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之军阀 >

第95章

三国之军阀-第95章

小说: 三国之军阀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成就王霸大业的志向。

    高祖何许人也,大汉开国皇帝刘邦,而萧何乃汉初三杰,最被刘邦信服,每临战事,都是萧何负责镇守后方,安抚百姓,供给粮食,筹备军资器械,可谓是居功至伟。

    如今韩烈把张昭比作萧何,在表达了志向的同时,也对张昭给予了最高的肯定,以至于年过不惑,素来心境沉稳如山的张昭,也不由变色再拜道:“下臣惶恐,蒙主公如此赞誉,实恐难以受此重托。”

    “哈哈,子布先生过谦了。”韩烈却是开怀大笑一声,转而对张老夫人道:“伯母,我可是闻到府上的菜香了,是不是该上菜了?”

    “今日高兴,老身也要违背规矩,好好敬子扬一盅酒。不过再此前,老身得去给子扬烧一道拿手菜,好好款待一下吾的好侄儿。”眼见儿子与韩烈一见投缘,张夫人此刻也是大喜过望,忙转身前往后厨而去。

    “今日家母如此高兴,看来都是主公的功劳,臣感激不尽。”眼看着母亲这般高兴,张昭欣慰之余,再表达了感激之情后,似乎想起了什么事,忙对下首的儿子,道:“阿嗣,快请子山上堂。”

    “不劳子布兄相请,某冒昧在门外听候多时了。”就在张昭话音落下之时,张奋陪着一个青年儒服长衫的士子走了进来。

    “主公,职位是淮阴步骘,步子山,乃是难得的青年才俊,故特引荐与主公相识。”张昭颔首与青年示意之时,一边向韩烈介绍了一下来着身份。

    “拜见韩将军,顾大人。”上前行礼拜见的步骘,态度谦恭而不谄媚,倒也确实显示出他不凡的气度。

    “子山之名,吾早已经听元叹提及,原本是打算明早去拜访先生,不想今日意外相遇,倒是喜事一件。”韩烈回礼之余,笑着请其一道入座。

    “这座倒是可以坐,但有一事,在下还需将军明示,吾虽才识浅陋,却有心成就一番功业,所以日前听闻将军招贤纳士,吾不才,特前去应试,敢问将军将如何安排我等应试之人?”步骘刚才在大堂外,已经听到韩烈在大堂上的一席话,对于韩烈的志向,以及对张昭的认可,他到并没有觉得有什么过分之举。

    尤其是对招贤纳士一事,步骘更是认可的,作为家道中落的士子,步骘这几年在吴郡的日子过得不但不好,相反还十分艰难,但他都始终保持着平静的心态,虚心求教,刻苦学习,这才赢得了张昭的尊重,从而不但与张昭有了一分师生之谊,而且与张昭的儿子张承也成了至交好友,这也是他能够时常出没张昭府邸的原因。

    但至于招贤纳士所招纳的贤士,如何明辨使用,步骘还是颇为期待的,所以这会他才会迫不及待的想想听听韩烈的意见。

    面对步骘的询问,韩烈亲切的笑道:“子山的问题,问的很好,说明他对这招贤纳士一事,是认可的,也是有自己想法的。那么我要回答的是,招贤纳士不是作秀,不是为我个人树立名声的,而是为国家选择才能之士,委已重任,治理郡县,使民安居乐业的,所以招贤馆应试的士子,在通过应试之后,还需要分别甄别,按照才能予以任用职务。”

    “元叹今早就向我推荐过子山先生,说先生之才,胜其十倍,这话在吾看来,是有夸张成份的,毕竟元叹的才识能力,吾是知道的,但元叹既然说了这话,那么有一点吾可以肯定,那就是子山先生的才识能力,应该是不比元叹差的,有此鲜明对比,吾心中自然就有了一杆称,该知道如何来委任子山的职务,至于其他贤士,吾不可能一一去甄别接见,那么这就需要如元叹,或者子布这样谋主来执行,不知道吾这番话,子山可否满意?”

    听完韩烈这一番言语,尤其是韩烈口中新奇的用词,比如作秀,虽然直白,却是听到张昭、顾雍、步骘这些人有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草民莽撞之处,还望将军勿怪,若蒙将军不弃,愿效犬马之劳。”步骘颔首之余,一甩裙摆,跪地作揖拜道。

    “子山快快请起,得蒙看重,荣幸之至。”韩烈忙跪坐直上身,伸手示意其起身入座,道:“元叹,你看让子山给你做副手如何,担任吴郡郡丞一职怎么样?”

