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明末之虎 >

第681章

明末之虎-第681章

小说: 明末之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现在,亦是没有半点施展的余地了。

    当然,曹变蛟也知道,朱由崧这般仓皇逃跑,留下这南京空城一座,其实也是留给唐军一个偌大便宜。因为这样一来,唐军可以兵不血刃,就白白占领了弘光伪朝的都城,这样的战果与收获,相比要血战才能攻下城池,实是更加丰厚而可观呢。

    唐军舰只劈波斩浪,一路南下,乘着浩荡的北风,有如离弦之箭,很快就纷纷靠岸,正式登上了江南的土地。

    上得岸来,曹变蛟立即组织其下兵马先行入城,全盘接管城池防务,接收整个南京留都宫殿,同时将城中来不及运的府库仓所,与监抚司的文官们一起,立即派人接管验收。

    在他安排完这些事情之后,曹变蛟看到,那南京北门外,已有大批官员出城跪迎,他们沿着街道两边,跪成长长地两排,态度十分谄媚恭顺。

    曹变蛟见状,心下不由得冷笑连连。

    他暗叹道,这弘光伪朝,真真从上到下,都是没卵子的怂货,这群风刮两边倒的墙头草,除了屈膝投降或弃城逃跑外,也再无任何本领可使了。

    这时,唐王李啸,也从乘坐一艘巨大的战列舰渡江而来,随即在护卫的簇拥下,快步登舷梯上岸。曹变蛟见到李啸渡江过来,便立即过去,将现在南京的状况,向其作了一番简要的禀报。

    听完曹变蛟的禀报,李啸心下,十分欢喜,又满是感慨。

    没想到啊,自已这些舰炮,仅仅是一番威吓性的齐射,就把这弘光君臣,以及城中的残余守军,给全部吓破了苦胆,皆是屁滚尿流地统统跑了个一干二净。这般无耻的家伙,真是无用至极。

    但是,能这样兵不血刃地拿下敌国首都,对于自已的威信以及全军士气,都是一个近乎数量级的巨大提高。在这样情况下,纵然暂时让弘光监国朱由崧逃跑了,这政治与经济上的收获,亦是十分可观。

    毕竟,这样一个无用而昏庸的监国,就算跑去福州,也无甚要紧。他从此之后,也只不过是就此成为郑芝龙的一个手中傀儡,对整个局势,根本就再难造厉任何实质性的影响。

    而现在的自已,据占了这南京留都,从正统与道义上来讲,无疑对收拢明朝人心更有巨大的优势。一枪未放,一兵未战,就全盘完整地据占敌都,这样的战果,实在是太过完美了。也许自已可以一鼓作气,在将来短短的时间里,就立即能平定这江南诸多州县了。更极端一点,怕是在这般积威之下,这些州县,传檄而定,亦是大有可能呢。

    就在李啸暗自沉吟之际,忽听到前面有一个声音高高地响起“敢问来者,可是唐王么?”

    李啸循声望去,却见那北门外,那跪在最前头的一个身着红袍的官员,正一边高喊,一脸谄笑地向自已望来。

    李啸略一沉吟,便在一众护卫的簇拥下,向那人缓缓走去。

    那人一见到李啸走近,立即膝行而前,一脸笑得稀烂地向李啸大声禀道“唐王,在下是魏国公徐允爵,特在这北门外,恭迎唐王大军入城。今日得见唐王,实是三生有幸,甚慰平生。唐王英武俊逸,气概非凡,更有龙凤之姿,天日之表……“

    李啸摆了摆手,打断了徐允爵的肉麻吹捧,淡淡地回了一句“徐允爵,现在城门外跪迎的一众公卿,却是何人哪?”

    听得李啸发问,徐允爵顿时神情激动,脸上的谄笑越发肉麻,他立即大声禀道“禀唐王,现在城外跪迎的官员,除了在下外,分别是保国公张国弼,隆平侯张拱日,临淮侯李祖述,怀宁侯孙维城,灵壁侯汤国祚,安远侯柳祚昌,永昌侯徐宏爵,定远侯邓文囿,项城伯常应俊,大兴伯邹存义,宁晋伯刘允极,南和伯方一元,东宁伯焦梦熊,安城伯张国才,洛中伯黄九鼎,成安伯郭祚永,驸马齐赞元,大学士王铎,尚书钱谦益,侍郎朱之臣、梁云构、李绰……“

    李啸耐着性格子听完徐允爵的这番长长的名单奏禀,心下却不暗自感叹,这弘光朝还真是树倒猢狲散,各人自走各人哪。这留下的这官员与权贵,这人员数量,倒是与逃跑的官员不相上下呢。

