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唐南皇 >

第231章

大唐南皇-第231章

小说: 大唐南皇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你只是经受了一点点挫折,就想撂挑子不干,哪有这么便宜的事情?

    我们决不答应。因为您的这个决定不但是对您十三年来努力的成果的否认,也是对我们这些老部下眼光的否认,更是对皇帝陛下对您信任的否认。”

    “殿下,还请三思啊。”

    “还请三思啊,殿下。”

    “殿下……”

    “……”

    一时间,帅帐中呼号声一片,全都是劝李贞收回这个决定的声音。

    李贞被吵得头痛,连忙大声道:“停停停……谁说我要放弃我的目标了?我只是有一些感慨,随口说说罢了,谁说我要放弃了?你们的脑子里到底都在想些什么啊?我有那么容易被打击到吗?我可是李贞啊,洛克这一招的确打了我一个措手不及,但想要击垮我的意志,我只能说他太天真了。不过这一次我的确吃了一个大亏,这个账我记住了,早晚我会还给他——确切的说,我已经还给他了,不知道他见到我的礼物,会不会很惊讶呢……嗯?呵呵呵呵……。”

    “额……”帅帐之中,杂音顿时消弭一空,所有人都面面相觑,场面一时极为尴尬,内心更是吐槽不已,那您好好的没事说这个干嘛?吓得我们还以为你想要遁入空门了呢。

    好在很快就有人帮忙解了这尴尬的气氛:“哈哈哈,殿下说的太好了,此言振聋发聩,令臣受用无穷啊。”

    “诶?是百里长生?”房遗爱顿时站起来,掀开营帐,过了几息便引来一个面色浮白,宛若大病未愈的中年进来。

    和众人注意到百里长生的脸色不同,李贞却是将目光对准了百里长生袖口的一处黑色印记上满,眼神一眯:“哦?原来是百里都尉……不,你现在应该不是都尉了吧?不知道本王应该怎么称呼百里大人?或者说百里间谍?”

    “没想到还是被殿下发现了,殿下果然好眼神。”苦笑着将袖口挽起,百里长生道:“至于属下的名字,殿下就依旧叫我百里长生吧,官位嘛,属下的确已经不是大唐交州都督府都尉了,而是大唐山越裳州折冲府折冲都尉,殿下可以称呼臣为百里都尉。”

    “越裳州?”听到这个名字,李贞的眉头就是一挑:“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大唐三百六十州里面,应该没有这么个地方吧?”

    “当然没有,这是陛下根据殿下打下来的地方,而赐予的名字。”百里长生笑道:“殿下入南洋不过短短一月,却接连收复失地不说,更为大唐打下了两城之地,陛下龙心大悦,不但对越王妃有诸多赏赐,更是将燕妃宠上了天。同时还将日丽城赐名日州,而越裳城则赐名越裳州。其中越裳州为都督府制,设都督府和折冲府,而属下就是折冲都尉,现在先来一步和殿下报信,至于都督则还在挑选之中,据说陛下心里已经有了合适的人选了。”

    “原来如此。”和李贞的猜测差不多,倒也没有出乎他的意料。

    “殿下,治病要紧啊。”薛仁贵见两人聊开了,仿佛没有停下来的意思,便悄悄提醒道。

    “哦,你看我这记性,真是什么都记不住了。”李贞懊恼的拍拍头,面带歉意的看着陈天录:“这位小兄弟就是陈天录臣大夫吧?本王真是失礼了。”

    在李贞说出‘小兄弟’的时候,薛仁贵就不由懊恼的给了自己一巴掌,怎么就把这茬忘了呢?

    果然,在听到李贞的称呼后,陈天录当时就炸毛了:“我告诉你吼,你要是再叫我小兄弟,小心我毒死你啊。”

    李贞还没有表态,初来乍到的百里长生便站了起来:“嘿,你个小屁孩,年纪轻轻的,怎么说话这么毒呢?你倒是毒死我与(一)过(个)抗抗(看看)……诶,额(我)主(嘴)肿么(怎么)了……嗝……”

    第十三更了,大家支持一下哈。

    (本章完)

第425章 年轻怎么了(第十四更)() 
    第二百零九章年轻怎么了(第十四更)

    而在别人眼中,百里长生正说话好好的,嘴突然就歪了起来,眼睛也逐渐变化,歪歪扭扭的,再配上他那张惨白惨白的脸,别提有多渗人了。

    放翻了百里长生,陈天录兀自不解气道:“哼,要不是看在咱们是一伙儿的份上,你中的就不是嘴歪眼斜粉了,而是穿肠蚀骨销魂针。”

    “嘶!”

