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汉国手 >

第35章

大汉国手-第35章

小说: 大汉国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青州战场暂由济南相曹操主持,这让原本在底层武官中徘徊的曹操终于感觉扬眉吐气了一回。

    终于当一回一把手了!虽然是暂代的!虽然麾下只有数千人!

    但曹操觉得自己一定能依靠这些人手建功立业,荡平不臣。

    他深信汉室可兴!

    ————

    吴郡富春县孙氏子孙坚亦在黄巾起义后从家乡招募了精兵千人。仗此千余人,孙坚随朱儁jun南征北战,战功赫赫。

    如今朱儁及荆州刺史徐璆和秦颉合兵,共计合兵一万八千多人,正在进击南阳郡宛城黄巾匪贼赵弘部。

    孙坚率千人夹杂在这近两万人马中斗志昂扬,只待攻破宛城后大家一起排排坐分果果。

    ————

    遍布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州,共三十六方,数十万之众的黄巾匪贼,足够汉庭所有有野心,有忠心的臣子们捞战功捞到手软,攒资本攒到野心膨胀。

    未来的大牛们都在为了建功立业或荡平不臣在四处奔波诛杀叛逆,只有华安这个没出息的整天腻歪在郑怜儿的身边。

    “怜儿,今个咱去逛集市好不?”

    “怜儿,让我摸一摸好不好?上瘾了啊!”

    “怜儿,晚上有没有空?我给你讲一讲东瀛烈妇泷泽萝拉的故事好不啦?”

    面对厚颜无耻的华安,郑怜儿带着梅儿和大黄二黄‘远遁’城郊华府以避开正在发情期的华安。

    六月中旬,不但天气热,华安的雄性激素也热,他有点苟不住了…

    在郑怜儿走后,百无聊赖的华安背起自己的小药箱准备进宫去。

    看一看天子,皇后,太后,或者十常侍们有无患病。

    最近手头紧,他需要再去撞撞运气。

    说不定就能像昨天一样,以一千金的高价卖给重度感冒中的常侍毕岚一盒感冒灵呢?

    “人呐,总要有梦想才行。万一实现了呢?看看人家张角,不正在实现梦想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么?

    张大仙,望您多挺几个月。

    华安能帮你的就只能是尽可能的掏空天子和十常侍们的口袋,不让他们有钱拨付军款,其他实在无能为力啊!

    大仙珍重吧!”

    ————

    与华安一样没出息的还有一个人。

    前不久才因镇压起义军有功而被封为安喜县县尉的二十三岁屌丝刘备刘玄德。

    只是他运气忒背。

    前些日子,天子刘宏脑袋一抽筋有令:如因军功而成为官吏的人,都要被精选淘汰。

    郡督邮依令要遣散刘备。

    刘备知道消息后,表示不服,在督邮入住的驿站求见及蹲点无果后,怀恨在心,心一狠将督邮捆绑起来鞭打了其两百下,看着光腚奄奄一息的督邮…

    刘备知道事大了,赶紧带着好基友关羽和张飞弃官逃亡。

    满大汉有志之士有一个算一个,华安和刘备是其中最没出息的。

第61章:乔布斯抄袭了天子刘宏的创意!() 
南宫,西园,裸游宫。

    正左拥右抱的天子刘宏突然打了个喷嚏,浑身一哆嗦。素来笃信卜卦和神灵的刘宏不免内心踹踹不安。

    “来人呐!”

    左右的美人儿闻言娇羞的轻轻捶打了一下刘宏的胳膊,然后在其脸上吧唧了一下,就以袖颜面,眼含桃花的离开了。

    常侍张让躬身入内,“陛下,老奴在呢,有何吩咐?”

    “今日可有大臣进洛阳?四边可有剿灭蛾贼喜报传来?”刘宏揉着有些发酸的鼻子,兴趣缺缺。

    张让略微一想,回道:“回禀陛下,时日有金城太守殷华之故吏韩约奉诏来洛阳,陛下前些日子嘱托老奴以大将军会晤之,其余各方边疆大臣,今日不曾有人而至。都忙着在四边荡平蛾贼呢,陛下,您且宽心,有皇甫将军,朱将军,董郎将等不世武勋征战四方,想来不日便可覆灭蛾贼。”

    刘宏抽了抽鼻子,微微点头。蛾贼不灭他心不安吶,年初蛾贼围攻洛阳情景犹在眼前,每每想起都气愤异常。

    “诏皇甫嵩,剿灭蛾贼之日,若贼首张角已故,倔其坟墓,破棺戮尸!若那贼首张角未亡,车裂之!”

