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崇祯大帝国 >

第100章

崇祯大帝国-第100章

小说: 崇祯大帝国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完张之极的话,崇祯皇帝哈哈大笑,心情高兴得无以复加,简直酸爽得不要不要的。

    瞧瞧人家,这话说得多有水平,多让人高兴。

    一个酒囊饭桶,哪里说的了这样的话?

    “臣愿供驱遣!”

    在这关键的节点上,张之极没有推脱,短短几个字就应承下来。

    “新乐侯刘文炳资历浅薄,代理京营总督一职力不从心,朕想爱卿代之,你意如何?”

    继续落座后,崇祯皇帝笑眯眯的问道。

    说起来,新乐侯刘文炳是崇祯皇帝信得过的人。

    他和驸马巩永固一样忠义无双,李自成率叛军攻克京城后,新乐侯刘文炳及其二弟左都督刘文耀投井自杀。

    其母、妹、妻妾等登楼自缢死,并由家人共焚楼,阖门死者四十二人。

    只是,刘文炳是外戚,是崇祯皇帝舅舅的儿子,也是他的表兄弟。

    这个身份,在京营一大堆勋贵子弟中,威望就有些不够看了。

    因此,在掌管职位的短短几个月时间里,他多次跟崇祯皇帝抱怨,说难以继续任职下去,请早日另选贤人替换他。

    现在,英国公主动跳出来,并且让崇祯皇帝眼前一亮,觉得他正合适。

    “如果皇上觉得可以,臣愿勉为其难。”

    张之极没有丝毫犹豫,满口应承。

    只不过他的心里却在叹息,张家和其他勋贵世家,今后怕是要水火不容了。

    皇上正在做的事情,就是清除京营勋贵子弟,刘文炳就是受不了这个压力,才会提出不干。

    想不到,如今皇上却把这个任务交给自己。

    不过,自己已决定把英国公府和皇上绑在一起,自然不容推却。

    “英国公能不顾己身,为大明赴汤蹈火,为朕排忧解难,难得可贵!

    朕承诺,英国公如果能帮朕重组京营一事顺利完成,便是大功一件,朕有生之年,定铭记于心!”

    现在的京营总督可不是一个好差事,是一个得罪人的岗位,崇祯皇帝想不到他如此干脆,也给出了天子的承诺。

    重组京营或者说重建京营,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他涉及到方方面面。

    尤其是涉及勋贵子弟,更是让人头疼。

    如果有英国公的帮助,无疑可以减少许多麻烦。

    “臣叩谢皇恩,定竭尽所能,不负圣上重托!”

    从崇祯皇帝的承诺中,张之极看到决心和重建京营重要性,他跪伏在地,做出保证。

    同时,这何尝不是张家的机会?

第一百六十七章 不答应也得答应() 
第一卷风雨飘零

    自己有机会了,别人就没机会或者少了一个机会。

    权利斗争,原本就是一个你死我活的残酷游戏。

    张之极作为英国公的继承人,这一点,他自然是明白的。

    不说别的,他心里涌起一个感觉,成国公朱纯臣怕是危险矣!

    自己身体骨不好,相信皇上是知道的。

    可在这样的情况下,皇上还是让自己担起京营总督的职位,这说明朱纯臣已经被皇上彻底抛弃。

    现在,就看皇上如何处置了。

    “有英国公的帮助,朕相信京营重组定然可以成功。”

    英国公身份特殊,今天又送上特殊的厚礼,崇祯皇帝亲自搀扶他起来,表示对他的重视和满意。

    同时,他让人把曹化淳叫来,这么好的事情必须加以宣传。

    四个田庄,十几万亩良田,可以养活多少家庭,多少百姓?

    尤其是英国公亲自捐献,这里面意味什么,不言自明。

    这个标杆,这个榜样,必须树立起来。

    什么叫与国休戚相关?

    这就是了。

    土地,崇祯皇帝收下了,这是国之根本,不容商榷。

    至于盐引,崇祯皇帝没有要,还给了英国公。

    人家高姿态,自己也不能小家子气。

    再说了,英国公府大大小小上千人,人吃马嚼,开支也小不了。

    投桃报李,对于第一个支持朕开展工作的人,必须优待。

    “臣感谢皇上厚爱!”

