啬夫记-第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瓦勒人是昨天下午才到的,还没有来得及给他们登记呢……”
让一只没有确认身份的外族队伍在朱雀大街上行动……长安县令想到这问题的严重性后,脑门上的汗水瞬间便流了下来。
似乎,根据律法,要掉的不止是他头上的乌纱帽,甚至是肩膀上的脑袋了。
当然,他也没有冲动到立刻带着衙役去抓人……毕竟那城门口已经有禁卫骑兵过去了不是?有那些大爷在,估计治安方面应该没有大碍。
那么问题来了,这些瓦勒族人,在那个叫于梁的首领带领下,在朱雀大街上到底搞什么名堂……从他们那一步三叩首的举动来看,似乎在做一件很“神圣”的事情?
尤其是得知还有上千百姓跟在这只队伍后面凑热闹时,长安县令更是意识到了事态的复杂性,长久的官场阅历让他察觉到这事绝对不能武断处理……或者说,以他长安县令的职权,用不着自己来决断。
所以他立刻将此事向上头汇报了一遍,将责任推了出去,这种应对群体**件,京城中自然有专人来管。
很快的,礼部的人和守卫宫廷的左卫营便同时收到了消息……有一只看上去像是在“朝圣”的突厥人队伍,正在慢慢逼近皇宫内门。
这还了得?!这皇宫内门是那些蛮子能来的么?很快的左卫营便做出了反应,立刻下达了让驻扎在外城的禁卫骑兵抓人的指令。
然而,这个指令还没有出宫门,便被礼部的人阻拦了下来。
或许这文臣和武将的思维就像是文科和理科那样截然分明,礼部的人做出的反应,与左卫营恰恰相反……他们认为应该在确定安全的前提下,搞清楚这群人是不是真来拜见皇上的。
如果是的话,这完全是显示圣上皇恩浩荡的好机会不是?应该组织更多的百姓来观看,看看这大唐的天子是如何威震四方,让偏远的蛮夷都来降服的,这多好的宣传时机来着……
这就是屁股不同造成的看问题眼光不一样,而且,礼部的人和左卫营还谁都说服不了谁……这本来就是两个不相统属的机构,平日里八竿子都打不到一起去,如今有了冲突,似乎谁先让步谁就低人一等似的。
两拨人顿时吵了起来,各自坚持起见,言语中还有越来越升级的趋势,从就事论事到问候对方亲人发展……反倒是将怎么处置这行蛮夷晾在了一边。
直到这只队伍已经过了朱雀大街最中央,他们才意识到事情不对……再不拿出具体的解决方案来,人家都要靠近皇宫了!
无论是什么人,没有进宫的许可,靠近皇宫的话,都是死罪!而且还要连带着守备皇宫的禁卫军倒霉……所以左卫营最终做出了让步,他们要求立刻将此事呈报给皇上知晓。
礼部的人同意了,可以说,这是个让双方都满意的做法……他们既然定夺不了,那就交给能定夺的人不是?
算算时间,此时正好是下早朝的时候,得赶紧去,否则一旦皇上进了内院,那想见一面去请示什么事情才叫真的难了。
所以左卫营和礼部各派了一名官吏,联袂向着大明宫而来,也不知道他们是运气好还是不好……当两人心急火燎的赶到大明宫时,当今皇上正在和宁王讨论一件事。
那宁王站在正殿的最前方,距离身后的大臣们足足有三步之遥,甚至还在当朝宰相的前面,这个小细节被众人看在眼里,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了各自的打算……能混到这大明宫正殿的人,哪个不是做官的好手?
“父皇,如今突厥犯边,沿着代州、并州、幽州沿线烧杀掠夺,致使我大唐无数百姓流离失所,儿臣以为,应当立刻采取强硬的对策,以保我大唐的威名,如今尉迟威被革职,并州一线的防卫将领便没了主将,孩儿不才,愿以身报国,替父亲守卫边疆。”
大堂中,响起了宁王慷慨激昂的声音,他的话音落下后,其身后不少大臣都纷纷站出来附和,称赞宁王有勇有谋,能当此大任。
只是皇上却没有立刻表态,甚至在挡在面前的冕都没有晃动一下,像是老僧入定一般……只是在众人察觉不到的角度,可以看出他握着龙椅的手不经意的重重捏了一下。
整个正殿中一时再无声音,宁王眉毛一动,正想再说话时,那礼部和左卫营的官吏刚好踏进了门来,也来不及看清堂内的状况,赶紧让守门太监给予禀报。
“哦?竟然有这种事……”,那太监悄悄的在皇上耳边说明了情况,顿时让他微微惊疑了一声,再看看面前一脸期待,似乎不得到肯定答复就不罢休的宁王,突然笑着道,“诸位爱卿,刚刚城内发生了一件趣事,有一族突厥族以五体投地的方式从明德门沿着朱雀大街向皇宫而来,口称朝圣,似乎是想见见我,不知诸位爱卿有何意见?”