    “若子山愿意屈就,下臣自是欢迎之至。”面对韩烈再次蹦出的副手新词,顾雍愣神之余,目光充满诚意看了眼步骘发出了邀请。

    “多谢主公信任,下臣定当恪尽职守,为顾大人分忧解难。”步骘刚要入座,听到韩烈竟然让自己担任吴郡郡丞一职,他在感动之余,忙再次躬身行礼应道。

    “子山的才识能力,担任郡丞一职,我知道还是有些委屈的,但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步到位,虽然你如今的职位是郡丞一职,但还必须兼负郡尉府的事务,原本郡尉是陈矫负责的,如今他另有它事,眼下我帐下也缺少人才,所以就不再安排人手了。”而韩烈接下来的这番话,更是让步骘感受到一份沉甸甸的信任感,一种由衷敬服油然而生。

    吴郡郡丞一职,仅次于郡尉,是名符其实的郡中第三把手,这对于刚刚二十出头的步骘来说,已经属于高位,对于能够担任这个职务,他已经很满意了,可韩烈却又让他接手郡尉府的事务,这也就是说只要他把这事做好了,下一步就可以坐上郡尉一职,这在当朝已经属于高官序列了。

    按汉朝官员等级评断,郡丞秩俸六百石,而郡尉则是比两千石,郡守则是秩俸两千石,这在太平盛世,千石以上的官员,那都必须皇帝的诏书才能任命生效的。

    “主公,如此重担,下臣担心实在难以承担,还请主公收回成命。”步骘在经过初时的惊喜之后,剩下就是惶恐,虽然他自持才学有成,但一下子获取如此高位,他一时多少有些担心,怕辜负了韩烈对自己信任,故慌忙请辞道。

    “子布先生,你怎么看呢?”韩烈并没有回答步骘的拒官行为,而是把目光投向了张昭。

    “子山才识是有的,担当此任也是合适的,不过他初掌高位,难免无法面面俱到,吾看可以调配一些人手,嗯,也就是主公说的副手襄助。”张昭思虑之下,缓缓说道,刚才他停顿了一下,明显也是觉得韩烈前面说过的副手二字,显然更通俗易懂,是故便道了出来。(。)

第一百三十七章 惹火烧身的陶谦() 
“嗯,子布先生言之有理,不知子布可有人选推举?”韩烈点点头,显然是赞同张昭提议安排副手,协助步骘之意。

    “顾大人手中应该有人选才是,彭城严曼才,吴郡吾孔休,皆当世俊彦。”面对张昭突然点到自己,顾雍方才恍然道:“原来这些高才贤士,皆是子布兄所推荐而来的,某一时不查,险些错过高士。”

    而到了这时,韩烈自然也醒悟到,顾雍说近日有多名贤才来投,显然都是经张昭之手推荐而来的,这般看来,显然张昭本身已经做好投奔韩烈的准备,不然他也会断然不会推荐这些人来韩烈帐下任事。

    “子布先生大义,理当受烈一拜。”韩烈感觉的坐直身躯,作揖拜谢。

    “身为人臣,当为人主尽事,此乃理所当然之举,何须言谢。”张昭却未敢居功。

    对于张昭所表现出来的尽职忠勤,韩烈颔首赞许之余,遂道:“明日吾当宴请众位贤士,子布先生你和元叹、子山可以商议一下,良才录用。”

    “喏。”虽然韩烈还未正式任命张昭官职,但凭他对张昭的赏识,众人已然明白,张昭显然不会留在吴郡,而是会成为韩烈帐前的谋士,眼前看来或许张昭的实际官职,或许会低于顾雍步骘,但实际权力却要大上许多。

    接下韩烈又在吴郡盘桓了数日,启用任命了一大批招贤馆登庸的江左士子,其中几个有名的,比如彭城严畯,字曼才被任命为吴郡长史,吴郡吾粲,字孔休被任命为吴郡主薄,吴范,字文则,也就是顾雍口中的方士,被韩烈任命为建邺典农都尉府别驾,作为都尉府都尉国渊的副手,负责筑造建邺城一事。

