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汉国手 >

第89章

大汉国手-第89章

小说: 大汉国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宏摆摆手,“那朕就治洛阳府令的罪责!”

    ————

    洛阳府。

    周异接到天子诏,惊诧莫名。

    太尉府内事缘何不由太尉府自己追查?缘何让自己一个芝麻大的小官去太尉府里查证办案?

    这不是乱弹琴嘛!

    周异突然想辞职不干了…

    太尉府里堪定军功的功曹突然死亡,太尉府内认定是他杀,仵作却验尸断定其是急病而亡。

    谁也不是傻子!

    周异知道这里面肯定有不可告人的秘密,太尉府都得靠陷害才能栽赃的人,自己一介小小的洛阳令能穷追猛舍拉下马?

    周异是不信的。

    然而天子诏已下,他只能照办。

    “来人,传仵作,县丞,诸班班头,老吏前来,有大案了!”

    老仆躬身称喏,匆匆离去。

    ————

    汉仁堂内,白衣贾姓书生正在办理出院手续。

    “汉仁堂果然医界泰斗,仅仅此套入院出院流程就使就医井然有序,敬佩敬佩。”

    这样的话,账房老先生听多了,见怪不怪。

    走出汉仁堂,白衣书生伸了个懒腰,旁边有两个头戴帷帽的大汉挑担走近。

    “先生,天子着洛阳府追查此事。”

    “先生,袁府三等管事袁鲁已被小人毒死。”

    白衣书生与他们错身而过,不曾停顿丝毫。

    两名大汉挑担而过,各奔东西。

    当日午后,袁府内下人在打井吃水的时候发现井中死尸,赶忙上报给大管事。

    大管事不敢耽搁,当即禀告给家主。

    袁盎和袁隗闻听此事后紧皱眉头。

    “何人在洛阳兴风作浪?”

    “先教唆士子请愿,后诛杀太尉府功曹,再毒杀我袁府管事…此人意欲何为?”

    袁盎和袁隗心中若有所思。

    每逢乱世,皆有异人出世。

    他们,无毒不丈夫。

第161章:世家门阀() 
洛阳的诡谲浮动还影响不到冀州。

    华安最近腰疼的厉害。

    少年不知愁滋味,他和郑怜儿最近腻在一起的时间太多了。

    为了保重身体,他借故巡查各地离开了信都。

    大舅哥郑玄被他抓了壮丁,一脸的不情愿却不敢反抗。

    “妹婿啊,你嫂嫂临盆在即,你让我出来,是为不孝啊。”郑玄骑在马上,呜呼哀哉。

    华安没搭理他,郑怜儿大嫂生产时间大约在六月中旬,还早着呢。

    五月初的冀州风光,风景怡人,温度适中,最适合外出郊游。

    当然,华安可没闲工夫郊游,冀州初定不久,他得趁势到下辖各郡及国去“串串门”。

    为免有变,这次他带了一万大军出门…

    旗帜蔽天,长枪如林,声势浩大,军威炽盛。

    一曲大风歌从这万人悍卒最终咏唱而出,格外让人热血沸腾。

    马踏江山的夙愿是每个热血男儿都有过的美梦,华安受到感染,也不免心潮澎湃。

    威加海内的大汉雄风曾压迫的异族不敢造次,而今,高祖皇帝的不肖子孙们成功的把强汉走到了如今崽卖爷田的地步…

    华安不禁感慨,就没有长存的帝国,大汉得国四百载,知足吧!

    “启禀刺史大人,信都令求见。”雍客在马车外朗声禀告。

    华安掀开车帘,看了看车外的妩媚风景,走出马车,站在车前朝雍客摆了摆手。

    驾车的马夫良子忙放缓了车速。

    “良子,郑家那名掌柜处理如何了?”

