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崇祯大帝国 >

第23章

崇祯大帝国-第23章

小说: 崇祯大帝国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现在看来,他过于乐观,有些急切了。

    眯着眼睛望向曹变蛟举荐的张云甫,崇祯皇帝有些犹豫。

    历史上没有听说过这一个人啊!

    一不知能力如何。二不知忠诚度。

    为难!

    ps:感谢书友hmht、春晓夏阳打赏,有心了!

第四十二章 思维转变() 
第一卷风雨飘零

    内殿,随着崇祯皇帝的沉思,出现暂时的静谧,唯有外殿欢声笑语依旧,将士们吃得很开心。

    游击将军张云甫有些紧张的偷瞥崇祯皇帝一眼,等待圣断。

    从游击到总兵,连升三级,于他个人而言,甚至对整个家族,实乃至关重要。

    曹文诏也有些紧张,只不过和张云甫之事无关,他是紧张外面的那帮部下。

    虽然来之前已经反复交代过,但有醉酒者一律扙则五十大板。

    可曹文诏也知道,自己的这帮手下是什么德行。

    都是拎着脑袋过日子的军汉,今朝有酒今朝醉,这甜美爽口的御酒,难免有人贪杯。

    尤其是皇上之前说请将士吃好喝好,这明显是客气话,可那帮孙子是敢当真的。

    真要醉酒起来,肯定丑态百出。

    皇上大人有大量,自不会去计较,可他脸面就难堪了。

    见崇祯皇帝眼光半阖,他起身悄悄的走到外殿,叫来亲卫交代一番,然后重新回去坐下。

    “将士们也不容易,就让他们尽兴一回吧!”

    崇祯皇帝缓缓睁开眼,心知肚明是怎么一回事,忍不住出口劝慰。

    “皇上,末将军中有一批夷人,嗜酒如命,不可纵容。”

    曹文诏微微俯身,恭敬的回道。

    夷人?

    崇祯皇帝很快就醒悟过来,那不就是蒙古人吗?

    想想不禁哑然失笑,大明是骄傲的,把没有归附的蒙古人叫鞑子,即使归附的也要低人一等,称夷人,也叫胡人。

    阔以,这很好,泱泱大国要的就要这股精气神!

    哪像后世被打断了骨头,见了昆仑奴都惊叫,哇,外国人!

    更有一些奇葩女子,以嫁异族为荣。

    在大明,你试试?

    丫的不把你浸猪笼,算朕输!

    “曹爱卿军中有多人夷人?”

    入乡随俗,崇祯皇帝开口问道。

    “五百多,个个皆骁勇彪悍之辈,战力不俗。”

    曹文诏显然对他们很满意,出声称赞。

    曹文诏的话让崇祯皇帝陷入思考,对关宁铁骑的问题也渐渐清晰起来。

    崇祯元年前后,有约十万蒙古部落归顺大明,被时任辽抚安置在锦州附近,辽镇将领即从中招募大批精壮善战之夷人充做家丁。

    锦州总兵祖大寿更直接将部分蒙古人整编为降夷左右营,以蒙古部落首领为将,成为祖大寿直属指挥的一直精锐军队,人数约三千人左右。

    在此基础上,祖大寿再招募部分汉人,组成了祖家军。

    从此,以祖大寿为首的降夷部队,成为祖家军的主要战力。

    崇祯八年四月,祖家军的将领祖宽、祖大乐带以降夷家丁为主的部队入关剿匪,祖家军的善战之名即在关内传开。

    至崇祯九年,有人开始以关宁铁骑称呼祖大寿所领的部队为祖家军。

    而曹文诏明显是财力不足,故而只招募五百余人。

    可是纵使如此,他也凭借他们把叛贼杀得落花流水。

    此时,对张云甫的使用,崇祯皇帝也有了决断。

    他发现自己原来想岔了!

    穿越过来后,他脑子里一直停留在用历史名人的思维上,总觉得他们可靠好用。

    这固然没错!

    可偌大的帝国,需要的人才何其多也?

    就靠他脑海里有限的几人,真的就够用吗?

    还有,自己总带着有色眼镜看待曾经投降建奴的大明官员,有失偏颇。

    就说祖大寿,最后固然是投降了建奴,可真的是他本意吗?

