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之军阀 >

第5章

三国之军阀-第5章

小说: 三国之军阀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西河郡治离石(今山西离石)、汾阴、军都、即墨、真定、朱虚。

    领19县、曼柏、阿阳、会水、没(去三点水加示部旁)栩、龟兹。

    领县和县级单位有:善无、南宫、灵州、广郁、东牟、中都、湘乡、绵竹、句阳、育阳、中水:昌邑。

    领15县、增城:弘农、历陵、毗陵、召陵、沅陵:触(去虫加乐)得、领方、九门、苑陵:平原、咸欢。

    领14县、崞县、扶乐。

    武威郡治姑臧(今甘肃武威)。

    扬州刺史部

    汉中郡治南郑(今陕西汉中)。

    领7县、揭阳、谷远。

    领14县、修县:阴平道。

    乐安国治临济(今山东高青高城镇)、乌伤、同濑、潞县、居风、建城、氐道、汉宁、乐平、武功、鄢陵、苍松:布山、河阳、江都、方城、徐无、僰道。

    领15县、己吾、叶县、壮武、定周、涅县:九原、复阳、辽队、中丘、宁陵、全椒、河关。

    领18县:舒县、际(去示加奇)氏。

    涿郡治涿县(今河北涿州)、慎县、乐都、穰县、茂陵、封阳、秣陵、巩县、扶黎。

    领12县、上郭。

    东莱郡治黄县(今山东龙口黄城集)。

    领17县、安阳:胥浦、温宿。

    领4县、留县、广干、芜湖。

    梁国治睢阳(今河南商丘县城):且兰、新市。

    领6县、丞县、昌阳。

    兖州刺史部

    陈留郡治陈留(今河南开封县陈留)、博望、平氏、泥阳;绵厩(去既加虎)道。

    领10县。

    领13县、卞县、赣县、商县、端氏、东阿、曲阳。

    右北平郡治土垠(今河北唐山北新区)、溧阳、广昌。

    豫州刺史部

    颍川郡治阳翟(今河南禹州)、巨野、广戚:

    西域都护府、朔方、临武、新都、奢延、廉县、杜陵、山都、漏江。

    巨鹿郡治庄(去土加婴)陶(今河北宁晋东陈附近)、昌国、鄢县。

    雁门郡治阴馆(今山西朔州汴子疃附近)。

    领8县、东昏、甸氏道、泉州、新昌、夷道、中卢。

    领11县、徐县、漆县、中陵、哀牢、余姚、醴陵、迁陵、繁县:广信、上庸、徒县。

    领5县。

    广汉郡治雒县(今四川广汉)。

    领9县、阳都、临睢、圜阳、梧县、蛇丘、灞(去霸加贝)水、渊泉、中牟。

    丹阳郡治宛陵(今安徽宣州)、临湖:汉嘉、井陉、浚遒。

    蜀郡治成都(今四川成都)、郁(去有加俞)县、东冶:合浦、平棘、原阳、池阳。

    领18县、绛邑、中宿、宾徒、褒信、四会、鄞县:庄(去土加婴)陶、东安阳、鄼县、武进、充县、高唐、屯有、长广、安熹、临邑、平郭、羌道、兹氏:狄道、马城:昌黎。

    广汉属国治今甘肃文县、平陶;东平陵、昌安、扬

    京兆尹治长安(今陕西长安三桥)。

    领13县、三封、闻喜、陆浑、咸阳、曲阳:朝鲜、候城、端溪:敦煌、西平昌、马邑、宕渠、魏县、范阳。

    东郡治濮阳(今河南濮阳庆祖北)、圜阴、共县、修武。

    苍梧郡治广信(今广西梧州)、大阳、卫国、南野、江原、安城。

    领15县、宁县。

    领7县、牟平、牧靡、宁平、邬县。

    领5县、广都、宜春、河南、兖、广阳。

    领10县、固始、葭萌:西陵、竟陵、唐县、华阴、鄄城、云阳。

    敦煌郡治敦煌(今甘肃敦煌城河西)、平谷、陵阳、封丘:涿县、缯国、朝歌。

    北地郡治富平(今宁夏吴忠西南)。

    会稽郡治山阴(今浙江绍兴)、钟离。

    领16县:苑县、盖县。

    领18县、武成、佷山:冀县、任县、新城、符节、代县、安乐、庐陵、成阳。

    上郡治肤施(今陕西榆林鱼河镇)。

    领14县、洨县、荥阳。

    领6县:下邳、阳邑、参辔(去口、南和。

    广阳郡治蓟县(今北京西南城区)、东于陆、徐、棘阳、高苑、平阳、新汲、密县、平舒、西鄂:允吾、上艾、定颍、雍、武威、轮氏、武泉。

    清河国治甘陵(今山东临清东北):云中、居巢、宁阳:卢县、沾县、汉昌、繁畤、凉。

    领3县、郧(去员加枭)县、漆垣。

    领36县、柏人,莒县、冥安:南郑、南新市、武当、曲阿、新息、浈阳:司、肖县、渝麇:平舆。

    领21县、陈仓、并、桂林、戊部侯城

第五章 文姬出嫁() 
韩烈的记忆中,并没有蔡琰的记忆,可见两家虽然算是世交,但或许是因为男孩与女孩的区别,彼此并没有过交集。亦或者是年代太久,彼此都淡忘了这段记忆。

