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帝国征服史-第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注1:硝石溶于水会大量吸热。宋时常用来制冰。
第二十二章 球赛
衢山蹴鞠场。
刚过午时,这里已是人山人海,岛上各村寨、作坊的乡民皆拖儿携女云集于此,就连港口中的客商也都来凑了热闹。四周的看台上,几千人挤得满满当当,端的是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看台下,球场的东西两侧各有一部鼓吹,皆是乡里的鼓乐手,平日务农,若是逢上村里有个婚丧嫁娶,喜庆节日,都会出来捧个场面。两部鼓吹,钟铙磬鼓叮铃哐啷的敲着,丝竹乐器也互相对飙,鼓乐齐鸣,声势震天。你来一曲《春光好》,我就还上一节《清平乐》,音调越提越高,在在不肯相让,却把开赛前的气氛炒得愈来愈热。
球场上,十几日来,被一场场比赛破坏了的场地,已经重新用黄土和石灰界过,平整如新。四面用石灰圈出六十步长,四十步宽的地儿,中间用线分了半场。球场两端各有一架八尺宽,六尺高的木制球门,门后罩了块鱼网。
这蹴鞠场本是衢山中部大路旁的一块四十来亩的空地,因土质不佳,不易耕种,一向是荒着的。但去年,赵瑜因原来临时充作蹴鞠场的观音山下校兵场太过狭小,不利百姓观战,便圈下了这块地,使人略加修整,改作了新的蹴鞠场。自去年秋收后的冬季联赛起,才开始启用,今次比赛乃是第二次。
衢山的蹴鞠联赛,赛程简单明了,岛东七村二坊,岛西六村四坊,各出一队抽签配对,进行单败淘汰,待决出东西两部第一后,再分个高下,决出冠军。今年决赛的两队,岛东是个渔村,岛西则是铁器坊。两队的二十名队员,一穿红,一服绿,背后都各自用布头绣了号码,在场边活动着。
时间慢慢过去,两队队员已经在球场边热身了很久,支援他们的鼓吹手却也把擅长的调子翻来覆去的吹了七八遍,口干舌燥,却仍不见开场。看台上等着的观众们也开始鼓噪起来。
正待众人渐渐不耐之时,坐在球场北侧高台上吹起了号角,两面大鼓随之响起,一叠三转,场中顿时静了下来。
鼓声三通响罢,球员们跑入半场各自站定。一身穿黑衣的裁判,把十二片牛皮缝制的皮球向场中一抛,便吹响了口中的木笛。
开场笛声鸣响,东西两队队员立刻上前追逐。皮球在球员脚下传递,不论哪队抢到球,另一队队员必会冲上来,或铲或撞,定要把球抢回。除了不许用手,其他动作都在规则范围之内。球员们的行动粗野豪放,每次交脚,都会有人翻倒在地,开场没多久,东队便有一人见血,在球场上翻滚着,到地不起。
裁判暂停了比赛,待东队用担架把受伤的球员抬了下去,又换上了一个替补球员后,才重新吹笛开赛。看到这一幕,西面看台上一片欢呼,东侧则大骂出声,两队的支持者互相瞪视,如不是隔着远,定会动起手来。
岛外的客商们看得目瞪口呆。他们在衢山以外,从没见识过如此激烈的球赛。宋时的蹴鞠运动,要么是两队隔着中央竖起的球框,各自射门,数多为胜,如同射箭,比试准头;要么就是杂耍式的白打,没有球门,仅是踢出花样,比的是哪个踢得更高,更巧,控制球不使球着地的时间更长,对抗性并不强。像衢山这样,如同军阵厮杀般激烈的蹴鞠比赛,自汉代之后,已经少有人见了。也只有在汉代,《蹴鞠二十五篇》之类的运动书籍,才会被归入兵书一类。
看着这样令人热血沸腾的比赛,客商们也不禁慢慢沉醉其中,像周围的人们一样,挥着拳头,为自己看好的球队叫好助威。看台上,人人如痴如狂……当然,赵瑜除外。
北侧高台上,赵瑜打了个哈欠,笑道:“还真是闹腾啊!都十几天了,还这么有精神……”
没人搭话。赵瑜看看左右,赵文目不转睛,赵武聚精会神,就连蔡婧、陈绣娘也捏紧了拳头,盯着场上的一举一动,时不时轻声惊呼。竟没一个察觉赵瑜方才有说话。
赵瑜有些尴尬的干笑两声。当初他在军中推广新式蹴鞠比赛的时候,可从没想过会有今天这个场面。衢山蹴鞠的规则,简单,粗暴,不忌血腥,没有什么红黄牌,本就是训练士兵的手段。蹴鞠比赛,一队十人,正合兵制,队正在球场上指挥部下,相互配合,与战场上没有区别。而比赛的胜负与否,也跟球队内部的训练、默契以及队正的战术指挥水平息息相关。
