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无忧王传 >

第27章

无忧王传-第27章

小说: 无忧王传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平王看看东方胤,就说:“我叹,是为东方丞相叹呀。”

    东方胤听了,就是一愣,赶紧起身施礼,说:“请平王赐教。”

    平王说道:“东方丞相此次为了和谈,不惜自残一臂,令我钦佩。但东方丞相想过吗?你固然心系楚国,也是受楚王之命而来,和谈所议也都是楚王所允。但毕竟是割舍了楚国的疆土、利益。他日有人以此寻隙,楚王反悔,你定是楚国第一大罪人。只怕到时大人要身首异处、株连九族的!”

    听平王说完,东方胤呆呆的坐回椅子,良久没有说话。

    平王见东方胤久久无语,也不着急,看着他。

    东方胤沉思良久,叹了口气说:“王爷所言,我也不是没有考虑。但我们做朝臣的,但求为国分忧,为皇上尽忠,无愧于心。其他的也顾不了那么多了。”

    平王见东方胤说的有些牵强,神情颇露落寞,就笑笑说:“东方丞相的赤胆忠心,让本王钦佩呀!我敬重东方大人的才识,日后如大人有什么需要本王的地方,尽管开口,我定当尽全力相助。此次和谈已成,我齐国又将和楚国共同出兵伐越,先在这里预祝我们伐越大胜,其他的也不必再提了。”

    东方胤也端起酒杯,和平王一起喝了。

    这边楚国使团回国复命。齐、吴联军也解除对武城的对峙之势,大军徐徐退回驻地;大理军队也退到贵城以西。

    那边越国也得到了齐、楚和谈,两国罢兵的消息。但听到齐国与楚国又达成约定,共同讨伐自己。越国上下一片哗然。

    在越国君臣看来,此议定是楚国提出的,以报越国攻楚的仇隙,但齐国居然应允,实在是出乎意料。待知道楚国割付齐国大片土地,也就释然了,越国上下均大骂楚国卑鄙。

第52章 围楚求退齐() 
第五十二章围楚求退齐

    齐王与吴王、大理王下了国书,三国与楚国共同出兵伐越。

    齐国出兵十五万,以平王为主帅,太子齐祎为副帅。

    吴王回复,吴国出兵八万,以王子英靖为主将。协同齐军作战。

    大理国出兵六万,以王子段克坚为主将。出兵牵扯越国。

    楚国出兵六万,以楚桓为主将。直击侵入楚地的越军。

    齐、吴、大理与楚国四国联军,以齐军为主。平王就领受了四国国王委任,任了伐越联军主帅,节制四国大军。

    齐、吴、楚及大理四国组成联军的消息,也传到了越国。此时越国军队早已从侵占的楚地内撤回边境。

    越王听说四国联军有三、四十万之众,当时就惊得晕倒在龙椅上。满朝文武也慌作一团,武将主张分兵抵抗;文臣主张割地求和。越王听了更是心烦意乱。

    当越国上下,对于是战是和,莫衷一是的时候。平王已经率领虎贲军及三万铁骑到了信城,与太子齐祎会合。

    此时,驻扎在信城、随城、廊城及华城的齐军共计十八万。吴国军队也已集结到吴越边境;大理国军队也压向了滇越边境;楚国此次出兵颇为犹豫,既想借四国伐越占领越地,弥补割让给齐国土地的损失,又怕齐军乘势再占楚地,所以议来议去,只让楚桓带了六万军队集结于楚越边境。

    越国守军面对四国联军,一时间风声鹤唳,惶惶不可终日。一有吴国、楚国、大理****兵的身影出现,就急忙点起烽火。越国边境,各地烽火不断,皆向朝廷求救。守将一日数次催要援军,各说当面敌军的声势浩大。

    越王从各地抽调人马,也不知该先救哪边。

    平王到了信城,安排使臣与楚王商议,借道出兵:齐军十八万大军留三万驻守,其余十五万大军自楚地,直击越国。

    楚王与群臣商议,认为决不能让齐军从楚地出击。齐军借道,极有可能是假途灭虢。商议一定,楚王就打发丞相东方胤专程到信城见平王,推说楚国境内无法让十几万大军通过,还请借道吴国出兵。

