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无忧王传 >

第93章

无忧王传-第93章

小说: 无忧王传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清悟这时从外面进来,见几个姐姐都在欢笑,赶紧上前问道:“师姐、各位姐姐,你们笑什么,快告诉我,让我也跟着高兴一下!”

    莹儿极喜欢这个小师妹,就笑着说:“清悟师妹,你这个许诺姐姐变成了哑巴,不能说话了,你说好笑不!”

    清悟一时当真,看着许诺,满脸的同情之色,上前拉住许诺的手,说道:“许诺姐姐,你真的变成哑巴了吗?这是怎么回事,你是吃了什么东西,还是喝了什么?我快带你去找师太看看吧!”

    看清悟居然真的信了,还如此焦急,许诺也就忍不住,呵呵的笑起来。说道:“清悟小师傅,她们骗你的!”

    见许诺开口,清悟也就知道自己是被骗了,先是作出气恼的样子,但接着也跟着众人一起笑起来。

    几个人笑了一会儿,清悟才一下子想起来,对莹儿等人说道:“师姐,我是来喊你们去斋堂用斋的,快些去吧,晚了就没有我们吃得了!”

    许诺一面笑,一面说道:“不用慌的,他们少了谁的也不敢少了咱们~”

    明惠见许诺又要口无遮拦,就打她一下。许诺立时就停住话语。好在小清悟拖着莹儿只顾往前赶,倒没在意听。

    到了斋堂,十几个比丘尼已经围坐在几张桌子上,吃着粥饭。明惠寻了一张空桌,让莹儿坐在凳子上,自己就和许诺等人,去掌勺的那位比丘尼面前取饭菜。到了那边一看,木盆里还有一些米饭,另一个铜盆里是一些青菜汤。一个盘子里放着几条咸菜。

    明惠就四下看看,见大家都是一样的,每人端着一碗米饭,喝着青菜汤,吃着咸菜条。明惠就有点为难。

    小清悟倒是和那掌勺的比丘尼熟络,对她说道:“清云师姐,这是师傅新收的一位师姐,刚刚来得。师傅让我去喊了过来一起用斋饭。”

第184章 青灯伴古佛() 
第一百八十三章青灯伴古佛

    那叫做清云的比丘尼,有四十岁左右,倒也随和。听了清悟的介绍,就对明惠说道:“我也听师傅说了,所以多做了几人的饭菜。来,你们快取碗筷,我给你们盛了,快趁热吃吧!”

    明惠见斋堂只有这些,大家都一样吃的,也知道佛家修行,讲究清心寡欲,饮食都是清淡。无奈就向清云师傅道了谢,拿了饭菜送到莹儿跟前。

    莹儿招呼大家一起坐下,看着眼前的青菜汤,有些好奇,轻轻的问道:“这是什么做的?”

    清悟已经端起米饭,吃了起来,听莹儿问,就说道:“这是我们山上的一种野菜,能安神,晚上要吃得清淡,所以一般就是喝些菜汤。师姐快些吃吧,晚了师叔会责罚的。”

    听清悟这么一说,莹儿和明惠等人也拿起碗筷,吃着眼前的饭菜。明媚本来想给莹儿换了碗筷,但看斋堂也只有如此的器具,只好作罢。

    莹儿对吃的什么倒不挑剔,但她素日细嚼慢咽的惯了,加之第一次吃这样清淡无味的饭菜,就吃得慢些了。

    四周的比丘尼吃完饭,纷纷将碗筷放到木桶里,就一呼拉的出了斋堂。

    明惠和明媚等人倒是吃完了,也只能坐在一边慢慢等莹儿。莹儿见大家都已吃完,只在等自己,就把碗筷一放,说道:“我也吃饱了!”

    这时,一位和清云年龄相仿的中年比丘尼走进来,看着莹儿眼前剩下的饭菜,说道:

    “阿弥陀佛,一粥一饭皆是佛祖所赐,众生供奉,你怎么可以如此糟践食粮。念你是净慧师姐新收的弟子,不知庵内戒律,今天暂不惩罚你。快将饭菜吃了,然后去后院清洗干净所有碗筷,再到禅堂听法!”

