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崇祯大帝国 >

第38章

崇祯大帝国-第38章

小说: 崇祯大帝国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它最终的结局也是团灭,可勇卫营从上到下,无一人投降。

    并且自成立伊始,剿寇战清,屡立战功,威名赫赫。

    勇卫营人数不多,只有万余人。

    但和京营其他部队渣渣的战斗力不同,这只军队是名副其实的虎狼之师,是明末时期最强大的军力。

    也是唯独一支面对建奴和叛军,都保持不败的军队。

    勇卫营前身是老朱创立的亲卫军,是大明的军制中,完全直属于皇帝,由内廷负责指挥的禁军部队,被称为腾骧四卫。

    部队选拔标准是天下卫所官军年轻精壮者,和跟鞑子交过手而生还的勇士。

    最初的人数只有数千人,后来逐渐扩充为四卫。

    由于人数逐渐增多,在嘉靖年间经过整顿,将这支禁军编为勇士营和四卫营,管理机构为御马监。

    但到了崇祯时期,这两支军队战斗力已经不行了。

    基本都沦为了仪仗队,失去了往昔的强大。

    于是,前任崇祯皇帝便将四卫营和勇士营改编成勇卫营,由潜邸老太监曹化淳率领。

    因为勇卫营士兵衣服上画由黑色老虎头,旗帜又是黑虎头旗,因此勇卫营又称“黑虎头军“。

    勇卫营的驻地位于宫城以外皇城之内,出东华门沿着宫墙走半个时辰即可到达。

    这里是御马监的营地,军营里有个面积极大的校场。

    校场的辕门外,几个太监和几名顶盔攒甲的将校在门外站立,远远的看见崇祯皇帝的御驾,一群人急匆匆的迎了上来。

    崇祯皇帝的御驾尚未完全停稳,众人跪倒在地,曹化淳尖声高声禀报:“奴婢率麾下诸将恭迎圣驾!”

    崇祯皇帝挥开前来搀扶的高时明,自己利索的跳下的马车,活动着手腕,四下打量一眼,旋即对众人意气风发说道:

    “诸位请平身!曹大伴,替朕介绍朕的勇士们。”

    众人磕头起身,曹化淳躬身赔笑道:“自皇爷委任奴婢重任以来,一刻不敢懈怠。

    然奴婢身兼数职,俗物繁重,生怕耽误皇爷大事,所以特命宫中太监刘元斌、卢九得常驻营地,专以监督官兵之日常。

    此二人倒是不负所托,夙兴夜寐,竭尽所能,颇有成效。

    又赖众将感念皇恩浩荡,日夜训练不间隙,倒也练得一支精兵,还请皇爷检阅巡视。”

    说罢,刘元斌和卢九得二人上前磕头请安。

    这是曹化淳在提携他们了。

    前任崇祯皇帝决定缔造勇卫营,任命自己信任的曹化淳为御马监印务总督勇卫营。

    由于曹化淳位高权重,不可能专门只掌管勇卫营。

    为了实际控制这支军队,曹化淳选用自己派系的卢九德和刘元斌出任监军,从而奠定了这支军队直属于内廷的属性。

    两位监军都是内廷知兵的人才,而进入勇卫营的将官更是曹化淳精心网罗的忠诚勇敢之士。

    如出身京营的孙应元,出身辽东久历战阵的黄得功、周遇吉。

    这些善战的武人加入后,勇卫营的战斗力迅速提升。

    前任对于这支军队寄予厚望,给官兵开出的待遇极为优厚。

    “平身!尔二人能忠心国事,朕心甚慰!

    着内府赏赐纹银千两,斗鱼服一件,迁为御马监管事太监。

    望尔等再接再励,继续替朕练出精兵强将。”

    对待有功之人,现任崇祯皇帝丝毫不小气,出口就是封赏。

    今天过来,原本就是来花钱拉拢勇卫营上下的。

    乱世当中,什么都是假的,手握军权收买人心才是最重要的。

    哪怕贵为一国之君,亦是如此!

    “谢皇爷恩典,奴婢万死不辞!”

    二人欢天喜地,连连磕头谢恩。

    “朕的勇士们,都上前来,让朕瞧瞧你们的丰姿?”

    崇祯皇帝望着艳羡卢九得、刘元斌得到赏赐的众将,发出无比豪气让人心里暖烘烘的话语。

    多大的事,不就是赏赐吗?

    这些,朕有!

