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之军阀 >

第112章

三国之军阀-第112章

小说: 三国之军阀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虞翻调任水军担任参军司马,董袭提升为拦江都尉,协助蒋钦负责水军一事。

    当韩烈这封鹰信传到会稽郭嘉手中时,对于韩烈几个人选任命改动,郭嘉到没有觉得太过惊异,这些人他都亲自考察座谈过,谁的才能如何,他可谓了如指掌。

    虞翻的才能胜任太守足矣,但他门第太高,只能调离,董袭兵法武艺皆不凡,担任郡尉一职倒也合适,而且此人慷慨而有大节,可谓忠勇。

    至于贺齐、全柔二人,皆是会稽世族子弟,全柔持重,曾任东部都尉多年,颇有才识,治理地方也有显著政绩,担任山阴令自是没有问题。

    不过贺齐这个人,郭嘉给他的评语是:智勇兼备,性好奢靡,若能恪守职责,当为国之栋梁。

    可以说会稽一干士人,郭嘉唯独认为贺齐具备了镇守一方统帅的才能,余者如虞翻董袭之流,顶多为爪牙之流,不足以担当一面。

    能够被郭嘉夸赞智勇兼备,足见贺齐之才能见识,确实有过人之处。为此当郭嘉提议贺齐担任山阴令,需要继续考察之时,韩烈却不拘一格的提拔他担任会稽郡尉,全面负责会稽郡的军务大事。

    “公苗,你可知道,吾举荐你担任乃是山阴令一职,说你性好奢靡,需要多加磨砺,不过主公却认为当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执意提升你为会稽郡尉一职,希望勿要辜负主公所托,切莫做出违法乱纪之事。”当郭嘉率军北返回之际,他把贺齐招到面前,告诫了一声。

    时年贺齐不过二十九岁,因相貌俊朗,所以特喜好华服锦衣,鲜衣怒马,据说他为了招待友人,一顿饭足足吃掉十金,被人谓之奢靡。

    然而为人高傲的他,却依旧我行我素,无论是他的友人,还是仆人,出行都是鲜衣怒马,浑如达官贵人。

    “请军师放心,吾定当恪尽职守,报答主公知遇之恩。”贺齐二十岁被县内举为茂才,辗转会稽官场九年,从小吏做起,归顺韩烈前他的官职是会稽治下的太末长,也就是既县长。

    贺齐从小就有志向,立志开疆拓土,成为一代名将,不想十年岁月,也不过是一介县长,实在让他颇为气短。为此这次得知自己被认为会稽郡尉一职时,他也不由的起了大展宏图的念头。

    郭嘉率部撤出会稽之后,在吴郡码头改乘船只,在广陵休整了三日,便继续乘船北上。因为韩烈早已经决定对泰山、琅琊、东莱用兵,作为主力的赤焰军,自然也就是主要兵力。

    不过为了不让军士生出疲惫之感,此次北上韩烈给了郭嘉一个月的时间,并且派了船只接送,目的就是让军士好好休整。

    时值郭嘉率兵马抵达东海之时,正逢八月十四,阔别数月重逢,众将和郭嘉与韩烈相见,自是别有一番相逢之喜,然而在安顿完兵马后,天色已经暗了下来。

    看着天空中那轮圆月,韩烈不由想起明日就是八月十五,在后世八月十五乃是举国庆贺的中秋节,而这个时代却还没有过中秋节的概念。

    感慨之余,韩烈想起这次赤焰军上下将士,平定会稽,为自己版图再添三十一万人口,这等功绩自当封赏,可若是光赏赐钱财,又显得不隆重,寻思之下,韩烈遂对张奋道:“传我将令,明日为中秋佳节,为三军庆功。”

    是日中秋晚宴上,韩烈在东海郡校场之上,举办了一次隆重的晚宴,出席的不单有达官贵人,也有立下战功的十名士兵代表。这十名士兵代表分别都是在此次征战会稽的作战中,斩首十人以上的勇士,为此韩烈当众给十人戴上了功勋章和大红花。

    并坐在了满堂宾客的右首上席之上,这等殊荣,别说校场内的数万将士人人眼热,就是点将台上列席的百桌东海官吏豪绅都眼热得不行。

    身为主将的韩烈,在开宴之前,更是依次敬了十人酒不说,还分别进行了一番鼓励,并发表了一番热情洋溢的激励之语,待给十位勇士敬酒完毕,韩烈豪迈的道:“适逢中秋佳节,理当万民同庆,吾当作诗庆贺,另外吾准备锦袍一件,众将可以连射三箭,箭术高超者获得此锦袍,文官可以赋诗一首,夺魁者赏玉带一副,在此吾就先抛砖引玉一首。”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这一首望月怀古,虽然有些绵柔,但却无疑是一首咏月的名篇,韩烈这会信口而来,倒也附和眼下的情景。

