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南宋不哭 >

第23章

南宋不哭-第23章

小说: 南宋不哭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原本清澈的瀑布仿佛一匹脱缰的野马奔涌而下,浑浊的河水撞击河岸,发出阵阵轰鸣。

    杨成文不时抬头看天,神色焦虑。这是立春后的第一场大雨,高坎地的水沟能否起到作用,如果不能,山坡上的水流将顺坡而下,老石头几人可就危险了。

    “成文,不要看了,每年的清明都是这般,待到明日,雨自然会变小!”老爷子坐在椅子上笑着道。

    大雨整整下了两个时辰,终于变小了,天上依然乌云密布,杨成文实在不放心,最后在杨正心的陪同下赶往高坎地。

    大路上泥泞不堪,通往山上的小道到处堆积着黄土和树枝,不时有泥水顺着沟壑流下,将道路冲断。

    平时不过半个时辰的路程,杨成文足足走了两个时辰,汗水和泥浆将衣服湿透。

    翻过山坡,茅屋清晰地映入眼帘,粟苗在细雨中舒展着叶子,石远青和小石头出出进进往外倒着水,秀儿则在清理什么。

    杨成文松了口气。

    “少东家,挡住了,挡住了!”石远青兴奋地叫道。

    山坡上的泥水源源不断地冲刷而下,堤岸却纹丝不动,洪水宛如一条被绑住的恶龙,疯狂地挣扎,最后顺着沟渠流下,注入大河中。

    “杨大哥,真是壮观,先是深沟那边流水,眨眼间水流仿佛瀑布一般从整个山坡上刷下来,仿佛要塌了一般!秀儿姐抱着小不点都吓哭了!”小石头夸张地道,眼中闪着兴奋之色,不过小脸依然白白的。

    小石头异常顽劣,天不怕地不怕,看来当初确实凶险。

    “才不是呢!”秀儿低着头小声辩解道,秀发上依然淌着水。

    眼见茅屋一片狼藉,杨成文道:“大伯,既然上来了干脆帮帮忙吧!秀儿,你去做几个菜,今天吃过晚饭回去。”

    “臭小子!”杨正心摇摇头道。

    “真的!”秀儿顿时俏眼发亮,眉眼间净是笑意。

    茅屋当初修建时,地基打得很高,雨水并没有倒灌进去,主要是雨下大了,茅草挡不住。

    杨正心正当中年,体力和经验处于巅峰之时,再加上石远青,两个师傅两个小工,很快便将茅草屋重新整理了一遍。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40章 神力() 
细雨如丝,四人的衣服渐渐湿透,秀儿煮了一锅姜汤,跑出跑进端到每个人的手中。

    几个蔬菜,一碗鸡蛋汤,虽然简单,却颇为用心。

    杨正心是个非常随便的人,初次体会到了秀儿的热忱,碗中的稀饭刚刚吃完,秀儿连忙放下碗,接过盛满,这种待遇让杨正心很不适应。

    很明显的,杨成文的笑容更多了,吃的也很香甜。

    成文有福了!也许是好事,也许是坏事,杨正心心里琢磨着,是不是找个机会跟老爷子谈谈,又想到成文年纪小,暂时放到一边,以后或许有别的方法。

    “杨大叔,杨大哥马上就要练杨家枪,我也能练武吗?”小石头突然问道。

    石远青猛地瞪了小石头一眼,笑着道:“东家,小孩子不懂事,您千万不要往心里去!”

    乱世谁不想学武,一则可自保,二则可投军,虽然提着脑袋过日子,却衣食无忧。如杨家庄这种将门世家,是绝不会招收外姓子弟的。

    “学武需要资质,说说你有什么特长?”杨正心笑呵呵道。

    “我能吃十五个馒头,单手能举起石磨,掏鸟窝没有谁能比过我!”小石头昂起小脑袋道。

    秀儿咯咯笑起来,吃也能算是特长,那不就是吃货吗?

    杨成文张大了嘴。

    小石头能吃能睡,杨成文早就知道,这几个月食物充足,长胖了许多,却从来不知道小石头有这么大的力气。

    单个石磨不过五十来斤重,可小石头还不到十岁呀。

    “杨大哥,瞧不起人!”小石头眼见杨成文不相信的表情,气鼓鼓地走到石磨前,扎紧腰带,双脚站定,单手抓住石磨。运气大喊一声:“起!”