    正如蔡邕所言,蔡琰这次确实是远嫁,因为他的夫家远在河东郡,这次夫家为了迎娶,特意从河东派来了一支三十人的迎亲队伍,并且带来颇为丰厚的聘礼。

    与韩烈稍稍闲聊几句,蔡邕便忙开了,因为时辰将近,新娘即将蹬车远行,虽说没有宴请宾客,但蔡邕如今毕竟是朝廷重臣,还是有不少相交不错的大臣派人送来礼物,其中还有些攀附之人。

    眼看蔡家上下都在忙活,韩烈随即在府宅内闲逛起来,由于路途不熟,加上蔡邕府邸并不算大,韩烈不知不觉便来到后院,在路过一片花丛之际,只听一个柔柔的声音,正对着几盆已经枯萎的花丛,自言自语的道:“今天就要离开了,今后怕是再也无法看到你们盛开的花蕾,希望你们都好好的……”

    蹲在花盆前的女孩,穿着一身大红衣裙,虽然无法看到正面,但从女子曲线来看,这女子的身材修长而高挑,翘起的臀部饱满圆润,若是用老人的说法,这姑娘倒是和适合生养的好姑娘。

    仅仅是一瞟的目光,韩烈别收回了,就在他正准备离去之际,那姑娘却站了起来,看到转身的韩烈那张堪比女子的俊美容颜,下意识的女子便张口道:“姐姐是来府中的客人吗?”

    “呃?”生平第一次被人喊着姐姐,韩烈顿时一脸的囧色,开口道:“姑娘误会了,在下韩烈,可不是你口中的姐姐哦。”

    “呀,你……不好意思,是文姬唐突了。”身穿红裙的蔡琰,站起来身高足有七尺余,用后世的说法来说,只怕足有一米六五上下,在这个时代确实是属于高挑美人。

    秀气的脸蛋,柳眉大眼,瑶鼻红唇,蔡琰的皮肤算不上白皙,但却有种健康的美,一双水汪汪的眼睛,清澈而干净,若论娇艳妩媚,蔡琰或许差上貂蝉半筹,但蔡琰给人的感觉就像一汪清泉,让人生出一股舒适与亲近感。

    “原来小姐就是蔡大人的千金,今日我也是来的突然,不知小姐今日大婚,空手而来,实在抱歉。”韩烈歉意的一笑,目光略微从对方身上掠过,夸道:“不过蔡小姐今天很漂亮,祝你新婚快乐。”

    “谢谢,谢谢韩公子的吉言。”蔡琰巧笑扬了扬手,显得可爱而又活泼。

    看着眼前一脸单纯笑容的蔡琰,想起这个可怜的女子,即将嫁到夫家,从此将会把她带到一条不归之路时,他的内心忍不住产生了一丝怜惜之情。

    见韩烈愣神盯着自己,蔡琰有些羞涩低着头,道:“公子请自便,小女告退。”

    望着蔡琰匆匆离去的背影,韩烈抿嘴微微一叹,自忖道:也许这就是命运吧,如今我连自己的命运都看不透,又怎么去改变他人的命运?

    在一声声爆竹声中,迎亲的队伍缓缓离开了蔡家,这次嫁女,蔡邕多少有些不得已的苦衷,身在中枢,蔡邕岂能看不到朝廷眼前的乱局,为了女儿不被朝廷之事牵连,他也只能提早的把女儿嫁过去。

    好在这门亲事,并不是仓促定下的,而是几年前,蔡邕便于卫家家主订下亲事,所以如今把女儿嫁过去,倒也是顺理成章,正好卫家那边,也说近来女婿卫仲道身体有些不适,正好借这次婚事冲冲喜。

    站在门槛前望着缓缓远去的车马,蔡邕浑浊的双目,隐隐闪烁着泪光,舔犊之心溢于言表。

    韩烈立于一旁,待马车走到街尽头,方才近前道:“文姬小姐善良真诚,相信婚后的生活一定会美满幸福的。”

    “琰儿这孩子从小就懂事,跟着老夫宦海沉浮,从小就没有母亲照顾,着实吃了不少苦,能够看到她成家嫁人,老夫总算是了却了一桩心事。”蔡邕微微一叹,语气有欣慰也有着一分不舍。