    所有见证这一幕的人,顿时都不由抽了一口冷气,看向陈天录的眼睛也不由带上了一抹忌惮,将他列入了绝对不可招惹的存在之中。

    在无声无息中放翻一个人,这一招太厉害了,简直就是防不胜防啊——明明前半句百里长生还说的好好的,后半句就嘴歪眼斜两眼一翻就晕了过去,手法之可怕,毒药见效之快,都让所有人心生恐惧。

    就连李贞都不由高看了陈天录一眼,不过还是道:“原来陈大夫的忌讳就是不能谈论你的年龄啊,只是我能问下,这是为什么吗?”

    这个问题明显戳中了陈天录的痛点,竟然不顾身份朝着李贞大吼道:“什么为什么?没有为什么,不能叫就是不能叫。”

    “额……”

    吼完李贞,陈天录才忽然想起来,自己的人生幸福可想和李贞息息相关的,连忙调整好心情,解释道:“其实也不是什么特别的原因,只是越王你不觉得,嘴上没毛,办事不牢吗?”

    “嘴上没毛,办事不牢?这是那个混蛋的理论啊?”李贞顿时皱眉不已:“小孩子怎么了?小孩子就不能干大事了吗?历史上的那些少年英雄,不都是年纪轻轻就功成名就了吗?

    项槖生七岁而为孔子师;

    甘罗十二为大秦取城十六座,封侯拜相;

    霍去病十八岁北击匈奴,打的匈奴哭爹喊娘;

    孔融四岁能让梨;

    周瑜一十三岁拜水军都督,执掌六郡八十一州之兵权;

    ……

    你自己说说,这些人里面,哪一个差了?

    就连本王自己,那也是三岁灭突厥,收突厥千里江山为大唐开疆拓土,五岁定边疆,纳百万草原生民成大唐百姓……本王今年也不过十六岁多一点,却也即将横扫南洋,将这千里沃野化为大唐疆域。

    还有本王麾下的少年军,这些人里面年龄最大的一个也不过才十八岁罢了,最小的只有十四岁,如今也是跟随着本王南征北战,屠城灭国,所向之处,敌人望风披靡。

    少年军更号称天下第一强军,在大唐近百万大军里(唐朝贞观时期的正规军数量其实不多,别看出动一次军队就是几十万,其实这些兵力中有很多都是团结兵和府兵,有点像现在的民兵预备队,战时为兵,闲时为农,甚至有的军队干脆就是临时招募的,并不算是正规军),也都是排名第一的存在,将大唐所有最精锐的军队都给踩在了脚下,有谁不服气的吗?

    所以陈大夫你也不要妄自菲薄,咱们年纪小的确是劣势,容易不被人信任这样是没办法的事情,但咱们自己不能看不起自己啊,只要有真本事,到哪里都能吃的开,何必追究所谓的年龄呢?

    年轻怎么了?年轻的确代表着不可靠,但年轻也是一种资本啊,代表着无限的可能,俗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宁负白头翁,莫欺少年穷,你现在不靠谱,谁知道以后你会是什么样子?

    何况,年纪大就一定都是有本事的吗?

    未必吧?

    且不说那些无能的重臣了,就说这历史上究竟是明君多一点还是昏君多一点?

    先秦之前的那些诸国君主就不说了,咱们就从秦朝时期开始说起。秦朝的秦二世、西汉的汉惠帝、只当了27天皇帝的汉废帝刘贺、汉成帝刘骜,东汉的桓灵二帝。两晋就更不用说,从司马炎开始,但凡是当上皇帝的,基本上没有一个有用的,全都是一群废物,他儿子甚至直接就是一个白痴。接下来是南北朝,那就更多了,基本上每一个末代皇帝都是废物——别的不说,陈朝的陈叔宝这个你应该知道的,登基之后基本上没有干一件正事,整日里不是吟诗作词,就是纵情声色……仁贵,你的眼睛怎么了?进沙子了吗?好好的干嘛不停的挤眼睛啊?”

    “……”薛仁贵无语,但为了李贞的生命着想,还是硬着头皮解释道:“殿下有所不知,这位陈天录陈大夫,就是陈末帝陈叔宝的后人,按照辈分来算的话,陈叔宝应该是陈大夫的叔爷呢。”

    薛仁贵也是无奈了,你说我挤眼睛干什么?您对面站着的可是陈叔宝的后辈啊,你当着人家的面骂人家祖宗,这样真的好吗?就不怕人家糊你一脸毒药粉吗?