    良子手持马缰,也不回头,轻声回道:“回禀家主,昨日已经将其秘密关押,胖子在着手审讯,想来不日就会有讯息传来。”

    华安叹了口气,“好日子才开始,就有人以为安稳如山,开始醉生梦死。圣人所云富贵不能淫,在这些人眼中全成了屁话。”

    良子只是点头,没敢回话。

    家主可以说的话,他不能说。

    这是主子和奴仆的本质区别。

    郑家如今是主母的娘家,在冀州之内,就是郑家的一条狗犯事了,没有华安的点头,旁人也不敢随意处置。

    这就是外戚的风光。

    “以后你和胖子分分工,你负责处理冀州军政中人诸事,胖子负责民事及冀州之外事物处理。以免你们意见相左,造成误会。”

    良子感激的点了点头,称喏。

    “主公。”

    信都令龚萃催马而至。

    华安拍了拍良子的肩膀,命他再慢些,好让龚萃登车一叙。

    两人钻进宽大的马车车厢。

    龚萃从长袖里摸出一封信递给了华安,“主公,这是下臣任信都令以来发现的龌龊事,烦请主公判决。”

    华安蹙眉,不明所以。不过能让龚萃在信都城内都不敢上奏之事,必定是关系莫大之事。

    “天子密探?”华安眼皮一跳,接着问道:“何时发现的?”

    “五日之前。”龚萃脸色也不好看。

    “锦衣亲军没有发现?”华安觉得葛鴻这个别驾兼锦衣亲军统领,冀州之内的特务大头子做的太失败了。

    龚萃摇头,表示不知。

    华安将信递还给龚萃,以手指轻捏眉心,说道:“仅信都城内已经发现并证实的天子密探就多达三十多人,更遑论整个冀州之内了。陛下这是生怕我华安拥兵自重啊。”

    龚萃说道:“主公莫要叹气,天子密探各地均有,肯定不是针对您才委派的。”

    “不论如何,这些密探都要规束起来,冀州好不容易平定,某绝不准许任何人再使此地陷入战乱!”华安说的斩钉截铁,目光坚毅。

    他本是医者,如今机缘巧合了封疆大吏,就更让他感觉责任重大。

    任凭那些权臣去操弄庙堂,军阀们往来攻伐,宦官们祸国殃民,他华安能力有限,无法阻止他们。

    但大汉百姓是无辜的,华安会尽自己所能,保一城一地不失,保一方百姓平安。

    广建汉仁堂只是他试行新政的第一步,后面他还要试行改革冀州乃至整个大汉的商业,农业,学业,医药业…等等等等。

    但一切的基础就是安稳。

    只有不闻兵事,地方安稳,改革才能进行,不然一切都是空谈。

    “良子,待会你随旺财回信都,负责此事。另外,暗中查探一下葛鴻和锦衣亲军。”

    “喏!”车厢外,良子点头称喏。

    龚萃心里一跳,从主公对良子的吩咐中,他大胆猜测到,暗中,良子一定掌握着一股势力。

    这应该就是主公暗地里培植出来制衡葛鴻的势力。

    龚萃心中暗暗提醒自己,以后万万不可再以弱冠之人看待主公。

    已是虎啸山林的大王,岂敢等闲视之。

    龚萃告退而去,良子将马车移交到雍客手里,也跟着龚萃离去。

    “先去清河郡,不去冀县了。”

    “喏。”

    万军转向,直趋清河郡而去。

    清河郡,郡治清阳县。

    清河郡有两大门阀,清河张氏和清河崔氏。

    战国时期纵横家张仪(名策鲂),仕秦为相。明朝永乐癸未年《清河家乘》记载:“策鲂公当时,坟茔诸处,立庙清河,遂以清河公为郡”。

    清河郡是张氏祖居之地,历来人多势众。从立郡至今,以张氏最为显赫。

    清河崔氏在春秋时乃齐国公卿之一,至西汉时居住在清河郡,东汉始已是本郡望族。

    华安此行就是要和这两个名门望族斗斗法。

    你们有乡间威望,某有军队。

    土改势在必行。

    谁拦着都不成!

    “清河张氏,崔氏,如果不是我华安到来,再过些年,李世民都得头疼的存在啊!”

    华安可是记得,以崔、卢、郑、李、王为首的山东士族,在贞观初年编纂的第一版《氏族志》中可是比皇族李氏还靠前的。

    李世民的大臣房玄龄、魏徵、程咬金都争相与山东士族联姻,山东士族至唐初都依然保持着他们的社会地位。

    直到武则天时,这些世家门阀才算被正儿八经的干趴下。

    针对这样的世家大族,要么就别轻易动他们,动就得直接弄死,不然后患无穷。

    华安还没有想到什么好的办法,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但愿,别逼我用兵屠杀啊!汉人太少了,能少死点就多给国家留下些血脉和人气。”