一时间朝中大臣纷纷愣住,这化外之民他们见多了,不过这么“虔诚”的突厥人似乎还真没出现过……
“呵呵,我前些日子收到并州刺史何慕白的奏折,说其治下有一叫瓦勒的突厥族人仰慕我大唐的天威,不但尊我大唐子民,甚至连名字都以汉文命名,我当时还没当一回事,没想到这瓦勒人还真的执着,才到长安城一天就迫不及待了,宁愿一路跪拜而来,真有些意思呢。”
他这话已经给了这些大臣足够的暗示,一时间,几乎所有人都笑着说这是天降的祥瑞,是大唐四海威德的表现。
“也罢,既然诸位爱卿都这么说,那我就破个例,见见这些虔诚的瓦勒人,让他们知道,凡是真心向往我大唐的人,无论民族,都是我大唐的子民!”
皇上大笑,接着大臣的话头,很快的将此事安排了下来。
朝堂上顿时响起了大臣附和的笑声,只有宁王强硬着脸笑不出来了……刚才明明就在讨论戍边的事不是?为什么会演变成闹剧似的。
不就是区区一个没听过名字的突厥部落么?怎么可能值得这么隆重的待见……宁王沉着脸,突然间意识到事情的不对劲!
。。。
第14章 朝圣()
宁王的眼睛偷偷的扫向了不远处的龙椅,那个位置,他已经觊觎许久了……当然,他也知道,只要坐在位置上的那个人在,这大唐的天下,便永远不是他的。(。u首发)
他的目光刚刚抬升了些,便立刻感到一股似有似无的利芒正射向自己,这道眼光来自于坐在椅子上的那个人,宁王马上警觉起来,又乖乖的将头颅垂了下去。
没人能在那个人面前抬头直视,哪怕他贵为宁王都不行……儿臣儿臣,虽然是儿子,但在这大殿上,他的身份,是臣!
不少大殿中的大臣们纷纷暗中舒了一口气,还是那句话,能混到这个大殿里的人,已经不算是“人”……而是“人精”
有些时候,位极人臣是把双刃剑,在享受着高官厚禄的同时,这胆子便越来越小……因为安逸生活过惯了,最不希望看到的,就是能让他们丢官掉脑袋的风波。
所以这场看似危机四伏的早朝就这么波澜不惊的过去,他们每个人都很满意……这意味着他们不用再一次选边站,在皇族之间的斗争中,其实无论那方赢,对于大臣们的好处都不多,无论是“从龙”还是“保皇”,事后被清算的案例,实在是太多了。
一念至此,这些大臣们纷纷对这只突如其来的突厥部落陡然生出了不少好感……莫非这就是天意?让“祥瑞”来化解一场可能出现的政治纷争,对于大唐而言,幸事也。
传令官以最快的速度将“宣使者觐见”的旨意带到了皇宫外面的朱雀大街上,此时,这只朝拜的突厥人部落已经可以遥望见那巍峨的深宫内墙。
当面前出现了一骑手拿宣召文书,骑着红辔头的白马,穿着土棕色太监服的人从宫门内疾驰而出时,这只朝拜队伍的首领,嘴角露出了一丝计划成功的笑容。
这只队伍,自然是于梁带着他那些突厥俘虏……呃,不,是“族人”。
以作秀吸引人的眼球,再进而引起轰动效应,这套炒作的手法对于于梁而言,那是再熟悉不过的流程,他唯一不敢肯定的就是朴实的大唐人会不会觉得自己这一套做法无比肉麻。
当然,从明德门走到朱雀大街上这么远的路程,还没有一个朝廷的机构出面来阻拦自己,他便知道,这计划是行得通的。
然而,看到内宫太监出来的那一刻,他心中着实还是松了一口气……就算他再能揣摩人的心意,但是对于坐在龙椅上那个人的想法,他依旧不敢报以十分的把握。
因为他知道,能坐在那个位置上的人,心思最好不要去猜,一旦出错的话,下场那是相当的凄惨……“伴君如伴虎”这话可不是闹着玩的。