    也许他们,早已看透了弘光伪朝已然不可挽回,才决定不再与弘光监国朱由崧一条道走到黑。因此,他们不惜自纡尊贵,自降颜面,以这般卑微之势在城门外跪迎。从而希望自已能让唐王李啸心下喜悦,允许他们及时改换门庭,从而为自已在新朝中,重新谋求富贵前程。可叹这般无才无德之辈,在这紧要关头,倒是精明得紧呢。

    李啸的脸上,闪过一丝不易为人察觉的鄙夷之色。

    只不过,现在南都初克,江南初至,为尽快收拾安稳人心,还是要对他们怀柔安置,方为妥当。故而,李啸决定,还是要对他们大加招抚,以为千金买马骨之效。

    于是,他笑吟吟作了个虚扶之势,对徐允爵及众人说道“各位公卿,尔等心意,本王心领了。各位还请速速起身。”

    听到唐王李啸话语和气,态度和蔼,原本在地上惴惴不安的一众官员,顿时皆是心下大喜,随即纷纷起身恭立。

    待各人起身之后,李啸复道“列位能迷途知返,改邪归正,重新为重兴皇上效力,本王心下甚是欣慰。本王也在此承诺,各位先前之事,本王可以既往不究。你们归顺我重兴朝,其爵禄亦皆是不变,只是相关官位,另有安排。本王只希望,各位能真心明白,我重兴皇上天恩浩荡,怀柔远人之良苦用心也。”

    各人听到此话,心下石头顿时落地,更是喜不自胜,一脸欣悦之状难以言表。他们立即纷纷表态“唐王心胸博大,不计我们岐路之过,过往之失,我等已是感激涕零,安敢复望其他。而现在唐王非但不计前过,反而还要保全我等爵禄前程,这般胸怀情意,我等内心感恩,何可言表!请唐王放心,在下蒙唐王这般深意抬举,恩同再造,自当结草衔环,切身报效圣朝,断不会再起异心,重蹈前辙。”

    李啸点点头,又随意安慰了他们几句,便让他们先行退去,然后复与当日进入扬州一样,举行入城仪式,领兵进入南京城。

    鞭炮齐鸣,彩旗飞舞,锣鼓喧天,由一众降官为引导,那雄姿英发气宇轩昂的唐王李啸,在一众护卫的保护下,从南京北门,昂然而入。

    见到唐军入城,南京城中百姓,亦是个个欢喜,人人欣悦,一齐蜂拥前来,他们沿着街道两边,站得密密麻麻。人人伸长了脖子,都来看那唐王李啸风采,唐军威武气度。

    很快,众人见到唐王真貌,竟是这般年轻英武,气概非凡,不禁大为钦佩。接着复见这唐军这的精锐骑步两部兵马,乃是这般装备精良,刀枪耀目,威武雄壮,气势如虹,这南京的百姓们,顿是亦如当天的扬州百姓一般,欢声如雷,掌声如潮。百姓的连声欢呼,有如雷鸣一般,迅速席卷了整个南京城。

    这时的李啸,内心深处,忽然想起了一句话。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第七百零五章 鲸吞江南() 
    接下来,李啸一行人,在街道两边的百姓,那如排山倒海的万岁欢呼下,穿街过巷,一路行到了已然派兵驻守的南京紫禁城。

    南京故宫,又称明故宫、南京紫禁城,是明朝首都应天府的皇宫。建造前后历时二十余年,占地面积超过101。25万平方米,是中世纪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建筑群,被称为“世界第一宫殿“。

    南京故宫作为中国古代都城宫殿建筑的集大成者,其建筑形制为北京故宫所继承,为明官式建筑的母本,是北京故宫的蓝本。

    南京故宫始建于元至正廿六年1366年,明洪武廿五年1392年基本完工,其址选于元集庆城外东北处,迁三山填燕雀湖而建。

    明故宫为明初三朝皇宫,长达54年之久。直到明永乐十九年1421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南京设立南直隶,仍由皇族和重臣驻守,地位十分重要。

    整座南京紫禁城,坐北向南,大体范围东至今中山门,西至西安门,北至后宰门,南至瑞金路,有门四座,南为午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北为玄武门。入午门为奉天门,内为正殿奉天殿,殿前左右为文楼,武楼。后为华盖殿,谨身殿。内廷有乾清宫和坤宁宫,以及东西六宫。

