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无敌之大唐 >

第93章

无敌之大唐-第93章

小说: 无敌之大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要是站在朝廷之上的,都是千年的老贼,谁能没有这点眼力劲?

    只是,笑归笑,百官们还是一脸懵逼,一头雾水,不知道是因何而笑?

    武后笑吟吟地看着底下一头雾水的臣子们,很享受群臣这种茫然无措的样子。

    帝王向来是高高在上的,如同神灵般受世人的敬仰和尊崇。在世人的眼中,神灵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而帝王同样也应该是先知先觉的。

    而帝王也是孤独的,人世间就没有人有资格做帝王的知己,当然,也没有人愿意和帝王做朋友。因为帝王给世人的印象一向是喜怒无常、不可捉摸,所作所为、一言一行,俱都不可以常理推测,常伴帝王身侧太过于危险,如同与虎为伴,随时都有可能被虎给生吞活剥了。

    不过,既然帝王如神灵无所不能,不仅要掌控整个天下,还要先知先觉,对天下间所发生的一切尽皆了如指掌。

    此时,武后就有这种感觉,她手中捏着的薄薄的几张纸,却牵动着所有臣子的心,让他们望眼欲穿,心里痒痒得不行。

    她看着臣子们一副小猫抓心的模样,笑得越发得开心,也越发得得意,一副天下尽在掌握的满足之意瞬间充斥满她的胸膛,让她不由得挺起胸膛,那一对规模雄壮的丰盈触目惊心,让人不敢直视。

    她美目扫视了一遍,感觉到火候也差不多了,帝王之对臣子,就如同猎人的熬鹰,手段太过软弱,鹰的野性难驯,戾气化解不去,就无法为人所用,成为捕猎的助手。

    反之,若逼之太胜,急功近利,不给鹰休憩和适应的时间,则容易将鹰逼疯、练废,从而前功尽弃、功亏一篑。

    她扬起手中的红翎急报,美目生兮,俯瞰殿中群臣,提高了声音道:“众位爱卿,不要再胡乱猜测了,还是让朕来告诉你们。

    朕手中的这份红翎急报,是来自自突厥入寇以来、一直杳无音信的朔方,是驻守朔方的左卫大将军秦怀玉亲笔所书,军司马魏文常附笔,经边军将士日夜兼程、不眠不休方才送到朕的手中。

    而今,朕要告诉你们的是一件大喜事,一件扬我国威、值得举国欢庆的大喜事。

    那就是”

    武后说到这里,故意停了下来,美目扫视群臣,见把群臣的胃口都吊了起来,方才满意地点点头,继续说道:“在突厥小可汗忽必利的五万铁骑围攻之下,朔方没有沦陷,朔方城依然在我大唐将士的手中。

    更重要的是,他们不但挡住了忽必利的五万铁骑,还夜袭敌营,一把火烧光了忽必利的连营数里,全歼突厥五万铁骑,就连突厥小可汗忽必利本人,也被左卫中郎将武攸暨给生擒了。”

    武后突然起身,左手高高举起,用力一挥,高声道:“诸位爱卿,这是一场大胜,一场来得及时的大胜。

    自昔年李靖襄城大捷,继而直捣阴山、擒获突厥颉利可汗以来,已数十年矣,我大唐与突厥之间历经多次战争,虽互有胜负,但还从未取得过如此辉煌的胜利。

    朕决定,今夜神都取消宵禁,朕,要与神都军民共庆!”

    朔方大胜?

    这消息实在是让文武百官目瞪口呆,简直是不敢相信。可是,这消息却是武后亲口说出,又让人们不得不相信。

    武后虽然擅长权谋之道,但却绝不会在军国大事上胡言乱语。自古至今,但凡帝王视军国大事为儿戏者,都逃不过国破家亡、身死道消的下场。

    周幽王为搏美人一笑而烽火戏诸侯,视天下诸侯为无物,从而将君臣之间那份弥足珍贵的信任之情耗得干干净净,亲手葬送了自己的王朝。

    君臣之间的关系,就像是牙齿和嘴唇,彼此相依相伴,谁也离不开谁。一旦少了其中的一样,那么看上去要多别扭就有多别扭。

    这就是“唇亡齿寒”的道理,武后岂能不知道?因此,武后对群臣的驾驭之道向来是恩威并施,大棒和甜枣一起上,惩大是大非而漠视小过。

    她时刻牢记着先贤孟子的一段话,从不敢有片刻的忘记,并亲自手书悬挂在武成殿中,时刻禁醒自己,那就是:“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之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之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草芥,则臣之视君如仇寇。”

