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之军阀 >

第143章

三国之军阀-第143章

小说: 三国之军阀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更是多达二十万石,这对于如今的孙策来说,无疑是一笔巨大的收获。

    拿下武陵郡,荆南四郡,也仅剩下零陵一郡还未攻克,在孙策看来,夺下零陵显然也是迟早的事情,因为就在他出兵攻打武陵的时候,周瑜也出兵前往零陵而去,对于周瑜的能力,他是从来不怀疑的。

    虽说荆南之地,就要全部落入自己手中,但孙策却半点开心不起来,因为韩烈的大军就在眼前,到了这个时候,孙策丝毫不怀疑,韩烈下一步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自己。

    为了摆脱这个局面,孙策做了三个布置,第一个是派弟弟孙权,前往交趾结亲,交好交趾太守士燮,第二是派出王朗为使臣,前往长安向刘备交好,表达效忠汉室之心,从而获得刘备的支持,并派兵攻打南阳一线第三是派华歆为使者,前往河北向袁绍表达臣服之心,劝说袁绍向青州方向出兵,逼迫韩烈回军。

    虽然从荆南前往北方,路途遥远,但孙策却还是报着很大希望的,王朗和华歆都是当今名士,二人出发北上的时机,也掐的很好,正是韩烈率军进驻赤壁的时候,为此二人才得以路过荆州,而没有受到阻拦的原因。

    给孙策献策的人,不是周瑜,而是张纮提出来的,而实际上则是王朗率先提出来的,不过王朗担心自己的献策,会引起孙策的怀疑,才假借了张纮的口。

    那么王朗是真的出自忠心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因为王朗首先是个忠汉党,当初在会稽被韩烈兵马打败投奔柴桑,也是不得已的事情,但他的本心还是希望回到朝廷去效力。

    所以这才有了他明面上献策求援,而暗地里则金蝉脱壳的离开了孙策身边,得以奔向了汉室皇帝的身边。至于华歆,虽然不是个忠汉党,但这个人却是一个务实派,当初在豫章郡太守位置上,本孙策周瑜率军架空而不得已效力,虽然有些不甘心,但孙策表现出来的勇略,后来还是得到了他的认可。

    但很不幸的是孙策虽然能力出众,但他似乎遇到一个更强大的对手,那就是韩烈,虽然在荆州的战事上,他也打了几次胜仗,但势力却始终没能得到大的扩张。到现在更是陷入危险的处境,这对于华歆来说,孙策显然已经不足以庇护自己,但作为一名名士,虽然可以争取利益,但华歆却还是有自己的气节,断然不会做出投奔韩烈,公然背叛孙策的事情来。

    这不当张纮向孙策提出向北方求援的主意后,华歆便附和道:“大司马袁绍,与某有旧,若是能够得到他的支援,必可迫使韩烈撤军,请主公允许某前往河北说之?”

    就是借着这个机会,华歆与王朗一道北上离开了荆南,不过二人离开荆南之时,周瑜尚在从豫章败回长沙的路上,所以并不知道这个消息,不过当他回到长沙,得知这个消息时,不由叹了口气道:“人各有志,岂能强求,王景兴、华子鱼虽然是一时才俊,但心不在此,强留又有何益?”

    王朗华歆北上求援借机离开一事,孙策虽然有些感伤,但还是自信的道:“吾不曾亏待二人,此番他么离去,就算不再返回,但我相信他们定会完成自己使命的。”

    孙策待人向来厚道,这也是他帐下文武奋死的原因,正如他所言,王朗华歆虽然因为孙策势弱而离开,但二人却并没有忘记自己北上的初衷。

    这不王朗一到长安,在面见了皇帝,呈送了贡品之后,便求见了已经进位为大司徒的刘备。大司徒掌军国大计,形同丞相,刘备之所以不担任丞相,自然是前有董卓自称丞相乱政,导致大汉陷入四分五裂的局面,为了不重蹈覆辙,刘备这才向皇帝进言废除丞相改为大司徒。

    刘备自任大司徒的同时,也吸取了董卓的教训,在朝廷上虽然他是实际控制者,但对于皇帝还是礼敬十足,对于文武百官也是宽和仁厚,而对各方诸侯,也是采取了柔和的态度。

    这不他在封赏之时,就封赏了袁绍为大司马,而韩烈则是封赏了大将军,这样一来,就形成三大势力平衡的态势。

    见到王朗,刘备显得颇为亲热,不过这也是刘备一向在人前的作风,但若是谁要真以为刘备只是一个没有脾气的老好人,那就大错特错,只看朝廷反对他的王允,就灭门三族,就知道刘备的手段。

