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明末之虎 >

第290章

明末之虎-第290章

小说: 明末之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来到金汤城后,马喀塔迅速被这一片繁华的金汤城,所深深震憾。

    她在这里看到,城外商队川流不息,城中工厂连栋而立,数不尽的产品与商货,在这里交易转手,这个位于宣府北路荒僻之地的金汤城,其繁华兴旺程度,倒比清国首都盛京,还要高出许多。

    仿佛看出了马喀塔的吃惊一般,被簇拥在中间的英格玛,一脸得意洋洋地说道:“雅格伦,你不知道吧,这座繁华城池,原本只是一个荒僻边堡,全是我夫君以一已之力,兴建而成的呢。”

    马喀塔哦了一声,心下更是满满的震惊。

    这个李啸,仅凭一已之力,便能建得这般兴旺繁华之边城,此人的能力,倒是真不能小看。

    马喀塔正暗自惊讶之际,英格玛复笑着对她说道:“你呀,别跟没有见过世面一样,等你跟着我,去了我夫君在山东的赤凤城,你才会明白,什么叫真正的繁华呢。那般兴盛气象,我等久居边塞之人,却是根本不能想象呢。”

    马喀塔暗叹一声,再不说话。

    入城后,李啸便任命,让原监抚司司长徐修,担任阿巴哈纳尔地区的总管,负责在当地兴建锡林城,设立各类官署机构,安排汉人流民,开挖矿产,放牧牛羊等工作。

    李啸要求,因要修建的锡林城,城池不大,且有充足的劳力与物料,他要徐修务必在三个月左右,将此城彻底建好,要在塞北的天气变得极度寒冷,土地难于开挖之前,让军民人等,有坚固城池可以安身居住。

    徐修自是慨然应诺,向李啸保证会按时完成修建工作。

    此时,聚集在金汤城外,尚无正式工作的万余流民,正好被徐修全部选中,作为前往阿巴哈纳尔地区开发的主力。

    与此同时,大批的建筑匠人和矿头工匠,亦随流民队伍一起出发。

    而金狼营丙总兵马,则由其总长刘文秀率领,再带上那600名飞鹞子轻骑,一同随流民队伍前行阿巴哈纳尔地区,担任驻防守卫工作。

    见自已被赤凤伯李啸钦点为将来的锡林城主将,十九岁的少年将军刘文秀,这位曾经的流寇张献忠第三义子,心中十分感激,向李啸大表效忠之情。

    李啸微笑着慰勉了他一番,随后,又将自已的一柄随身宝剑,赠送给他,以示嘉赏。

    在安排完金汤城诸事后,李啸便带着英格玛,以及一众护骑,离开金汤城,返回山东而去。

    李啸等人,在十五天后,一路南下,返回山东的登州城。

    在经过那赤凤城之时,见到当地的繁盛景象后,马喀塔更是在心下,叹服不已。

    她看到,在赤凤城中,在宽阔的青石板中央大街两旁,有许多的大型批发市场,还有车马行,仓库区等大型建筑,更有规划得整整齐齐的平民区与富人区,街道两旁的商铺吆喝叫卖声,正一声高过一声地传来。这里行人摩肩接踵,车水马龙,人声喧哗鼎沸,好一片热闹景象。

    而出了赤凤城北门,见到那有如一个巨大张开的龙口一般的龙口港时,马喀塔更有大开了眼界之感。

    她远远看到,在这巨大的港口处,碧波荡漾,海天一色,大大小小的船只有几百艘,一眼望去,舻艟叠叠。更有多如群蚁一般的民伕与运工,在船只与码头上,来来回回地搬运货物,忙碌不休。

    一批批粮食、茶叶、瓷器、布匹、酒水、木制器具、中药、胭脂水粉等物,不断地从船上卸下,通过官道运入赤凤城中。而一箱箱铁器、香烟、刀剑、生丝、呢绒、绸缎、海盐等商货,则不断地从赤凤城中运出,经过龙口港,运上形形色色的各条商船上去。

    而一条宽阔平整的官道,蜿延远去,连接着港口与赤凤城。这条官道上,运货的四轮马车,两轮车,独轮车,人力轿,以及手提商货的行人,挤挤挨挨,川流不息。

    而官道的两旁,则有大大小小各类商铺店肆酒楼茶馆,吆喝声此起彼伏。

    参观完毕赤凤城的马喀塔,能深刻感觉到,整个赤凤城的繁华昌盛的程度,与自已原先呆过的盛京相比,可谓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而且,这赤凤城,虽繁荣热闹,商旅众多,但却是井然有序,治安晏然。