    不得不说,相对于几位大唐的先帝们,武后对臣子们还是比较宽容的。只要你不和她背道而驰,不成为阻挡她登基称帝的绊脚石,不明目张胆地为李唐宗室而呐喊,那么,即便是你有些许小贪墨或私心,她向来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从不一棍子打死。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古人的话可不是闭门造车,而是历经千百年而总结出的至理名言。千里当官所为谁?效忠帝王,报效国家,这是大是大非的问题,不可触犯。

第187章 武后的心思() 
昔年蜀汉丞相诸葛武侯的一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已成为后世名臣的标尺,但凡是读书人入仕以后,无不以此为座右铭,时刻禁醒和鞭策己身,精忠报国,勤勉国事,从而青史留名、万世流芳。

    不过,除此之外,偶尔利用一下手中的权和名,改善一下自家的日子,提高一下家族的地位,给亲朋好友些许方便,也是无可厚非、无伤大雅的事情。

    只要不过份,不要视国法如儿戏,不失去对皇权的敬畏之心,那么作为一个大度的君王,面对臣子的这种小动作,偶尔旁敲侧击一番就好,也就没有必要太较真。

    而今,既然是武后说朔方抵住了突厥大军的侵犯,且打败了突厥人,全歼对手,并俘获了突厥小可汗忽必利,那么,这一切就必定是真的。

    顶着天也就是在进攻朔方的突厥大军人数上有些夸张,而且,是击溃而不是全歼突厥大军,仅此而已,至于突厥小可汗忽必利那是毫无疑问被活捉了,对于这一点是最没有人质疑的。

    因为活捉不同于斩杀,你要是说于乱军之中斩杀了忽必利,随便弄一颗差不多的首级报上来,万一哪天忽必利活生生地跳出来大声抗议,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

    既然是乱军之中,谁能分的那么清楚?边军将士完全可以耍赖,且理直气壮,你还拿他们没办法。

    “在俺们的眼里,突厥胡子一个个胡子拉碴,一身的羊骚味,长得都差不多,谁能分得清?”

    你瞧瞧,多么理直气壮,且让无可奈何,挑不出刺来。说实话,这满朝文武和皇亲勋贵,又有几人认识忽必利?

    不过,既然是活捉,那可就大不同了。活捉,那就是说忽必利眼前还是个大活人,而大活人是会说话的,且要解送到神都,献祭太庙。

    只要忽必利活生生的来到了神都,哪怕是只剩下一口气,满朝文武也有千百种办法撬开忽必利的嘴,让他连小时候偷人家的羊、甚至偷看他哥哥嫂嫂夜间办事的丑事全都和盘托出,一个字都不敢遗漏。

    他们对武后相信,同时,也对秦怀玉和魏文常的人品相信,因此,对于朔方大捷,已经没有人表示怀疑,而且,也对秦怀玉和朔方边军心生敬意。

    要知道秦怀玉的手下,加上来自各地战斗力已每况日下的府军以及非战斗人员的辅兵在内,满打满算,也就一万二千人。

    他们就凭借这鱼目混杂的一万二千人,硬生生挡住了忽必利的铁骑,并击败了对手,生擒了敌酋忽必利。

    这一场大胜,对于目前处于风雨飘摇、狼烟四起,西北二地群敌压境的时候,的确是难能可贵的,起到了稳定民心和激励军心的大作用。

    这样一来,即便是秦怀玉在杀敌的人数上打了些埋伏,也算得了什么呢?文武百官绝对不会有一人质疑,全都捏着鼻子认了,然后,投身普天同庆的大潮之中。

    就连四大酷吏中的刑部尚书周兴和御史中丞来俊臣二人,都挤出一脸的笑容,打着哈哈,随波逐流,且大肆赞美和称颂。

    “臣等为天后贺!为天下贺!”

    群臣纷纷开口,齐声恭贺。不过,这些大小狐狸全都多了个心眼,第一个就是为武后贺,接下来耍了一个小小的心机,不提大唐,只为天下贺。

    一贺武后天命所归,治国有方,且知人善用,方才有朔方边军将士三军用命,万众一心,取得了辉煌的大胜!

