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南宋不哭 >

第22章

南宋不哭-第22章

小说: 南宋不哭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诗,史家书院闻名陕西道,果然名不虚传,小妹今天大开眼界!”朱小姐轻叹一声道。

    “好湿!”一道突兀的声音响起,却见一个少年赤着脚,卷起裤腿,骑着大水牛摇摇晃晃走来,嘴角挂着一抹似有似无的笑容。

    那双眼睛使劲地盯着一群女子看,**裸的毫不掩饰,露出浓厚的兴趣。

    朱小姐大家闺秀,何曾见过这等阵仗,在那眼光下,仿佛赤身**一般,不由低下螓首,脸红得如朝霞。

    “那里来的野孩子,简直是大煞风景!”史志平不乐意了,好不容易准备了几天的一首诗,酝酿许久,终于得到佳人的赞赏,原准备清高谦虚一番,却被坏了好事,让人情何以堪。

    “风景?”少年愣住了,这一方青草最是稚嫩,几天来都是在这里放牛。眼见着好好的草被踩得平平的,简直是糟蹋。

    “非礼勿视!那里来的狂徒,竟敢对朱小姐不敬!”史青扬和史侯远正气凛然,挡住少年的视线。

    真白,白得像瓷娃娃一般,估计是太阳晒少的缘故,细腰盈盈一握,真担心风大了会吹断。

    嗯,古代的女子就是不同,文静羞涩。

    杨成文第一次见识到真正的大家闺秀,仔细体会着古代美女和现代的区别,却不料让某些人做起了护花英雄。

    “再看,挖了你那双贼眼!”别的女子一副怕怕地表情,史若华却上前几步,戳着白嫩的小手指头娇喝道。

    “肤如凝脂,红带生香!”杨成文摇头晃脑叹道。

    “什么红带,红带!”史若水低头左看右看,才发现一根红色的带子从雪白的香肩处露出来,不由发出了一声惊天动地的尖叫,一阵风似的跑的不见人影。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38章 游戏() 
进了老杨家,总不能天天游手好闲无所事事,二伯二婶心气儿本就不顺,免不了说些风凉话,所以杨成文自告奋勇当上了放牛娃。

    可惜不会吹笛子,杨成文很遗憾。

    山上草木葱郁,只需照看好不要糟蹋庄稼就成,谁知刚刚发现一块上好的草地,却被人意外地占领了。

    “杨家庄英雄辈出,却不想出了个登徒子!”史青扬双眼喷火,折扇指指点点,如果不是考虑杨家子弟不好相与,只怕要上前动武了。

    “美好的东西总是让人欣赏的!”杨成文摇摇头笑道:“譬如这美丽的花,譬如清澈的小溪,总是会让人不自觉地沉醉其中。”

    “不可理喻!”史青扬冷笑道。

    观念不同,对牛弹琴,杨成文懒得啰嗦,轻拉牛绳,就待离开。

    “刚才听你说好诗,莫非你也会作诗,杨家的武功天下闻名,却没有听说过会作诗的!”史志平不乐意了,破坏了爷的好事,怎容你轻松溜走。

    作诗?老子连造句都不会。刚才见你们玩得高兴,不由想起以前网上的段子,脱口而出“好湿”而已。

    “杨家人会作诗,母猪都能上树,不过是头脑简单的武夫一个,羞与为伍!”史志平摇摇头鄙视道,心中的一口恶气总算出了。

    杨成文不乐意了,说我武夫可以,头脑简单就不成。

    “不就是诗吗,几个字组合在一起便成,这有什么难的!”杨成文呵呵一笑道。

    组合?史志平又觉得好气,又觉得好笑,本公子十年寒窗苦读,搜肠刮肚三天,才写出一首绝句,这个放牛娃居然认为不难!

    原本安静的少女们仔细地打量杨成文,莫非这是一个与众不同的放牛娃,然而左看右看,那裤腿上的泥巴,以及流露出来的气质,确实与文雅搭不上边,人细看之下还是比较英俊的,有一种野性的放荡和不羁。

    “你你你如果真能作出诗来,我就,我就”史志平气得急急巴巴。

    “怎样?”杨成文笑着道。

    “我就就喊你大哥!”史志平胖脸纠结在一起,仿佛便秘一般,最后两个字几乎是咬着牙说出来的。

    “且慢,”一直默不出声的史侯远突然站出来道:“何为诗?必须对仗工整,必须押韵,必须是以踏青为题材,必须能得到我们的肯定。”

    杨成文眼睛越睁越大,写首诗居然闹出四个必须,不由眉梢轻扬,笑着道:“休说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肯定就不需要你们了,几位姑娘美若天仙,想必定时淑女才女,不会有私心!”

