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汉国手 >

第76章

大汉国手-第76章

小说: 大汉国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是吕亓。

    “遥领冀州刺史?”

    华安眯眼看着天子诏,觉得原本的死局,终于有了盘活的可能。

    如今冀县之内只有万把人,信都方向也有万把人,其余冀州各郡或多或少都有些人手。

    粗算一下,集结冀州之内汉军,应该能凑齐四五万人。

    “五万人能守得住冀州吗?”

    “很难,毕竟如今咱们腹背受敌。凉州羌兵正在集结,攻伐长安的边章部应该近日也会回援,一着不慎,冀县极有可能会再入敌手。”

    表功的奏报已经送出去了。

    吃进肚子的肉就没有再呕吐出来的道理。

    华安觉得要开动自己的大脑好好思量一下,该怎么让叛军首尾不能相应。

第136章:患不均() 
冀县大败!

    李文候身死!

    冀州驻军或亡或散!

    远在长安城外觊觎的边章闻讯后吐血三升,差点昏厥过去。

    韩遂,北宫伯玉知道军情紧急,每晚一日都可能至冀州难复一分。

    “统领,我愿请战!凉州屯兵还有数万,冀州之内散兵游勇亦能召回部分,趁如今冀县汉军新克不稳,正是失而复得之时。”韩遂直言不讳。

    长安久攻不下,各部人心已有浮动,不能在此据守蹉跎,当离开这个泥潭,回转后方经营。

    如此,即便长安此地战局有变,自己仍占凉州之地步步为营。

    韩遂如此想,北宫伯玉又何尝不是如此思想。

    自己和李文候起兵,如今大权却已然旁落于边章和韩遂之手,若自己再不回归凉地重整旗鼓,不免会落得为他人做嫁衣。

    “边帅,某也愿意回凉州重整军阵,夺回冀县。”

    边章心力交瘁,然造反事实早已定论,只能闷头走到尽头。

    “召所有将领前来议事!”

    韩遂蹙眉,还是拱手称喏。

    各部将领多羌人,即便定论也肯定会以北宫伯玉为首选,自己估计没戏。

    北宫伯玉闻言却是一喜。

    当日叛军众议,边章定论,以北宫伯玉为副帅,凉州诸部首领,即日启程至凉州冀州,务必克复冀县。

    又为不失韩遂支持,边章以其为大军副帅,加领五千人。

    ————

    相比于被叛军围拢而起的长安,汉都洛阳优先闻讯。

    冀县大捷!

    汉军阵斩叛军上万!击溃守军数万人!

    诛叛军四首之李文候!

    何进闻讯后枯坐当庭良久,袁氏和杨氏闻讯后蹙眉思忖多时,宫廷之内闻讯后诸宦欢腾,手舞足蹈。

    天子刘宏闻讯后龙颜大悦,当日与何皇后梅开五度。

    次日,刘宏诏三公九卿入崇德殿议事。

    共商冀县大捷之封赏及战事布局调整。

    “初闻中郎将首胜犹在昨日,这才几日,又闻其克复冀县,荡平冀州不臣,诛叛军首领李文候,功莫大焉,诸卿,以为该如何封赏?”刘宏很高兴,自己寄予厚望的年轻人没有让自己失望。

    此次,不论何人阻拦,都要给这华安封侯,以彰显皇恩浩荡,天子威仪,大汉军威。

    三公九卿很是无奈却也不得不捏着鼻子为华安夸功。

    有功得赏是所有臣子都必须恪守不能打破的规则。

    宦官与士族争权不假,可仍有需要双方恪尽的底线。

    “陛下,如今叛军犹在,长安之围仍未可解,此时论功行赏于长安诸军不公。臣私以为可先记下功勋,待叛军覆灭之日再一一累功行赏,不然恐长安有失。”何进知道不能诋毁军功,却可以拖延行赏的时间。

    想以十八岁封侯?

    做梦!

    除非我何进身死。

    宦官集团本就顽固,若再让他们有如此强援为外应,则士族,军方必将地位受损。

    身为士族精神领袖,军方名义领袖,何进必须据理力争,不使华安获马上封侯。

    至少不能使其十八岁便封侯。

    大汉朝有一个霍去病就够了,再多,就是祸害了。

    刘宏和张让闻言不喜。

    三公九卿见何进顶上去了,顿时联秧出列,纷纷拱手附和。

    认准了此时战事未毕,不宜此时行赏,否则恐长安有变。

    刘宏被噎的不行,张让也被气的眉头紧皱。

    然而长安的安危,他们不得不考虑。

    若长安有失,则洛阳危机,大汉江山危机。

    这个风险,刘宏不敢赌。

    世人皆患不均。

    人心难测啊!