    在又听了英格玛向自已骄傲说出,这赤凤城,乃是她夫君李啸,以一已之力兴建而成之时,马喀塔心下喟叹不已,心绪莫名复杂。

    在李啸等人,刚刚返回登州城后,便听得军前赞画陈子龙,向他报告了一件大事。

    那就是,就在李啸返回的前两天,朝中传来消息,那首辅温体仁,被崇祯勒令去职还乡了。

    原来近日,温体仁的爪牙张汉儒,为扳倒在朝中,向来与他不对付的礼部侍郎钱谦益,便向温体仁污陷谋害他,说钱谦益在乡里结交了一帮朋党,整日散布怪论、诽谤朝政,着实居心颇测。

    温体仁虽身为礼部尚书,但对自命清流的钱谦益,自是极看不惯,视其为眼中钉,亦欲除之而后快,为彻底打倒钱谦益,温体仁便借机逮捕了钱谦益等人,同时大肆罗列其罪状,准备致其于死地,至少也让他罢官归乡。

    钱谦益自觉十分冤枉,深恐大祸临头的他,向向与自已交好的司礼监秉笔太监曹化淳求救。张汉儒知道此事后,又赶紧报告泄露给温体仁。

    由于在这一年多来,温体仁与原本关系不错的曹化淳,因为一些私事,关系已开始恶化,两人之间日渐冷漠。自恃有崇祯皇帝深厚宠信的温体仁,便上了一封密奏给崇祯,除了要他严惩结党营私,妄议朝政的钱谦益外,另要皇帝重重处置想包庇钱谦益的司礼太监曹化淳。

    让体仁万没想到的是,崇祯皇帝其实在心下,已对他这个善于内斗,却治国无方的首辅,心下早已颇为不满。于是,皇帝把温体仁的密奏,转给曹化淳看了。

    曹化淳见此恶毒密奏,自是十分恐慌,连声向皇帝磕头请罪,同时他毛遂自荐,要求亲自主持审理钱谦益一案,以查明真相,洗清自已。崇祯想了想,便同意了曹化淳的请求。

    不久,曹化淳与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二人联手,很快就弄清了事情的原委和内幕。

    他迅速地向皇帝报告了整件事情的原委,崇祯皇帝顿是勃然大怒。

    皇帝之所以如此愤怒,其实并不是痛根温体仁以权谋私,排斥异已。而是,直到此刻的他,才终于知道,向来在自已面前装着无党无依一心为公的温体仁,其实在朝廷内,早已经形成了一个以温体仁为首的“朋党”,这才是崇祯所绝对不能容忍的。

    年轻的皇帝,有种深深的受骗之感。

    崇祯当即下令,把张汉儒等一众温体仁爪牙,立即枷死,以示朝廷惩戒之心。首辅温体仁一看势头不对,连忙装病在家,不敢上朝。

    他原以为,自已效力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崇祯皇帝肯定要安抚并挽留他。却不料,在枷死张汉儒等人后,只过了三天,温体仁正在家吃饭,崇祯皇帝传来圣旨,令削去温体仁全部官职爵位,让他去职回乡。

    温体仁见到来宣旨的太监念完圣旨后,吓得手中汤匙都掉在了地上。随后,这位在崇祯中期的著名奸相,终于灰溜溜地带着家人与僮仆,离开京城,返回浙江乌程老家而去。

    之后,素有老好人之称的官场老油条,礼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张至发,接替温体仁,担任首辅一职。

    陈子龙说完温体仁去职一事后,李啸便笑道:“这正是,始作俑者,其无后乎。温体仁私心诡诈,排斥异已,打击朝敌,却又假作清廉,蒙骗皇上。依本官看来,现在这番结局,对他来说,倒是从轻发落了。”

    李啸说完,复向陈子龙问道:“子龙,温体仁之事,且不去说他了。现在本官离开山东许久,却不知在登州当地,以及济州、台湾、还有外派剿匪的安和尚、莫长荣等人,乃是情况如何?”