    “啊?”李贞一囧,这么会这么巧?

    不过这事儿确实是自己做的不对,连忙道歉:“对不起啊陈大夫,这事儿是我没有搞清楚,……其实吧,陈叔宝人还是很不错的,虽然在政事上不怎么样,但他别的贡献还是不小的,比如做了很多有名的诗词,还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的。”

    “行了,越王你就不要夸他了,我并没有怪罪你的意思。”陈天录黑着脸,十分不爽道:“实际上在我们陈家,陈叔宝的灵位被摆的并不高,甚至还没有我太爷爷的地位高,对于这个败家子,我们家里人没有一个喜欢的,你尽管骂他就是了,我们不会生气的。”

    “哦……是这样吗?那可就太好了。”李贞尴尬道,不过仔细想想也是,陈叔宝继承皇位之前,陈朝的情况还是很不错的,虽然没有大兴的征兆,但也不算太差,至少守住这江南小朝廷应该还是没问题的。如果上位的不是陈叔宝,而是一个守成之君,或许还能保住这份家业,就算陈朝注定要被隋朝所灭,过程也绝对不会这么容易,隋朝非得多崩掉几颗牙齿不可。

    甚至直接被陈朝击败也不是不可能。

    毕竟陈朝有长江天险,如果在发现隋朝进攻的第一时间就开始做准备,隋朝想要安稳的度过长江,那基本是不可能的。

    第十四更了,奋斗……

    (本章完)

第426章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第十五更)() 
    第二百一十章红日初升,其道大光……(第十五更

    可就是因为上位的是陈叔宝,所以在他当了皇帝之后,天天声色犬马,不是填诗作词,就是纵情声色,对于所谓的朝政基本是理都不理。

    深居高阁,整日里花天酒地,不闻外事,更是宠信贵妃张丽华,所有政事一概交于张丽华处理。

    张丽华很聪明,能言善辩,鉴貌辨色,记忆特别好。当时百官的启奏,都由宦官蔡脱儿、李善度两人初步处理后再送进来,有时连蔡、李两人都忘记了内容,张丽华却能逐条裁答,无一遗漏。起初只执掌内事,后来开始干预外政。“耽荒为长夜之饮,嬖宠同艳妻之孽”,到了国家大事也“置张贵妃于膝上共决之”的地步。后宫家属犯法,只要向张丽华乞求,无不代为开脱。王公大臣如不听从内旨,也只由张丽华一句话,便即疏斥。因此江东小朝廷,不知有陈叔宝,但知有张丽华。

    内外大臣专迎合为事。尚书顾总博学多文,尤工五言七言诗,溺于浮靡。后主对他很宠信,游宴时总会叫上他。顾总好做艳诗。好事者抄传讽玩,争相效尤。山阴人孔范容止温雅,文章瑰丽。后主不喜欢听别人说他的过失,孔范在这方面善于为后主饰非,因此后主对他宠遇优渥,言听计从。孔范曾对后主说:“外间诸将,起自行伍,统不过一匹夫敌,若望他有深见远虑,怎能及此?”从此带兵的将帅微有过失,就夺他们的兵权,刀笔之吏反而得势。边备因此越加松弛。此时文武懈体,士庶离心,覆亡即不远了。当时朝廷有狎客十人,以顾总为首,孔范次之。君臣生活穷奢极欲,国力却逐渐衰弱下来。

    最终在这样的情况下,陈朝的最后一口元气被女子和奸佞败坏殆尽,陈叔宝也兵败被俘,陈朝灭亡。

    而作为曾经的皇族,却被沦为阶下之囚,陈氏家族彻底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作为陈氏的后人,他们能对陈叔宝的感觉好了才怪呢——尽管陈叔宝是他们的家主,地位崇高无上,但那又如何?败家子就是败家子,哪怕你是老祖宗,该看不起你还是看不起你。

    干笑了一声,李贞准备放大招了:“本王就从来没有因为自己的年轻而自卑,因为年轻就是希望,就是无限的未来啊。正好,前几日本王做了一篇文章,今日便诵读出来,与诸君共勉吧。”

    “哦?殿下又做文章了?这可是很难得的,属下可要好好鉴赏鉴赏。”薛仁贵立刻兴奋道。李贞会作文章他是知道的,早在三岁的时候,李贞就在那一次的考核上,曾经以一篇《伤仲永》而震惊了不少人。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