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无忧王传 >

第23章

无忧王传-第23章

小说: 无忧王传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了帐前,子龙见一名楚军将领,正坐在马上指挥身边的将校。子龙认定他是楚军的主将,催动战马,如一道闪电就冲到近前。

    子龙手中的大枪,就像索命的长蛇,刺向孙启阳。孙启阳也看到一名齐军大将,如风般冲杀到了自己眼前。他心里一慌,急忙拿手中的长刀拨挡。奈何子龙马快枪沉,大枪穿过刀杆,直接刺入孙启阳的心口。

    可怜孙启阳,整个人被子龙挑在了空中。

    子龙大枪挑起孙启阳,回马大声断喝:“楚军主将已死,降者不杀!”

    身后百十名齐军也一同大喊,楚军见主将被杀,更是无心恋战,纷纷夺命而逃。跑的慢的,或是弃了刀抢,成了齐军俘虏;或是被追袭的齐军斩杀。

    三万楚军,死的死、降的降、逃的逃。整个楚营已经是被齐军尽占。

    子龙带着那三千轻骑,紧紧尾随逃跑的楚军,掩杀而去。齐祀一面命人清剿残敌;一面派人看押楚军降兵、伤者;同时传令手下大军,速速跟上支援子龙。

    逃出大营的楚军有一万多人,急急忙忙的如丧家之犬,就奔着楚地退去。孙启阳大军的身后三十里,就是楚国的信城。城中有三五千守军。

    天近傍晚,信城内的楚军就见自北面有黑压压的军马过来,远远瞧着是自家的旗号。看样子像是吃了败仗,逃得急急火火的,又像被人追击。

    守将站在城头呼喊问询,逃到城下的楚军说是前方孙启阳将军所部,被齐军击溃,败下来的。守将急忙开了城门,败军就涌进城来。

    这边守将急忙找败军的将领,问了才知道,孙启阳将军已然战死沙场。

    城门处,败军还在慌乱、拥挤着进城。后面子龙的骑兵也杀到了。

    又是一阵的箭雨过后,子龙就已经到了城门前。

    那些来不及进城的楚军,分向两边逃散。子龙带着齐军,就随着楚军残兵杀进城来。

    城中原有的楚军给败军一冲,加上听说齐军如何凶残,三万楚军只片刻就被击溃,也自惊恐不已。待见子龙策马挥枪,如一个杀神出现在面前,肝胆都吓破了,也丢盔卸甲的,赶紧逃命。

    万余战败的楚军刚入了信城,就被子龙又赶出信城。加上几千名守军,慌慌张张继续往楚地败退。

第44章 连夜下随城() 
第四十四章连夜下随城

    子龙占了信城,留了一千军兵把守城门。自己带了其他骑兵,继续追击而去。

    齐祀带大军到信城,已是入夜。问了子龙留下守城的军士,说是子龙将军已带人追去一个多时辰了。齐祀急忙让大将军张彦坤也带了三千轻骑,务必追上子龙,接应他回来。

    张彦坤领令,点起人马就追了出城。

    齐军右路军打破楚军,乘胜又占了信城。消息很快就传到齐军和楚军营中。

    太子齐祎闻讯,马上传令向当面之楚军发动攻击。两军在阵前展开了大厮杀;那边吴王子英靖也全军出动,对当面之敌进行攻击。

    楚军孙启阳战死的消息,已经让军心浮动。加上齐、吴两路大军人马占了优势,士气又盛。楚军节节败退,分别退守廊城和华城。齐、吴军队攻到城下,见天色已晚,就安营扎寨,进行围城。

    再说子龙。趁夜色追杀楚军,又追了三十多里,看看已经入夜,跟随自己的千余名骑兵,也都人马劳顿,就止住了队形。听楚军远去,子龙才缓缓带领军兵,准备回信城。

    途中遇到张彦坤的援军,子龙和张彦坤略一商议,决定不如趁着楚军败退,就近的随城不明战况,两处人马会合,直接去占了随城。俩人一拍即合,于是子龙和张彦坤带了几千轻骑,转向随城而去。

    随城距信城有百余里。城中守将夏同涛,已经得到探马回报,说前军孙启阳打败,孙将军阵亡。齐军乘胜又占了信城。

    夏同涛有心去救信城,看看自己不足万人的军兵,心下思量:恐怕去了也是于事无补。只好吩咐军兵,紧闭城门,加强防备。

    三更时分,守城的楚军就见远处人喊马嘶,影影绰绰有一队人马过来。这队人马到了城下,喊嚷着:“快开城门,我们是信城的楚军,被齐军追杀,逃到这边来。齐军有队骑兵冒进,被捉了,要献给守城的夏将军。”