    刘备对王朗亲热,主要是王朗是从南方而来,眼下他对于荆州的局势,可是时刻都在关注,但奈何路途遥远,信息不畅,他也顶多是雾里看花,根本无法了解具体的情况。比如刘表为何自刎,荆州如今的局面,以及韩烈与孙策的兵力布置等等问题,刘备都对王朗进行了详细的询问。

    这些年刘备早已经历练了出来,如今他不但雄踞雍州,司州全境也都落入他的手中,凉州大部,以及豫州也有部分地方落入他的手中,加上有贾诩、陈宫、司马懿等为谋,而武将方面又有吕布、关羽、张飞、张济叔侄等辅佐,他的实力可是日益剧增。

    “孙策进表纳贡,那就是大汉臣民,如今他有难,朝廷理应驰援,然大将军韩烈有征伐之权不说,手中雄兵十万,若是贸然发兵,不说取胜,反而会陷入败局。”刘备思虑之下,徐徐的道:“若是能够得到大司马袁绍的支持,两家同时向荆州和青州出兵的话,那么胜算就会大增,所以眼下关键,只有能够得到大司马的支持,才会有必胜的把握。”

    “不过景兴也不用太着急,你不是说孙将军手中还有数万精兵,以及荆南之地吗?料来可以坚守一些时日,备这就派使者去邺城面见大司马,说服他出兵征讨韩烈。”刘备对于攻打韩烈,显然是有兴趣的,起码夺取南阳一线,他还是很意动的,只要拿下南阳,那么他夺得的豫州之地,就可以顺利连成一片。

    对于刘备的诚恳相待,王朗也是颇为感动,最后在刘备的相邀下,他半推半就的也就留在了长安。

    而另一个使者,华歆比王朗抵达长安的时间要晚上一些,不过华歆声名在外,正如他自己所说,他与袁绍还真不陌生,当初袁绍还在洛阳担任西园校尉之时,二人就彼此认识。所以华歆在到达邺城之后,很快就获得了袁绍的接见,当华歆道明来意时,早就有心向青州进发的袁绍,毫不犹豫的便答应了。

    自从年前公孙瓒战死右北平后,袁绍如今是彻底控制了幽州、冀州、并州三地,接下来他的战略部署,就是青州与兖州二地,之所以暂时按兵不动,主要是在与公孙瓒的大战中,他的损失比较大,自然需要一些时间来恢复。

    就在刘备与袁绍不约而同打韩烈主意的时候,韩烈再一次送李严出了营地。对于李严出使缴获俘虏一事,刘磐显然是满意的,这不在翌日清晨的会议上,当众便赞赏了李严出使的功劳。

    “将军,今日正午交换俘虏,韩烈要求你亲自前往,恐怕有诈,并且说双方只能各带五百人马,吾看将军可领亲兵护卫,并点众将同行,方才可保万无一失。”会议上李严慷慨的进言道。

    “将军,李大人所言甚是,韩烈这人向来诡诈,不可不防,请让吾等相随,切保万无一失。”黄忠点头附和道,让刘磐一人出城,他第一个就不同意。

    “其余诸将通往,文聘负责城防,李大人依旧负责城内安民之事。”刘磐虽说不惧死,但他也不想在交换俘虏的时候出错,遂点头同意了下来。

    正午时分,刘磐率领黄忠、魏延、王威、傅肜四将,以及亲兵押解霍峻、吕介二人出了华容城。文聘作为留守大将,则在城头密切关注住城外的情况,习祯作为文官,则留在县衙处理军务。李严这个华容的父母官,自是有权利负责城内大小之事,而且作为华容长,他手下也有一队游缴差役,而且这些人都是他一手带出来的心腹,自然值得信赖。

    刘磐调走亲兵出城后,因为李严出使有功,大意之下的他,则是直接点了李严的将,让他派出一队游缴临时看管粮库,以至于当李严听到这个消息时,还以为自己听错了。

    这不作为看守人,李严要想烧毁粮库,那简直跟玩似得。堆积在府库中的粮食,在李严的指挥下,随着一桶桶火油的倒入,很快就化作一道冲天而起的火光,以至于城外的刘磐看到城内冒起的浓烟火光之时,他几乎以为那只是自己的一个错觉。。

第一百八十三章 一举成擒() 
两军交换人质的阵地前,身穿鎏金兽面吞头铠的韩烈,胯下骑的是绝影马,斩马刀插在马背的刀鞘之中的他,”

    骑着一批黑鬃马的刘磐,身穿一件鱼鳞铠,手持着一杆长矛,神色严肃的他,倒也有几分战将的气势。面对韩烈的行礼,作为世家子弟出身的刘磐,胸怀还是有的,虽然是敌对双方,在面对韩烈的搭讪之时,他遂微微拱手一揖道:“大将军食我大汉俸禄,无辜伐我州郡,眼中可还有我大汉陛下?”