    平王也不为难东方胤,与他约定了进军的日期,就传令大军开拔,经廊城、华城进吴地,与吴军会合。齐、吴联军二十多万,声势浩当,挥师南下。

    楚王听了东方胤的回报,半喜半忧,也传令楚桓与齐、吴联军一同发起攻势。楚桓对于此次和谈颇有腹异,心下极为不满,但事已至此也只能遵命而行。私底下,楚桓不忘嘱咐自己的兄弟楚棋,小心防备齐军。

    大理国此次是收获颇丰。攻楚顺利,白白得了贵城以西大片疆土,楚国的威胁解除。再会同三国对越作战,那越国受此打击,也将一蹶不振,短期内不会再对大理形成威胁。

    所以,大理国王对于攻越是极为踊跃,派了段克坚王子带军,先于齐军之前,就对越开战,等齐、吴、楚三国发动攻势,大理国军队已深入越国百余里了。

    大理国军营内,大理王子段克坚和无忧王齐祀两人,正在营中与众将商谈下步攻打的目标。

    大理众将早已听说去年齐、陈一战,无忧王率领大军旗开得胜,大胜陈军。现今又与自己站在一起,对越作战,且入越之后,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士气大振,将领军卒无不欢喜鼓舞。

    大理王子段克坚对齐祀也是言听计从。齐祀也不推辞,出谋划策,先声夺人,在四国伐越之战中抢得先机。

    大理军趁越国大军集结未完,用兵未定之时,集中大军突破边境,长驱直入。而后分兵迂回,尽歼守军。

    现在大理军队陈兵邵城,将邵城团团围困。邵城内守军不足万人,面对数倍于己的大理国军队,已经是将无战心,兵无斗志。看看援军指望不上,守城的将领就偷偷的弃城跑了。剩下的守军,见主将一逃,就推选一名校尉出城,欲献城求和。

    齐祀与段克坚召集众将商议了,觉得应该不会有诈。若能兵不血刃,拿下邵城,既可减少军兵伤亡,又可让城中百姓少些苦难。于是决定由段克坚进城受降。

    邵城即得,大理军队向东出击,便少有阻碍。

    齐祀与段王子整理军队,收编了韶关守军,两人便留了守城的将领及军兵,又率领得胜之师向东疾进。

    越国军队北面受楚国军队进攻,东面有齐、吴联军,这两边有近三十万联军,越国的守卫也已这两面为主,征调自各地的军队也多集结在这两面。

    西面对大理的防守最弱,却被大理军队突进的最快。

    越王眼见抵御不住联军的攻击,再苦撑下去,只会被四国吞并。楚王与满朝文武商议了,唯有求和。

    但此时越军连连败退,求和恐怕联军也不会善罢。有谋臣献计:齐、吴联军兵多将勇,实难抵挡。大理所入都是越国常年耽于管辖的地域。唯有北面楚军,只有六、七万人,尚可一战。击溃楚军,才有谈判的筹码。

    越王采纳此计,于是悄悄将军队置于楚军对面。先引得楚军深入,进而三面出击,以十几万越军,围困了楚军。

    围困住楚军后,越王不待齐、吴联军救援,就派使臣去齐军大营,提出和谈。

    平王率领齐、吴联军,稳打稳扎,并不贪功急进。开展数日,大军也只推进二百余里。

    越军悄然而对楚军围攻,平王也早看出端倪。待越军对楚军合围,楚军求援,越王以此为由提出议和。平王早已了然于胸。

    平王接见了越国使臣,先是替齐王问责了当初越王不尊齐王之诫,擅自出兵。

    越国使臣辩称,出兵攻楚也是为了助齐伐楚。

    平王驳斥越国使臣道:“齐王已晓谕各国。不得趁我军与楚交战时用兵。就是不允你越国从中渔利。你见我军势盛就偷伐楚国,是不义;齐、楚交兵,越国趁机侵袭楚国,占领楚地,是不仁;齐王既与各王有约,而越王违约,是不信;你今言称是助齐伐楚,绝非当初本意,是不诚。大军到处,越军溃不成军,现在还来我这里聒噪,提什么和谈!我齐、吴大军打到你越国都城,也只是早晚,不要以所围的五万楚军做条件。你们围困楚军,恐怕已是动用了举国可用之兵,此时我齐、吴大军及大理军队前面,几乎无越军防守,我一声令下,两路对劲,扫平了你越国,那楚军之围自然解了。”

第53章 越楚兴刀兵() 
第五十三章越楚兴刀兵

    越国使臣倒也有些骨气,听了平王所说,昂然不惧,大声答道:

    “齐军虽众,我越境内还有可战之兵。你们要想亡我越国,怕也要损兵折将。大不了越国血流成河,难道里面就少了你们齐国的血吗?何况放着几万楚军不救,你就不怕与楚国的联盟破裂吗?”