    城上守军远远的也看不真切。但见那队军兵的装扮,是楚军的样子,推搡着一些被捆绑了的齐军。守军就一面让他们在城门外等候,一面去禀报夏将军。

    夏同涛一夜未睡,此时刚刚有些睡意。听到军兵报说:城外来了一些信城的败军,还捉了几个齐军的追兵,要进城禀报重要军情。

    夏同涛急忙穿戴停当,赶到城门楼上。借着城墙上的火把,能看到下面有几百人,看盔甲、旗帜,是楚军。押在前面的十几个人,看样子像是齐军。

    夏同涛就让守城的军士下去开了城门。那队军兵慌张张的就拥向城门。这里城门刚打开,远处就响起马蹄声。

    守城的楚军原还要盘查那些败军。只听那些败军望着远处而来的骑兵,大喊着:“是齐军的追兵,快让我们进去。一呼拉就涌了进去。”

    夏同涛眼看远处齐军骑兵飞速接近,急忙在城楼上呼喊:“快关门,拉吊桥。弓箭手准备!”

    涌进城中的败军,一进来就呼拉四下散开。下面的百十名守军根本禁止不住,就待他们都进来了,准备关门。却不想那些败军拔出刀剑,就砍向守军士卒。

    原来这队败军,是子龙与张彦坤所带的齐军。他们沿途从死伤的楚军身上换了几百身军服,又捉了十几个受伤的楚军。问清了随城守军的将领名姓,就带到城前诈开城门。

    待诈开城门一进城,躲在远处的骑兵就冲杀出来。进城的齐军袭杀了城门的守军,又冲上城墙,此时齐军骑兵也已冲进了城内。

    夏同涛急忙下了城墙,上了战马,提了长枪就迎战进城的齐军。夏同涛刚带人赶到城门附近,迎头就遇到子龙。

    子龙看看眼前的楚将,喝了一声,大枪就刺向夏同涛。夏同涛堪堪躲过。双马交错的一瞬,子龙伸手就抓住夏同涛的袢甲绦,把他摔倒马下。

    城中的楚军被诈城的齐军砍杀了一通,加上见齐军骑兵已经进城,自己的将军又被捉了,略作抵抗就纷纷逃散,或是弃械投降了。

    右路大军击溃了当面之敌。子龙连夜又进占信城、随城。齐、吴、楚三地皆流传开:一骑荡联营,连夜下两城的传奇。而谱写这个传奇的,就是齐军大将子龙。

    楚军主将楚桓退守廊城,大将楚棋退守华城。两城也被齐军和吴军紧接着围困起来。而无忧王齐祀的右路军,随时能够挥师切断廊城的退路。为避免腹背受敌,楚桓令楚棋自行率军退至武城,与自己在武城会合。待齐、吴联军攻到武城,再集合楚军与齐、吴联军决战。

    第二天,楚军在廊城、华城的军队,突出齐军和吴军的包围,迅速的撤到武城。太子齐祎和吴王子英靖也率军追击到了武城;无忧王齐祀则继续挥师南下,与太子会师。

    此时,齐、吴联军已深入楚地。太子齐祎召集无忧王齐祀与吴王子英靖,及军中诸位将领计议:

    武城就在眼前,武城内楚军集合了约十万大军;齐、吴联军此时也集结了近二十万大军在武城城外。

    太子齐祎指着帅帐悬挂的地图,二十万齐、吴联军,自对楚发动攻击,仅用不到五天时间就到了武城。

    现在齐、吴联军人马虽号称二十万,但攻城略地后,派军驻守,加上沿途为确保粮草运输安全,又分兵驻守驿道。此时武城当前的联军,已只有不足十五万。

    而且连日攻伐,人困马乏。

    楚军虽然只有十万守,却是在自己的国土内作战。又以逸待劳,坚守不出。齐、吴联军若是强攻,准备不足。

    楚地多湖泊、河道,现在又赶上梅雨季节,阴雨连绵,不利骑兵疾进。这样一来,齐军轻骑兵的优势就会大打折扣。而齐军重甲骑兵几乎就失去作用。

    所以,齐祎认为,武城之战必须速战速决。但楚军坚守,不与齐军交战。齐吴联军不及楚军两倍,围困势不可能;要是强攻,武城有楚国多年经营,城高墙厚,城内防备充足;齐吴联军攻城器械缺乏,只会徒增伤亡。