    张让低眉顺眼,“喏!”

    “今日就不在这裸游宫流连了,备车驾,朕要去鸿都门视察新学。”说罢,刘宏起身。一旁躬身侍立的宫女们忙趋步向前,为其穿衣戴冠。

    张让再次一喏后躬身退出大殿,嘴角微微翘起。

    天子刘宏从来都是个小心眼的人。谁要是误以为他只会玩乐,那就有失偏颇了。他人虽日日留恋西园之内荒淫无道,却将宦官,外戚,四方军阀牢牢控制在其掌心。终至其亡故之日,曹操,董卓,何进,袁绍,孙坚,刘备等有大野心之人,无一人敢面露反意。

    史书所言其荒淫无道无错,卖官鬻爵也无错,致使黄巾暴乱,凉州大乱亦无错。

    但刘宏在位并非一无是处。

    因刘宏有才艺,爱好文学及书法,是故于光和元年(178年)在十常侍的撺掇下,其下诏在洛阳鸿都门设置新学,史称鸿都门学。

    外间皆言鸿都门学的诞生是儒家和以道家为首的其余百家争锋所致。但张让最清楚,它的诞生就是为了给自己等宦官们培养拥护自己的知识分子,从而与士族势力盘踞的太学相抗衡的产物。

    鸿都门建新学后,天子刘宏便开始重用出自鸿都门学的学生。这改变了以儒家经学为唯一教育内容的旧观念,提倡对文学艺术的研究,是对教育的一大贡献。它招收平民子弟入学,突破贵族、地主阶级对学校的垄断,使平民得到施展才能的机会,其进步意义很是深远。

    鸿都门学不仅是中国最早的专科大学,而且也是世界上创立最早的文艺专科大学。

    鸿都门学的出现,也为后来,特别是唐代的科举和设立各种专科学校开辟了道路。

    曹操、陈琳、孔融等人皆受鸿都门学所影响。

    其至今虽然设立时间不长,仅有六年,却已培育出了一些著名的书法家,他们主要擅长鸟虫篆和八分书,其代表人物有师宜官、梁鹄、毛弘等。

    盖勋曾言:吾仍见上,上甚聪明,但拥蔽于左右耳。

    刘宏就是个被宦官们耽误了雄心壮志的悲叹天子。

    ————

    洛阳,鸿都门。

    华安正在这里旁听,自从发现这个不讲经史子集,讲道学,讲百家学说,还教学子们书法和绘画的新式学校后,原本每天都要进宫捡漏的华安又多了一项日常工作:旁听鸿都门学。

    鸿都门学本就是十常侍们撺掇天子刘宏设置的,自然受十常侍把控。身为十常侍之首张让的亲信狗腿,华安来此旁听,旁人哪敢阻拦。

    如今,洛阳上下,谁人不知这个年轻的太医令是张让的二号狗腿,仅次于头号狗腿吕亓。

    吕亓表示不服,华安才是头号狗腿好么!大家请搞清楚,这个头号狗腿的头衔我不背!

    鸿都门学所招收的学生和教学内容都与太学相反!

    你太学讲儒学是吧?我偏不!除了儒学我啥都讲!就是没你儒学卵事!

    这点看在华安眼里,特么就是东汉时期和‘微软’对着干的‘苹果’啊!如果把太学比作微软,鸿都门学比作苹果,那刘宏就特么等于‘乔布斯’了啊喂!

    夭寿了!淫帝界扛把子刘宏居然是东汉时期的乔布斯?不,应该是乔大神抄袭了二千年前东汉天子刘宏的创意!

    鸿都门学之学生皆由各州、郡三公择优选送,多数为士族看不起的平民子弟。

    鸿都门学开设了辞赋、小说、尺牍、字画等课程,打破了大汉太学数百年间专习儒家经典的惯例。

    活到老学到老,华安在跟着新学学生上过几课后,终于对天子刘宏升起了一丁丁的敬佩,除了荒淫无道,你总算做了点好事。但愿这个新学能多延续几年,若是能一直延续下去,那后来称霸唐宋明清各代的儒家就岌岌可危了。

    华安一边听着讲台上老夫子的教授,一边思虑着自己要不要为这鸿都门学贡献一点绵薄之力。

    比如,自己将这鸿都门学接手过来?坐一坐鸿都门学的院长职位?

    然后。。。不出十年,我特么就是大汉新学无数毕业门生的先生啊!

    在古代,师如父,待得自己门生满天下。。。曹操,袁绍,孙权,刘备,来来来,我教教你们什么叫人海战术,什么叫天下书生是我徒子徒孙。。。

    想着想着华安不禁乐了出声。

    对,就这么干!

