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唐南皇 >

第245章

大唐南皇-第245章

小说: 大唐南皇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长孙无忌有些皱眉道:“可侯君集不是已经率领十万大军去支援贞儿了吗?有他在,就算真腊打过来,只怕也会碰个头破血流。”

    他是个权势欲望很重的人,头二十年,有李世民在上面压着,他老老实实的装孙子,不敢有丝毫异动。

    可一等到随着李世民的驾崩,李治继位后,便露出了自己的獠牙——因为他在立储之争中一力支持李治,所以李治继位后,被任命为顾命大臣。先是以顾命大臣的名义辅佐李治掌控朝政,接着排除异己(逼死李恪兄弟等),最终大权独揽,权倾天下,为相三十年,百姓莫不惧服。要不是遇见了命中克星武则天,他说不定真的能当一辈子宰相也不一定。

    也正是因为权力欲望,尽管李贞当太子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他还是不愿意放弃——因为他很清楚,他和李贞的关系虽然不是仇敌,但也算不上是多好,如果李贞真的成为太子,甚至是皇帝,那他最多他就是维持如今的地位罢了,但想要更进一步,那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本章完)

第453章 长孙无忌的野心() 
    第二百三十七章长孙无忌的野心

    他已经忍了二十年,人生能有几个二十年?他今年已经快要五十岁了,哪里还能再等二十年?

    不过长孙无忌是个聪明人,他知道现在李贞在朝中正是如日中天的时候,内有百官拥护,外有大军支持,上有李世民的看好,再加上母亲被立为皇后,根基只会更加稳固……

    在目前这种情况下,想要扳倒李贞,一味的放大招是没用的,用大招只会招致李贞以及李世民的最猛烈的反击,得不偿失。这时候最好的办法是温水煮青蛙,文火慢炖,对付李贞需要用耐心慢慢的撬,一点一点的动摇他的根基,最后将其一举推翻——这才是上策。

    李绩闻言反驳道:“司空大人此言差矣,林邑那么大片地方,又是刚刚被越王打下来的新土,急需军队稳固,这才是侯君集的大军最重要的作用。十万大军又要驻守地方,又要捕捉奴隶,十万大军都不一定够用呢,他哪里还有余力帮助越王?”

    “也是。”长孙无忌低头沉思了一阵,才抬起头缓缓道:“不过这毕竟是十万大军,统兵将领不但要有足够的威望,更需要对大唐绝对忠心耿耿,否则臣恐怕会再演乔师望之旧事啊。”

    乔师望是大唐藏西都护府的大都护,前段时间大唐处于四面围攻的危局之中,这时候乔师望却在没有调兵命令的情况下擅自调动大军前往康定,为大唐的本就危险的局势加了一把火,如今已经被李世民下令押赴长安,正被关在大理寺中受审呢。

    “这也的确是一个麻烦事情,不过也不是什么大问题。”李靖想了一下道:“朝中别的人不多,统兵大将还不多的是吗?实在不行,就由老夫走这一遭就是了。”

    “北疆的局势还不稳定,还需要药师镇压。”长孙无忌摇头道:“茂公同样需要看着西域,所以你们两个是肯定不能动的。至于知节、敬德和叔宝,他们只擅长战场冲锋,但是独领一军却是没有这个能力的。”

    “那辅机觉得应该派谁去为好?”李世民的眼睛顿时眯了起来,两人搭档了几十年,长孙无忌了解李世民,但李世民又何尝不了解长孙无忌?

    他太知道长孙无忌的权力欲望了,同样知道,如果李贞继位,别人都有可能得到重用,但唯独长孙无忌不行。不是因为他是长孙皇后的哥哥,是李承乾李泰李治三兄弟的舅舅,导致李贞对他心生忌惮。而是因为和李世民一样,李贞同样也很了解长孙无忌,同样知道长孙无忌的权力欲望有多重,为了维持自己的权利,甚至可以陷害无辜之人——对于这样的人,李贞向来是敬谢不敏的。

    长孙无忌何等精明的人?见状如何不明白李世民已经看穿了自己的小九九?心中一凌,连忙打消了自己的念头,当即改口道:“臣觉得以右武卫大将军,武安郡公薛万彻可当此大任。”

    长孙无忌在推举薛万彻的时候感觉很不自在,犹如吃了死苍蝇一般恶心,因为他和薛万彻的关系并不好(历史上薛万彻就是死在长孙无忌手里的)。但这时候他已经不敢推荐自己人了。听李世民的语气,他就已经知道自己是之前的话语招致了李世民的不满,如何还敢推荐自己人领兵?