    纵观祖大寿一生,都是在辽东抗击建奴,双方可谓仇深似海。

    不说别的,家族子弟战死的便不在少数。

    更关键的是,祖大寿非常清楚,他在大明得到的东西,建奴根本给不了他。

    屁大的地方,要什么没什么。

    毕竟,那时候谁也没想到建奴能入主中原,包括建奴他们。

    所以,祖大寿三番五次答应投降敌酋皇太极,皆是戏弄他。

    包括实际的两次降清,一次是在崇祯元年诈降建奴,后用计返回锦州。

    另一次是在崇祯十五年终于降清。

    可两次都是在孤立无援,弹尽粮绝,发生人吃人的惨剧的条件下,要求皇太极对天宣誓,不杀将吏兵民之后,才开城投降。

    所以说,只要大明帝国稳固,祖大寿根本不会投降建奴。

    当然,该有的防范还是必须的。

    未雨绸缪嘛!

    “张云甫,朕可以许你山海关总兵一职。不过,你必须替朕招募五千善战夷人补充京营,可有问题?”

    计较清楚的崇祯皇帝,终于不再纠结张云甫是否忠诚是否有能力,用过了不就知道了吗?

    再说了,曹变蛟既然敢举荐他,说明也认可他有此能力。

    而让他招募五千善战夷人,就是对他能力的考验。顺便把三千营也组建起来,一举两得。

    三千营是永乐时期京军三大营之一,最初以塞外降丁三千骑兵组成。

    嘉靖年间发展到约七万人,后改名神枢营。

    三千营与五军营不同,它下属全部是骑兵,在战争中主要担任突击的角色。

    而蒙古人,无疑是天生的骑兵。

    “末将遵旨,定不负皇上厚望!”

    心里七上八下的张云甫闻言,立即兴冲冲的出列跪地谢恩。

    “朕拭目以待!”

    崇祯皇帝期许的点点头,对这位辽西将门世家子弟,他现在还没有完全信任。

    不过,该有的拉拢还是需要的。

    见这个张云甫长得很标致,岁数和曹变蛟差不多,修长高大却不粗犷的身材,一副很武人的模样。

    他招手让小黄门送来纸笔,当场写下:少年自有少年狂,藐昆仑,笑吕梁,磨剑数年,今日显锋芒!

    然后,相赠于张云甫。

    其实,这是他早就拟好的题词,原本想送给曹变蛟,砥砺他在山海关总兵上有所作为,现在情况变了。

    “末将叩谢皇上隆恩,必不负皇上厚望!”

    皇上题词相赠,这可是天大恩情,张云甫感动得五体投地,哽咽不止。

    心里更是暗自发誓,一定要做出一番功业,回报皇上。

    效果不错,崇祯皇帝见此,龙颜大悦,高兴的起身对内殿的将校说道:“走,一起去敬大明勇士一杯!”

    当晚,武英殿欢声笑语不断,崇祯皇帝成功的得到将士们的一致拥护。

    ps:感谢书友家里窝囊家外雄、isaactangtat打赏,承情了,感谢大家投票支持!

第四十三章 没事找点事() 
第一卷风雨飘零

    六月的天气,说变就变。

    午时刚过,原本艳阳高照的天气蓦然乌云遮天,轰然雷鸣,万钧雷霆压过天际,耀眼的闪电淹没了一切光线。

    大雨腾起细白的水汽,仿佛河流从天际直冲而下,透过密密的雨帘,京畿外郊的十里凉亭,挤满了避雨的人。

    须臾过后,云消雨散,天空放晴,人群朝四面八方散去。

    其中,两个青年搀扶着一个精神矍铄的老者,朝凉亭外的马车走去。

    突然,远处官道上传来迅疾的马蹄声,吸引了他们的注意。

    “爷爷,是锦衣缇骑,他们衣服可真漂亮啊。”

    年轻人眼尖,隔着很远就看清锦衣卫拉风的服饰,眼里俱是羡慕。

    “六弟,这次咱们萌补进入锦衣卫,以后有的是你穿。”

    另一边的年轻人矜持的笑笑,语气仿佛很淡然,可眼中同样有着一丝渴望。

    少年天性,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片刻功夫,三个锦衣卫校尉来到跟前停住,为首一人朝老者抱拳问道:“可是孙承宗孙大学士?”

    “正是!”

    已经七十多岁的孙承宗沉声答道。

    身旁的两个年轻人,是他的第五孙子孙之滂和六孙孙之淓,秉崇祯皇帝旨意,萌补锦衣卫千户。

    孙承宗可没客气,他儿子加孙子三四十个,不可能个个有分配,能分配一个是一个。

    “职下锦衣卫指挥佥事王世德奉旨恭迎孙学士进京。”

    王世德闻言翻身下马,官靴踩在泥泞的道路上,溅起污泥片片。

    可他丝毫不在意,随着孙承宗到来,天子征召起复的几位大人全部到位,他终于不用干这种迎来送往的无聊工作了。

    “劳烦了!”