    说罢,这中年比丘尼对清悟吩咐道:“清悟,你看着她,一定让她在听法前做完这些。”

    那中年比丘尼看清悟点头应诺了,转身就出去了。清悟待那比丘尼出门,吐了下小舌头,对莹儿撇撇嘴,轻声的说道:

    “师姐,这就是我们庵里的净贤师叔,她管着庵里大大小小的事情。你快些吃吧,我和你一起去洗刷。”

    后面清云也走过来,对莹儿说道:“也不知道你怎么称呼,一看就是大户人家的小姐,怎么偏来庵中修行。我做的这样清淡斋饭,是吃不惯吧。”

    莹儿被众人一说,就歉然的一笑说:“是我吃的太慢,不是师姐做的清淡,我这就吃完,去和师妹洗刷。”说完端起米饭,喝着菜汤,费力的吃了下去。明惠和明媚不忍,待要说什么,莹儿拿眼神止住了她们。

    几个女孩子抬着木桶,到了后院,那潭水边放着水桶,明媚早走过去提了一桶水,放到水池边。清悟蹲到水池边,挽起袖子,让明媚把水倒进盆里,然后小心的洗刷起来。

    莹儿也要下手去做,明惠和许诺早抢着蹲下。莹儿站在她们后面倒无处插手。几个人很快洗刷好了,就抬着又回到斋堂,将碗筷收拾了,放在该放的地方。

    见都收拾妥当了,清悟看看外面,就拉着莹儿往前殿走,要去前面听净慧师太说法。明惠就让明媚和许诺先回房,自己跟着一起过去。

    前殿里已经点起灯烛,十几名比丘尼各自坐在垫子上,轻声咏颂着佛经。莹儿在府里也曾接触过佛经,听得出大家念的是阿弥陀经。清悟拉她在一个边上坐了,两人也就跟着颂咏。

    不多时,净慧师太到了大殿,坐在文殊菩萨像前,开始为大家宣讲佛法要义。莹儿听着,居然就有些入迷,心无旁骛的听净慧师太说完。

    晚课结束,清悟住在与莹儿相邻的庵舍,便带着莹儿和明惠往回走。一群比丘尼也知道这衣着华丽的女子是净慧师太新手的弟子,但大家都不熟识,待从前殿往回走时,也只是点头致意一下。莹儿对出家修行僧尼历来也是敬重,每每看到别个比丘尼对自己致意,也都合十回礼。一众比丘尼对这新来的同门不觉都有了好感。

    回到庵舍,明惠伺候莹儿睡下,也合衣睡在外侧的床榻上。莹儿初换地方,心里又颇多感想,一时不能入睡,就悄声和明惠说着话。

    明惠知道庵内都有早课,要众人起得极早,怕莹儿睡得晚了,明早起不来,就说了几句话,赶紧劝着莹儿入睡。

    第二天,天色还早,整个五台山及庵内就响起钟声,明惠也赶紧叫醒莹儿,明媚也跑过来,赶紧的给莹儿收拾妆扮。别的比丘尼很快的就穿好衣帽,急匆匆的赶到前殿做早课。清悟已经收拾好了,站到莹儿屋里等着。小女孩睁着大眼睛,看着莹儿在那里装扮,眼睛里全是艳羡。

    等清悟和莹儿赶到前殿,其他人都已经到了,净慧师太也早坐在垫子上,示意莹儿坐下,就带着众人开始咏颂经文。

    早课做完,众比丘尼各自散开,打扫庭院,收拾庵堂。清悟带着莹儿就去后殿,抹拭佛龛,为师太收拾一应的器具。明媚、许诺就待在庵舍内等候。明惠只管跟在后面,看着。

    早餐吃罢,师太就带着众比丘尼操习些武功,让莹儿回房沐浴,更换上庵内的素衣。然后再随众人一起修习。

    如此过了三天。净慧师太召集庵内众比丘尼,要亲自为莹儿摩顶受戒,赐予法号。

    潭清庵的大殿里,莹儿跪在文殊菩萨像前,净慧师太亲自拿了剃刀。先用手放在莹儿头上,默默的念了一段经文,再用剃刀反着在莹儿头上示意了两下。然后取出度牒,将法号写在度牒上。

    净慧师太写完,手持度牒,颂咏了一段经文,然后对殿内的比丘尼说道:“我受佛祖之意,收俗世弟子一人,现赐法号:清懋,阿弥陀佛。”

    五台山北台灵应寺的净玄方丈受邀,前来见证。待整个仪式做完,净慧师太让莹儿起身,敬拜了佛祖、菩萨;又拜谢了净玄方丈。至此莹儿就算是成为了净慧师太座前的一名俗家弟子。

    庵内的生活虽然清苦,但是也极有规律,每日晨钟暮鼓,诵经说法。或是跟着净慧师太修习些武功心法。闲暇时,净慧师太就会单独叫莹儿到后殿,让她在禅堂内抄摩经文。莹儿自幼学得书法,一手蝇头小楷,写得极为娟秀,净慧师太看了也是暗暗赞许。

    明惠和明媚偶尔会和净慧师太告假,到山下的村子里,找那对老夫妇拿些洗换的衣服。至于莹儿的衣服、首饰倒是简单了,穿着庵内的素衣,头发也简单的拢在帽子里。许诺居然也能跟着待住,慢慢的也开始学些经文,或是跟着演习些武功招法。