    与其拼着招致李世民的厌恶推荐自己人,倒不如推荐自己的对头以慢走不送……在这时候他推荐薛万彻有三大好处。

    不但能轻描淡写之间消除李世民的不爽,另外也能落一个外举不避仇的名声,说不定还可以以此事与薛万彻化干戈为玉帛,一举三得——心思电转之间,就想出了这么完美的解决办法,让李世民有气撒不出,不得不在心里感叹道,难怪贞儿说无忌是老狐狸……看他今天这一手,不愧是老狐狸,果然够厉害。

    “薛万彻?这倒是一个好人选,臣附议。”李靖第一个赞同道,薛万彻虽然和李贞不是一条路子上的人,但他也不是反李贞联盟的人,属于中立阵营的人。不过双方在突厥曾经有过交情(李贞担任突厥大都护的时候,薛万彻是他手底下的副都护,突厥都护府的第一批骑兵就是他训练的),从心理上薛万彻还是很偏向李贞这边的,如果在南洋双方再次合作,相信以李贞的能力,把他拉进自己的阵营应该不成问题。

    光是李靖一个人附议可不行,李世民便随口问道:“不知诸位爱卿,都是什么意见啊?”

    “皇上英明,臣附议~”

    “臣附议~”

    “臣附议~”

    “臣附议~”

    “……”

    皇帝刚刚发了一通脾气,将敢和他顶缸的混蛋们都骂成了傻子,如今正是气势如虹的时候,这时候谁敢忤逆他的意思?何况,薛万彻也的确是一个合格的将领,他的名声或许没有李靖秦琼程咬金和尉迟敬德的名头大,但终究也是军中宿老,曾经和李世民一起打天下的老将,统领十万大军还是没问题的。

    看到没有人安对,李世民满意道:“很好,那就这么办吧,房卿,拟旨吧。”

    “是……”

    “等一下。”长孙无忌忽然出声。

    “辅机,你还有什么事情吗?”长孙无忌在这时候开口说话,李世民下意识的就觉得他不会说什么好话,无形的气势弥漫开来,低沉着声音问道。

    直面李世民的压力,比长孙无忌想象中的还要更强,不过想到……还是……

    强忍着心头的颤动,长孙无忌恭声道:“启禀皇上,越王横扫南洋已成定局,不过他在前面大战,对于后方恐怕却是无暇他顾,顾头不顾尾,必然会导致后方混乱……臣的意思是,我们要不要以陛下的名义,派一个代表过去,安定人心?”

    “安定人心?为什么要安定人心?”程咬金反问道:“在越王的规划里,南洋的所有土著可都是要贬为奴隶的,侯君集为什么要带十万大军?不就是为了抓捕奴隶去的吗?都要被贬为奴隶了,你告诉我,这民心还怎么安定?”

    大家新年好,奔三在这里给大家拜年了,新年将至,送大家祝福早一点:旧的一年完美句点,新的一年希望起点;开心微笑多一点,烦恼心事少一点;让日子变得幸福点,快乐不止一点点。

    大家春节快乐!

    (本章完)

第454章 可不只有三个啊(第三更)() 
    第二百三十八章可不只有三个啊(第三更)

    尉迟敬德的话更加简练:“南洋只有两种人,一种是大唐人,另一种是奴隶,,没有第三种人。”

    “话不能这么说。”长孙无忌正色道:“南洋可不止有土著啊,那里可还是有不少我中原遗民的,土著们要被抓为奴隶,难道这些同胞们,你也准备将其抓为奴隶吗?”

    “但南洋的同胞一共才有多少?一个越王殿下就够安抚了,何必用得着皇上再派一个代表过去?”对于长孙无忌的提议,房玄龄同样不支持。

    李世民却道:“不,朕辅机说的还是很有道理的——南洋以后就是我们的领土了,日后是需要不断的移民过去的,现在提前派一个天子特使过去,帮着贞儿安定后方还是很有必要的。只是,辅机,你觉得应该在座的哪一位贤才,有能力走这一趟呢?”

