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之军阀 >

第92章

三国之军阀-第92章

小说: 三国之军阀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轻视,起码不能成为敌人,否则韩烈就会陷入两面受敌的局面。

    “奉孝言之有理,为了安抚陶恭祖,周昕继续留任,显然是很有必要的,顾元叹担任吴郡郡守也是合适的,至于我们的军队,稍作休整,全面退回广陵,如此一来,对陶恭祖我们也可以说是受邀平乱,而不是侵占外州郡县。”韩烈思虑之下,点点头道:“招贤令要立刻向各县传达下去,还有给陈季弼送封新的任命,从即日起任命其右中郎将府治中从事,兼吴郡和丹杨两郡督邮,负责巡视百官,考察各县长官的政绩。”

    “另外调任海盐令吕岱为丹阳郡尉,负责丹阳军务,招募精兵七千,另外把秣陵、江宁、湖熟三县和金陵邑划入一域,筑造建邺新城,设立建邺典农都尉府,任命国渊为建邺典农都尉一职,可募兵五千并收集流民屯田筑城。”

    一旁的郭嘉在听到韩烈的口令时,随即起笔在绢帛上记录了下来,然后交给韩烈盖上玺印之后,再交由军中快马信使送出去。

    吕岱到任之前,韩烈已经率军抵达秣陵,与徐晃会合,并接见了秣陵,江宁,湖熟三县县令和县长,不过接见的结果,颇为让韩烈失望,这三人显然都是守户之犬,不足以担当重任,担任县令县长一职,对他们来说已经属于提拔任用。

    不过这些人都是地方豪绅士族子弟,韩烈如今要筑造建邺新城,还是需要他们这些地头蛇的协助,所以韩烈在免去三人官职的同时,也在新的典农都尉府内给他们安排了新的职务,并且给每人升了一级,虽然职务升迁了,实际上他们的担子却轻了许多,这在韩烈看来,才是更符合他们能力的位置。

    国渊到任之时,韩烈给他留下五百精兵,以及丹阳府库中存有的三千万钱,并把建邺新城未来三年的税赋收入,统统交由国渊负责使用,无需上报和缴纳给中郎将府邸。

    留下吕岱统率丹阳郡的兵马,加上建邺典农都尉府即将招募的五千兵马,丹阳的常备军就达到一万二千人,暂时显然足以支撑丹阳的防卫军务。

    韩烈之所以选择以秣陵城为中心,筑造建邺新城,自然是因为秣陵乃是春秋楚国有名的古镇金陵邑所在地,也是后来历史上孙权的都城石头城地址,更是后世的六朝古都金陵城,也就是后世的南京城。

    当然筑造建邺新城,韩烈还有更深层的考虑,那就是在他的战略规划之中,未来的江东政治军事中心,必然会以水利交通发达的建邺为中心,筑造成功之后的建邺城,北上可以入徐州豫州,南可以进荆州,东可入东海,下交州。

    历史上的金陵城之所以繁华鼎盛,这自然跟它优越的地理因素是分不开的。

    而另一边的孙策,率军离开丹阳之际,意外接到韩烈送来的任命文书,以及表举他继任破虏将军一事时,虽然他隐隐觉得其中有阴谋,但想到能够继承先父的遗志,却还是让他喜极而泣。

    “韩子扬还是厚道的。”这是孙贲的话。

    “伯符,这韩子扬如此对待我等,其中不会有阴谋吧?”老于世故的吴景,颇为不安的发出了疑问。

    “这就算是个陷阱,吾也只有跳下去的份,袁公路如今显然不会帮助我们,如今公覆叔叔(黄盖),义公叔叔(韩当)、德谋叔叔(程普),君理叔叔(朱治)都还被其以军令掌握在手中,我若不趁早取得地盘,四位叔叔何日才能返回呢?”孙策想起先父帐下的几名骁将,如今却被迫为袁术卖命,心中既无奈,又充满愤慨。

    平复了一番心情之后,孙策接着道:“眼下去豫章,对我们也有好处,此次我前来丹阳前,袁公路任命了吾结义兄弟公瑾的叔叔担任豫章郡丞一职,吾若前去豫章,与公瑾会合,若得公瑾出谋划策,参赞军务,何愁父仇不能报?”