    眼见杨成文不慌不忙的样子,史家三杰也疑惑起来,难道说这放牛娃真是一个高人不成!

    不,绝不可能,杨家私塾连三流都排不上,以杨家人的血统,出了一个读书人,只怕会闹得家喻户晓。

    装,继续装

    “我要开始了,”杨成文轻笑一声,指了指飞舞的蝴蝶道:“咱就来个简单点的,咏蝶吧!咳咳咳”

    “一只两只三四只!”

    噗嗤,几名女子忍不住,捂着小嘴娇笑起来。

    史家三杰眼见杨成文一副大文豪的样子,正提神戒备,鸡蛋里挑骨头,准备将其贬得一文不值,再放在脚底踩几踩。

    谁知尼玛的,这是诗吗?史家庄稚龄儿童都比这作的好,没有韵味,没有文采。

    拜托,不要这么差好不好!

    “第二句该不会是五只六只七八只吧?”史志平斜着眼睛冷笑道。

    “真聪明!”杨成文轻笑着竖起了大拇指,连连点头。

    简直是恬不知耻,这脸皮比城墙还厚。

    “你还是安心放牛吧!”史青扬挥挥手,仿佛赶苍蝇一般。堂堂史家三杰居然与这种人比诗,简直是笑掉大牙。

    “那怎么行,我的诗还没有作完呢!大丈夫岂能言而无信!”

    “放牛的,第三句一定是九只十只十一只喽!”史若水终于整理好了衣服,咬着牙齿走过来,大眼睛中射出的光芒仿佛利剑一般。

    “史家小姐果然兰心蕙质家学渊博,这都能猜到,我是自愧不如!”杨成文一脸惊讶地表情,看那架势就差六体投地了。

    咯咯咯,少女们靠在一起差点笑岔了气。

    今天的春游真有意思,这个放牛娃太太太能装疯卖傻了,唯有朱家小姐,轻皱柳眉,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

    赶也赶不走,史家三杰觉得简直倒了八辈子霉,任由那些狗屁不通的诗句**着耳朵,只得仰起头,一副认命的委屈样子。

    哪知,过去了半天,依然没有动静。

    “第四句呢?”史侯远问道。

    “你们都是聪明的才子佳人,也许能猜出最后一句来,免得我浪费口舌!”杨成文悠闲地坐在牛背上,理所当然道。

    史家三杰差点哭了,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哪有人作诗只开个头,其余的全让别人接,偏偏还打了赌。

    “总不会是十一十二十三只吧?”史侯远小声嘀咕着。

    如果真是这样,可就不是赌诗那么简单了,传出去是杨家的大笑话。

    “一只两只三四只,五只六只七八只,九只十只无数只,飞入花中全不见!史小胖子,那声大哥先记着,以后一定要还上!”

    声音渐去渐远,消失在山林之中。

    最后一句算是点睛之比,令人浮想翩翩,眼前展现出一副清晰的画面,暖洋洋的阳光下,无数鲜艳的的蝴蝶飞舞,最后飞进

    新颖独特,以文采来说此诗只能算作中等,却强在新奇,用最简单朴实的语言从另一个角度书写了春天。

    史家三杰面面相觑,杨家什么时候出了这么一个怪才。

    “公子果然与众不同!”朱小姐抬起头,却发现眼前空空如也。

    主要是最后一句出来,将整首诗升华,惊讶之余,细细品尝,并没有注意到杨成文悄悄离去。

    “你到底是谁?”史志平高声叫道。

    史家和杨家一文一武闻名整个陕西道,如果杨家的人作诗高过了史家,实在有些难以接受,如今正是春暖花开之时,也许是别家的少年呢!

    “记住了,哥哥叫杨成文,杨家将的杨,成功的成,文韬武略的文,可别认错了债主!”

    “真啰嗦!”史志平郁闷地低着头,嘟哝道。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39章 大雨() 
输人不输阵,杨成文心中其实后悔了,杨家本就是将门世家,保家卫国血战疆场,不会作诗也是正常的。

    主要是屎家三杰居高临下的目光换作旁人,只得无声无息离开,偏偏杨成文是穿越过来的,肚子里装着几首比较有名的诗句,即便古汉字不识几个,也能拿出来显摆。

    这种事以后再不能做了!杨成文心中暗暗决定,不是自己的终究用的不踏实。

    白白浪费了时间,等到牛吃饱日头已经偏西,杨成文慢悠悠地回到杨家庄时,发现青石路上热闹极了。

    一辆豪华的马车停在盛兴叔的四合院外,很多杨家人围在一起啧啧赞叹。

    “锋棱瘦骨,,长鬃飞扬,肯定是一匹战马!”