    孙承宗眼里掠过一丝疑惑,平常迎接官员进京一般都是行人司的工作,怎么现在变成锦衣卫了。

    不过,他并未多问。

    到了他这种岁数和地位,许多事情都是藏在心里。

    “皇上在京城给孙学士和两位公子安排了府邸,今日车马劳顿,暂且休息一天。

    明晚天子设宴文华殿,为几位大人接风洗尘。”

    王世德上前向孙承宗行完礼,说出了崇祯皇帝的安排。

    安排府邸?几位大人?

    原本已经心如止水的孙承宗,脑海里升起了好奇。

    他又不是第一天认识崇祯皇帝,怎么不熟悉他吝啬的风格?

    再说了,朝廷什么时候有财力安排官员府邸,那么多重臣,不患寡而患不均,怎么安排?

    “哦,最近皇上清理了宫中一批勾结内外的太监,又查抄一些贪腐的官员。

    腾出来的府邸皇上没有发卖,都赏赐给你们几位重臣。”

    王世德看出孙学士的疑惑,轻描淡写中透露出最近朝堂的血腥动态。

    孙承宗点点头,眸中若有所思,没有说话,缓缓登上马车,在王世德的护送下,驰往阔别几年的京城。

    孙承宗进京之际,崇祯皇帝也没闲着,他正在微服游玩京城。

    老东西曹化淳和死忠王承恩都表示反对,京师繁杂,他们担心有不法之徒会伤害到皇上。

    不过反对无效,现在的崇祯皇帝很任性,再也不是原来从谏如流的乖宝宝了。

    穿越过来近一个月,每日就在十几平方公里的地方活动,仿佛在坐高级牢房。

    这皇宫再美,也有腻烦的时候不是?

    无奈之下,王承恩亲自出动,调用锦衣卫最能打的李若链,带着两队锦衣卫乔装打扮暗中保护皇上。

    京城熙熙攘攘,人头攒动,热闹无比。

    彼时的大明都城,是全世界唯一一个人口超过百万的特大城市。

    富家公子装扮的崇祯皇帝,无比骚包的拿着玉骨扇子,惬意的漫步在大街上,感受着帝都的繁华。

    街道两旁的店铺,鳞次栉比,种类繁多。

    茶坊上门上挂着水帘子,屋内支起炉子,以茶招揽四方客人,专售梅汤、和合汤、胡桃松子泡茶。

    大酒楼里面有百十座阁楼,周围都是红色喜庆的栏杆。

    四处青楼的姑娘都到酒楼赶趁,怀抱琵琶,弹唱曲儿,或者吹笙品笛,替王孙公子或食客斟酒。

    此外,还有许多的杂货铺、绸缎铺、当铺以及钱庄等等。

    另外,东街正阳门遇到一家酒楼开张,做的招牌,高达三丈,泥金杀粉,用斑竹镶嵌,作为店铺的标识。

    商业发达啊!

    崇祯皇帝揪心啊!

    大明京城历经两百多年的承平发展,商业氛围已经浓厚到骨髓里,京城商家云集,富佬很多。

    可那有什么用?

    他们不交保护费啊!

    还不是坐等被李自成的叛军和建奴掠夺。

    崇祯皇帝双眉紧皱,眼里掠过锋芒,心里又开始算计开来。

    不是这个搞法,凭啥免费保护你们这些蠢猪?

    不知不觉中,时间已近晌午,王承恩拉拉崇祯皇帝衣角,打断他的思路,“爷,该回去吃饭了。”

    “老王啊,本少爷今天想吃一点接地气的民间小吃。”

    崇祯皇帝摇摇头,自顾迈步朝下方走去。

    王承恩苦着脸,这外面的食物不干不净,出事了怎么办?

    在看到崇祯皇帝往一间小店走去,王承恩的脸色愈发难看,却也没有办法,只是朝身后招招手,自己快步跟上。

    “小二,来一个蹄膀,炒几个青菜,一壶酒。”

    崇祯皇帝选了一个临街的小店,进去后登上二楼,在靠近窗户的位置坐下说道。

    “好的,客官请稍候!”

    小二的眼睛很毒,看见崇祯皇帝的打扮,立即知道这位爷来历不简单。

    虽然他点的菜式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