    若真因为自己一意孤行封赏华安晋爵为侯,而致长安之内兵将心生异议,那就太得不偿失了。

    何进看着龙椅上脸色难堪的天子,知道自己赌对了,但他不能就这么致天子以难堪,不然就轮到他何进难堪了。

    不使华安得侯爵的目的已达成,就该急流勇退,给天子还以脸面。

    “然臣亦知有功不赏非我大汉之富,臣以为可授华中郎将实领冀州刺史职,掌冀州全境,以敌叛军反扑。”

    张让看着何进,咬牙切齿。

    刘宏看着何进,冷笑了一下。

    给一巴掌赏个甜枣是天子的玩法,如今被你一介大将军反其道还施朕身!

    好!很好!

    可你低估了朕的叛逆决心!

    “仅是实领冀州刺史?”刘宏双眼直勾勾的看着何进,似有火喷。

    何进苦笑,玩脱了,恐怕还得再让利一二。

    “陛下,冀州之内各官佐多有或缺,可授华中郎将以刺史以下封官还愿的权利,以彰显皇恩浩荡。”

    刘宏扭头瞥了眼张让。

    张让赶紧出列,是时候展现自己战斗力的时候了。

    刘宏以宦官制外戚,以外戚衡宦官,历来让他们狗咬狗,自己稳坐钓鱼台。

    “大将军,老奴私以为鸿都门学可于冀州设分学,以使寒门子弟有门可入,有学可上。”

    何进略微一思量,点了点头。

    “可!”

    “老奴还以为冀州新复,叛军反扑必然势大疯狂,仅以冀州本地军马,恐难以镇守不失。”

    张让就此收声退还原位躬身站立。

    刘宏眼神迷离的看着何进。

    何进内心急转斟酌,好一会才咬牙点了点头,“南地可抽调五千人增援冀州,确保万无一失。”

    刘宏盖棺定论,“如此便好,军情紧急,这五千人须于十五日内抵达冀县。否则,便是失期之罪!”

    失期之罪,可大可小。

    不影响战事的时候就是小事,若是影响战事导致兵败,那就是斩头的大罪。

    “喏!”

    至此,冀县大捷的功勋盖棺定论。

    皆大欢喜,只是没能依功授予华安侯爵让刘宏和张让有些不甘。

    不过,一切以大局为重。

    三公九卿告退后,张让进言道:“陛下,如今华安劳苦功高,已至一州刺史,其年轻有为,然至今无后,陛下不妨以宗亲笼络之,将来可以其为亲信,在外征讨不臣,如此可与袁杨等氏族制衡。”

    张让做为刘宏的“蛔虫”,深知他早已不满各方势力掣肘朝堂却对他们无可奈何的心态。

    是以,他准备把华安推出来,成为另一支外戚,和自己一起,掣肘士族和军方。

    刘宏略微一思量,觉得此计甚好。

    “可惜了,皇后的妹妹已许配给了你外甥。罢了,朕就命皇后再从宗亲中择优选出一人,封为公主,以为华安良配。”

第137章:何皇后二度怀孕(第二更)() 
明天上架,求首订,谢谢。

    ————

    洛阳方面的勾心斗角和各种制衡之道对战局变化影响还未可知,冀县已然告急。

    自凉州而出,三万精骑策马狂奔而来,一副不复冀县誓不罢休的姿态。

    “可知是哪一部?”

    站在冀县城头,华安眯眯眼看着十里地外黑压压一大片的骑兵,心里一沉。

    葛鴻等人皆摇头不知。

    “北宫伯玉如今还未回到凉州,按理此时不行有这么大部人马过来才是,不合常理啊。”骚包的诸葛觥轻摇着鹅毛扇,二月末的天气依旧寒冷,不知道他怎么鼓足扇风的勇气。

    “诸位不必再妄自猜测,免得胡思乱想,古月,葛监军,劳烦你俩带人出城一趟,不为其他,只为探听来部首领何人即可!”

    古月自然唯华安命令马首是瞻。

    葛鴻却很是心不甘情不愿。

    好事功劳都让你华安占尽了,吃力不讨好危险要命的活计却都让我葛鴻出马,真是…

    日了狗了!

