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南宋不哭 >

第32章

南宋不哭-第32章

小说: 南宋不哭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着大腿扎去。

    嘶,杨成文跳起来,咧着嘴,很疼的样子。,不过效果倒是挺好的,瞌睡不翼而飞。

    眼见杨成文专心致志的读书,五爷犹豫了。

    那天,二哥喝得酩酊大醉,直叫上天不公,多好的孩子呀!

    真是一个意志坚定的好孩子,我是不是

    短短的半个时辰,杨成文扎了三次,龇牙咧嘴,上蹦下跳,五爷又觉得好笑,又感到难受,那一点点犹豫也慢慢地消失殆尽。

    一直过了大半夜,杨成文才疲倦地收起书。

    “各位先祖,成文明天再来陪你们。”

    五爷急忙闪到一边,眼瞅着杨成文消失在围墙外,才走进大厅。

    “我是不是告诉老二一声,算了,这孩子躲在这里读书,肯定不想让别人知道,学文,谈何容易啊!”

    杨成文并不知道已被发现,悄悄地回到老杨家,摸进房内。

    老天关住了一扇窗,也许会打开一道门,那是安慰老爷子的话,杨成文却知道,想要实现梦想,只有一条路。

    这条路是悬崖峭壁,却是唯一通往梦想的地方。

    于是,在伤恢复的差不多时,杨成文再次来到史家庄,先买了一本手抄大学,里面都有注解,倒不难读。

    庄稼人天一黑就睡觉,而且宋朝蜡烛也不便宜,杨成文想到了祠堂,一对长明灯照的灯火通明,又安静,正是读书的好去处。

    躺在床上,仔细回想刚才读过的书,一转眼,忘的七七八八了,只记得几句,默默念了几遍,才沉沉睡去。

    六月的天气,中午的太阳开始变得毒辣。

    老杨家的人天没亮就起来了,大娘忙着做饭,大伯整理农具,杨志清哭闹着。

    得益于练武时的习惯,杨成文早早醒来,背诵了几遍大学,洗完脸漱完口,桌子上早已摆好热腾腾的馒头。

    “小文,你伤势还没有完全恢复,休息一天。”老爷子道。

    “爷爷,我已经好了,而且也不是重活,不过是到秧田里除草。”杨成文摇摇头道。

    真气散了,练不成武就不算武社的学员,以杨家庄的规矩,只能种田或者到外面寻找营生。

    “公公,昨晚没睡好,咳嗽,我今天就不下地了。”杜月英苦着脸道。

    才两个月,杜月英变得又黑又瘦,仿佛一个地道的农妇一般。

    “老三家的,如今是农忙,你二嫂生体弱,还不是天天往地里跑,”二伯冷冷道。

    杜月英咬咬牙,拿起一个馒头,胡乱吃了几口。

    清晨的风凉凉的,空气特别清爽,小鸟儿欢快地在树上唱着歌。

    “四爷,早呀!”

    “小二十八,今年的秧苗数你家最好,又青又壮!”

    “这不是成文吗?怎么”

    “二十八叔,早。我呀,以后只能种地了!”杨成文笑了笑道。

    一开始那些同情惋惜的目光令杨成文心中隐隐作痛,时间久了,也慢慢习惯。

    古代可没有除草剂,双脚站在秧苗的空隙之间,将杂草清除,活虽然简单,却极为繁琐,长时间弓着腰,后退时也要小心翼翼,避免踩坏秧苗。

    近百米长的稻田一步一个脚印到达终点,平常很近,如今仿佛没有尽头。

    杜月英不时往后看,渐渐地失去耐心,最后干脆走上田埂,坐下休息,看着稻田的眼神带着怨愤。

    “小文,回家去拿些茶水,口渴了!”老爷子突然道。

    早晨本就凉爽,活是细活,不会流汗,哪有口渴一说。杨成文知道老爷子心疼自己,借故休息一番。

    “爷爷,除草和猿戏有许多共同之处,正适合锻炼身体,您让英姨回去吧!”

    老爷子叹了口气。

    真的很累,杨成文觉得腰仿佛断了一般,低着头根本不敢往后看。

    体力活虽然辛苦,正是考验意志力的时候,坚持下来,总会做完,比读书容易一万倍。

    如果半途而废,以后读书也会找各种理由推脱,再加上起步晚,只怕真的要种田了。

    当双脚碰到田埂,杨成文抬头望去,浑浊的水清晰地在秧苗中泛起波澜,不由露出了欣喜的笑容。

    这是一场战争,终于赢了。不怕不成,就怕不恒!