    以后几年的主要目标就仨:尽可能的掏空十常侍的口袋;等到自己和郑怜儿都熟透的时候造个人出来;把鸿都门学拐到自己屁股底下坐稳喽。

    如此,财、后、名就都有了。

    上对得起列祖列宗,下对得起跟自己混的诸葛觥和龚粹,中间也对得起自己不白来这东汉一趟。

    缓争霸不代表不争霸,我华安只是另辟蹊径换个争霸方式而已。

    和曹操,袁绍,孙权,刘备这些东汉末年的大牛们掰一掰手腕,斗一斗法,还是很有必要的!哪怕中途被人家怼死了,也总好过寂寂无闻的死于鸿毛不是?

    “陛下驾到!”

    张让的公鸭嗓还是这么有个性。

    华安回神,起立,躬身作揖,眼神却瞧瞧偷看了一眼正昂首阔步走进来的刘宏。

    有机会一定要对你说一句:东汉乔布斯,你好。

第62章:乐极生悲的韩遂(第二更)() 
在东汉末年曹操袁绍等人未崛起之前,实有两人可依权称霸争夺天下。

    一为大将军何进,其背靠何皇后,手握中央军马大权,麾下有袁绍,董卓等人支持,若不是不够心狠手辣最终轻死于宦官之手,未必不能争一争江山社稷。

    还有一位就是现在这个正跪坐在何进对面与之奏对的青年人,凉州人士韩遂早期名为韩约,因阅读方便直接用韩遂称呼。

    只是如今的韩遂还只是个愤青罢了,自从追随的金城太守殷华亡故后,他就一门心思欲上奏朝廷诛宦官,靖佞臣,荡不臣,肃朝堂。

    可惜人微言轻,无人理会。

    今次,由新任金城太守陈懿举荐,终于得到一次面见天子的机会,原本指望自己能如蔡邕,张钧等大儒一般立于天子座前,以性命为天子震耳发聩。

    只是,韩遂再一次失望了。

    天子刘宏忙于美色,无暇搭理自己这个小官胥吏…

    幸好,大将军何进是个有眼光的人,终于没再把自己打发给再下面的人…

    “文约,凉州不绥,金城远近羌人更是反复无常,凉州上下辛苦了。今,孤以此杯薄酒勉励诸君,望诸君谨守本心,为天子保凉州一方安宁。”

    何进是一个很懂得体恤下属的人,虽然他是屠夫出身,可自从何氏发迹后,他就奋发学习,尽量让自己的进步匹配得上自身官职的晋升速度。

    以外戚权臣的身份执掌洛阳军事大权,他没有傲娇,相反更加恪守本心,不给妹妹丢人,不给天子丢脸。

    是以,自党禁解锢后,士子们对其归心,袁绍等世家大族子嗣也臣服其麾下为其效命。

    韩遂看着大将军何进真挚的眼神,慌忙举樽起身,躬身行礼后一饮而尽。

    “谢大将军挂念,凉州上下虽苦,却尽皆甘为天子效命。为汉室操劳,为臣子本份。”

    何进微微点头。凉州地处边疆,境内羌人多如牛毛。董卓能崛起就是依靠羌人效力,但更多的羌人却是心怀叵测,如今汉室腹地不平,何进很是担心凉州之内野心勃勃的羌人也跟着反叛啊。

    那时,搞不好自己都会被派去平叛。

    何进太有自知之明了,论权谋自己也才刚刚入门,论均衡属下,自己也就是个蹒跚学步的雉童,而上阵打仗,完全是对大汉兵卒的不负责任。

    “如此甚好。文约,孤离凉州太远,无暇兼顾,如今凉州之内可有什么苦楚?今日你我奏对,不妨直言,切勿忌讳。”

    韩遂这才想起临行前太守陈懿交代自己的话,于是,扭扭捏捏的说道:“睿智无过大将军,臣下此来除过谏言陛下和大将军尽早除掉宦官,以清君侧外,还真有一件凉州之难处,欲请大将军帮衬解决。”

    何进摆了摆手。

    “诛灭宦官之事休要再提,直接言明凉州难处即可。”

    韩遂叹了口气,只得说道:“大将军明鉴,凉州…缺钱呐!”

    何进沉默了片刻才抬头说道:“文约,今日已晚,你早些休息,明日午后你再来此,孤明日一早就进宫为你请求拨付军费,多了不敢保证,一万金孤可保无虞。”

    韩遂闻言欣喜不已,唯有起身躬身长揖以表感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