    石磨微微一颤,被举到了空中。

    “好!”杨正心叫道。

    “那我练武有希望吗?”小石头放下石磨,脸不红气不喘,希翼地问道。

    “杨家枪不外传,这是祖宗定下的规矩,不能违背!”杨正心道。

    小石头顿时傻了眼,低下头无情打采地坐在板凳上,杨成文笑了笑,将馒头撕成一条条的,放进稀饭中。

    “不过,杨家庄不是只有杨家枪,”杨正心轻笑着道:“杨家将杀敌无数,偶尔也会得到一些别的武功功法,再加上一些别的因素,几百年累积下来,有刀有锤有棍有斧等等,以便杨家子弟观摩!”

    “杨家招收外姓人极为苛刻,首先是要身家清白,而要看品性,三要对杨家绝对忠诚!”

    “小孩子瞎胡闹,我只想石头平平安安过一生,学什么武!”石远青慌忙解释道。

    杨正心诧异地看了杨成文一眼。

    三个条件看是苛刻,对小石头来说极为简单。第一个条件,单看小石头父子的谈吐和举止,不像是大富大贵之人。

    第二三个条件更不时问题。土地之争时,小石头舍命救杨成文就可以证明一切,再加上小石头年纪小,可塑性强。唯一的问题是,练武所需要的开支全部由老杨家承担,这可是需要很多银两,以老爷子对成文的疼爱,再加上能为成文找一个得力臂助,老爷子肯定会答应的。

    杨成文皱了皱眉,笑着道:“不学就不学,大不了等我学会了再传授给小石头。”

    如此一来,小石头就不能算是杨家外姓子弟,即便有银子也享受不到杨家秘制的药膏。

    石远青不再言语,也没有反对。

    “成文,我走眼了,看来老石头大不简单呀!”杨正心回头看了一眼高坎地,笑着对正专心赶路的杨成文道。

    “大伯,人都有秘密,只要他们诚心对我就好就成!”杨成文缓缓道。

    杨家人在暴雨来临之前就开始忙碌起来,准备一年一次的祭祀。

    祭祀之前忌讳颇多,大大小小十几条,诸如斋戒,不得喝醉酒,不得食肉,不得淫邪玩乐等等。

    而在当天的祭祀中还有更多规矩,一忌仪度错乱,二忌衣冠不整整整一张纸,必须全部牢记,特别是杨成文这种,更是要熟记于心。

    祭品更是丰富,总计有六畜,马、牛、羊、鸡、犬、豕,还有粮食五谷。

    大戏是必不可少的,却不是外来的戏班子,全是杨家人自演,剧只有一个,名曰血战金沙滩。

    那是杨家人的光荣,也是杨家人的悲壮和惨烈。

    前世时,父亲有一次乘坐北同蒲的火车经过那里时,列车播音员或者其他知晓这个地方的人,总要手指窗外说:“快看,这就是杨家将战斗过的金沙滩。”听着无不转头注目窗外。

    每当父亲讲起这段经历,眼中总是有自豪和悲壮。

    杨成文一直想去看看,看看那片祖先鲜血染红的土地。

    “爷爷,孙儿给您磕头了!”

    一名二十左右的年轻男子跪在地上,咚咚咚,便是三个响头。

    “刚儿,快快起来!”老爷子抚着胡须,呵呵笑道。

    清明的前一天,武社终于放假,杨志刚和杨志勇都回家了,四合院内更加热闹。

    “见过大哥!”杨成文老老实实上前行礼。

    杨志勇几乎是大伯的翻板,国字脸庞,大眼炯炯有神,英姿勃勃中透着稳重,还有一丝若有若无的煞气。

    绝对杀过人,见过血,杨成文可以肯定。

    “二弟!”杨志刚握住杨成文的手,眼中的激动一闪而过,用力摇了摇,“都过去了。”

    “是啊,都过去了!”杨成文笑着道。

    在杨家庄住了三年,即便是再忙,总是会见上一面的,以前仿佛是陌生人一般,如今突然成为兄弟,心情总是有些复杂的。

    “二哥,”杨志勇挤眉弄眼上前抱拳行礼,然后波不急待地转身,笑呵呵地宣布道:“我终于不再是千年老幺了,杨志清,叫三哥!”

    “大哥,二哥,三哥!”杨志清甚会偷懒,抱着小拳头转了一圈,统一行礼。

    “不行,必须重来一遍!”杨志勇不依了,摇着手抗议。

    正闹得不可开交时,外面传来敲门声。

    “志勇,”杨志刚头轻轻一扬。

    “谁呀?真会挑时候。”杨志勇万般不情愿,却还是乖乖地跑上前去,将门打开。

    一个头戴三山帽,身穿黑色长袍,腰挎大刀的中年男子站在门外,手提一坛酒,颇有威严的脸上挂着笑容。

    “十三哥!“杨正心笑着叫道:“不愧是吃官家饭的,每年都很准时呀!”