    二贺天下太平,有朔方大胜为先兆,接下来各路大军将大发神威,荡平不臣,一举平定四夷,奠定万世之根基。

    至于自甘做花瓶的皇帝陛下,被很有眼力劲的臣子们有意无意地遗忘了。

    武后大喜,眸光灿灿,肌肤晶莹,就连两腮也浮现出两抹潮红,显得心中极不平静。

    连日来的郁闷一闪而过,心胸也开阔起来,全身的血液在欢畅地流淌,就连心中也因为太过于激动,从而有了一丝异样的渴望,痒痒的,让人十分难受,急需找到一个宣泄的缺口。

    她神情有片刻的恍惚,心旌荡漾之下,美目中竟然浮现一抹少女般的娇羞,且情难自禁,不由得思量起粗鲁的怀义和尚,恨不得将他即刻招进宫来,躺在他怀里让他狠狠地揉搓一番。

    不过,她只不过是片刻的恍惚,随即也醒过神来,将这些乱七八糟的念头强行驱散。

    眼前并不是她的寝宫,而是整个天下的权利中心,万象神宫,而她也不是倚门盼郎归的闺中小妇人。

    她是执掌天下权柄的“君王”,相对于无上的权利和宝座,男女之情并非是不可克制和抛弃的。至少,还有个轻重缓急之分,不可以一概而论。

    她现在要同群臣商议国事,也就是朔方大胜的善后和赏赐。秦怀玉等既然获胜,那就一定要加以赏赐,这一点毫无疑问,哪怕他们是偏向于李唐宗室的老牌勋贵,一向赏罚分明的武后也会暂时性选择忘记。

    更何况,此次朔方大胜的功臣中,按照秦怀玉在红翎急报中所奏,并经军司马魏文常核实和附笔,首功自然是朔方的三军统帅、左卫大将军秦怀玉。

    武后对此倒也没有异议,一般情况下,只要是打了胜仗,首功都是属于一军之主将的,至于其他人,只能分润次功以及第三、第四

    让武后颇为满意的是秦怀玉很会做人,将生擒忽必利的武攸暨列为次功,算是挠到了武后的痒处,让她不由得心中大慰。

    不管怎么说,武攸暨也是武家的人,是武后娘家的子侄,此次前去朔方,不就是打着这个念头吗?

    至于实际上忽必利是谁所擒,武后一点都不关心。

    武后眉头微蹙,因为接下来排在第三位功臣的名字,对于她来说的确是太过于陌生。

    赵无敌,何许人也?莫非是什么世家子?将门之后?

    仔细回想一番,这大唐自开国以来,也没听说过将门中有姓赵的存在,而世家天下间山东高门、关陇豪族中,有赵氏吗?

    而且,据秦怀玉所言,这个赵无敌是扬州府军一小卒,于两年多前轮换戌边,而因功提拔旅帅一职还不到一月时间,看上去也不像是有背景的人。

    武后心中对赵无敌颇为好奇,因为朝中的将门之后大多心向李唐,而如黑齿常之、沙吒忠义之流没有明确立场的异族将领,因为出身问题很难得到三军将士的信服。

    因此,武后对这个疑似出身寒门、且智勇双全的扬州府军旅帅,不由得期待起来,起了收为己用的心思。

第188章 堵不如嫁祸() 
赵无敌的名字第一次进入了武后的视线,就在武后心中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而且,得益于朔方大捷的东风,还是一个很不错的印象。

    这对于一个寒门子弟来说,能够简在帝心,让武后主动记住你的名字,简直比当个小官还要难得,可谓是天赐良机,可遇不可求。

    天下仕子何其多?多少人头悬梁、锥刺股,穷经皓首、苦读寒窗数十载,将圣人书都翻烂了好几箩筐,以期有朝一日能够像那金鲤鱼一样跳过龙门,得以位列朝堂、得见天颜,可又有几人能够成功?

    对于寒门子弟来说,仕途恰似那大浪淘沙,一浪未息一浪又起,到最后能够留下的不过是最幸运的几粒金沙。

    仕子如此,武人也不例外,大唐军队有北衙天子亲军、南衙十六卫,加上数百折冲府,还有各地的边军,总数何止数十上百万,而其中的低级军官可谓是数不胜数,除非是机缘巧合之下得以立下盖世之功,还要遇到一个不贪墨部下功勋的仁厚主将,才有可能一步登天,挤入着朱服紫的行列。

    (按照唐朝官制的规定,官员朝服的颜色按照品级的不同分为青、绿、绯、紫四种,具体为九品以上着青衣,七品以上着绿袍,五品以上服绯袍,三品以上则服紫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