    正如孙策所言,当他率军回到陵阳,与张纮会合后,对于南下豫章的主张,也得到张纮的认可,大军随即杨帆而起,直驱柴桑,从此数年之间,小霸王的威名,传遍荆扬乃至中原各地。(。)

第一百三十四章 招贤令的作用() 
韩烈在丹阳吴郡两地广发的招贤令中,那句不论出身,唯才是举的言论,虽然得罪了一大片世家大族,但同样赢得了底层草莽英雄与落魄寒族子弟的拥护。

    这就是所谓的有得必有失吧,不过半个月下来,韩烈期待的历史级武将,却并没有出现一个,虽然如此,但还是招募了一些在野的文武贤能,韩烈之后一一安排进了建邺典农都尉府,毕竟新成立的典农都尉府,确实需要一批有能力有知识的基础人才,来共同建设,方才能够更好的完成建邺典农都尉府的建设工程。

    在建邺盘桓多日,直到与国渊彻底安排好典农都尉府的人员和筑造事宜,韩烈方才率领中军部队,来到涂山码头,准备登船直下吴郡,然后返回广陵。

    而为了安抚陶恭祖,郭嘉、赵云、徐晃、夏侯兰诸将,在半月之前,已经率军从涂山码头直接渡江返回了广陵,当然赵云等人返回,主要是巩固广陵的防务,郭嘉则是回去坐镇,安排善后事宜。

    韩烈滞留的原因,一是建邺典农都尉府的重要性,二是他对发布的招贤令有期待,三是他需要去一趟吴郡,亲自去恭请张昭出山襄助,如今他已经知道有着江东二张的张纮被孙策拉走,若是张昭再错过,那么他不单单将失去一个得力助手,也会让江东士人,怀疑他招贤纳士的诚意。

    两千人的队伍,乘坐着二十条楼船,驶入江心不久,前船突然传来旗语,正在舱内与徐盛下棋的韩烈,接到亲兵汇报,方才知道江面上出现拦截船只。

    “立即查明对方来意,传令各船聚拢,做好战斗准备。”虽然不知道拦截自己的船只是何方人马,但在江面上,韩烈却不敢托大,毕竟他率的两千中军,大部分都是旱鸭子,一旦在水域开战,胜负可是难以预料。

    “这里距离合淝尚远,不可能出现敌军啊?”徐盛在旁远眺着江面,但由于前面有楼船挡住视线,加上江面云雾升腾,百步之外实力模糊,根本看不到具体的情况。

    “长江自古出水匪,有不开眼的水匪也不奇怪。”韩烈寻思之下,得出结论就是前面的船只,不可能是袁术的人马,正如徐盛所言,袁术离自己最近的兵马,也屯集在合淝一线,不可能跑到江宁境内的江面拦截自己,而自己却一无所知,若是发生这样的事情,那就只有一个可能,便是丹阳郡尉吕岱出卖了自己。

    而事实上吕岱日前还刚刚给自己上过陈情表,奏报上叙述了他近日巡查丹阳周边区域后,得出的一些心得,和一些想法,希望能够在长江沿岸的春谷县,设立屯田港,成了丹阳北部尉屯所,屯兵两千,聚拢一些流民修筑堤坝,屯田予以自足,同时监视江面情况,以及防御来自江北的出现的敌情。

    其次,吕岱还奏报了一事,那就是近来赋闲在家的周昂,去了江乘县与县县令陈横在暗暗招兵和准备船只,请示韩烈如何处置这事。

    为此韩烈在考虑之后,首先同意了吕岱成立丹阳东部尉的想法,其次对于周昂陈横密谋之事,予以监视,并批示若他们只是想离去,则让他们走,若他们密谋叛变,予以消灭。

    基于上述之事,韩烈坚信吕岱绝对可以信任,所以并没有对吕岱生出半点怀疑之心,不过想起这事,韩烈却不由想到,莫非拦截自己的是周昂、陈横两个王八羔子?

    韩烈的这个猜测,倒不是胡思乱想,若是他们两人,显然也不奇怪,要知道江乘与江宁仅仅隔了秣陵一县,水域相连,若是他们瞒过吕岱,率众拦截自己,准备釜底抽薪也完全是有可能的。

    就在这时,前方再次传来旗语,告知拦截的船只共有大小三十只船,其中多时走舸,只有三条艨艟,人数大约三百余众,没有悬挂旗号,但艨艟上挂着白帆。

    再次接到奏报时,韩烈心头一动,遂道:“传令各船,没有命令不得放箭,通知前船问清楚来船之意,查明身份立即报来。”

    船头负责传令的旗手,随即把韩烈的军令传达了下去,大江之上,传令主要是靠旗语,其次是鼓声,韩烈军中的十五名旗语手,还是原丹阳驻军中调来的。

    在传令的空隙,前方却传来打斗声,韩烈听到动静之下,脸色微微一变,道:“靠上去,弓箭手做好准备。”