    建立弘光政权。然而此时的明故宫内大多殿宇已经坍毁无存,南京太庙也早已被焚毁,朱由崧进行了一些修复工作,兴建奉天门,慈禧殿等建筑。

    清军入关灭南明后,改南京为江宁,为两江总督署所在,将明故宫改为八旗驻防城,设置将军及都统二衙门于明故宫中,还从太平门至通济门加筑城墙予以隔离,使明故宫建筑遭到很大破坏。

    清朝咸丰三年1853年3月29日,太平天国定都南京,改名天京,但没有使用明故宫作为宫殿基址,而是在城中另择新址营建新宫,此间拆取明故宫大量石料和砖瓦,让整个明代南京故宫,遭得了更加彻底的破坏。

    清朝同治三年1864年7月19日,天京失守,湘军在攻破天京后,太平军不甘城池落入湘军手中,遂放火烧城,而湘军在大肆抢劫后,为毁灭罪迹,也到处纵火,整个南京顿成人明故宫再次遭到破坏至太平天国灭亡时,明故宫的宫殿和宫墙已基本无存。

    李啸在护卫与一众降官的陪同下,从南宫紫禁城入口午朝门乘马而入,一路穿行过玄武门,东华门,复到皇城入口承天门。

    在这里,李啸翻身下马,与所有人一起,从承天门缓步而入,过端门,洪武门,最后走过奉天门,便到前三殿之处。

    这前三殿,分别是,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

    最前面的,是奉天殿,坐落于三台之上,面阔九间,进深五间。重檐庑殿顶。殿左为中左门,殿右为中右门。殿前为广庭,东为文楼,西为武楼。

    中间的,是华盖殿,它坐落于三台之上,奉天殿之后,面阔五间,进深五间。攒尖顶。

    最后面的,是谨身殿,坐落于三台之上,华盖殿之后,面阔七间,进深五间。重檐歇山顶。殿左为后左门,殿右为后右门。

    再往后,过了乾清门,则是后宫了,里面的诸多宫殿,有乾清宫,皇帝寝宫,面阔九间,进深五间,重檐庑殿顶。

    有省躬殿,为皇帝退朝燕处之殿,面阔五间,进深五间。

    有坤宁宫,皇后寝宫,面阔九间,进深五间,重檐庑殿顶。

    李啸等,游阅到这里,便返身退回前殿而去。

    其它诸如东西两宫之处,象明太祖朱元璋燕居处,八宝库、古今经籍库、文华殿、奉先殿、春和宫东宫、太孙宫等地,就未再去游览了。

    李啸等人从后宫中返回,便来到了位于承天门之侧的太庙。

    这明朝太庙,在承天门内之东,庙前有石桥,门内有东西井亭。太庙丹陛三重,殿宇九间,中设灵位,面南一位,面东三位,面西三位。殿后为寝宫,各有灵床,床左右悬悬灯,床前素壁,壁前各设方木椅,椅上籍黄褥,褥上各设裳衣,椅麓设履。

    见过这太庙摆设,李啸心下不由得感慨万千。

    没想到,大明开国至今,二百三十余年,如果没有自已的穿越至此,这个明代的太庙,也只会如历史上一样,彻底毁于满清之手,再无任何血食供奉了吧。

    李啸随即下令,在城中购买最为丰盛的牺牲牢祀,由监礼官代自已,向这些明朝的列祖列宗,举行朝拜祭祀仪式。

    从太庙出来后,最终李啸在奉天殿中,接见了一众降官与自家将领的朝贺。

    坐上这把金光灿灿的龙椅,俯视着阶下那一众将领与降官的朝拜,李啸的心头,忽然有种异样的感觉。

    这样受人跪拜,这样高高在上,真的是一种相当不错的感受与体验,也许,在每个男人内心深处,都有一个这样傲立于万众之上的梦想吧。

    在这里,李啸正式下达了,渡江后这几镇兵马,一齐向江南各地,全面进军的命令。

    现在渡江过来的兵马中,除了唐军第六镇尚在江北对抗左良玉部兵马外,其余的第七镇,第八镇,第九镇兵马,现在均已顺利渡江,齐集于南京城外,正等着李啸下达下一步的命令。

    李啸命令,曹变蛟的第七镇兵马,从南京城一路南下,攻下整个应天府,再占领广德州,然后进入浙江地界,要求整个第七镇兵马,在两个月的时间里,一定要攻下整个浙江,兵马最前锋,直抵前往福建的仙霞关。

    刘泽涵部的第八镇兵马,则是将整个南直隶的其余州县,象镇江、常州、苏州、松江、太平、宁国、池州、徽州等,在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