    “好,好,好”随着韩烈的声音落下,下首的文武官吏,也不管听懂还是没听懂的,都纷纷抚掌大声欢呼了起来。

    “献丑了,来,为了今日共襄盛举,吾敬诸公一盅。”韩烈也不觉脸红,举盅笑道。

    “请。”众人纷纷起身举盅。

    不过接下来的赋诗夺魁,倒也没有什么出彩的地方,而是被王凌给夺魁,经过多年的历练,如今的王凌也算是历练出来了,年纪轻轻的他,足以担的起文武兼备的称赞。

    所以他夺得赋诗魁首,倒并没有让人感到奇怪的,毕竟在东海,韩烈帐下的张昭、顾雍、步骘等以文采出众的才子都不在,不然即便如王凌只怕也未必能够获得此番殊荣。

    不过武魁之首的争夺,却演变成了白热化,韩烈帐下众将,典韦、许褚、赵云、徐晃、太史慈、周泰、朱桓、张辽、高顺等个个奋勇争先,纵马在校场上驰骋较量,差点为魁首一事,而大打出手。

    面对众将为一锦袍争相展现身手,把各自的箭术、骑术都展现的淋漓尽致,韩烈赞赏之余,遂喝止众人道:“今日乃佳节之日,岂能因为区区一匹锦袍而伤了和气,尔等的本事,吾已经知晓,来人啊,给诸位将军每人赏赐锦袍一件。”

    “谢主公赏赐。”到这时,众人方才作罢,各自归席饮宴。

    就在韩烈整军备战,准备征讨泰山、琅琊之际,琅琊国国相萧建,派使节送来文书,表示愿意归顺之意,并恭请韩烈前往接收兵马。

    对于萧建此举,韩烈则是冷冷一笑,对郭嘉道:“根据我们的探子所打探到的消息,曹操以及一干昔日的部将,眼下都藏在萧建府邸,此贼如今请我前往收编兵马,用意可谓不明。”

    “萧建在琅琊倾注多年,颇得民心,积蓄颇丰,若是强攻,只怕费时费力不说,还会损兵折将,主公何不将计就计,趁机进入城池,一举斩杀此贼。”郭嘉寻思道。

    “奉孝之言,与吾甚合,此次吾打算让许褚、高顺、张辽三人各带一百军士,化装成百姓,事先先潜入琅琊,待我军入城之时,趁势发难,一举拿下萧建逆贼,把曹操一干人尽数擒拿。”韩烈之所以选许褚、高顺、张辽三人,自然是三人乃是生面孔,刚加入韩烈军中的他们,目前并没有封官职,所以自是最佳的混入琅琊的对象。

    而高顺这次归顺,帐下剩余的四百陷阵之士,都是忠心可靠的勇士,正好派上用场,三人各带百人,分散混入城中,必可起到奇兵之用。

    另外韩烈丝毫不怀疑,萧建有探子在东海,自己手下一干大将的底细,萧建也定然清楚熟悉,自是不适合乔装混入琅琊。

    “主公深谋远虑,此计必可成功。”郭嘉思虑之下,点头赞同之余,又道:“如今曹操长子曹昂复夺了兖州,曹操此时不回兖州,却留在琅琊,此举明显是针对主公,可见此人已然把主公视为生死大敌,对待此人主公还需小心才是,此人还需尽早除之为好,以免成为大患啊。”

    “奉孝所言有理,吾会让人时刻注意他的行踪,此次定然他逃无可逃。”对于曹操,韩烈岂会轻视,心中早已经打定主意,这次定要不惜代价拿下曹操。

    随后,韩烈派人给萧建送回信函,表示九月初九,他将率领骁骑营进驻琅琊,接收他率部投降。

    当接到韩烈的信函时,萧建有些抑制不住兴奋的来到后府,见到已经康复的曹操时,他遂把韩烈的信函奉上道:“曹公,韩烈上当了,我们的机会来了。”

    经过徐州惨败,差点命丧黄泉的曹操,比之以往,更显得内敛,在看罢书函后,他自是淡淡的道:“迎接韩烈入城,务必谨慎,从今日起,必须加强城门盘查,对外来入城的青壮男子,必须严格盘查,宁可错杀,不可放进一名探子入城,萧相可明白?”