    “吾乃大将军,陛下钦赐持节,有征伐讨逆的专断职权,荆州大地同属我大汉州郡,却战乱不断,吾身为大将军,出兵征伐叛乱,为荆州百姓恢复安定生活,难道也有错?”韩烈大笑一声,冠冕堂皇的回道。

    “刘磐小儿,汝一介中郎将,还敢质疑大将军,我看你分明是藐视上司,心怀叛逆之心才是。”韩烈左的典韦,不等刘磐回话,手持长戟指着刘磐斥责道。

    “哼,休逞口舌之利,来日尽管来战便是。”傅肜在阵前扬声应道。

    “何须等待来日,今日便是尔等葬身之日。”右的许褚一直在注视着城内的动静,当看到华容上空冲起的烟雾之时,心知主公计策已成的他,随即冷笑了起来。

    “丁封,护卫霍峻吕介回营。其余诸将随我出战,务必生擒刘磐等人。”韩烈这次虽然只带了五百人,但却都是骁骑营的骑兵,左右典韦、许褚、赵云、太史慈相随,其目的就是趁城内大火烧起之际,一举拿下出城的刘磐、黄忠、魏延等人,从而使得华容城失去主心骨。

    若不是有李严这个内应,韩烈也不会在城下动手,先这事有损名声,其次刘磐随时可以撤退,根本起不到关键的作用,但有李严烧毁粮草作为内应,这个时候趁敌人骚乱,只要一举擒获刘磐等人,那么华容就会不攻自破。

    “杀!杀!杀!”

    一骑当先的韩烈大喝一声,左右众将,五百骑兵挥刀而出,爆出一声吼声,纵横驰骋般冲向了敌阵。

    城头上的文聘,在城内起火的第一时间就预感到了不好,但他根本没来得及做出反应,城下的韩烈所部已经动了攻势。

    “该死。”文聘暗骂一声,立即吼道:“陈校尉你带本部人马去灭火,其余人马随我出城,接应刘将军。”

    而城外的刘磐在韩烈率军冲杀而出的第一时间,他们同样也看到了城头上方的烟雾,心中暗叫不妙的刘磐,当即喊道:“快,快撤退。”

    “将军先走,某来殿后。”黄忠大喝一声,领着一队军士,便迎向了韩烈冲阵而出的骑兵。

    “吾去助汉升将军。”傅肜紧随而出,驰马追了上去。魏延迟疑了一下,遂打马而出,喊道:“王将军,由你护卫将军回营,吾等留下断后。”

    魏延先前不过是一介军司马,张武死后,他便接管了张武的部队,刘磐这才提升了他一级,升任别部司马一职。不过魏延显然不是一个寻常武夫,熟读兵书韬略的他,同样也是一个颇有战略眼光的将才,到了这个时候,他岂有看不出刘磐已经完蛋了,如果自己再跟着一条道走下去,那迎接自己肯定只有死路一条。

    但如今不过二十五岁的他,可还不想死,不是他怕死,而是他不想就这么默默无闻的死去,因为他的志向抱负都还没实现不说,甚至妻子都还没有娶上,若是就这么死了,那么他们魏家就绝后了。

    灵机一动的魏延,第一时间便做出了决定,那就是把自己送给敌军当俘虏,这样一来自己就会获得很大的生存机会,因为自汉以来,一直认为杀俘不祥,其次韩烈也没有杀俘虏的恶迹。

    魏延在挥刀驰马冲出的瞬息之间,脑海之中便形成了这个完美的偷生计划,至于直接投降,这样没有节操的事情,他是想都没有想过,因为他明白如果自己做了这样的事情,那么就会成为自己一生的污点。

    这对于一个有志向的人来说,显然是不屑去做的,但把自己变成俘虏,却并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情,毕竟他现在没身份,没地位,也没有名声,在两军大战落败成为俘虏,并没有任何的不光彩。

    “典韦小儿,魏延前来会一会你。”魏延选的目标就是典韦,因为日前一战,他就是败在典韦手中,如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