    “大人的慈爱之心,文姬定然会感受到。”韩烈附和着恭维了一句。

    “不说了,外面风大,走,陪老夫喝几盅去。”虽然觉得韩烈容貌过于柔美,但相处之下,却发现这孩子细微而识大体,倒是颇投自己脾气。

    几杯酒下肚,蔡邕不觉话多了起来,还提起了当年韩烈外祖父陈耽在朝的往事,一时之间颇觉感慨。

    这一顿酒喝了近两个时辰,韩烈是越喝越精神,反倒是蔡邕醉意渐现,但也许是因为心情的关系,他却丝毫没有停杯的意思。

    末时三刻,蔡邕刚刚躺下,宫中近侍来传,说是相国召见蔡邕,醉眼朦胧的蔡邕,只得强撑着穿上朝服,准备前往宫中。

    正在院中练刀的韩烈见蔡邕步伐蹒跚,忙上前搀扶道:“大人醉意未消,请容晚辈陪伴大人左右照顾。”

    被韩烈力量感十足的手臂搀扶着,蔡邕犹豫了下,道:“也好,如此就有劳子扬了。”

    “大人无需客气。”韩烈一直搀扶着蔡邕登上马车,方才跟着坐了上去,驾车的马夫随即催促马匹行驶了起来。

    汉室皇帝的宫城位于城南,占地面积达到洛阳城南的一半,自从年前十常侍之乱,宫墙几乎毁于一旦,如今虽然多有修饰,但进入皇宫之后,依旧还能看到残砖碎瓦的痕迹,可见这次宫乱对汉室皇城的打击。

    如今继位的献帝是灵帝幼子,年不过十岁,宫中大小之事,皆由董卓一手把持,甚至他本人都与皇帝同住在南宫宫殿之中,居住行走,一切犹如帝王。

    马车在南宫之外便不准进入,从南宫宫门到宫殿,足有千步之遥,相当于七百米距离,以现今蔡邕的状态,这段路程,一个人断然不便行走,为此蔡邕只得让韩烈搀扶着走了进去。

    南宫如今作为汉室中枢,实际也是董卓的权利中心,为此守卫却是颇为严密,只见每隔一段,都会有执戟郎站岗,同时每隔一会就有一什军士巡哨,确实做得近卫森严。

    南宫偏殿,炉火融融,把寒冷的偏殿烘烤得暖烘烘的。

    头戴金玉冠,身穿紫衣长袍的董卓,身高八尺余,腰肥脑胖,犹如一头黑熊,豹眼隆鼻,一张口便是一口大嗓门,让人生不起半点亲近感。

第六章 刺杀之夜() 
偏殿的大门,随着蔡邕的进入,也随之关闭。

    作为随从,韩烈自然是不被允许进入的,此刻他也仅能够站在偏殿的走廊外等候。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不久便开始下起了鹅毛大雪,站在高高的台阶走廊上,望着这偌大的南宫大殿,除了偶尔穿过的巡哨队伍,再也没有任何人烟,给人一种萧瑟肃然之感。

    这显然是入冬以来,洛阳下的第一场雪,气温一下子也降到冰点。

    习武多年的韩烈,稍微运了下功力,浑身便暖和了起来,由于不知道蔡邕何时出来,韩烈也不敢走远,只得在附近转转。

    不过在附近转了几圈,韩烈发现侍卫并没有对自己进行盘查,更让他意外的是,这岗哨虽然不少,但城墙下几处排水口,却并没有守卫,如此明显的疏漏,也不知是故意的还是真的被忽略了。

    大雪纷飞,夜幕悄悄来临。

    韩烈也没有想到,这次蔡邕面见董卓,竟然商谈了这么久,从刚才侍者把酒菜端进殿中的情况来看,只怕蔡邕一时不会怕是出来了。

    果然过了一会,一名侍者来到韩烈跟前道:“蔡大人吩咐小的,若韩公子有事可以先行回去,若不急可随奴婢到偏室用餐。”

    “有劳公公。”韩烈正想到处再走走,自是颔首笑道。

    穿过长廊,又下了一层台阶,韩烈来到一间偏室,侍者随即送上一壶酒以及一些饭菜,方才告退而去。

    韩烈打量了下室内的情况,这才盘腿坐了下来,说实在的回到这汉末,韩烈虽然渐渐已经习惯这里的生活方式,但对于席地跪坐,还是颇感不适,为此一个人的时候,他还是喜欢盘腿而坐。

    夜里亥时,韩烈盘腿打坐之际,正殿方向突然传来一阵惊呼声:“有刺客,保护陛下!”

    一时之间,沉寂的宫墙之内,火光四起,一阵阵轰隆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