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崇祯大帝国 >

第74章

崇祯大帝国-第74章

小说: 崇祯大帝国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过去,工部奸猾之徒扣刻盘剥尔等俸禄,如今皇上已经铁腕铲除。

    今后,所有俸禄将按月及时发放,由锦衣卫监督,保证足额发放到每个人手中,杜绝克扣现象。

    诸位要拿出全身力气,制作出最好的刀枪火铳盔甲,交于前方贼浴血奋战的官军。

    兵器每精良一分,前方将士们就会多杀伤一个贼寇。

    唯此,方能报答皇上对吾等的厚待和信任。

    可本官也有言在先,值此天下内忧外患之际,却正是吾等报国之时。

    若有人再如过往一般,偷奸耍滑以次充好,制作出不合格的火器蒙骗过关,坑害前线将士,就休怪本官不客气了。”

    毕懋康这番话既是说给匠公听,其实也是说给崇祯皇帝听。

    他是在表决心表忠心,阐明自己的态度。

    否则,在一班工匠面前,他一个堂堂的工部尚书用不着费这么多口舌。

    “皇上请放心,毕尚书请放心,老头子世代匠户出身,手艺不敢说有多高明,可只要朝廷能保证原料充足,定可造出最好的火器。”

    兵仗局中氶李明荣是一位老匠公了,此时代表所有的匠公信誓旦旦的说道。

    他这话没毛病,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过去兵仗局的火器之所以粗制滥造,除了克扣匠人工钱之外,跟原料也有很大关系。

    他的话音刚落,其他工匠纷纷附和,表示自己的手艺没问题,之所以出现次品,是原来材料有问题。

    更有些初生牛犊的年轻人,说工部原来不用最好的闽铁,却用其他地方的铁造炮造铳,自然会出现炸膛的危险。

    这话崇祯皇帝听见去了,毕懋康已经带起了节奏,现在该自己这位大明最大的老板说两句了。

    崇祯皇帝龙行虎步上前站定,问毕懋康专业的话题,为什么其它地方的铁不能用,而要用福建生产的铁。

    “启禀皇上,制铳须用闽铁,他铁性躁,不可用。炼铁,炭火为上,北方碳贵,不得已以煤火代之,故迸炸常多。

    可也正因如此,故而闽铁贵,其它地方铁贱。”

    毕懋康不愧为火器专业,说出了原因。

    崇祯皇帝缓缓点头,读过书的他听明白了。

    这话,用后世冶金科技的效果来检视,是肯定没错的。

    由于煤炭含硫量高,用煤炭火锻炼出的铁含硫量也高,质地脆,所以会呈现频频炸膛景象。

    木炭火则防止这个缺点,所以锻炼出的钢铁不会出现炸膛的危险。

    怪不得戚少保当年在福建剿倭,自己用福建的铁生产火器,缘由在此。

    找出问题就好办了,多大的事啊?

    崇祯皇帝缓缓扫视这些大明科学家们,然后铿锵有力却又简洁明了说道:“诸位匠公们,你们辛苦了。

    大家的问题,朕都已经知悉。

    今后朝廷将会时刻关注兵仗局的事务,朕也会派东厂入驻,你们有什么问题都可以随时反应。

    朕将第一时间处理。

    只要你们生产出合格的火器,朕保证让你们先富起来,一生衣食无忧。

    如果有谁能提高火器使用效果,甚至发明新的东西,朕将允许你们的子孙后代脱离匠籍,参加科举。”

    这话讲得很通透,匠户们都听懂了。

    第一,皇上重视兵仗局,也意味着重视他们。

    第二,他们的后代有希望了。

    这让他们十分动容。

    顿时,在场所有工匠们又跪地叩谢皇恩。

    可以说,让他们的后代脱离匠籍,允许科举,比白花花的银子还吸引人。

    毕竟,谁都希望自己的子孙后代有出息,有一个远大前程,而不是一出生就被安排,注定没出息。

    崇祯皇帝微不察觉的摇摇头,命他们起身的同时心里感慨,这些军工人才还真是容易满足啊。

    说实话,他还特意控制一下节奏了,没有完全替他们解籍。

    一是为了循序渐进,不至于恩赏过多,以后赏无可赏。二是为了压榨他们的潜能,促进军工业的发展。

    可就这样,他们还感恩戴德,好有罪恶感啊。

    秀完一把,之后就没他什么事了,勉强再说了几句勉励的话,就转身回宫了。

    崇祯皇帝又不懂火器生产,也不懂炼钢炼铁,总不能和他们聊家长里短吧?