    只要你们忠心,只要你们敢战,朕不吝啬!

    ps:感谢书友蓝冰封神、楚客秦风赏赐,朕拿小本本记下了。

第七十章 猛将如云() 
第一卷风雨飘零

    “勇卫营副将周遇吉拜见皇上!”

    “勇卫营参将黄得功拜见皇上!”

    “勇卫营游击孙应元拜见皇上!”

    ……

    众将依照官职顺序,一脸兴奋的朝崇祯皇帝跪地拜见。

    虽是天子亲军,但得睹天颜的机会很少,尤其是在近距离的情况下。

    怎地一个激动了得?

    其实激动的并不只有他们,崇祯皇帝心中亦是如此。

    嗯,这是周遇吉,虎背熊腰,一脸络腮胡,说明雄性激素很发达,完全符合悍将标准。

    这是黄得功,每次打仗都要喝几斗酒,酒酣以后气力更加勇猛。

    喜欢拿着铁鞭打仗,每次战后鞭上的血沾满了手腕,要用水泡很长时间才能洗净,他的部将都称呼为黄闯子。

    游击孙应元,体壮如牛,彪悍无比,亦是一员猛将。

    看见人,崇祯皇帝就想起了他们的一些事。

    历史上,崇祯九年,也就是明年的时候,十万建奴入塞寇边,刚组建不久的勇卫营就参与到了这场战事中。

    勇卫营第一次出战,战果辉煌,斩杀建奴一千余人,孙应元、黄得功、周遇吉这几员悍将皆有立功。

    其中,孙应元和黄得功的表现尤为突出。

    黄得功先后转战于良乡,涿州,战果累累战后被提升为都督,孙应元被升为副将。

    通过这次战事的检验,勇卫营不负众望、脱颖而出成为前任崇祯皇帝手中的一把利剑。

    逼退清军后,孙应元、黄得功又奉命进入河南征剿叛军。

    固然兵力只有万余人,但勇卫营在河南先后斩杀敌军数万,战功赫赫。

    只可惜,大明一直处于双线作战当中,兵力并不多的勇卫营不得不一分为二,南北驻防。

    崇祯十五年,孙应元在与李自成的战役中不幸阵亡。

    孙应元善战,在行伍间多与黄得功相配合。

    他死后,功劳一并算在黄得功身上,故而黄得功其名尤震于世。

    崇祯十七年,李自成的数十万大军从西安动身北上北京,一路关隘望风而降,唯独在宁武遇到了勇卫营将领周遇吉。

    只有四千兵马的勇卫营与李自成的十几万大军血战数日,打的李自成一度怀疑人生,有了放弃北上的念头。

    只是宣府总兵王承胤、大同总兵姜襄的降表,又使李自成坚定了东征的信心。

    解决后顾之忧,李自成自信满满,下令周遇吉再不投降就要屠城了。

    但纵使如此,却仍无一人愿意投贼。

    终因内外无援,兵微将寡,李自成在大炮的帮助下,大军攻破了城墙,杀入了城内,猛将周遇吉身先士卒,血战身亡。

    周遇吉死后,其妻子带领其他士兵的女眷誓死不降,和李自成士兵巷战,为国捐躯。

    周遇吉战死,此时的黄得功正奉命在四川一带征剿张献忠。

    显然,大明最能打的勇卫营没有一支留在北京拱卫都城,全部都在南北战场与敌浴血奋战。

    大明王朝沦亡后,最后一支勇卫营黄得功部统归南明政权,在南京城下与建奴血战,最后自尽而亡。

    可以说,勇卫营所有的将领用最为悲壮的方式谢幕,没有辜负前任崇祯皇帝的厚爱。

    假如不是由于双线作战,这支天子劲旅依托宁武、大同等沿途关隘层层设防,李自成可能就进不了北京。

    而如果这样,最终建奴能否能入关定鼎中原,那恐怕也要打上个问号了。

    这便是勇卫营,一支由宦官统领的军队,由四卫营与勇士营脱身而来,隶属守卫天子的京师禁卫军——京营。

    想起这些,现任崇祯皇帝把这些勇将一一亲自搀扶起来,温声说道:

    “诸位将军请起,将来平贼灭虏,皆赖诸位奋战沙场,以拯救黎民于水火,待功成之日,朕不吝公侯之位赏赐。”

    孙应元等中下级的将领尚属首次得见天子,原本就激动不已,听到崇祯皇帝勉励之语,更是热血涌上心头。

    “愿为皇上死命效劳!”

    众将红着脸,大声嘶吼。

    崇祯皇帝欣慰的笑着,笑得很开心很真诚。

    对比文臣,他更喜欢和这些憨直的军汉打交道。

    更何况,在崇祯皇帝清楚,他们都是经过检验合格的产品,忠诚度相当有保障。

    “辛苦啦!”

