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无敌之大唐 >

第272章

无敌之大唐-第272章

小说: 无敌之大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得知它的来龙去脉,并派人去扬州打探,方才知道安儿当日竟被人救了,并带去扬州

    孩子,而今你该明白了朕的意思了吧?你的母亲就是安儿,是太宗皇帝的幼女,是大唐的大长公主,而朕就是你的舅母。”

    赵无敌很意外,怎么也没有想到他竟然和眼前这个风华绝代的女人之间有着割舍不断的关系。

    他的母亲竟然是李唐公主,且是那位传言颇多、曾引得武后痛下杀手,在朝堂上掀起一场血雨腥风的安公主,甚至被心怀叵测之辈惦记,在古史中恣意胡编乱造成武后的亲女,并作为与王皇后的宫斗中的牺牲品,被自己母亲亲手扼杀。

    他仰望着武成殿巍峨的穹顶,眸光仿佛穿透了时空,看到了母亲步入光门时的不舍,不知不觉中两颊已湿润,泪水流过嘴角,有些苦涩

    武后缓缓起身,绕过了御案,来到赵无敌身前,俯身将玉珏给他戴上,并伸手拭去他脸上的泪痕,柔声道:“有子如此,安儿也心满意足了!”

    “若有来生,臣愿生生世世做母亲的孩儿。”赵无敌泣泪,回想起昏迷中所见,恸哭道:“臣于昏厥中曾见过母亲,可醒来却不见了

    天后,臣先失慈母,再失老父,而臣却未曾尽到一日孝道,真是不当人子。

    臣心已碎,近日更是神思恍惚,不能自已,请天后成全,准臣归乡,在父母坟前结庐尽孝!”

    武后没有再出言挽留,点点头道:“你能有这份孝心,朕岂能不成全?朕准了!不过,秦大将军凯旋在即,你且在神都耽搁数日,待封赏大典以后,再行归乡。”

    武后竟然准了,却没有做半分挽留,倒是出乎赵无敌的意外。不过,这总算如他所愿,暂时远离朝堂纷争,趁机了却魅影的遗恨。

    他离开了皇宫以后,就待在常山赵氏在修文坊的老宅中,守着沫儿和月娥,除了孙老神仙、太上长老赵青莲和家主赵柔伊以及他的宝贝徒弟星乐等寥寥几人,余者皆不得其门而入,倒也乐得清闲。

    因他病了,加上他要辞官归乡为父守孝一事,武后也已对政事堂诸位宰相透露了,算是淡出了朝堂和军中,以至于秦大将军凯旋回京的盛典都没有参加。

    秦大将军倒是派人前来探望,可却被阻隔在前院,就连赵无敌和沫儿影子都没有见到。

    他听到秦刚回报以后,曾大发雷霆,欲亲自登门,找赵无敌算账,可一听是孙老神仙的意思,立马偃旗息鼓,连个屁都不敢放!

第550章 辅国大将军() 
赵无敌决意不受封赏,主动辞去了平步青云的机会,一门心思要回扬州老家为老父结庐守墓,弥补他内心的愧疚。

    其父已逝去近三年时间,此时提出丁忧颇有些不妥,可既然武后都没有异议,难得一口应承,那么政事堂诸位宰相和满朝文武又何必从中作梗、枉做小人?

    朝堂内外的诸位公卿对此各有说道,有人慨叹、有人惋惜,可叹一朵惊艳万古的花方才绽放就隐去了,一别三年,谁知道再相逢会不会依然如故?

    而有些人则暗暗庆幸,长出一口气,甚至背地里以手抚额、继而忍不住呼朋唤友举杯相庆。

    在他们心中,赵无敌主动淡出朝堂,也远离军中,无疑给他们让出了道路,腾出了位置。

    让他们有了钻营的机会,可以为自己人谋划,从而借机抢占一个举足轻重的位置,将心腹安插进去,为己所用。

    就连一直看赵无敌不顺眼,一个劲地找他麻烦的武承嗣,在得知赵无敌主动奏请丁忧的消息后,也长叹复长笑,畅饮了一壶葡萄酿,喝下一副虎狼药,将一个小妾、三个婢女蹂躏了大半夜,酣畅淋漓之后一觉睡到翌日日暮时分,甫一睁眼,大叫道:“赵无敌,你果真是个妙人,知进退,明事理,不仅与太平那个贱蹄子断了来往,还不贪功、主动辞归乡里