    “可惜已过了二十五岁,怕是活不过十年!”

    看来是位贵人回家祭祖了,这几天杨家庄热闹很多,牛车轿子络绎不绝,马车还是第一次遇见。

    杨成文顿足看了看,马成黑色,没有一根杂毛,皮毛也不再光滑,特别是马头和马尾处有很多伤痕,留下一道道印记。

    远远地,大娘和母亲笑吟吟地站在门口,兴致勃勃地谈论着什么,眼神正看向这边。

    “成文,今天怎么回来的晚,错过了大饱眼福的机会!”大娘笑着道。

    “哦,”杨成文低眉顺眼,应付一声。

    “这孩子,性子总是冷,”林氏埋怨一声,“你十婶回来了,刚才还来看望过老爷子!”

    十叔杨再兴虽然是二房一脉,因为八爷爷的缘故,出生在江西,十多岁才到杨家庄。以身殉国后,十婶留在江西,这两年联系很少,想不到此次祭祀,竟然千里迢迢赶来。

    “十弟蒙难,雨荷年轻守寡,日子艰辛,幸好皇帝垂怜,封了浩命,总算有了回报!”大娘叹息道。

    “有了浩命,死后可入祠堂,也算是我们女子最大的心愿与荣耀!”林氏轻声道。

    杨成文微微一顿,将牛牵进一旁的牛屋。

    “成文,赶紧过来看看,老八家送来不少绸缎,你挑一匹,正好做身新衣裳!”老爷坐在堂上招手道。

    杨成文满怀心事,随意看了看,找了一匹颜色淡雅的。

    “你八大爷自幼身体差,不适合练武,不得不做学问,最终中进士,任一县父母官,恰逢金人入侵,老八一句“宁做赵氏鬼,不做他邦臣”惹怒了金人,被完颜宗弼命人破腹取心。小十乃是练武奇才,三十不到将杨家枪修炼大成,晋升为超一流武将,放眼天下难逢敌手,可惜过刚易折,惨死小商河。”

    “幸好老天保佑,老八这一脉后继有人,你十叔留下一子,名唤继周,与你一般年纪,这次你十婶回祖屋祭祖,最主要的原因便是想将他留在杨家庄。”老爷子抿了一口茶,目光望着院子出神。

    “十叔勇猛无双,杨继周定然天赋异禀,杨家也许能再出一员猛将!”杨成文见老爷子隐现哀伤,笑着道。

    “你真以为超一流猛将是白菜豆腐呀,我杨家数百年也就令公老祖和小十达到此境界,”老爷子被逗笑了,摸了摸杨成文的头发,叹道:“自古时势造英雄,三国时猛将最盛,吕布、关张赵、典韦等等,我朝也不差,单单岳家军便有十大将,可惜”

    “那大哥如今是什么境界?”杨成文问道。

    “哦,刚儿呀,”老爷子咪起眼睛,脸上笑开了花,“刚儿性格刚毅,如今怕是三流武将,有望在三十岁巅峰之时达到一流武将,如你三叔存中一般。”

    爷孙俩越谈越高兴,杨成文故意迎合老爷子,总往杨家的功绩上迎。

    大娘和林氏很快便进来了,脸色却不是很好。

    “瞧瞧那个得意劲,穿着绸缎新衣,手腕上戴着一个玉镯子,故意在我们面前晃来晃去,看着心烦!”大娘小声嘀咕道。

    “那镯子确实成色很好,价值不菲。”林氏苦笑道。

    “再好也是别人送的,又不是自家挣来的,月英也是,巴巴地跟在春婶后面“大娘恨铁不成钢道。

    “都是一家人,那里来的怨气!”老爷子哼哼两声道:“成文,将你父亲叫回来,小十的媳妇他去凑个什么劲!”

    “公公,还是我去吧!”知子莫若母,林氏急忙道。

    距离清明还有几天,晴朗的天气突然一变,天阴沉沉的,狂风呼呼作响,豆大的雨滴倾洒而下,朦胧大雾从山间蔓延而出,将整个杨家庄笼罩在山水之间。

    原本清澈的瀑布仿佛一匹脱缰的野马奔涌而下,浑浊的河水撞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