    “好,我这就立即去安排。”萧建点点头,又道:“大公子如今复夺了兖州,以为曹公你已经战死,特在兖州为你发丧,吾实在不明白曹公为何不书信一封给大公子呢?”

    “此事不急,若我现在离开琅琊,虽然可以脱身,但很有可能走漏消息,而致使韩烈怀疑我躲在琅琊,若他知道我在琅琊,必然不会进入琅琊,那么吾精心安排的这一切,岂不是功亏一篑?”曹操现今一心就想除掉韩烈,徐州一战,让他见识到韩烈军威,让意识到韩烈若在,自己迟早还有一败,与其如此,还不如趁韩烈毫无防备之际,自己全力一击,把韩烈给埋葬在琅琊。

    若此番能够斩杀韩烈,他不但可以趁势而起,在琅琊起兵反攻东海,到时再与儿子曹昂合兵一道,或许有机会顺势拿下徐州,若是这个战略计划得以实现,这半年来的隐忍损失,也可以收回一些成本了。。

第一百五十三章 东武城之战() 
九月初九重阳节。

    韩烈率领赤焰军两万三千人马,抵达琅琊国治所东武城下。赤焰军虽然经历多次战火洗礼,人员也遭遇多次减员,但每次经历战事减员之后,韩烈都会从各郡县的武备军中挑选精壮优秀子弟补充,这也是赤焰军人员始终能够满编的原因。

    原先的两万一千人,因为加了骁骑营二千骑,才增加到两万三千人。以韩烈目前的势力,把赤焰军维持在五万编制应该问题时不大的,但韩烈却始终坚持一个原则,那就是兵贵精不在多,两万三千人马,只要训练有素,装备过硬,抵挡十万大军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而眼下他的势力周边,还没有谁拥有十万精锐大军的,袁术如今号称十万大军,但真正能够称为精锐的,绝对不会超过三万,所以袁术对韩烈来说,根本形不成任何威胁力。

    韩烈的赤焰军,有几个当世第一,军功奖励第一,犒赏军饷第一,兵器装备第一,训练模式第一。重赏加上严格的训练和军纪约束,以及精良的装备武装,这样的军队若还是没有战斗力,那么也只能是统帅无能了。

    赤焰军两万三千人马,每人都配备了一套拳套黑光铠甲,头上的兜鍪,经过韩烈的提议,改装成斗笠行装,但比起斗笠稍微小一圈,圆形的边上是精铁片与皮革相连而成,既能遮挡太阳,又能挡雨,对箭矢也具备一定的防御力,头部位置则是纯精铁,这样的头盔虽然比兜鍪重了半斤,但却并不太影响体力。

    士兵们教上穿的也是统一的皮革长筒鞋,具有很好防护脚步作用,在作战之时,还能爆发出整齐的步伐气势。

    而士兵们手上的武器,主要是百炼钢打造的兵器,主要是环首刀,长枪、长矛、斩马刀四类兵器,统一的制式黑光铠甲,整齐的队列,轻巧锋利的百炼钢制造的兵器,给赤焰军营造出了震撼人心的气势得同时,也大幅度的提升了他们的战斗力。

    萧建没有出城迎接韩烈,而是派出属官长史何融出城十里迎接,双方见面稍作寒暄,大军继续前行,在抵达城外之时,何融为难的道:“东武城使君大人大军进城,一是难以安置,二也怕惊扰百姓,有碍使君仁德之名,可否有劳使君安排军队在城外宿营,至于一应军需物资,我家主公都已经备下,断然不敢有丝毫怠慢。”

    “也好,萧国相确实想的周到,那就这么办。”韩烈不以为意的点点头,当即对随军的郭嘉道:“奉孝,你率领步卒在城外扎营,子义、率领骁骑营随我进城。”

    “喏。”郭嘉和太史慈心领神会的应道。

    随后韩烈率领太史慈的骁骑营一副毫无防备的架势开始进城,这时混在骑兵队伍中的赵云、典韦、朱桓、周泰四将也一并进入了东武城。

    韩烈之所以敢如此大模大样的进城,自然是他已经接到貂蝉的鹰信,许褚、张辽、高顺三人各带着的百人陷阵营士卒,已经分别在东城城门附近潜伏了下来。他们三人的队伍是赶在韩烈派人回复萧建会面信函之前,就潜入了城池,所以后来萧建派人的严查,根本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眼下城内可不仅仅只有许褚、张辽、高顺三人的三百队伍,貂蝉手中掌握的一支密探刺杀队伍,约五十人的队伍,眼下也在萧建的国相府伏击潜伏了下来。

    密探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