    就冲你这一点,本相决定以往的一切恩怨和过节都随那寒风而逝,不再计较。

    啊哈,从今往后,你最好就幽居于扬州,没事可以买舟东去,看看海天深处,说不定还能寻到海外仙山,求得长生之法。

    桀桀若真有那一天,赵无敌,你可不能忘了本相的点拨之恩。”

    武承嗣对于一个即将消失的人,也变得大度了起来,不曾发挥痛打落水狗的精神,反而主动“一笑泯恩仇”,在心中将赵无敌的各种不好给抹去。

    一个即将要离开的人,从此以后将远离朝堂,隐居于扬州乡下,不再碍事,那么作为一位宰相,何不顺水推舟,扮演一回肚子里撑船的高义?

    武后和政事堂允了赵无敌所请,许他丁忧,那么他就是戴孝之身,自然不宜出现在喜庆的场合,免得给别人添堵。

    因此,他不仅没有去神都城外迎接秦大将军等人,就连封赏大典都没有现身。整个人差不多消失在世人眼中,提前进入了隐居生涯,不再过问和关注世事的变化。

    他虽不曾露面,可以常山赵氏的能力,没费什么劲就把封赏大典的实情给打探得一清二楚。

    武后没有食言,亲自率领皇帝等李唐宗室、满朝公卿和勋戚权贵到定鼎门前迎接朔方边军将士的凯旋,并与秦怀玉同乘她的御辇,一同回到了则天门。

    迎接的仪式,以及接下来的封赏大典,可谓是极尽奢华和隆重,其规模可谓是有唐以来不曾有,其间更是有诸多逾制的地方,不合祖宗之法,可如今武后权柄在握、一手遮天,那个臣子的脑门让门户给夹扁了,才会干出那大煞风景的举止。

    在封赏大典上,武后开口,给朔方大捷的诸位功臣诸多赏赐,大多符合魏文常呈上的功劳簿所记载,可谓是皆大欢喜。

    所有阵亡将士在抚恤的惯例基础上加了一倍,而活着的将士们每人赐万钱,绢帛五匹,家中免一年赋税。

    这是对所有朔方边军将士的赏赐,无论死活,不谈功劳,人人有份。

    接下来就是对有功之臣的封赏,俱都有理有据,不容反驳。可实际上也没人敢反驳,因为这份封赏的制定,差不多就是武后的乾纲独断,并不曾和诸宰相共议。

    武后的此举,与大唐法度严重不符,简直就是视相权如无物,可是,武后就是这么任性,自打昔年逼死萧皇后取而代之,渐渐地将高宗皇帝掌控在手中以后就是这么干的,多少能臣表示不服,并与之对抗,可最终却是武后活得很滋润,权威日重,一步步走向最高峰,而昔日的反对者坟头草都有三尺深。

    自打铁骨铮铮的魏征离世,加上脑子一根筋、做人不知变通亦或是自我感觉太过良好的诸遂良和上官仪等人甘做出头鸟,结果被武后施展雷霆手段给拔除以后,而今的大唐朝堂上,虽不乏衮衮诸公、穿紫佩金,可再也找不到一个不畏帝权、甘愿以热血谱写青史的铮臣。

    此番朔方大捷,对大唐、对武后的意思都非同小可,可谓是不世之功,足以载入史册,传承千万世。

    而作为朝廷认命的朔方主将,又是大唐名义上的北衙禁军之首的左卫大将军秦怀玉,不管他愿不愿意都毫无疑问地成为首功,并且是众望所归,没有人会反对,因为那样太没有眼色。

    事实上,在秦怀玉于新城同沙吒忠义交接以后,他就不再是朔方主将,而今更是被剥夺了左卫大将军一职。

    不过,武后给他的封赏也足够丰厚,让人说不出“卸磨杀驴”的话来。

    他新的军职是辅国大将军,一下子跳了两级,跨越了镇军大将军,成为当世“军中第一人”,再往上就只有骠骑大将军和天策上将。

    不过,因为大唐第一代秦王李世民曾任过天策上将,出于各种隐晦,大唐再也无人会被授予。其实,皇帝就是授予,谁也不敢接受,毕竟活得好好的,谁没事干偏要和“一个反贼”较劲?