    待楼船靠近最前头的典韦所在船只时,站在船头的韩烈,却见到波涛汹涌的江面上,一名身长八尺有余,体格健壮的汉子,正一手掐着典韦的脖子,一手按着他的头,一提一按之间灌着典韦喝水。

    而二人身处的江波不远处,则飘荡着两条走舸,其中一条走舸的水域内,有一名自家军士正在划水,企图攀上水面的走舸上。

    “发生什么事情了?”韩烈见典韦这个前船大将,竟然被人拖进了水中,惊异之下,一边让徐盛转变走舸营救的同时,一边大声喝问前船上的军司马道。

    “回禀主公,典将军见有人拦截,随上前喝问,不料惹火对船的大汉,并约典将军一战,典将军随即命人摇橹,驾驶走舸下了楼船,不料战不数合,走舸侧翻,典将军落水,结果被那大汉拖入水中,不想那大汉水性极好,以至于典将军失去了还手之力……”面对韩烈严厉的表情,船上的军司马挺直着身躯大声的把情况讲了一遍。

    听到军司马的汇报,韩烈忽然意识到,眼前这些人,应该没有恶意,不然这个擒获自己的大将,对方定然会当做俘虏或要挟,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在水中嬉闹。

    心中一动的他,随即走到船头作揖喊道:“江中的壮士,还请高抬贵手,某乃大汉右中郎将韩烈,若有得罪之处,烈定然亲自给壮士赔礼道歉,你手中之人乃我麾下校尉,还望勿要伤了他的性命。”

    “吾听闻韩子扬将军不但礼贤下士,唯才是举,而且勇武过人,乃不世出的猛将,若你真是韩子扬,可敢下水接回你的手下。”水中的壮汉露出头颅,微微闭目打量着船头的韩烈,扬声喊道。

    “有何不敢,吾行不更名坐不改姓,正是韩子扬是也,敢问壮士高姓大名?”韩烈答话之际,随即解开了身上的衣袍,仅穿着一条裤衩,从一丈高的船头,纵身跃入江中之前,儿子传来水中大汉的喊声:“吾乃九江周泰。”

    钻入水中的韩烈,耳中听到壮汉竟然是周泰之时,原本多年养成的稳定心志,这一刻却依旧猛然跳了一下,起因自是缘由周泰其人。

    上一世的记忆中,韩烈对三国的猛将,有几个人物是属于特别喜欢的,从蜀国算起的话,依次是赵云、马超、黄忠、魏延四将,魏国的话依次是典韦、张辽、徐晃、许褚四将,而吴国的话,则依次是太史慈、周泰、甘宁、丁奉四将和被曹操杀死的高顺。

    可以说若是让韩烈选择的话,他绝对会毫不犹豫的把这十三名战将,尽数拉入自己的帐下,为自己所用。

    而眼下周泰就出现在自己面前,韩烈岂能不意动,从水中钻出来的刹那,水性极好的韩烈,立即急速游向了周泰,而就在这个时候,驾驭走舸而出的徐盛,这会却在侧面,与赶来的一名大汉给撞到了一起。

    徐盛这些年跟随韩烈左右,武艺虽然出众,但鲜有出手的机会,这会眼见韩烈跃入水中,而典韦又被挟持,偏偏这个时候有来人阻挡自己的过路,焦急之下的他,怒喝之下,提起手中的摇橹,扬手便朝对方船只的大汉劈砍而去。

    原本以为可以一招制敌的徐盛,摇橹当着斩马刀使用而出后,结果不但没有把对面走舸上的大汉扫下船,反而迎来了对方手中的竹竿一个连刺,由于没有防备,措手不及之下的韩烈,差点被这这尖尖的竹竿给刺中大腿。

    “嗨,好家伙,原来还是个高手。”徐盛神情一震,一个矮身躲避,手中摇橹横扫而起,带起一股锋芒,拦腰斩向对面的大汉。

    “小子,你也不赖。”走舸上的大汉,手中竹竿一挑,拦下了徐盛的手中摇橹同时,反手又是一个连刺,身处走舸上的徐盛,脚下重心一个不稳,走舸一个侧翻,直接把他颠进了波涛之中。

    “救命,救命……”将错就错的徐盛,落入水中之时,却开始下沉了起来,张牙舞爪的扑腾着喊了起来。

    “嘿,原来是个旱鸭子啊。”走舸上的大汉大笑一声,眼见徐盛要沉入水中之时,遂伸出了手中竹竿喊道:“这位大人,先告个罪,吾乃九江蒋钦,今日是特来投效韩子扬将军的,若有冒犯之处,还请多多包涵。”

    此刻假装在水中扑腾的徐盛,却并没有听清楚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