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无忧王传 >

第28章

无忧王传-第28章

小说: 无忧王传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看身后整齐的越军,皇甫念丰举起手中的大枪,传令擂鼓进击。

    在楚军大营,楚桓因连日征战身患重病,又被越军紧紧围困,无法获得及时医治。为了稳定军心,楚桓严令不得泄露自己生病的消息。

    楚桓在营中正躺着休息,听到手下将军进来禀报,说是越军尽出,似乎有对楚军发动总共的意图。心里大急,不由得连连咳嗽,吐出了几口鲜血。手下的护卫急忙要去喊来军医,被楚桓喝止。

    楚桓吩咐赶紧备马,然后在护卫的搀扶下,上了战马,号令全军严阵以待,准备与越军决战。

    楚桓骑着战马,在军队面前缓缓而过,不在脸上显出一丝病态。楚军看到精神抖擞的楚桓将军,几日来的担忧也就消散了。

    楚桓带了几位将军站到营寨内的吊楼上,向外看着。只见对面十几万越军,已经在营寨四周列好阵势,迈着大步缓缓向楚营推进。

    楚营外的楚军弓箭手,也已经做好准备。弓箭手后面是盾矛手,骑兵也已做好随时出击的准备。

    楚桓病中就已命令楚军,在大营三面广布鹿角丫杈,加固木桩栅栏,多备弓箭。而在南门部署了骑兵,防范越军进袭。

    现在越军依然发动最后的进攻,楚桓知道是到了最后决战的时候了。

    楚桓传令大开营门,不等越军逼近发起攻击,自己先率楚军骑兵,迎头给越军已打击。

    数千名楚军骑兵呼啸着,从营内冲出,向着来袭的越军冲击而去。越军本来还在缓缓接近,见楚军发动了逆袭,阵前的将领也是摆动兵刃,带着军兵冲了上来。

    双方在楚军大营前就展开了一场大战。

第54章 议和暂罢战() 
ps。奉上五一更新,看完别赶紧去玩,记得先投个月票。现在起…点515粉丝节享双倍月票,其他活动有送红包也可以看一看昂!

    第五十四章议和暂罢战

    楚桓虽然自知有病,但此战要紧,也只能咬紧牙关,率领楚军与越军鏖战。他身边的亲军卫队更是拼了命的跟在他周围,护得他周全。

    正面的冲突一起,其他三面的越军也已接近楚营,大批的越军呼喊着,高举着兵器就冲向楚营。楚营内的弓弩手、投矛手,纷纷把弓弩射向冲上来的越军。大营的围墙外,很快就堆满了越军的尸首。

    越军的弓箭手也在到达射程位后,弯弓搭箭,向着楚营射击,一时间满天的箭雨一阵急过一阵,中箭士兵的哀嚎震天。

    楚桓冲杀了一阵,坐在马上只觉得天晕地旋,几次堪堪掉下马来。幸有部将护卫,有部将见大将军病情严重,而当前越军的攻击又极其猛烈,今天这一战肯定不能善了,要想获胜几无可能,就不由分说,夹带着楚桓往楚国方向突围。

    皇甫念丰在远处看到了楚桓的帅旗,一直指挥人重点攻击。此时见楚桓似乎有了逃跑之意,他怎么可能让楚桓逃脱。皇甫念丰一挥手中的大枪,亲自追了上去。后面越军其他将领也是紧跟在后面,追杀楚桓一行。

    楚军在厮杀中见主帅的大旗往楚国方向去了,也就知道主帅是弃了他们,自顾逃了。于是楚军军心涣散,有的将校军兵就弃了阵地,也杀出营寨,往楚国方向逃去。

    原本楚桓被围,已向楚王求援,楚王知会了齐、吴联军的主帅平王,平王也应诺立刻出兵救援。

    同时,楚王也准备从楚国内派出援军。但丞相东方胤却提出:楚国此时断不可再抽兵,当初派楚桓出征也只带了六万军马,就是担心一旦大军尽出,国内空虚,被齐军、吴军和大理军队袭击。这也是大将军楚桓的建议,所以现在决不能出兵。

    而其实这是东方胤在齐国听了平王所说,暗自为自己打算。他现在和谈刚成,还是楚王眼前的红人,朝中的主和派也以他为首。而朝中主战的却对他极为敌视。

    主战的则就是楚桓、楚棋兄弟为首。这次楚桓被围,东方胤正是要借越人之刀除了这个政敌。

    楚棋被派驻在武城,严防齐军。他距离楚桓遥远,有心救援,也无力施救。朝中留守的多半是以丞相为首的主和派,他们都以东方胤马首是瞻,只管跟着丞相附和。那楚王也就听了东方胤等臣所言,竟未发一兵。