    平王听了,略眯起眼睛看着使臣,冷哼了一声,对使臣说:

    “我们为将帅的,怎会有惧死之心?怎可怀妇人之仁。三军将士沙场征战,马革裹尸寻常而已。何况,你们想吃掉几万楚军,也不见得是那么容易的事吧。只怕楚军尚在,你越国都城里,住着的已不再是你们的越王了。”

    使臣被平王说的哑口无言。平王见他不再争辩,也就展颜一笑,语气和缓了许多,接着说:

    “我大军也是受齐王之命,略施惩戒,使越王能够知进退。既然越王诚心求和,我们大齐也不会一意的弃和动武。”

    使臣见平王说的缓和了,也就趁势,赶紧将越王所列的求和条件说了。

    越国自越王立国,对华夏南方各地进行侵占,其疆土极大,但越国的根本还在东部各地,所以越国愿意割让了西南之地,以求和谈。

    平王这次率大军对越用兵,其本意还是在楚。越国离齐尚远,齐国的谋略还是先联吴,进而得楚,收了南方诸国,再对西部秦国等地用兵。最后拿下陈国,则中原一统。

    但楚国也不是朝夕间可灭的,故而提出联合伐越。使楚国和越国积怨,两相敌对。再慢慢侵袭楚国,逼迫楚国向越国发展。

    这次伐越,越地不是齐国所谋,楚地才是齐国想要的。而越国西部的大片疆土,正可割让给大理国,现在大理国已成了齐国手中放在西南的重要棋子,使其壮大,正好可以牵制楚国、蜀国及越国。

    平王听了使臣的条件,但是微微的笑着,不置可否。使臣心中惶然,急忙问:“但不知平王的意下如何?”

    平王站起身,在地图前指着越国,将西部大片划入大理;将北部一线划入楚国,将东部齐、吴联军所进之地划入吴国。然后对使臣说:

    “我齐国此次出兵二十多万,军需所费极大。你们越国的疆土,我们就不要了,就以越国三年的税赋,赔偿我齐国吧。”

    说完,也不等使臣说话,就挥手示意送客。使臣被侍卫送出了大帐,急忙回自己所驻之地,飞书传报越王。

    齐、吴联军以近三十万之众,面对当面的不足十万越军,若是发起猛攻,击溃越军是轻而易举的。但既然越国求和,齐吴联军自然就停止了推进,与当面的越军对峙。

    大理国的军队则趁着这段时间,继续长驱直入,迅猛的侵吞越国西部疆土。

    越国求和的意图,平王已禀报了齐王。同时也告知了在大理的齐祀。齐祀既然知道了和谈对于疆土的划分,自然是带着大理军队积极向越国境内推进。

    越王收到了齐国的答复,对于西部割让给大理的疆土,倒还能接受。而对于南部之地割与楚国,实在不甘。那里可都是越国极为丰沃的疆土,粮食多产于此,越王怎肯白白送与楚国。

    越王见齐、吴联军已停止了攻势,就安排求和的使臣与齐军谈判,拖延些时日。同时严令围困楚军的越军,必须在齐军救援之前,全歼所困楚军。将楚军赶回边境,为接下来的和谈创造有利的条件。

    而对于西南之地,越王即令越军尽速后撤,撤收到平王所画之地防御,其余各地尽皆弃守。这也使得齐祀和段王子所率大理军队,攻城略寨,无往不利。大齐无忧王的威名更胜从前。

    指挥越军围困楚军的主帅,乃是越王的心腹大将军皇甫念丰。皇甫念丰得了越王的旨意,知道自己的责任重大,时限也仅三、五日而已。越军十二万人马,此时就围着楚军的近五万人马。

    皇甫念丰带着众将,在阵前望着楚军的大营。他和手下的将领都知道楚军的主帅,乃是楚国大将楚桓。楚桓常年征战沙场,是楚国第一猛将,谋略过人,勇冠三军。

    皇甫念丰知道这一仗,关乎越国的兴衰大事,只有歼灭了当前的楚军,才能在与齐国的和谈中争取一丝主动。同时削弱楚国力量,减少楚国对越国的威胁。

    看看身后整齐的越军,皇甫念丰举起手中的大枪,传令擂鼓进击。

    在楚军大营,楚桓因连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