    聊这些也没有用啊,又没有电视机,可以全国转播,以显示他亲民?

    倒是工部尚书毕懋康留了下来,把原来和崇祯皇帝商议的管理办法和工匠们向说了说。

    其实也没有什么新意,无非是赏罚分明。

    今后所有火器制造施行严格的质量查验,制作一把合格的火器,上面要刻上名字。

    将来要是出现问题,要惩罚等等。

    还有多劳多得,有额外奖励什么的,都是老生常谈的问题。

    工匠们则纷纷表示,将拼命劳作,方能报答皇恩浩荡云云。

    说完之后,就是开心的时刻到了,宫里的太监和毕尚书一起,把崇祯皇帝留下的生活物资,发放到每家每户手里。

    兵仗局附近的小胡同几乎沸腾起来,孩童一个个跑出来,钻上钻下,仿佛过年一般热闹。

    匠户的婆娘们也绽放出快乐的笑脸,对毕尚书和宫里太监连连道谢,感谢皇恩浩荡等等。

    千百年来,华夏百姓都是最容易满足的一个群体,因为要求低。

    尤其是出于底层之一的匠籍,更是如此。

第一百三十五章 咱们有祖宗() 
第一卷风雨飘零

    不知不觉,天色已暗,京畿皇城灯火亮了起来,在这寒冬的夜晚显得别样精致。

    崇祯皇帝坐在平稳的龙辇里,掀开窗帘的一角,欣赏着对于他来说难得一见的美景。

    百万人口的大城市,人流量还真不是随便说说的,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接踵摩肩,密集得一波逼。

    放眼所见,路上的行人大多衣冠楚楚,竟然没有一个乞讨者,一副繁荣昌盛的模样。

    只可惜,崇祯皇帝知道,这一切都是假象。

    朕的大明若是真的如此,又还有朕什么事情?

    这一切,不过是五城兵马司的人日夜巡逻,把乞丐或者难民之流的人驱赶至城门之外,保持京城虚假的稳定和繁华。

    思忖间,皇城脚下突然传来一阵喧嚣嘈杂声,周围的侍卫立马团团围住龙辇,分出一小队去打探消息。

    片刻过后,锦衣校尉带着治安司司长李若链前来复命。

    “启禀皇上,宣府门洋夷教堂做礼拜,其他信道信佛的百姓正围攻教堂,要让夷人神父龙华民滚出大明。

    现在,教堂人员已经四处奔逃躲散,神父龙华民在司礼太监庞天寿家中躲避。

    五城兵马司的人正在维持秩序,让百姓散去,不得聚众滋事。”

    锦衣卫和五城兵马司合在一起的治安司,天天走街串巷收保护费,俨然已经成为京城最大的地头蛇,市井上的一举一动都很难瞒过李若链。

    短短时间内,连龙华民躲在庞天寿家里都可以知道。

    听完李若链的禀告,崇祯皇帝的脸色瞬间拉下,原本不错的心情陡然糟心起来。

    mmp,这可不是小事,是大事,是国家大事。

    这是西方鬼佬对华夏文明的侵略。

    武器便是这些狂热的宗教分子——传教士。

    现在,还只是刚刚开始。

    等到了清末,他们带着枪炮来了。

    最终的结果,就是他们成功了,国人都忘记自己祖宗,一个个屁颠颠去庆祝别人祖宗的生日。

    还有砖家美名其曰说是包容。

    其实他们不知道这句话,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的是猎枪。

    在文化层面上,很多人根本缺乏分辨朋友和豺狼的能力,认为只要是文化都是好的,都得好酒招待。

    实际上,大多数文化,都是惑人心智的豺狼。丧失分辨力,就造成了农夫和蛇,东郭先生和狼的愚蠢包容。

    后果自然是被文化糟粕所毒害精神。

    这些人宣扬包容,实际上他们只是愚蠢,缺乏足够的心智对是非好坏的加以分辨罢了,愚蠢得连朋友豺狼都分不清。

    他们不知道,所谓的民族平等、宗教自由,只不过是颜色革命的说教而已。

    一个国家,要想长治久安、要想让老百姓生活安稳,就得坚决摒弃这些西方的糟粕!