    “十三叔!”杨志刚拉着杨成文和杨志清的手,上前行礼道。

    “好,不错,一年不见越发沉稳了!”十三叔笑了笑,眼睛在杨成文脸上微微停留,大步上前行礼道:“四叔,您老越发精神了!”

    “好好好,远兴,如今这世道越发乱了,明天杨家人都要到祠堂祭拜,家里面全仰仗你了!”老爷子笑着道。

    “四叔,您老放心,我先走了,改天再来看望您!”杨远兴弯腰施礼,转身向外走去。

    “十三哥,有时间来坐!”杨伟心笑道。

    “二十五弟,好好呆在家里吧,在家千日好,出门万事难!”杨远兴点点头道。

    此时的杨家庄,数十名捕快全副武装守在村口,将所有的进口全部封死,落霞坡的刘大当家也得到警告,所有的流民不许下山,违着格杀勿论。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41章 祭祀() 
祠堂建在后山,占地数亩,为一个巨大的四合院,全部用山上的百年老树建成,上下两层,有大门、戏台、过厅、廊坊、正厅,呈长方形。

    雨终于停了,阴云消散,稀稀落落的星星散布在天际,发出朦朦胧胧的光芒。

    杨家庄灯火通明。

    穿着素净的新衣,搀老扶幼,全家出动,瞬间融入青石路上的人流中。所有的人脸色肃穆,散乱的人群静悄悄的,草丛中蛐蛐的叫声清晰可见。

    祠堂前是一个宽阔的广场,青石铺成,经历数百年的岁月沧桑,依然光亮如镜。

    很快,广场上站满了人,以辈分依次排列,静悄悄地等候天明。

    以辈分算,杨成文为第九代,所以站在最后面。

    当第一缕晨曦划破夜空,祠堂大门轰然一声打开,所有的杨家人跪在地上,行三跪九磕大礼。

    “浩浩乎,平沙无垠,夐不见人。河水萦带,

    群山纠纷。黯兮惨悴,风悲日曛。蓬断草枯”

    一名花白头发的老者高声诵读祭文,声音苍老,却极为洪亮,一字一句铿锵有力。他是族中硕果仅存的五代族老,深居简出,只在这种特殊场合才会出现。

    祠堂坐北朝南,门前有一对蹲坐的石狮子守护,相貌极其威武。祠门以南有三间楼台,名为“颂德楼”,这里是杨家人祭祀祖先的祭台。

    杨成文尾随族人沿台阶而上,入目所见是三块悬挂的金字匾额,分别是“奕世将略”、“一堂忠义”、“三晋良将”。

    祠堂两厢却是一些连环壁画。

    刀枪林立,马蹄乱舞,狼烟直冲霄汉,凤舞狂沙,血溅夕阳,战鼓震天敲响!

    大朗杨延平,舍生忘死,顶替宋皇赴鸿门宴。

    二郎杨延定,三郎杨延安,乱军中阵亡。

    四狼杨延辉,八郎杨延顺,精疲力竭被俘。

    五郎杨延德,走投无路出家。

    七郎杨延嗣,两狼山搬救兵被乱箭射死。

    老令公英雄一世,“望兵兵不到,盼子子不归”,最终一头撞死在李陵墓!

    杨成文看的热血沸腾,恨不得身在其中,与先祖一同杀敌,即便是马革裹尸,也心甘情愿。

    “狗日的贼老天,为什么不让我重生在哪个时代!”

    队伍越走越慢,所有的杨家子弟拳头紧握,双目含泪。

    “父亲!”只听得一声悲吼,一名少年跪倒在地,原本秩序井然的杨家人顿时停滞下来。

    “杨继周,此乃族中大祭,不得喧哗,念你思父心切,不予计较。”一道苍老的声音传来,语气颇为严厉。

    一旁有两名杨家青壮上前,强行搀扶着杨继周离去。

    那是一幅幅新画的壁画。一名将军身穿铁甲,横枪跃马,傲立在小商河边,铺天盖地的长箭仿佛蝗虫一般

    可惜!杨成文轻叹一声。

    后院是祠堂的主体,有正殿十间,正中是祖宗牌位以及老令公佘太君像,左右两旁是杨家八子,无不器宇轩昂姿容伟骏。此外还有许多石碑,都是褒扬杨门忠烈的文字,

    祭台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