研究机关,鉴定为骗子和傻逼的穿越犯,大概已经因为欺诳不实的罪名,被老范怒斩好几百个了吧!

    其实这还不只是万历时代的大明中国做不到!彼时已经制霸南北美洲全境的欧洲列强,不论是北境守护者英格兰也好,新大陆全境守护者西班牙也好,七海商会联盟主席飞翔的荷兰人也好,也都做不到!

    按照地雷战那剧情里面,收集厕所墙根上自然凝结之白色芒硝的话,这东西的成分其实是:硝酸钾含量1。5%,硫酸钠含量10%,泥土砂石硅酸盐含量83%,其余含量为硝酸钙和氯化钠。

    这个数据,是大明朝化学家对开封、河北专业“硝户”进行统计和考察得出的最终数据。当然大明朝的时候,硝酸钾、硫酸钠、硝酸钙和氯化钠,分别使用别的古版名字:火焰硝、芒硝、化石硝、盐硝。

    文科穿越生,甚至还有人用海滨盐场的盐卤来做炸药!这个冷笑话,你笑得出来么?反正邓世昌大人肯定是笑不出来了!盐卤就是盐硝,是各种硝石里惰性最强的。当然,大明之前的几乎所有古籍里,一致认为这东西也是芒硝,一样可以拿来做火药!如此错误的配方,做出的火药,能把邓世昌气死一百次!

    (邓世昌:玛德!方伯谦你丫的是不是又给我的炮弹里头掺沙子!)

    芒硝、盐硝,混在火硝里,无异于炸药里头掺沙子。偏偏全世界的所有智者,在18XX年之前,都找不到可靠的办法把它们分离开来。一旦成功分离并提纯,阿姆斯特朗旋转大炮和克虏伯大炮,以及世界第一艘无畏级钢铁巨舰,差不多也就可以华丽登场啦。

    这也就是说,用水解、蒸干、静置法,二次结晶三次精炼得出来的成品,仅仅只能祛除83%的不溶性硅酸盐固体。得到的成品将会是:硝酸钾含量8…10%,硫酸钠含量40…50%,其余成分为硝酸钙和氯化钠。

    用这东西做出来的火药,能炸?

    爱爆炸的硝酸根含量仅仅只有一成!其中混入了九成不爱爆炸的十水硫酸钠,以及硝酸钙和氯化钠。

    纯度仅有10%其余全都是杂质的劣质火药,能炸?酒度仅仅只有10%的水果酒,喝了会醉?

    好吧!讲公道话,10%酒度的啤酒和果酒,喝多了还是会醉了。所以,这纯度10%的渣火药,其实也还是能炸的。只是炸起来很像是放了个响屁。其实这就是鞭炮了!大鞭炮扔得准了,还真能把牛眼睛给炸瞎了。

    这种劣质火药硬要拿来填塞加农炮的话,其实也不错,至少不那么容易炸膛。只是这实芯弹喷射出去的动能嘛,那就有点够呛。拿破仑大炮打在密集方阵里,可以一次串烧七八个人,史上第一萌萌哒战例是一颗实芯弹打死一个将军之后,落地弹跳起来,又砸死了一个元帅。

    换作是10%纯度的火药嘛!倒也能把元帅和将军们揍得来肚子疼。赶巧的话,理论上也能把纳尔逊揍成独眼龙!

    中国人发明的,其实仅仅只是不大会炸的黑火药!

    (勉强能炸,输出焦耳略惨些)。

    更适合放鞭炮,不是太适合加农炮。

    但这并不是古代人的错!

    范仲淹一家子,已经尽力了!

    中国人遇到的问题其实是,没有高纯度的硝石矿!连范仲淹六十岁得到的宝贝儿子,索性都改名叫个纯粹,你还能怎么苛求这些精忠报国的古代伟人。

    为什么成吉思汗一辈子都玩投石机?也没折腾出火炮来?他的儿子们一路杀到莫斯科,以及敖德萨,踏遍巍巍高加索,以及半壁多瑙河。

    路漫漫其修远兮,套马杆的汉纸们,四处求索兮,最终还是找不到好的硝石矿!

    为什么欧洲人从大航海时代开始,由西班牙人率先玩起了火绳枪?

    为什么早在诺贝尔出世之前,拿破仑大炮的轰鸣声就震动了整个欧洲?

    因为全世界天然纯度最高的完美硝石矿,在智利!智利这么个军阀和黑帮横行跋扈的的鬼地方,所产的硝石矿,竟然天生拥有90%的化学纯度!到了二十世纪末和二十一世纪,接触过无机化学的理工科学渣全都知道,地球人类已经不屑于提纯硝石了,都是直接进口智利硝石矿。国际海贸和关税成本加起来,事实上已经低于世界列国直接炼硝的成本。

    不要问智利在哪里!反正那地方有点远,大宋海军暂时过不去。

    其实,大宋海商力量是很强,跟阿拉伯的航海家阿拉丁之间来往极其密切。

    可是,去过智利不等于占领智利。即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