    且齐吴联军的粮草,虽可从占领的楚地征集,但毕竟楚人仇视、敌对,每每与征缴粮草的齐吴联军发生冲突。而从吴地运送粮草,路途较远,粮草车队和场地的守备,又要占用大量人马。

    面对此僵局,众人以为暂无良策。太子齐祎一方面将军情回报齐王与吴王,一面与众将苦思良策。

第45章 大理提联姻() 
第四十五章大理提联姻

    武城内的楚军,虽然初战失利,连失多地。但也把齐、吴联军战线拉长,首尾难以兼顾。且粮草供应成了软肋。楚桓与楚棋也细细的计议了,先是广布探马,随时侦缉齐、吴大军的粮道及粮草存放之地;再以轻骑时不时出兵袭扰,使得齐、吴联军在武城外,一时进退两难。

    齐祀与太子齐祎商议:速战已不可能,不如先稳固所占之地,再在所占楚地实行屯田,做长期备战态势。势必引得楚军出战,再寻机击破楚军。

    齐、吴联军攻打楚国,已引得蜀国和越国陈兵在各自边境。坐山观虎斗,只等一方落败,就会拾渔翁之利。

    齐祎觉得也只能如此,就召集吴王子英靖和众将商讨了,齐、吴联军渐次退回随城、华城、廊城。

    齐、吴联军既退,楚军即着手征调各地军马,准备待时机成熟,将齐、吴联军赶出楚地。

    楚王也派使者往蜀国和越国游说,想要和蜀国、越国结盟,对抗齐国和吴国。

    齐王也派去了使臣到蜀国和越国。齐王的意思很简单,齐、楚之间的战争,在出来结果前,最好不要引火烧身!

    齐、吴联军大败楚军,身处楚国西南的大理国,悄悄派出了使臣来到齐国。

    齐王宫内,大理国使臣段天河,向齐王进献了大理的特产,和各色珠宝玉器。他这次是化妆成商旅,带了使团,穿过蜀国、秦国、陈国,进入齐国。

    段天河此行,还带来了大理国王的一个请求:与齐国联姻,希望齐王能以一位公主,嫁给大理国王子段克坚。

    大理国地处西南,物产颇丰,常年受楚国袭扰。又兼南方蛮夷之地,与大理国连年征杀,国势日衰。现在听闻齐国强大,用兵伐楚,便想与齐联姻,得齐之势以抗楚国。

    齐王与平王、顺王计议了。当下齐、楚战事陷入僵局。若能得大理国相助,两面夹击楚国。则破楚指日可待。于是,齐王召见大理国使臣,准大理国所请。

    齐王没有女儿,就收恭王齐允之女银屏郡主为女儿,赐银屏公主封号,降旨使其和亲大理。

    齐国与大理国路途遥远,现今齐、吴联合伐楚,势必无法从楚地入大理国镜。只能按照段天河来时路线,西走陈、秦、蜀国而入大理。

    为确保银屏公主能顺利到达大理国。齐王秘密颁旨,齐、吴联军由太子齐祎统带,无忧王齐祀即刻回朝,率送亲队伍,保护银屏公主入大理。

    齐祀领旨回到鲁城。齐王命平王和大理使臣及齐祀,细细议定此次和亲的行程。

    大理国使臣建议:他们一行,可以依旧扮作贩运茶叶的商队,加上齐国贩运瓷器的商队,交由鲁城内的长风镖局押镖,搭伴从齐国到大理。

    平王觉得此事可行,派人传了镖局当家的路长风,交代他接了镖,一定要确保商队安全。

    那路长风自然领会,抽调了十几名镖局的好手,亲自带队走这趟镖。平王又从所部虎贲军中抽调几十名精壮校尉,装作镖师,跟随左右。

    一切准备停当,这队茶、瓷商旅,择吉日良辰出发。按计划自齐国越陈国、秦国到蜀国,最后进大理国。

    与此同时,大理使臣也飞书国君,将此行的路线告知,约定好大理国迎亲队伍也秘密出发,从大理到滇蜀边境迎接。

    齐祀率商队离了鲁城,一路浩浩荡荡,先到了荷城。齐祀悄悄接见了荷城齐军主将诸葛青云,秘密布置了一番。然后交代手下伙计拿了金银,疏通关节,进了陈地。

    齐陈交界群山连绵,驿道正通过凤栖岭。此时凤栖岭上的孟起,已是远近闻名的大头领。他用一年时间,吞并了此间的所有山寨,手下有几千名喽兵。素日只向陈国和秦国境内做些劫掠的勾当。

    这天,手下眼线来报说,山下有大队的茶商、瓷商商队经过,有二、三百人,几十辆大车,绝对是送到嘴边的肥羊。

    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