第162章:发明弓箭的张氏()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清河郡,汉高帝四年置,因境内有清河流经而得名。郡治在清阳县,属冀州,其辖地类比今河北省约占2/3,山东省约占1/3。

    华安这个冀州刺史,下辖约等于后世北部十多个省份的地盘。

    一介屌丝,前世就是个手拿手术刀的主治医师,这才来到汉末一年就窜到了如此高位。

    每每想及,他都会感慨…

    怪不得那么多人跳楼都要去穿越…

    华安的军队进入清河郡后并没有受到当地贵族和黎民的热情接待。

    百姓在翘首以待新任刺史和本地氏族的较量,谁胜利了他们就跟谁混。

    本地氏族以张氏和崔氏为首,他们的基本盘就是手握大量的土地。如今新任刺史要土改均田,他们就呵呵呵了…

    夺人财货者如杀父仇人。

    他们没有半道袭杀华安就是极力忍耐的结果了,还指望他们去迎接?

    美死你!

    华安并不气恼,土改均田把人家几辈子积攒的土地都给收缴均分了,能对你笑脸相迎才有鬼。

    清河郡郡守是崔氏子,名唤崔翟,其声姿高畅、眉目疏朗、须长二尺。

    崔翟有个儿子叫崔琰,时年二十三岁,其性格朴实,言辞迟钝,喜好击剑,崇尚武功。如今正在崔氏私塾苦读诗书,有志于朗朗乾坤。

    华安看着崔翟,脑海里思索着清河崔氏的种种信息,奈何除了氏族志里的只言片语外,其他一概没想起来。

    “卑职拜见刺史大人。”

    崔翟做为崔氏主,清河郡贵族推举而出的探路人和敲门砖,身负责任重大。

    能和平解决最好,毕竟大家都是贵族,华安如今更是贵为冀州刺史,是能光耀华氏门楣的开族人物,他们搞不懂,脑子又没有被驴踢,缘何不和各地贵族联手,反而为一无所有的贫苦农人出头?

    其他郡摄于华安的军威和两路大军的扫荡或屈服或顽抗,只有清河郡内安静异常。

    实则暗流涌动。

    他们准备十万金,也集结了两万乡勇。

    是收钱还是开战,全在华安一念之间。

    本地贵族们的底线很简单:土地是一寸都不可能给苦哈哈们的!

    “崔郡守辛苦,清河郡此地历来清苦,本刺史知之甚深。晚些时候于冀县,信都两开众议,崔郡守皆未到场,可见公务繁忙。今日,本刺史领军万余前来就是协助郡守大人处理政务的。”

    华安盯着崔翟,目光不善。

    一旁,雍客等亲卫手攥剑柄,只待家主一声令下就大开杀戒。

    身后,华安麾下的一万人军卒开始结阵,立盾,仰枪。

    崔翟苦笑一声,忙躬身作揖说道:“刺史大人明查,前些日子卑职身患重病,身不能起,这几天才病愈,实不是故意不愿前去。”

    华安朝身后挥了挥手,一个身背药箱的老者从军阵中出列。

    “巧了,本刺史有个恶习,每每外出,皆要带一些医者随军以防不测。李医者,帮郡守大人诊治一二,有病当尽除。”

    “喏。”老医者拱手后示意崔翟伸手为他把脉。

    崔翟身后,其子崔琰愤恨出列,“刺史大人,家父病愈不久,小子可以佐证,缘何如此羞辱家父?!”

    华安瞥了比自己年纪痴长了几岁的崔琰,没搭理他。

    崔翟扭头呵斥儿子道:“闭嘴!滚回家去!”

    崔琰重重跺脚,转身离去。

    崔翟挽袖露出手腕,递给老医者诊脉。

    华安不去管他们,自顾自带着雍客等几名亲卫在这郡守府内转悠。

    清河郡郡守府的布置比之华安在信都的刺史府还要奢侈…

    回想一路走来官道两侧嗷嗷待哺的百姓,再看看这亭台楼阁错落有致的假山流水,华安就来气。

    崔翟或许无错,但整个清河郡的士族门阀们罪莫大焉!

    当然,这只是华安自己的看法。

    或许清河郡内历来如此。

    但他就是见不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天子刘宏荒淫,自己是没办法。清河郡一隅我华安还收拾不了?

    那我这刺史还不如回家去卖药!

    “雍客,你派人在这清阳县内乔装打扮四处暗查一下此地的官风民声,但有消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