第二百九十七章 拿钱买人() 
听了李啸的问话,陈子龙拱手禀道:“李大人,那学生先说下粮食出产情况吧。”

    “好的。”

    “李大人,现在登州之地的六县四卫所加起来,共有153万亩麦田,加上我军原先所据的赤凤卫万亩,单县40万亩,海洋岛4万亩土地,故我军在山东之地,可以征收麦子的田土,共有311万亩,以每亩征2斗来算,共可收62万多石麦子。”

    说到这里,陈子龙笑了起来:“李大人,学生测算过,就算把各营军兵,工厂工人与官府人员,以及各类劳改俘虏、建筑劳工之类,全部加起来,一年所需的粮食,也不过70万石足矣。现在仅凭我山东一地,光凭一次夏季所征的粮食,便已近乎全军一年之用,足为可观矣。”

    李啸亦笑道:“粮食乃是军民之本,有足够的粮食供应,才是万物兴盛的基础。却不知,济州岛与台湾岛之地,粮食出产情况如何?”

    “禀大人,现在台湾岛中,总共已有近40万人口,共开辟田土48万亩,因为是头年,每亩按5斗征收,共收得24万石稻谷。而济州岛的田土,因为原来已有的3万亩稻田,故只收得1万五千石稻谷。另外在济州的80万亩荒地,刚刚开发完毕,正在进行沤肥深耕等育土措施,以备栽种晚稻,故暂无税收。”

    “台湾与济州刚刚开发,却也不急于一时,只要将来能逐步走上正轨就好。“李啸回道。

    陈子龙点了点头,又说道:“李大人,除了济州岛上这新开发的80万亩田土外,加上登州地区新辟的120万亩荒地,共有200万亩新辟土地。由于这几个月来,许秀清等官员一直在河南与北直隶等地,连续数月大肆招揽流民百姓,共招得流民30多万,故保证了劳力充足,到现在,这些荒地,已基本开发完成。其中在登州新辟出来的,60万亩中上土地,已种了粟子或高梁,还要过上两三月方可收成。另外的60万亩中下田土,已辟为棉田,栽种棉花。当然,因为土地垦荒完毕时,棉花栽种时节,已略偏过,待到九月底采摘棉花之时,棉花产量比预计的可能会少很多。”

    未等李啸说话,陈子龙又道:“当然,有这60万亩棉田供应我军人员,纵今年产量不足,却亦是足够我军全体军民穿用,也足以供量船厂制作风帆,只不过难于余量对外销售而已。”

    李啸笑道:“有这个产量可以了。以本官来看,我军的粮食与布匹产量,足以供应支撑我军就是一个相当不错的成就了。本官打算,待火炮数量进一步增长,以及铁模铸炮等技术成熟之后,我猛虎军,就可以开始进一步扩军了。”

    陈子龙听李啸这么说,忙道:“李大人说得是。现在有了充足粮食,那下一步,自是要多多扩招流民,进一步拓殖济州与台湾等地才好。这大规模招揽流民一事,却是我军现在工作的重中之重啊。”

    李啸点点头,又问:“却不知,安和尚与莫长荣二人,分率铁龙营甲乙二总军兵,分驻在何地?流民招揽人数又是如何?”

    见李啸问起,陈子龙忙道:“对了,学生刚刚收到安和尚和莫长荣二人的飞鸽传信。现在安和尚率铁龙营甲总兵马,被五省总督熊文灿,安排在湖广的随州。莫长荣的铁龙营乙总兵马,则被陕甘三边总督洪承畴,安排在陕西郃阳。二部驻于当地,皆以配合当地军兵剿匪为主。只不过,据二人说,因经常要参与大小剿匪作战,招揽流民一事,未得有空专门去做,故时至今日,二地加起来,才不过招了二千多名流民过来,均已安置在登州之地。”

    听了陈子龙的回答,李啸皱起了眉头。

    因为自已知道在历史上,杨嗣昌这四面六隅十面张网的剿匪计划那最终结局,故李啸对自已所派出这二部兵马,本来是要以招揽流民为主,剿匪杀敌为辅的,却没想到,安和尚与莫长荣二人,竟一直没能招来更多的流民,让李啸心下颇以为憾。

    毕竟,有了更多的流民百姓,李啸的大规模拓殖计划,和进一步扩军计划,才能得以实现。

    在将来,诸如东南亚的台湾岛,吕宋岛,以及东北亚的虾夷岛、库页岛,甚至外满洲等地,如果要进一步开发,没有充足的人力,却不成的。

    现在河南与北直隶、南直隶等地,因为战乱平息,百姓生活渐趋安定,大部的流民,已然招收得差不多了。故现在的李啸,见到依然动乱不休的山陕湖广等地,这流民招揽工作却不尽如人意,心下不由得陷入沉思。

    怎么样才能更多更快地,从山陕及湖广,招揽更多流民呢?

    见得李啸陷入沉思,陈子龙忽然笑了起来,他故作神秘地对李啸说道:“李大人,可是为如何列多招揽流民一事,而心烦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