    不行,必须得把他们消灭在萌芽状态里。

    “去庞天寿这个狗奴才的家里。”

    崇祯皇帝脸色阴沉如水,一撩龙袍,钻进龙辇。

    这些狗奴才,现在就忘了自己的祖宗,这还了得?

    说实话,若是没有这些狗汉奸的帮助,夷人的宗教是别想传入华夏的。

    这些傻屌,也不想想那些狂热的宗教分子,不惜冒着生命危险,泛海八万里来到大明,为的是什么?

    难道真是抱着他们嘴里“来此拯救不幸的灵魂,使之免遭永恒的天谴”的理想吗?

    幼稚!可笑!

    人家这是想让你亡国啊!

    有着后世灵魂的崇祯皇帝,其实骨子里还是比较欣赏老祖宗一句话,叫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想想美帝的转基因食物,他们自己的国人不吃,却全部销售到非洲和兔子国,这里面若说没有藏一些私货,谁信呐?

    就如同回到明朝当暴君的小说中,为了毒害建奴,连食盐都经过特殊处理,夹杂许多私货,目的嘛,自然是呵呵了。

    可惜啊,就是有人不相信老祖宗之言,或者说为了金钱,丧失了一切,丧失了良心。

    便如现在。

    当初这些狂热的宗教分子,为了达到传教的目的,也是用金钱的手段开路。

    大明最早试图进入华夏的天主教传教士是耶稣会士方济各?沙勿略。

    可惜,没有成功就凉凉了。

    嘉靖年间,沙勿略登上了距广东海岸仅三十海里的上川岛,希望能够实现进入大明大陆传教的梦想。

    但是,大明政府的禁令,使当地的葡萄牙商人和大明商人都不敢冒险带他进入陆地。

    在多种努力都付诸东流后,沙勿略病逝于上川岛上,彻底歇菜。

    万历十年,他们改变策略了。

    罗明坚和利玛窦以学习大明文化为由,获准在广东肇庆留居,成为第一批成功进入大明的天主教传教士。

    为了让大明人能更容易接纳自己,罗明坚与利玛窦沿用耶稣会在日本的经验,身穿袈裟,以佛教僧侣的形象出现在公众面前。

    这为他们赢得了“西僧”的称号,也得到当地佛教僧侣的热烈欢迎。

    在当地官员的许可下,罗明坚和利玛窦在肇庆建立了耶稣会在大明内地建立的第一所欧式教堂——仙花寺。

    教堂内陈列着他们从欧洲带来的西洋镜、自鸣钟、日晷、三棱镜,还有意大利的花边织物、油画圣母像。

    这些代表着当时欧洲文明的西洋奇器,吸引了大量的达官贵人访问仙花寺。

    尤其是山海舆地全图,更是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兴趣。

    来访的人们开始向仙花寺提供香料以充作祭香,提供灯油以供祭坛点灯,向传教士施舍食物与钱财。

    但人们很快发现这些“西僧”的与众不同之处,他们竟然不接受施舍。

    原来,入华的极端宗教分子为了避免被人们认为自己贪恋钱财,决定不接受人们的施舍。

    相反还常向官员、士大夫赠送一些西洋奇器,此举为他们带来了不少好评。

    甚至,为了得到教徒,教会还给每个信教者三两白银。

    当时,传教士为鼓励信徒传教,还根据成绩给予奖励。

    能劝百人从者,赏自鸣钟、自鸣琴各一。若得青衿准十人,得一缙绅准百人。

    尤其是利玛窦,他是在华传教士中名气最大的人,也是最厉害的人。

    他采用驱佛近儒的手段进行传教,这种方法佛教也曾用过。

    利玛窦补的儒是孔孟时代及孔孟以前的中国文化中,较原始的“儒家”思想,所谓“先儒”。

    实则策划通过“贬佛毁道,援儒攻儒”的路线图试图超越儒家,最终取而代之,达到以夷变夏的目的。

    可惜,大明有的是能人,他的这套手段被人识破了。

    万历四十四年,礼部侍郎署南京礼部尚书沈榷三次向万历皇帝上奏攻击基督教,在奏疏中他认为基督教教士至少有三大罪:

    一、传教士送礼物给大明人是为了收买人心,以便在适当时候可以倾覆大明。

    二、传教士曾帮助中国修历,推算日蚀、月蚀等日期。沈榷认为传教士以西洋方法治历,违反尧舜以来一向的做法,是有意变乱中国传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