    长孙无忌如何不明白,李世民已经洞穿了自己的小九九,擦了把额头上的冷汗,平定心神,道:“臣觉得……想要安定新土,那么一般的将领或者大臣肯定是不行的,特使的身份必须要足够尊贵才行,最好是皇族,如果是去的是皇子,那就更是再好不过,如果派去的是嫡亲皇子的话……”

    “哦……”长孙无忌都说到这里了,大家如何还不明白他的意思?

    无非就是想让李世民再派一个皇子过去,分润李贞的功劳,同时给李贞添点堵——作为天子特使,那就是钦差大臣啊,更有皇子的身份,难道还不能指点当地政务吗?

    偏偏李世民还无法拒绝这个提议,否则定然会招致儿子们的不满——怎么?我们都将太子之位都让给老八了,现在想去混一点功劳,父皇你都不允许吗?当年老八四岁的时候,你可都让他跟着李靖混功劳了。现在到了我们这里,你就不允许了吗?父皇,你是何其的不公平啊?

    但如果真的派遣去往南洋的话,而且去的还是李世民的嫡亲儿子的话……那被派出的必然就只能是李承乾了。

    首先李世民一共有三个嫡亲儿子,其中老九李治年纪还小,身体孱弱不能远行。

    四子李泰年纪虽然够了,但如果是他去的话,李世民估计会心疼的,李世民连他之官都舍不得让他去,更何况是环境更加恶劣的南洋?而且李泰的身体同样不好,他太胖了……

    李治和李泰不能去,那去的就只能是李承乾了——李承乾虽然被废了太子之位,而且还被囚禁在冷宫之中,但李世民终究没有将他贬为庶人,反而加封他为恒山王,可谓手下留情了。

    而且,在李世民内心深处,还有一个不得不将李承乾送出去的理由——如今长安城中鱼龙混杂,局势越发的捉摸不透,一旦燕妃被立为皇后……可以想象的到,长安的局势会更加混乱。

    就算是皇宫之中恐怕也难以保证李承乾的安全,难保不会有人讲李承乾挟持出去,以达到某些不可告人的目的。倒不如直接趁着这个机会将其放在李贞身边,放入少年军中——反正难言那地方除了大唐军队之外就剩下南洋土著了,如果有什么陌生的面孔,一眼就能辨认出来,反倒是更加的安全。

    问题是……

    李承乾和李贞可是有不共戴天之仇的啊,毕竟李承乾之所以丢掉储君的位置,有一大半原因就出在李贞身上,而且储君之位眼看着就套落在李贞头上了——若是说李承乾心里对李贞没有恨意的话,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如果真的给李承乾这个特使的身份,难保他不会插手南洋政务,拖李贞的后腿,甚至是直接勾连外敌,将李贞和少年军葬送——不要以为李承乾不会做这种事情,有时候恨意是可以蒙蔽人的双眼的,如果再经由某些别有用心之辈挑拨一番,李承乾究竟会做出什么事情,谁也不知道。

    这也是李世民纠结的原因……

    “皇上,臣有一个提议。”自从御史台出现了疏漏,再加上李承乾被废,魏征如今可是相当的低调(魏征有一个身份是太子太师,太子被废,他作为老师当然要负一部分责任),每日上朝之后就直接回家,既不拜访朋友,也不接受外人的探望,深居简出。

    在朝议上也是如此低调,不到关键事情,基本不会张嘴。不过他为人低调了许多,但魏征的能耐也是愈发厉害,要么不说话,要么就一语中的,直指要害。

    虽然很低调,但本性却没有多大的改变,依旧是一心为公,眼里容不下沙子。见到李世民犯错,还是会之言训斥,偏偏言辞犀利,屡屡将李世民弄得下不台来,让李世民是又爱有气又恼又恨。

    现在魏征听到长孙无忌的提议,哪里还不明白他的小心思?他又怎么可能让长孙无忌得偿所愿?当下便坐不住了,站出来出主意道。

    李世民正烦恼呢,闻言仿佛见到了救兵一般,连忙道:“玄成,有什么提议,只管说出来便是。”

    “谢皇上。”魏征捧着笏板,恭声道:“首先,司空大人的提议,臣是认可的,不过皇上与文德皇后一共育三子,晋王年幼体弱,魏王痴肥,都不便远行,唯一可以去南洋的就只有恒山王了。”

    “……”李世民大急,频频给魏征使眼色,你个混蛋,这些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