    小文不该是种田的!老爷子看着杨成文稚嫩的的面孔,心中越发肯定。

    晚上去找老二,即便豁出老脸不要,也要想想办法。

    农活总是做不玩的,旱地里的小麦成熟了,金色的麦穗在阳光下闪烁着夺目的光彩。

    杨成文忙碌着,原本白净的脸庞很快晒黑,人也瘦了,显得更加挺拔。

    杨家庄人也渐渐变得习惯,天才夭折,从此杨家有多出一名种田汉子,几年以后,娶妻生子,如同大多数的杨家人一般,平平凡凡过上一生。

第57章 三国() 
子曰:“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视之二弗见,听之而弗闻,体物而不可遗言。使天下之人,齐明盛服,以承祭祀”

    大学总算背完了,只有十一章,每一章只有几句话,可是其注解几乎有一本书,杨成文为此用尽了办法。

    当改锥渐渐失效后,杨成文用绳子系在柱子上,套在脖颈处,上面放满了植物的尖刺,一旦分心或者想睡觉时,身体移动,扎得生疼。

    这是变相的悬梁了。

    今天又去史家书院买来中庸,依照以往的进度,只怕要读上一年。

    欲速则不达,杨成文明白其中的道理,读了两个时辰的中庸,又拿出一本书,却是从十八叔那里要来的武经总要。

    “每有变阵,先鼓而为直阵,然后变为余阵之法。物阵毕,两军集,俱为直阵。又击三鼓,有司偃旗,士众皆跪”

    杨成文口中念念有词,将小石头一一铺在地上,按照书上介绍变换阵型。

    说来也怪,四书五经生涩难懂,可是武经总要上介绍的布阵之法,杨成文是一点就透,也不用悬梁,也不用刺骨,精神抖擞容光焕发。

    整整过去一个时辰,杨成文才艰难地将武经总要放入怀中,继续啃那四书五经。

    五爷静静地站在门外,一个多月,已经养成习惯。

    每一天看到孩子的微小进步,由衷地感到高兴,每次看到孩子疲惫不堪时,特别感到心疼,不管最后结果如何,杨家有你这样的后辈而自豪。

    杨成文也早早地知道被五爷发现了,两人很有默契,隔着一扇门,彼此故作不知。

    时间总是不够用,地一定要种的,书一定要读好,可字在古代为脸面,总不能不要脸吧,杨成文不得不再提前一个时辰,如此一来晚上休息的时间不到四个小时。

    幸好夏天白天长,可以睡午觉。

    随后麻烦也来了,八月正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没有电扇,没有空调,哪里能睡。于是乎,小孩子们成群结队在月光下捉迷藏,大人们则到大槐树下闲聊。

    一直等到下半夜气温降低才回去。

    杨成文总不能如以前一般吃完饭早早地回到房里,假称睡觉。而且,祠堂的规矩极严,五爷是默许了,总是坏了规矩,一旦让族人知晓,两人都要受到惩罚。

    街道上,小树林里都是人,万一发觉了。

    只能将时间延后了,吃饭以后,杨成文假称到山上乘凉,暗暗背诵早已背会的大学。

    这天,老爷子叫住了准备上山去的杨成文,爷俩慢悠悠地走向大槐树。

    “小文呀,你八叔的亲卫队正差一人,我和你母亲商量过了,想让你去临安!”老爷子摇着大竹扇道。

    杨家子弟一般有两条出路,一是考武举,当初岳爷爷便是走的这条路。一是投靠长辈,一步步从底层爬起,八叔杨存中,还有老吴家都是这么崛起的。

    第二条路相对简单多了,只要有能力,很快便能爬起来。

    这一辈的杨家子弟已经成熟,虽然只是一个亲卫,却是抢破脑袋的肥缺,二爷爷能将名额留给自己,确实不容易。

    “爷爷,我年级还小,多的是几乎,还是让给族人吧!”杨成文有自己的打算。

    首先,八叔和岳系水火不容,只怕日子并不好过。再就是从历史来看,此次宋金议和,和以往大大不同,会有近二十年的和平。

    没有战事,想要脱颖而出是不可能的。

    “你还真想种田不成!”老爷子怒了,瞪着眼睛吼道。

    杨成文笑了笑,低下头并不出声。

    老爷子也摸清了杨成文的脾气,知道无挽回的可能,只把扇子摇得呼呼作响。

    “你二爷已经定了,有本事去说服他。”

    大槐树下是几块青色的石头,上面坐满了人,还有不少人端着小板凳走来,不分男女老幼,热闹极了。

    老爷子辈分足,青石上早就留下位置。

    “四哥,今天怎么迟了?”十五爷笑呵呵地问道。

    老爷子心情不好,紧绷着脸。

    十五爷并不生气,和杨成文笑了笑,向一旁挪开一点点位置。

    “今年风调雨顺,庄稼收成不错!”