衢山军中,每隔数日,各都下属的小队间,都会进行比赛,一方面作为训练之余的娱乐活动,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发掘人才。但凡能多次获胜的队伍,都是被关注的目标,尤其是他们的队正,几乎都能成为重点培养的对象。这也是赵瑜推广蹴鞠运动的用心所在。
不过,现在蹴鞠在岛上的发展已经偏离了赵瑜的本意,对于已经成为休闲活动的足球比赛,他可没有兴趣。在他前世,看着两支球队辛辛苦苦踢了九十分钟,比分却是零比零,一点意思都没有,所以他在新规则中,剔掉了守门员的存在,只希望比赛能多进几球,但是现在看起来,还是一样没趣。
呿!赵瑜低头翻书。他前面去请陈先生,不过却能没请到,只拿到了一本刚被校点整理过的《论语》。横排版,有标点,加注释,生僻字后还加注了拼音,字体清俊端正,一丝不苟,拿去印书坊,立刻就能开版印刷。这本事,岛上没人能做到。
现在衢山义学中,把刚购来竖版书籍,加以校点整理,改为横版的工作,都是陈先生带着一批学生在做。要说陈先生的治学态度,确是严谨得很;要说他的才学,赵瑜也不够资格挑毛病。但是赵瑜却不得不苦笑,他请陈先生校点的文字,不是《论语》,明明是《司马法》和《孙子十三篇》啊!
赵瑜把书册翻着,看起来他的一点心思,已经被那陈先生看得通透。他把兵书改经书,分明是在委婉的劝诫。遗憾的是,箭在弦上,已不得不发。而且,赵瑜也绝不会改弦易辙,停下自己的脚步。
北地女真已蠢蠢欲动,而辽主仍游猎四方;汴京城中,昏君奸臣醉生梦死,但大宋上下已是民不聊生;天下大乱将起,正是英雄用武之地,他心怀天下,岂会甘愿苟居一隅!陈先生的苦心,却是白做了。
不过,《论语》乃是儒家经典,其中自含至理。多读几遍,也是无妨。赵瑜细读着书册,场中的鼓噪他充耳不闻,渐渐的,沉浸在文字中。
PS:俺不是球迷,这一段写得头痛的要命。写了一点球赛情节,看得太假,却都删了。就只剩下这点。
第二十三章 风雨上
政和三年闰四月二十三,癸酉。【西元1113年6月8日】
赵瑜书房。
令衢山岛上军民津津乐道,痴醉如狂的比赛已结束两日,衢山军中的事务终于回到正常的轨道上来。虽然今次联赛的冠军奖杯是由赵瑜所颁,但他现在怎么也想不起,最后倒底是哪队获得了优胜。
不过,这件事并不重要。就连赵文也这样认为,眼前的这桩事已让他把所有与蹴鞠有关的事抛诸脑后。
“谈和了?”赵文向着上首,皱眉问道。
赵琦虽是坐在赵文之上,但被他一逼视,却不由得低下头去,呐呐不敢言。
赵琦方才向赵文诉说琉球之事时避重就轻,但最后结果却无法瞒着,被土著要挟和谈,又擅自同意,就算他名义上是衢山军的二当家,也一样说不过去。
赵文见赵琦不敢答话,便转而看向站在堂中的陆贾。他与赵琦两人在琉球的任期已满,同时被替回,接任那霸寨主之位的却是那霸寨左副都头许继组。今日两人终于回到衢山,与他们同船而归的还有一批伤员。他上前半步,抬头回道:“禀文头领,确是与其谈和了。”
赵文叹道:“说说缘由罢!”
陆贾便一五一十的把琉球之事分说了一通,最后道:“那日与今归仁按司的土酋谈妥之后,趁夜两厢夹攻,一举攻灭了浦添按司的大军,敌酋尽斩。按照协议,自浦添城以北皆归今归仁按司,岛南则归属我方。俘虏三七分账,虽然我们只拿三成,但毕竟他们人多,我方人少,尚算公平合理。”
赵文摇头:“这笔买卖划不划算,该由大当家评判,不是你我能说的。”见陆贾俯首受教,又道:“不过那今归仁按司的土酋竟然孤身前来谈判,也算是人杰了。与这等人杰做交易,就算吃点小亏,想来大当家也不会怪罪的。”
“真的?!”赵琦惊喜道。
“什么真的假的?”赵瑜笑着踏进门来。他方才去铁器坊,视察新造好的第二代水力锻锤的运作情况。这种用杠杆原理制造的重锤比第一代的落锤,锻打力道更强,锤击频率也更高,有了这新式锻锤,百炼钢自不必说,船只和火炮上的一些零件也更容易打造了。见此,赵瑜自是欣喜,回寨路上,都是笑眯眯的。入了书房,他一看赵琦也在,更是高兴。大喜道:“三弟,你回来啦!”