    广陵人氏卫旌,字子旗被任命为丹阳北部尉,负责吕岱提议在春谷设立屯田港事宜,吴郡人氏殷礼,字德嗣被任命为丹阳郡长史,同时任命了余杭令凌操兼任吴郡东部尉一职。

    而这批人当中,最为瞩目的自然是张昭,被任命为右中郎将府治中长史,也就是总领韩烈治下所有大小政务一职。

    其次则是步骘,虽然他的实际任命只是吴郡郡丞一职,但实际却是统管吴郡郡尉一职。

    真正说起来,这批人都是文官为主,他们的到来,填补了韩烈在地方施政的压力,作用可谓是非常之大。

    不过在武将方面,韩烈也不是没有收获,先前在长江之上时,他便得到周泰蒋钦的投靠,而在吴郡又得到吴郡武人朱桓的效忠。

    作为吴郡大族出身的朱桓,是被顾雍举荐入仕的,朱桓家族以贩卖私盐为生,家中有船只超过百艘,仆人僮客五千,盐田超过万亩,用富可敌国或许夸张了一些,但富甲一方确实名符其实。

    朱桓从小不好读书,喜欢骑马射猎,武枪弄棒,从小得以拜入多名武师学艺,稍年长之后,喜好呼朋唤友他,由于轻财好义,身边渐渐聚集了一批武勇之人,一度多达千余之众。

    家财万贯,私人部曲众多,这在乱世并不算什么,以前许贡在位时,也不会去轻易招惹勇猛的朱桓,而为人高傲,不喜约束的朱桓,也不屑投靠许贡。

    作为吴郡大姓宗族,顾家与朱家近几十年来,多有联姻通好之谊,而这一代朱家家主正是朱桓的爷爷,也是顾雍堂兄的丈人。

    朱桓手握私兵,有勇武过人,这样的人物,无疑是地方上的不安因素,放在以前,顾雍也自然不会管,但如今他效忠了韩烈,又担任了吴郡郡守职责,自然是要安定地方,抑制豪强。

    所以顾雍就去见了朱桓的爷爷,陈说了其中的厉害关系,要说朱桓虽说天不怕地不怕,唯独怕老爷子,在朱家老家主的说教之下,朱桓不但带着私人部众来投,还从家里带了一千万钱作为军饷。

    对于朱桓的来投,韩烈却是十分喜爱,尤其是经过与之的一番深入交流之后,韩烈不但没有因为他性格的倨傲,而生出丝毫反感,反而认为这是朱桓能力的一种表现。

    在他看来朱桓虽然性子有些野,但却是信守然诺之人,只是用的好,那是可以担当大任的大将人选。

    而在离开吴郡时,韩烈就给朱桓所部一千军士,发放了统一的汉军制式中最好的黑光铠甲,以及环首刀等武器,并授予别部司马一职,编制划为他的中军阵营。

    另外韩烈还从新任命了新的亲兵队率,那是张昭的侄儿张奋,这小子也是个好武厌文的性格,这次张昭跟随韩烈去广陵,张昭长子和次子,以及三房妻妾还有老母都留在吴郡居住,仅仅独自一人前往广陵任事。

    原本张昭也反对张奋年纪轻轻就去军中任职的,但年少的张奋却慨然回答张昭道:“昔年甘罗十二岁拜相,子奇十六岁治理阿县,我张奋虽然才识不如他们,但若是论起年纪来,却已经不算小了。”

    听到张奋这一席话,不但张昭不在反对,韩烈等人也为之惊异,这也是韩烈把他留在身边担任亲兵卫队队率的原因。

    回到阔别近三个月的广陵,韩烈回到府邸时,却不由对蔡琰升起了一股深深的思念与内疚之情,以至于他仅仅匆匆与文武官员会晤了一面,便宣布大小事务,明日再议的决定。

    对此,众人倒也是能够理解,倒也没有人说韩烈因私废公,作为韩烈任命的长史张昭,却被郭嘉带去了公堂,处理堆积如山的政务。

    郭嘉擅长的是临机谋划,揣摩人心的阴谋,以及韬略兵事都是他的看家本领,但政务琐事,却非他所长,为此当他在刚才议事堂内,得知韩烈任命了张昭为治中长史,却是大大松了口气,并且赶忙把这一大块的事务移交给了张昭。

    在太守府的后院住宅内,见到韩烈之时,即便平时颇为矜持的蔡琰,也一下子惊喜的冲了上来,直到韩烈把她抱在怀中,凌空旋转之时,她方才惊醒到这般行为的不妥。

    果然当韩烈放开她之时,羞红了脸的她,耳中不由传来身边几个侍女轻笑声,有些嗔怒的她,顿时轻拍着韩烈的胸口道:“都怪你,害她们都在看人家笑话哩。”

    “哈哈,笑就笑呗,难道丈夫抱自己的夫人,还怕人笑话不成?”韩烈确实不以为意,反而一手揽住了蔡琰的细腰,低头便亲吻上了蔡琰的朱唇。

    “唔……”被韩烈长舌突破皓齿的蔡琰,身子一下子便软了下来,到了这时她也忘了身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