第185章 善行老夫妻() 
第一百八十四章善行老夫妻

    环秀山下有座村庄叫做潭清村,村庄里总共有几十户人家,都是靠自己开垦山岭荒地耕种,闲时捡些木柴贩卖,为生计。

    潭清庵有些佛田,就给这些村民耕种,每年收些粮草。

    最近村里来了一对老夫妻,找乡约在村里买了几间草舍。然后雇了村民和镇上的一些青壮,将房屋翻盖了。这对老夫妻,老翁姓曲,老妇人姓王,都是六十多岁的年纪,为人和善,据说是曾在外地为官,告老还乡,喜欢佛家清净之地,想着在五台山下,受菩萨保佑。

    村里的村民都很淳朴,这曲氏夫妇又大方好客,与人极为谦逊,所以村民也都愿意帮衬。几间大屋有不几天就盖了起来,此时是初夏时节,很快也就能入住了。

    曲老汉就空出一间屋子,让村民把自家的孩子送了来,自己亲自给孩子们启蒙,教孩子们读书写字。

    初时只有村里十个、八个的孩子过来,老夫妻就一个教塾,一个做了饭菜给孩子们吃。这样时间一久,村子里的村民在十里八乡有亲朋的,也都知道了,纷纷送孩子们过来。

    曲老汉也不嫌孩子们多,来的只管收下。村中农妇见王老太一人忙活这些孩子的饮食极为劳苦,就争抢着过来帮着。

    不出一个月时间,曲老汉家里就有二十多个大大小小的孩子,常来跟着读书写字。这些孩子每日中午都在曲老汉家吃饭,亏得曲老汉有些积蓄,也不为意,只是把银钱给村民,让他们去镇上、城里买了米面回来。

    村民也都过意不去,家里有田地里种的青菜,就时不时的送过来。这曲老汉在村里就成了德高望重的长者,村里有什么事,也都爱找曲老汉去评判。

    山上的潭清庵到这村里,有一条山路,本是崎岖难行。曲老汉就说是老伴发下的宏愿,要为潭清庵修一条好走的石板路。于是出了钱,组织着十里八乡的村民来一起铺修道路。

    曲老汉出了银两,加上他的威望,此时春耕已经忙完,百姓也都有了空闲,一时间环秀山下来了几百青壮的百姓。

    潭清庵的净慧师太知道了此事,也是极为感动,带领着庵中的比丘尼每日里轮流去给施工的村民送水,遇有劳作时伤到的村民,也及时为他们施医诊治。

    台后县衙的官吏闻听此事,也专门带了人来,向曲老汉送了旌匾,在县内募捐了些银钱,发动周围村镇里的百姓一起来参与。

    正是众人拾柴火焰高,有这么多百姓齐心协力,从山下到潭清庵的山路不用一个月就铺成了一条石板路。自此再上庵中,路也宽了,也好走的多,而且再也不必担心雨雪时山路泥泞湿滑了。

    潭清庵的净慧师太感念曲老汉夫妇的心意,就专门请王老太去庵中,答谢了一番。这王老太也就成了庵中的常客,隔些日子就会来山上,拜会净慧师太。这王老太又与莹儿相识,得暇就去和莹儿坐坐,带些日常的应用之物。庵中的比丘尼知道这王老太是个善心的老妇,也多愿与之亲近。

    王老太每带了东西,就交给明惠,也会喊明惠去家中取些东西上山。初时也会带一些鲜果、果脯、酱菜上山,但莹儿遵从庵中的戒律,与比丘尼们一体修炼、起居,不肯吃那些食物。

    明惠无奈,只得拿到庵舍,倒便宜了明媚和许诺。明惠每见两人吃得不亦乐乎,就叹息的说:

    “王妃却不能吃,你们倒吃得好快活!”

    许诺就吧咂着嘴说道:“‘清懋师傅’说了,修行者更需体恤万物,不可浪费。这些美味,她不能享用,我们就当作善事,替她吃掉的!”

    莹儿在庵中修行了一个多月,起居已与众比丘尼一般,早起晨练,诵经习武,按时休息。得暇就去后殿,按照净慧师太的指引,抄摩经文。虽然吃的清淡,却使体格强健了不少。偶尔也能和庵中的师姐们辨经论道,推手过招。渐渐的神色变得更加从容淡定,每每沉思时,就如同一尊美奂的菩萨。

    明惠看着,心里也不觉为莹儿高兴;许诺则嚷着也要拜净慧师太为师,学习佛法,好如同‘清懋师傅’那样才好,每次都换得明媚的白眼。

    曲老汉每日除了教孩子们读书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