    崇祯皇帝的做法,张之极来之前是没有想到的。

    登报宣传张家的仁义之举,无疑会让整个英国公府在民众中拥有巨大的声望,并得到称赞。

    当然,这或许也会得罪部分勋贵世家,引起他们的嫉妒愤恨。

    可这有什么关系?

    政治容不得投机,这是张府的祖训,也是他教儿子的道理。

    “今日机会难得,刚好两位爱卿在,朕有一件事情想和你们商议?”

    在这样融洽的气氛下,崇祯皇帝顺势提出藏在心里已久的问题。

    “皇上请吩咐?”

    看了半天戏的温奸相,精神抖擞的问道。

    通过今天的事情,他发现崇祯皇帝的治国手段愈发娴熟。

    尤其是在对人心的拿捏中,跟过去不可同日而语。

    更实际了。

    “朕在京营重组的过程中,发现在武将的任免提拔上,现有的朝廷制度,存在很大的问题。

    将官的升迁任免之权在吏部,朕觉得不妥,必须改变。”

    崇祯皇帝说得很淡然,但信息量很大,涉及的问题很多。

    此话一出,温奸相和张之极都是一震,将官的升迁任免不放在吏部,那放在哪?

    “皇上可是想让兵部全权负责?”

    温奸相还在盘算着,张之极已经问出心里的话。

    “不是!”崇祯皇帝微笑着着摇摇头,看着温奸相。

    “是五军都督府!”

    温奸相转眼就说出正确答案。

    他已经明白崇祯皇帝的意思了。

    提高武将地位,一直是皇上在做的事情,如今,更是直接一步到位。

    并且,皇上将完全掌握军权。

    武将被文官压一头,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官帽子掌握在文官手里。

    吏部掌管天下文武的升迁,武将没有自己的渠道,怎么可能不被压一头?

    同样,兵部也是文官居多,前途掌握在别人的手里,武将能抬得起头都怪了。

    升官由文官说了算,武将巴结文官就成了必然。

    现在皇上把武将的任命直接放在五军都督府,这是在赋予五军都督府人事权。

    而五军都督府是直接向皇上负责的部门,也就等于皇上掌握了军权。

    “还是温爱卿深知朕意!”

    崇祯皇帝点头,夸了一句温奸相,然后对着目瞪口呆的张之极说道:

    “不错,朕想在五军都督府下面成立考功司和武选司,考功司负责考教武将功绩,武选司则负责将官的升迁。

    英国公以为如何?”

    “皇上英明,早该如此!”

    还能如何,自然是这样啊!

    张之极除非脑袋进水了,才会不答应。

    有了任命武将的权力,五军都督府的地位自然得到极大的提升,而作为掌管五军都督府的京营总督,权柄无限。

    并且,这才是真正的文武并重。

    不过,他担心的是能不能实行。

    武将想要拿回自己的升迁渠道,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早有人提出。

    但都被文官给否了。

    如果皇上能办成此事,相信大明所有武将都会拥护支持皇上。

    “温爱卿以为如何?”

    崇祯皇帝扭过头,对温奸相问道。

    这件事情,老实讲,还真需要他帮忙压制文官的声音。

    能不杀就不杀,平和一点没有什么坏处。

    不过,这件事情,却是非办不可。

    同级武将见到文官要磕头,这不是被打断了脊梁骨吗?

    一支被打断了脊梁骨的军队,你想指望他们打胜仗,难度不是一般大啊!

    想要一支如臂使指的军队,这个权力就必须拿回来,这样才不会让武将低人一等。

    所以,这事崇祯皇帝谋划好久了,现在是最佳时机。

    “内阁臣以为可!只要兵部答应就成。”

    皇上的话,温奸相历来不会拒绝。

    当然,拒绝也没用。

    皇上换一个首辅很容易。

    尤其是他,整个东林党人对他恨之入骨。

    但这件事情关系到兵部和吏部,武选司是兵部的,考功司则是吏部的。

    吏部没问题,闵洪学是他一手提拔上来,听话得很。

    而兵部的孙承宗,却是需要自己去沟通了。

    如果不成,那就要皇上他老人家出马了。

    他做事向来滴水不漏,所以提前说一声。

    “不答应也得答应!”