    “五房大山家添了一对双胞胎,我杨家越发兴旺了!”

    “朝廷与金人开始议和了,也不知这次能管多久?”

    “听说要重新划分边界,咱凤县正处在边境,不知道怎么个划法?”

    众人七嘴八舌,东一句西一句,好不热闹。

    “老三十一怎么还没有到?”十五爷突然问道。

    “只怕到不了,今天下午天气燥热,三十一叔去河里冲了个澡,晚上咳嗽。”

    “老胳膊老腿的,哪能受得河水的刺激,”十五爷急了,皱眉道:“每天听他讲故事都上瘾了,这该如何是好?”

    天天在一起,闲话也好,正事也罢,三两句便完了,槐树下变得安静。

    杨成文有些心动,真说故事什么的,现代一抓一大把,可仔细算了算,拿回古代有些不合时宜,譬如水浒传。

    “各位爷爷奶奶,伯伯叔叔婶婶,小子不才,倒是有一个故事,给族人们解解闷!”杨成文站起来道。

    “胡闹,你一小屁孩懂什么?”老爷子板着脸道。

    “无妨,闲着也是闲着,大伙说是不是?”十五爷笑道。

    众人齐齐点头,也没有指望杨成文,只是热闹心理。

    杨成文咳嗽一声,清了清嗓子:“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末七国纷争,并入于秦,及秦灭之后,楚汉分争,又并入汉,汉高祖斩白蛇起义,一统天下,后光武中兴,传至献帝,分为三国。”

    三国演义提前数百年出世,众人本来漫不经心,杨成文一开口,立时被吸引住了,讲到桃园三结义时,大槐树下寂然无息,只有杨成文清朗声音响起。

    待说到张翼德提刀入账杀董卓,杨成文突然止住,笑道:“人情势利古犹今,谁识英雄是白身,董卓性命如何,且听明天分解。”

    完了,众人意犹未尽,大为不舍。

    “九十五,故事虽然好,却只有屁大的时间,乖,继续讲!”十五爷哼哼两声道。

    “十五爷,前些时日看完了三国志,觉得回味无穷,今天临时起意,实在仓促,只有一章,待我今夜回去想好第二章,明天讲来。”

    如果真要讲完,只怕三天三夜都不够,杨成文还要读书,哪有心力,之所以肯站出来,主要是三国演义是军事题材,对杨家人有益。

    “哪有这般吊胃口的,”十五爷嘟哝着拂袖而去,走了几步突然回头道:“老杨家的,明天一定要来,说话算数!”

第58章 谈古论今() 
碧绿的葡萄叶子爬满了围墙,纷纷点点的小花开得正是鲜艳,将史家书院装扮得愈加美丽。

    史厚远将散乱的书架清理整齐,重新捧起书本。

    “史呆子,今天买卖如何?

    清脆的声音响起,一个面如冠玉,身材瘦弱的英俊少年背着手缓缓走进来,秀气的嘴唇微微翘起。

    史厚远抬起头,嘴越张越大,伸着手指头,结结巴巴道:“三三小”

    少年撅起红通通的小嘴,从书架上拿起一本书高高扬起,大眼睛中冒出丝丝杀气。

    “史公子,史少爷!”史厚远连连作稽,告饶道。

    少年转怒为喜,手中的书啪地一声掉在地上,“哎呀,不小心松手了,不知摔坏没有?”

    “没有没有,好好的!”史厚远急步上前,将书收进怀中,慌忙摇头道。

    少年顿感无趣,背着手向外走去。

    史厚远暗暗松了口气,搓了搓僵硬的脸庞,露出热情的笑容,连连道:“史三公子,外头天热,歇歇再走。”

    少年脚步一顿,突然转过身来。

    史厚远措手不及,笑容凝固在脸上。

    “史呆子,我叫你口不对心,我叫你虚伪!”少年拿起书案上的毛笔,随意拿起一本书,缓缓地打着xx。

    史厚远欲哭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