    楚桓也是托大,数日居然未向楚王催促。直到今日眼见兵败,只能突围,却想起竟没有接应。能否杀透越军重围,回到楚国,只能看天意了。

    越军趁着楚军混乱,一举攻占了楚军大营,进而对楚军就进行了剿杀。楚军死伤无数,逃的逃,降的降。

    楚桓心里已知败局已定,自己又在病重,再跑下去也只会拖累自己的亲信。身为大将军,一生征战,少有败绩,他绝不甘被越军俘虏。于是走在途中,楚桓趁身旁众将厮杀时,顾不得自己的空当,抽出佩剑自刎而亡。

    楚桓手下的将领,还想抢回主将尸首,早被越军夺取。有越军将领斩了楚桓的首级,一路高挑着,呼喝着,向皇甫念丰报功去了。

    楚军闻听主将楚桓被杀,更是无心抵抗,被越军或杀或俘,逃到楚国的不足万人。越军大获全胜,虽也伤亡惨重,毕竟全歼了楚军,收复了被楚军所占之地。

    楚王听了楚桓被杀的噩耗,捶胸顿足,大骂越王该杀,发誓要为楚桓报仇。

    楚棋在武城得了消息,也要回朝请命,带领军队为哥哥报仇。丞相东方胤心里暗暗得意,也装出悲痛之色,力主举楚国之兵,全力出击,为楚将军报仇。还为楚王分析:

    “陛下。四国出兵伐越,齐、吴联军大胜,大理国大胜,均占了越国大片疆土,届时和谈定是收益。而楚国现今却寸土未得,还白白损失了几万人马。那么被齐国割去的疆土就那么损失了。依臣之见,被齐国占去的土地还得从越国拿回来。”

    楚王见朝内难得形成一致的意见,于是就从武城抽调楚棋回朝挂帅,调集各地的军马聚于楚越边境,二次出征越国。

    平王隔岸观火,见楚、越斗了个两败俱伤。楚国现在又调集大军,要再次入越,知道是该自己出面的时候了。

    于是平王就邀请楚国、越国、大理国的使臣,到齐、吴联军的大营共议和谈事宜。

    楚棋在楚国边境集结大军,还需时日。

    参加和谈的,楚王就派了丞相东方胤;越国派了丞相凌石泉。大理国由王子段克坚参加,无忧王齐祀也一并同行;吴国是王子英靖,齐国是太子齐祎和平王齐咏。

    五方齐聚,平王就提出了自己的和谈方案:齐、吴联军所占之地尽归吴国;大理所占之地尽归大理国;楚国虽败,但以楚桓将军所到之地为界,划归楚国;齐军撤回信城,越国以三年税赋作为齐军的赔偿。

    越国对吴国、大理国所占之地并无异议;独对楚国的割让,不愿承认。

    平王就冷冷的对越国丞相凌石泉说:“越军本已求和,却又出尔反尔围困楚军,致使我齐、吴联军未能及时救援,楚桓将军身死。你也该知道,楚国现在已经集结了大军。我齐、吴与楚联合用兵,你越国能顶得住我们的大军吗?”

    凌石泉诺诺不敢做声。

    东方胤见平王向着自己说话,也就不再言语。

    吴国和大理国的使臣,都割得大量土地,自然更是唯平王是听。

    凌石泉无奈,只得答应了平王的条件。

    东方胤也回复了楚王,把平王如何维护楚国利益,力争让越国割地赔付楚国的事,更是大饰了一番。楚王见不必用兵也能获得越国割地,自然就罢兵了。

    楚棋闻讯是暴跳如雷,奈何君命难违。但楚棋在边境掌握着大军,却不肯散去。

    齐祀在和谈时只是听着,并未参议。见和谈事成,就在营中陪着平王、太子处理军务。闲暇带着莹儿在军营四周的山林溪河游玩、垂钓。

    齐国此次出兵,大败楚军,得了楚地四城;再败越军,得了大量赔款。平王就奉命带领虎贲军班师回国。

    太子齐祎留在新占之地,整顿军政事务。同时齐、吴两国都已着手准备齐太子与吴国公主的婚事。

    齐军在信城驻扎了十万大军,其余三城各分兵守备。并在越国驻扎了五万大军,名义是作为监军,待越国割让了土地,赔偿了军费,即返回齐国。

    【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支持,这次起…点515粉丝节的作家荣耀堂和作品总选举,希望都能支持一把。另外粉丝节还有些红包礼包的,领一领,把订阅继续下去!】

第55章 楚棋抗君命() 
ps。奉上五一更新,看完别赶紧去玩,记得先投个月票。现在起…点515粉丝节享双倍月票,其他活动有送红包也可以看一看昂!