    崇祯皇帝呵呵两声,让温奸相的脖子凉飕飕。

    倒是英国公张之极最近跟崇祯皇帝没有接触,不明白呵呵的意思。

    不过,很快他就明白了呵呵的意思。

    因为,崇祯皇帝让人叫来了老王。

    “让人盯着京城,如果有人串联闹事,东厂不必顾忌,直接抓人!”

    崇祯皇帝看了一眼急匆匆而来的老王,淡然的吩咐道。

    这道旨意针对的主要是京城勋贵,今天英国公携重礼来拜年,加上大明皇家周报的宣传,相信很快就会传遍勋贵圈子。

    那么问题来了,这些勋贵应该怎么办?

    崇祯皇帝不知道他们的反应,那自然只有先防范。

    “老奴遵旨!”

    老王连忙答应。

    “派个人去见见新乐侯,最近京城是非多,让他谨守门户,约束府中子弟,少同其他人往来。

    府内子弟若是有才能的,就安排进国子监读书去吧。过完年之后,让他带着家人去凤阳替朕守上一年祖陵。”

    见到皇爷如此安排,老王顿时意识到,皇爷是要下决心整顿京城里的各家勋贵了。

    所以先把自己的外家遣走,免得其被牵连了什么案子里去。

    他口中连连应是,心中想着应该如何给新乐侯点明厉害关系,免得这位他懵懵懂懂的上了别人的恶当。

    “还有,盯着武选司和选功司的人,吏部和兵部的人也盯紧了。

    哪些人想闹事,把他们的罪证找出来,下诏狱!”

    这边温奸相还没有和吏部尚书闵洪学、兵部尚书孙承宗沟通,崇祯皇帝却已经准备下手了。

    “老奴明白!”

    老王轻轻的来,又轻轻的走了。

    可这却让张之极看到了崇祯皇帝的变化,过去,皇上不是这样的。

    他讲究师出有名,讲究堂堂正正,讲究仁义道德,讲究……

    可现在,皇上不讲究了。

    讲究的皇上做不成事,因为没有人会听他的。

    不讲究的皇上可以做成事,因为刀架在脖子上。

    英国公张之极很庆幸自己的明智之举,保持和皇上一条心,同时也保住了张家的富贵。

    今天来皇宫,无疑是他这辈子最正确的决定。

    其实他不知道的是,做出正确决定的并不是只有他一人。

    今天的皇宫,也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

    只是,他没有向崇祯皇帝拜年,却向田贵妃拜年。

第一百六十八章 你就不能学学魏公公() 
。。。。第一卷风雨飘零

    承乾宫西暖阁内,田贵妃正同自己的父亲田宏遇,也就是崇祯皇帝的另一个老丈人在叙话。

    今天田贵妃奇怪的发现,父亲好像变了。

    以往父亲来看望自己,从一开始就不断的在唠叨,皇帝女婿太过薄情,赏赐的田地太少,给的职位很低,只是一个锦衣卫指挥使,没有爵位。

    同样是老丈人,死鬼周奎却封为嘉定伯,这很不公平。希望女儿跟皇帝女婿吹吹风,不然家里穷的只能吃土。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基本内容就是要封赏。

    这大明的江山都是皇帝女婿的,怎么能眼睁睁的看着老丈人家受穷呢?

    可今天,父亲对自己只字不提封赏的事情,而是嘘寒问暖,让她受宠若惊,很是不习惯。

    “父亲过来可有其他事情?”

    讲了半天,也没进入主题,田贵妃索性敞开天窗说亮话。

    “女儿啊,皇上接下来是不是要对……为父动手了。”

    憋了半天,田宏遇咧着嘴,吭哧吭哧说出这句话。

    经过死鬼周奎的事情,他怕了。

    哪里想到,国丈周奎一生都在敛财侵占土地,偌大财产,可到死了却一点没有剩下,全部充公皇庄。

    跟他这个正牌的国丈相比,自己算个屁啊!

    皇帝女婿可以对正牌老丈人如此绝情,那他这个连国丈都称不上的,在皇帝女婿眼里又算什么?

    要知道这些年,他也是搞了不少土地和财物的。

    “你们呐,可真是太贪婪。”

    知道父亲的来意,田贵妃叹了一口气,有些萧索的答道。

    国丈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