所以于梁决计没有想到,自己之所以能被直接招进皇宫,他这肉麻的作秀仅仅是一个由头,最根本的原因却是他运气实在不错……皇上正好需要一个由头来化解朝上的僵局,而他在正确的时间出现了而已。
不过不管怎么样,能进入皇宫中,于梁便有了自信……怎么利用好官场规矩,他懂的。
接下来的流程就简单了,那太监直接带着几个禁卫将一队使节带进了宫门,为了安全起见,接近正殿时,只让于梁一个人入内觐见。
严格说来,这还是于梁第一次进入皇宫中……无论是现在还是后世。
在他的印象里,关于皇权,那不过是北京城中故宫留下的暮气而已,空有华美大气的外表,却已经永远不复存在了……
但是刚刚走进内宫的那一刻起,一股前所未有的压迫感便骤然从头顶上传递了过来,让于梁瞬间意识道,他现在所在的大唐朝,正是皇权浓厚的时刻……那一排排的高墙大院和一列列值勤的禁卫,都在向他展示着帝王的威仪!
进宫的路很长,而且除了皇帝,任何人都不能在此乘坐马车,必须一步一步的走向最中央的正殿。
一炷香之后,于梁已经有些累了,不是脚累,而是心累,他走了这么远的路,两边都是三人高的宫墙,除了这些望不到边际的红砖大瓦外,便只剩下一条看不见尽头的青石板路,仿佛天与地都不再存在。
“活在没有帝王的时代,本身就是一种幸福……”,走在领路太监的身后,当于梁在内宫的青石板大道上垂着头亦步亦趋的走着时,突然发出了这种感叹。
小半个时辰后,他终于来到了正殿前的广场……足足有一个足球场的面积,地面全部用大理石铺砌而成,在广场的前方,一座高耸的恢宏殿堂矗立在视线的最中央。
“呵,这才是真正的朝拜呢……算是一语成箴了么。”,当于梁看到那绵延不断的台阶时,忍不住自嘲着笑道。
当然,当爬过了上百层阶梯时,累得已经气喘如狗的于梁还是在大殿门外强自压下了起伏不定的胸脯,他知道这里面的人都是现在这大唐最有权势的人,今日能让这些人对他产生什么印象,将直接影响着日后他在这陌生的异世界混的好坏如何。
所以,他必须得拿出最好的状态……深吸一口气,于梁坦然迈开脚步,在太监的高声宣召下,走了进去。
大殿很大,非常大……起码可以容纳上千人之多,这座用数十根雕花立柱支撑着的殿堂在视觉上完全给人一种望不到边的错觉感,让习惯了后世顶多三米高一楼层的于梁甚至有了一丝站在换了背景的空旷广场上的错愕感。
然而,前方穿着红色锦服,仅仅胸口和背上绣着不同花纹的大小官吏整整齐齐沿着大殿的中轴线站成两排的事实告诉他,他确实来到了大唐最高权力的枢纽处。
在视线的尽头,那一片金黄色的地方,一个同样浑身金黄色的人坐在龙椅上,宛如这大殿中最耀眼的明星。
于梁正要上前时,两旁的带刀侍卫已经走过来不由分说的将他浑身上下搜了一遍,确认安全后才让他上前,在众目睽睽之下,于梁抖擞了一下衣衫,迈着坚定的步子走到了这群大臣的最前方。
使者觐见的规矩,于梁并非完全不懂,但是当他瞥见这群大臣最前方还有一个凸出的人影时,嘴角闪过一丝嘲讽的笑容,豪不迟疑的再走了几步,超过了这人半个身位!
那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傲气,于梁要是再猜不出这人就是不可一世的宁王,他的眼睛可以挖下来给狗吃了。
“大胆!哪里来的山野蛮夷,还不快退后!”,宁王瞧见这面容涂得鬼画桃符一般的突厥人居然靠向龙椅这么近,顿时喝骂道。
而于梁压根就不看他,只是深深的向着龙椅的方向行了一礼道,“吾等瓦勒人,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