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崇祯大帝国 >

第87章

崇祯大帝国-第87章

小说: 崇祯大帝国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道路两旁每隔几步,便跪着一名囚犯,身后站着一名按刀面立的军中健卒。

    这些囚犯从笔直的西城门两侧一直跪到东城门,双手倒缚,嘴上绑了布条。

    人流涌动中,有部分百姓行至四条大街汇聚处的十字路口,赫然见到临时搭立的高台上,跪着的是陕西的文武官员。

    刺激啊,这些狗官,也有今日。

    阵阵嘈杂声中,鼓声轰隆隆响起,百姓议论声渐渐消停。

    于是,十余名将校走出来,手举令箭扬声大喝道:“传钦差大人周尚书令,人犯就位,验明正身。”

    声音在寒风中荡漾开去,片刻之后有了反应。

    持刀立在人犯背后的官兵齐声回应:“回禀钦差大人,九百五十一死囚,全部验明正身,静候命令。”

    遥遥之中,三声号炮响起,整个大街上第隔一段就有人高喝:“鸣炮行刑,斩!”

    悠长的“斩”字飘然而过,路两旁“唰”的一声,锋利的钢刀一齐举起,耀出一片森然的光芒。

    在西安万千百姓的注视下,怵目惊心的九百多道闪亮的弧线划下,热血飞溅上半空,九百多颗人头滚落在地。

    瞬间,西安城的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浓郁的血腥之气。

    嘶……

    在整个西安无数百姓倒吸一口冷气的同时,又有数十名锦衣校尉持令在路上奔行,高喊道:

    “奉大明天子令,今后赈灾胆有贪贿救灾物资者,一律夷三族。

    不杀不足以谢天下,不杀不足以平民愤,但以一千人头求陕西百姓谅解。”

    “天子圣明!”

    蓦然,万千西安百姓眼里噙着泪水,突然自发的吼叫起来。

    天子用贪官的人头求他们这些小民的谅解,这似乎是太祖成祖的做法,可两百余年来,只是听说,并没有亲睹。

    可如今,这一幕居然活生生的出现在他们的眼前,怎不让人感动万分?

    当今天子的魄力、心胸真是令人赞叹啊。

    很快,消息随着铁骑被传送到陕西各地以安民心,无数曾经高高在上的大人物家破人亡,令百姓纷纷拍掌称赞。

    而对于陕西官场来说,则不啻于于经历一场十级地震,全陕官员胆战心惊,乖乖的开始认真做事,只求皇上放过自己。

    毕竟,自己身上的屎很多,经不起查。

    这也使得周廷儒在随后的赈灾期间,各级官员倾力配合,再也没人胆敢有什么小算盘。

    至于说官员空位,问题是大明还缺想做官的人吗?

    三条腿的哈蟆不好找,两条腿想做官的遍地皆是。

    随着时间的过去,渐渐的不止是陕西,事件开始以最快的速度传遍天下,整个大明都在震荡!

    百姓们当然是拍手称快,他们没有见过那血流成河的场景,但他们知道皇上杀了那么多贪官污吏,是为了他们而杀!

    这就够了!

    明君杀贪官污吏无论何时何地都是政治正确,都是收买民心的正确举动。

    尤其是那句“不杀不足以谢天下,不杀不足以平民愤!”,更是让民心快速的偏向崇祯皇帝。

    当然,有人欢喜有人忧,不仅仅是陕西,整个天下的官员都在思考,什么时候大明的官这么难做了?

    仅凭一声令下,一千颗人头落地!

    除了洪武,永乐时代,大明两百年来哪位君主有此魄力?

    与此同时,各地的民情民意通过锦衣卫暗探的传递,络绎不绝的涌入京城,送呈崇祯皇帝御览。

    这无疑让崇祯皇帝很开心。

    能得到百姓的拥护,在他眼里,就是最值得高兴的事情。

    现在的崇祯皇帝,确切地说,可以叫百姓天子,因为他就是百姓出身。

    了解百姓的苦,知道贪官的恨,这一点,崇祯皇帝和开国的朱重八同志很类似。

    另外,随着此次行动,得到的不仅是民心,还有钱财土地。

    这么多官员被查抄,虽然级别低了一点,但也有整整六百万两白银,更多的还是土地,足足有上百万亩之多。

    而且,还是陕西当地的良田。

    而这,无疑可以做很多事情。

    首先是六百万两白银,虽然是一笔巨款,可现在的崇祯皇帝并没有瞧在眼里,也不用押解进京,全部交由方正化暂时保管。

    这些银两是要流出去。

    正在平叛的卢阎王和老孙头,已经把老回回和高闯王赶往滁州,马上就要进行大决战了。

    对于此次战役,崇祯皇帝并没有多少可担心。

    胜利是必然的!