    第五十五章楚棋抗君命

    吴国待和谈结束,就派人接管了从越国割占的地方。王子英靖也已与驻防将领办好了交接,自己回朝复命。

    大理此次收入颇丰,直取越地西部疆土三百多里。王子段克坚就地设立府衙,率领出征的大军就地驻扎,接管一应事务。银屏公主已成为了王子妃,自然就跟着到了属地。

    段王子和银屏王妃又邀请无忧王齐祀到属地,协助管理。齐祀与太子齐祎商议了,也就欣然前往。

    楚国本被齐国割去了四城,好歹又得齐国相助,割占了越国几地。也算是拆补相抵。

    但是楚王在京都,此时却有些坐立不安。原因就是集结在楚越边境的楚军大将楚棋,未奉命回到庆城驻防。所集结的大军也未归还属地。

    东方胤已经看到,这是一次彻底清除朝中政敌的机会。他秘密约见了几个盟友,分别交代了,要他们在上朝的时候一起发难:指责楚棋拥兵意图自立。

    第二天的朝议,几位大臣提出大将军楚棋,不服朝廷军令,拥兵自重,意图谋反,应即刻将其割去军职,拿回京都定罪。

    楚氏兄弟本是楚王近族,楚王料楚棋不会谋反,此刻在边境把持大军,多半是想着为长兄楚桓复仇。但此时战事已了,楚国国力空虚,以楚国一己之力对越作战,恐怕是难以讨到便宜。

    但楚棋不服军令,拥兵自处的罪过是坐实了,楚王也不能袒护。就问丞相东方胤的看法。东方胤先让自己的人提出弹劾的动议,见楚王沉吟不定,知道楚王是不愿制裁楚棋。但此时若不把楚棋扳倒,日后恐怕真的就要如平王所说,自己落入他人之手,被株连九族了。

    东方胤出班启奏:“陛下。楚棋将军身为朝廷重臣,理应忠于皇上,令行禁止。虽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但此时战事已了。楚将军应尽快回朝复命,所辖大军各归属地。若还不听朝廷调遣,拥兵自重,难说不是有什么企图。此例若行,恐怕日后军中诸将个个效仿。那时,陛下威严何在?楚国安危谁担?请陛下裁断!”

    东方胤说到后来,把责任往楚王身上一推。反正自己表明了态度,该如何处置,那是你楚王来定夺。

    朝中的大臣纷纷附议。楚王思虑良久,东方胤所说也不无道理。自己虽有心偏袒,但这楚棋做的也实在过火。于是楚王传旨:割去楚棋大将军之职,另有兵部派员接掌军印,将各军调回属地,命楚棋即刻赴京待审。

    东方胤待楚王颁了旨,就悄悄找到兵部的主事,私下授意。又给那随行颁旨的太监大把银子,嘱咐了一番。

    现在楚国朝中,楚桓已死,楚棋带兵在外,看看现在又要治罪,大家都知道这丞相已经是朝中不二的重臣了,谁也知道得巴结着。那兵部主事张通和传旨太监王锦诺诺领命,就启程去边境楚军大营了。

    楚棋先前接到旨意,要他将大军调回属地,自己去庆城驻守。

    但他想着兄长楚桓的大仇未报,心有不甘,正举棋不定。听亲信来报说朝中已有谏议,说他欲拥兵谋反,楚王传旨要将自己治罪。楚棋心中不由恼怒,想着自己兄弟助楚王平定楚国,南征北战。今日兄长为国捐躯,楚王竟还要对自己治罪。

    楚棋在楚国算是一员猛将,但论之谋较楚桓相差甚远。听了探报的回复,一心埋怨着楚王,就认定是楚王对自己兄弟不公。加上身边诸将,各有心思,就有那有心的将官,撮弄着楚棋,不听楚王之命。反正手上有雄兵数万,此时又得了越国沃野百里,等时机成熟,出兵越国,先报了杀兄之仇。到那时再说是回朝领罪,还是自立为王。

    楚棋也是有勇无谋,心下想着,自己并无谋反之意,但兄长的大仇是一定要报的,等报了大仇,再和楚王请罪就是了。

    兵部的人马到了营地,即刻见了楚棋。传旨太监宣读圣旨,兵部主事就传令军中各将,各自率领所不返回驻地。众将在大帐中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