三人齐齐行礼:“二哥!”“大当家!”
赵瑜笑道:“莫多礼!莫多礼!”他看看陆贾:“陆兄弟,辛苦了!”再看看赵琦:“长高了不少!”却是开心得很。
几人叙说一阵离情,略道寒温,赵瑜坐下道:“刚才在说什么?说来听听。”
赵琦面现迟疑,赵文便使了个眼色,示意让陆贾把前事再叙述一遍。陆贾战战兢兢,又重说了一通。
赵瑜越听脸色越难看,听完之后,阴着脸,闭口不言。房内一时如入严冬,赵琦、陆贾都双股暗颤,半点不觉初夏时的温暖。
“大当家!”赵文看着不妙,为他俩解围道:“虽然与外岛野人和谈,是丢了些脸面。但毕竟于寨中无损,一百正兵也只战死十二人,伤了四成。二当家要对付的可是几十倍的土著,能做到这般也是难得了。”
赵瑜摇头:“和谈不和谈的,倒没什么,打不过就谈,那是理所当然的。什么面子,哪有性命重要!不过……老三!”他一瞪赵琦,赵琦慌忙站起,俯首受教。
“我听陆兄弟所言,那土著为了集合联军,花的时间有半个月之多,是也不是?”
“是!”赵琦小声道,但又立刻辩解:“但我接到哨探回报时,那里已经聚起三千多人了。”
“所以你就一直等着,等到野人来攻?应对的策略多少条,你却选了最蠢的一条。为什么不趁夜偷袭?土著是联军,乌合之众!互相之间毫无信任。对付他们,最好的选择就是奇袭浦添城!那些土著能攻不能守,攻则勇武难当,但守呢?他们营寨城防能有多强?”
“……”
“……不敢孤注一掷,那就该在他们进兵设伏。琉球野岛,道路想来不会太好,周围草木茂盛,正适宜伏击战。且听你们说,几十里路,八千军力却走了四五天,兵力如此分散,把他们分批吃掉,又有多难?”
“二哥!我……”
“算了……”赵瑜摇头,“你这次是运气。面对的只是土著,要是碰上正规军,早就完了。你和陆兄弟回去把此战的经过都详细写下来,不要疏漏,也不要避讳,更不要怕丢脸,认认真真、老老实实的全部记下,然后送去参谋室,与他们讨论一下此战得失,总结经验教训。下次就不要再犯同样的错!”
听得赵瑜的命令,陆贾当先站起,磨蹭了一阵,赵琦也站了起来,躬身听命。
赵琦、陆贾退去,赵瑜按着额角,一点好心情都无影无踪。
“二郎!”赵文见此,宽慰道:“其实这未尝不是件好事!”
“怎么说?”赵瑜抬起头。
赵文道:“一向以来,寨里奴工都是强掠而来,费时费力,抓到的人手却不多。但这次谈和,虽然只分到三成俘虏,但也有八百余人,且都是壮丁,至于剩下的七成,今归仁按司不一定养活得了,如果用拿些瓷器绸缎去换,大半也能换来。比起我等亲自做那脏事,却方便多了。”
赵瑜闭目深思。想想也是,赵文说的的确有些道理。他来的那个世界,西方殖民者捕奴也好,掠地也好,自己动手的时候都不多,多半还是利用当地土著部落间的矛盾,加以挑拨,从中渔利。比起他们,衢山军这两年在琉球的所做所为,立刻相形见绌,当真是一点技术含量也没有!
想定,赵瑜点了点头,“既然如此,那文兄弟你去立个章程,把捕奴的制度改改,能买就买,不能买就想办法挑起乱子,再混水摸鱼。至于原先的做法,除非探明土著太弱,不然还是备而不用的好。”
关于奴工制度,衢山岛上已改过一次,当初琉球岛上,当地奴工杀了两名殖民者,并逃之夭夭。自此之后,赵瑜便开始推行异地为奴制度,琉球土著只会去衢山,而留在那霸寨中的,则只有倭人和高丽人。若非如此,今次土著来攻,那霸寨内定然会有大乱。对于寨中制度,赵瑜一向是合用的就保留,不合用的便废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