    既然是胜利,军队肯定要犒赏。

    还有,陕西有无数的穷苦百姓嗷嗷待哺。

    另外,卢象升的天雄军也还要继续投入。

    这些,都是要花银子的事情。

    钱这个东西,只有花的时候才知道不禁花!

    其次,就是对查抄来的上百万亩的良田,崇祯皇帝一律把它划拨成官田,让洪承畴租借给当地的贫困百姓耕种。

    蒲城附近的良田,和贫瘠的陕北大不相同。

    这里属于西安附近,乃三秦要道,八方通衢之地,良田光照充足,降雨适应,一句话,就是利于耕种。

    相信,这可以解决十几万百姓的生活问题。

    陕西这地方,对于靠天吃饭的年代,百姓需要分流啊!

    因为崇祯皇帝清楚地知道,这次的地震,对于多灾多难的陕西而言,充其量只是一道开胃菜。

    后面苦逼的日子,至少要延续十几年之久,或者更多。

    所以,崇祯皇帝对于陕西的问题,相当的重视。

    因为,这是配合前线作战的老孙头和卢阎王,彻底解决西北叛军的最好办法。

    只要没有灾民、饥民,高闯王他们根本翻不起波浪。

第一百五十章 要拼命的老回回() 
第一卷风雨飘零

    安徽定远,自古有境连八邑,衢通九省,乃大明南北要冲之地的美誉。

    崇祯皇帝口里念念不忘的老回回,已经在卢阎王的驱赶下,流窜到了定远一带。

    现在,他们正面临艰难的抉择。

    前面是孙传庭的四万大军,阻挡了他们和高闯王合流的去路。

    后面又有卢阎王的四万大军,发了疯的对他们穷追不舍。

    军中猛将云集,左良玉、祖宽、贺疯子、陈永福、虎大威等人都是他们害怕的牛人。

    当然,令他们懵逼的是,卢阎王的天雄军居然扩军到四万人,这才是最要命的。

    那还玩个毛,大明什么时候有钱扩军了?

    于是,结果就悲催了。

    在将近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卢阎王指挥着手下将领跟疯狗一样追逐着他们。

    一大堆伤心的事就不提了,提了都是泪。

    不过,有一件缺德的事不得不提,那就是卢阎王让特种部队杨陆凯利用机动骑兵放火烧了他们抢来的粮食,这下彻底被玩残了。

    说老实话,死人他们不怕,有粮食就有人。

    这也就是说,没有粮食一定没有人。

    卢阎王可恶啊!

    这是存心不让人活了。

    想跑是跑不掉的,想打又打不过,老回回和蝎子块二人毫无办法,全军覆没就在眼前,实在熬不住了。

    熬不住,那就要使用杀手锏了。

    准确的说,他们的杀手锏有两种,一是投降,也就是诈降。

    可惜,此路目前不通。

    因为,他们已经尝试过了。

    以往,和他们相爱相杀的左良玉,只要肯出大价钱,求人家放手借道的事情,屡试不爽。

    可这回,人家铁了心了,或者叫身不由自,人家传话说了,抱歉,兄弟要戴罪立功。

    否则,卢阎王要斩了他。

    这就没办法了,那只有拿出最后一个杀手锏——拼命。

    这些年,危急时刻,他们也是靠拼命活过来的。

    定远千秋乡,一代名帅戚继光的老家。

    乡里有一名山,横涧山,距离定远约七十余里。

    因为此山东西走向是凤阳山脉的南山与北山的分界,所以称“横”。

    又因在北侧山腰,有一条由大自然形成的流水涧沟,涧泉常蓄有水,长长的,深深的,自东边主峰西来中峰九华,很奇特,因此称“横涧山”。

    过去,明太祖初起义兵,取横涧山,遂入滁阳。

    也就是说,这里是通往滁州的要道之一。

    如今,负责此山防守的正是老回回马守应的老冤家,左良玉。

    真是冤孽啊!