    崇祯皇帝从周遇吉开始,笑吟吟地拍拍他宽厚的肩膀,再走到黄得功跟前,朝他壮实的胸膛捶捶。

    就这样顺着武将的排位,一直到裨将,或捶胸、或拍肩、或抚臂,一句轻声的辛苦啦,让每位将校眼眶红红的。

    他们哪里见过崇祯皇帝这样的小手段?

    高高在上的天子,对他们这些粗鲁的军汉,居然如此厚爱,天子圣恩呐!

    无以回报,唯有尽忠尽责,疆场浴血厮杀,方能问心无愧。

    猛将如云,军心可用啊!

    崇祯皇帝非常满意众将的表现,这些军汉没有文臣那么多弯弯绕绕,更不是什么演技派,这是他们内心最真实的写照。

    崇祯皇帝表示很高兴。

    很高兴要干什么,自然是赏赐。

    人家为朕卖命,总不能凭着小手段是不,必须让他们得到实惠。

    如此,君臣相宜才能长久。

    再者,为了皇位的安全,为了不唱凉凉,这支精锐的中央野战军,必须彻底掌控在手。

    “朕的勇士们,朕对你们辛苦训练很满意,也很欣慰!

    因此,朕决定赏赐勇卫营十万两纹银,用以激励将士士气,往尔等再接再励,勿负朕的厚望。

    另外,勇卫营要扩编至五万人马,希望诸位将军认真挑选合格兵员,宁缺毋滥,万不可滥竽充数,降低勇卫营战力。”

    崇祯皇帝话音刚落,在场所有人全部再次跪地,激动得大声高呼,“谨遵圣谕!”

    不激动不行啊!

    军队骤然扩编,水涨船高,将产生无数的位置,意味着在场的将校都将升官发财了。

    “走,带朕见见勇卫营的勇士们!”

    崇祯皇帝双手虚抬,让众人起身,对他们吩咐道。

    他这是准备从上到下,让每个将士都感受到天子厚恩。

    很快,军中大鼓响起,聚将点兵开始,无数红彤彤的人影甲胄齐全,从营房汇聚校场。

    崇祯皇帝志得意满,抬腿往校场中心走去,巡视检阅他的近卫军。

    ps:感谢书友玉京峰打赏,承情了!

第七十一章 后宫夜话() 
第一卷风雨飘零

    承乾宫,内廷东六宫之一,田贵妃居住的寝室。

    殿内宽阔的庭院中,清冷的皎月倾泻在每一个角落,悠扬的琴声忽而奋起如奏大乐,忽而幽细如呜鸣笙簧。

    一阕既终,余音袅袅,绕梁不散。

    崇祯皇帝高卧凉榻,双眼似闭似阖,手指敲打着大腿边侧,极为惬意。

    他喜欢琵琶的哀婉,笛曲的悠扬,更喜欢琴曲的古雅。

    而田贵妃正是才艺双全的楷模,所有乐器都玩得很溜。

    所以,崇祯皇帝近段时间留宿承乾宫有点多。

    没办法,时下夜生活除了啪啪啪之外,再无任何可供娱乐的其他项目。

    可问题啪啪啪也做不到一个晚上啊?

    他又不像本尊那么勤奋,每晚都有处理不完的奏折?

    事无巨细,亲力亲为。

    现在,他把所有的政务,基本全扔给总理温体仁和内阁。

    而他干的则是中央军委竹席的活,扩军安置将领抓军权。

    同时,还兼任一个中央反贪腐小组组长的职务。

    可那都是白天才能处理的事情。

    如此一来,他晚上自然有了大把的休闲时间。

    除了鉴赏音乐干点喜欢的事情外,剩下的时间他更多在思考谋局。

    其实,在当了两个多月的皇帝后,崇祯皇帝现在逐渐有了一点心得。

    他发现,皇帝这个职务,其实就相当于一个超大型私企的董事长,负责对外谈判和重大投资的制定等。

    而首辅温体仁,则是企业中最有能力的ceo,负责协助他管理公司业务,维持公司正常运转。

    朝堂的六部尚书则是企业高管,管理着人事部、财务部、业务部、科研部、保安部、外贸部等等。

    下面掌管几省的督抚,可以把他们理解为大区经理,负责企业总部制定的重点项目。

    而各省的封疆大吏,则相当于企业省级经理,负责拓展公司业务和配合大区经理工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