    “钟校尉,岑校尉,烦请两位轮值日夜巡视四门,确保县城无虞。”

    钟庹和岑旭拱手领命。

    一旁,冒头看着城外模糊一片的骑兵群,问道:“咱们入主冀县才几日啊,不能就这么拱手相让吧?”

    华安伸手拍了拍他的肩头,“徒儿,咱们入主冀县前便已定计,以冀县为依托,进而光复冀州之地,放心吧,肯定不会轻易让出冀县。再者,即便最坏打算,咱们也可以挥师信都,和信都汉军合二为一。记得我跟你说过的。”

    郭嘉咧嘴一笑,“记得。存人失地,人地两存。存地失人,人地两失。”

    华安朝他伸了伸大拇指,“不错,记着就好。这可是游击战的精髓啊。一般人我都不告诉他!”

    身旁诸人皆哈哈大笑。

    “主公威武!”

    “家主明睿!”

    “中郎将霸气!”

    马屁如云。

    ————

    长安。

    皇甫嵩心力交瘁。

    “诸将,华安部仅兵将数千,却能于冀州一月双捷,我长安诸部累兵近十万,却至今无功,对城外叛军无可奈何。如今雪融,天气渐暖,如今三月,天时已失,吾等唯倚重地利可与叛军周旋。吾所不欲也!”

    皇甫嵩拍桌子了。

    他是真的打的窝火。

    汉军本占天时地利人和,总兵近十万,甚至还要多于叛军,可月余一晃而过,非但未能击退叛军,汉军却先疲惫了。

    破虏将军董卓部,荡寇将军周慎部皆出工不出力,让皇甫嵩很是恼火。

    如今,若自己再不拍桌子骂人,那长安城便有颠覆的危险。

    届时,他们倒是可以各凭本事继续拥兵自重,而自己这个主帅十有会被撤职查办。

    “大帅,不是卑职们不愿效死,更不是吾等不齐心协力。实在是羌兵悍勇,月余攻守以来,他攻我守,我汉军各部战损仍高于叛军。如此下去,各部兵马都要被叛军消耗殆尽。还是智取为上!”

    周慎可不怕皇甫嵩。

    大家同是名将世家,谁也不怵谁。

    “是啊,智取为上!”

    帐内诸将除皇甫嵩亲信外,大半起身拱手附和。

    皇甫嵩看着一大半起身的将军,心里哀叹了一声。

    自己终究威望不足于震慑住各将门世家,此非战之罪,皆皇甫嵩之罪!

    “罢了罢了,今日军议就此罢休,明日再议!”

    诸将纷纷告退。

    待人去屋空,皇甫嵩独坐桌案之后,整整出神。

    日前才来到长安的皇甫坚寿站在屋门口望着自己的父亲在出神,知道他心有千头万绪,也不敢上前打扰,只能暗叹一声转身离去。

    汉廷亡象已现!

    将相不和!诸将不和!地方不安!叛乱不平!

    将军不敢效死,文人不敢死谏,如此大汉,焉能不亡?

    皇甫坚寿心里也有万般苦涩,紧了紧衣裳,扭头朝董卓部驻地而去。

    说起来,自董卓出狱至今,他还真没怎么去拜访问候过他。

    屋内。

    皇甫嵩枯坐了许久,直到夜深人静,明月高悬,他才回神。

    “来人,备笔墨纸砚!”

    次日,长安有加急信件传往洛阳。

    皇甫嵩的致仕奏请!

    ————

    洛阳。

    何皇后怀孕了!

    刘宏狂喜不已,董太后气的差点点了嘉德殿,大将军何进闻讯当日大宴宾客,张让等十常侍却高兴不起来。

    何皇后明显不信任常侍等人,和其兄弟更为亲近,这也是人之常理。

    何皇后已育有皇子辩,本就是嫡长子,最初不被陛下所喜。而今,因为华安治愈了何皇后的胸疾,使帝后和睦如初,皇子辩也重新获得陛下喜欢。

    原以为有董太后以皇子协制衡其母子,再有自己等十常侍帮衬,大可争一争太子位。

    没成想,争出来了另一个皇子!

    “不行,得与其余常侍合计一下,免得更为被动。”

    想及此,张让赵忠立即派人去请其余常侍前来共议后续动作。

    长秋宫,皇后寝宫。

    何皇后以手轻抚平坦的小腹,面露慈祥圣光,一旁,刘辩蹲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