    千秋山上,带着小白帽的老回回站在小山冈上,活动着已经被风吹得有些麻木的双掌。

    宽大有力的双手,上面全是厚实的老茧,已经被寒冷的西北风吹得皲裂,上面纵横交错,全是一条条裂痕。

    舒张之间,隐隐有刺痛传来。

    不过,这感觉让他心中微微欣喜。

    疼就好,疼说明手还没有完全僵硬,还能牵得了马缰,握得了刀。

    呜咽的寒风中,身后是一片小树林,大冷的天,依旧有部分树木留着绿叶,让人看了心喜。

    还是南方好,再冷的天也树木不会掉叶,不像陕北高远,一入冬,满目枯黄,看得人眼睛干涩。

    这片不大不小的树林,正适合骑兵埋伏。

    树林中,所有的战马都上了辔头,卧在地上。

    四千骑兵脱下大氅盖在战马身上,给这些畜生保暖。

    人可以冻着,马不能冻。

    还要靠他们厮杀逃跑呢。

    这四千骑兵是老回回的命根子,由他的兄长马守承负责,都是全族中最精锐的战士,战斗经验丰富。

    如果不是到了要拼命的时候,老回回是断然不肯使用的。

    这是回民的精华,是老回回这些年一点一点积攒起来最珍贵的家当。

    他和负责这支队伍的兄长马守承说过,“不要看高闯王好像很威风的样子,手下兵马有数万人,高峰的时候甚至有十万之巨。

    可哪又怎么样?

    遇到官军还不是一冲就散。

    为什么?

    还不是信仰不够,没有凝聚力,一盘散沙而已!

    哪里像我们,就算是将所有的队伍都打光了,只要有这支骑兵在,依旧是不伤皮毛。”

    没错,诚如老回回所言,正是利用宗教的信仰,他的这支骑兵队伍和他儿子手里的三千骑兵,是老回回的最大依仗。

    这也是他能和高闯王、张献忠以及日后壮大的李自成一较高低的资本。

    因为,这是一群狂热的宗教分子。

    打仗一根筋,为了口里高叫的那个什么主,可以向傻逼一样悍不畏死。

    在他的眼里,只要有这支骑兵在,每到危急关头都能从容突围转移。

    至于蝎子块的步卒流民,丢了也就丢了,只要根本还在,这天底下到处都是流民。

    只要扔出去一块大饼子,又或者将刀一亮,想要多少人就有多少人。

    而这,也是他和蝎子块、高闯王、张献忠这些流民帅相互依存,抱团取暖的原因。

    眼前望不到的地方,蝎子块残留的五六万人马,也准备朝左良玉的本部六千人马发动自杀式攻击。

    确切的说,就是当炮灰,为左侧老回回的儿子马彪和后侧的老回回兄弟二人,创造击败左良玉的机会。

    那问题来了,蝎子块怎么觉悟这么高,能听老回回之言,用自己的人马当炮灰?

    应该说,我们必须知道,蝎子块虽然是一个流贼,没有读过书,但人家也不是傻逼。

    有两个原因,首先就是,在这个时候,任何保存实力的想法都是自寻死路。

    没办法,现在的义军表面上看起来兵多将广,其实却到了生死存亡的要紧关头。

    从当初的意气风发到现在如丧家之犬,被卢阎王压缩到河南和南京交界的狭小区域。

    尤其是粮食被焚毁,根本就没办法养活这么多兵,必须向东和滁州范围的高闯王汇合。

    若是不拼命,周围都是敌军,大包围之势已成,只有献上大好头颅了。

    这人但凡有一腔子热血,身临绝境,总会放手一搏,尤其是对他们这些造反的人而言。

    其次,也是最重要的原因,蝎子块信任老回回。

    不仅是他,包括高闯王、张献忠、李自成等这些流民帅,都信任老回回。

    这是有原因的。

    因为,人家不要流民,确切的说,人家不要不信教的流民。

    在他们的眼里,只要不信教的流民,那就是异端,那就要杀死。

    而在蝎子块、张献忠、高闯王眼里,流民是什么?

    是兵员,是他们和大明王朝争霸的工具。

    这样一来,一个不要流民的老回回,自然赢得了这些造反者的喜爱和信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