    至于骠骑大将军,同样不会再有。

    玄武门之变后,太宗皇帝曾以骠骑大将军一职加封四弟李元吉,并颁下圣意,大唐骠骑大将军一职将成为李元吉的专属,此后不再授予任何人。

    如此一来,刨去了天策上将和骠骑大将军,次一等的辅国大将军就成了大唐最高军职。

    不过,这个军职够荣耀,一般人穷其一生,浴血沙场,伤痕无数,到头来就连老命都去了大半,可最终也只是止步冠军大将军,结果郁郁而终、含恨九泉。

    可辅国大将军虽尊崇,但却是一个虚职,游离于军伍之外,不再拥有调动军队的权利。

    而今,秦怀玉一步登天,成为大唐眼下军伍中的“第一人”,可也算是永远淡出军伍,对于他、不知幸是不幸?

第551章 三国鼎立() 
刺史与县令治理地方,将军治军,甚至一个大家族的家主治家,都离不开一个赏罚分明,否则,因不公而心生怨愤,一日日积累下去,就如同被放在烈日下的轻絮和炉膛口的干柴,天长日久,总有被点燃的时刻。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何况是熊熊的烈焰连成一片?最后必然是火光滔天,烈焰焚城,将所有人都困在火焰中烧为灰烬。

    一个帝王管理一个皇朝和帝国,同样离不开赏罚分明。手中一碗水,哪怕是再艰难,也要尽量保持大体上的水平。

    秦怀玉给大唐带来了朔方大捷,那可是功在社稷、恩泽天下,将载入史书流传千古,任何人都无法抹去。

    而今,罢去他左卫大将军和朔方都督,加以辅国大将军,从一个实权领兵的大将成为大唐军职最高的人。

    辅国大将军一职看似尊荣无比,以后参加大朝会的时候,除了对天后和皇帝以为,想给人行个礼都找不到。就是满朝文武对他行礼时都不用还礼,大可挺着腰杆斜眼看人,高兴时就点点头,不高兴则在鼻孔中发出一声轻微的冷哼即可,反正在朝堂中站着的就算他个大。

    可话说回来了,作为一个没有实权、混吃等死的辅国大将军,恐怕也没有兴致参加大朝会,与其在万象神宫中做泥菩萨,不如待在府中晒晒太阳、含饴弄孙,慢慢将光阴熬过去,等待着死神的召唤。

    武后对秦怀玉的封赏若只到此,那么就是对秦怀玉极大的不公,将寒了大唐所有军伍人的心,也将遭到整个天下人的诟病。

    如此败笔,武后不屑为之。

    秦怀玉除了加辅国大将军以外,后面还有一长溜的封赏,加上柱国、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兵部尚书、宋国公,食邑一千八百户,实封八百户,赐金一千、银五千、绢帛五千匹

    武后对秦怀玉的封赏从某种意义上,可算是极为丰厚,除了实权不能给,余者是应有尽有,且超出了以往的惯例。

    在这些封赏中,检校兵部尚书同样是一个虚职,根本就无需去兵部衙门点卯,只不过空挂一个名头,然后多拿一份俸禄。

    而银青光禄大夫,则是一个文散官,对一个武人来说,可算是弥足珍贵。有了这个,日后秦怀玉就算是文武兼修,功德圆满,再也没有遗憾了!

    最重要的却是宋国公的爵位,且实封八百户,秦怀玉算是挤入大唐勋贵的最高等级圈中,受无数人景仰和羡慕妒忌恨,并且每年都有大笔的钱粮揽入家中的库房中,可谓是名利双收。

    昔年老秦琼为大唐立下了汗马功劳,以一身伤病为老秦家博得一个翼国公的爵位,从而开辟了一个豪门,让子孙后代坐享荣华富贵。

    老秦琼故去后,爵位被长子袭了,不过,按照惯例降一等,成了一个郡公。

    秦怀玉是长房所出,且是嫡子,但却并非长房嫡长子,前面还有一个大哥。

    因此他自出生就以注定没有资格袭爵,只能靠自己个血战沙场,拿军功却给自己挣一个爵位。

    而今他做到了,且一步登天成了宋国公,比肩他的祖父,超过了他的老爹,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演绎得淋漓尽致。

    作为朔方边军将士一致“公认”、并经武后亲点的第二功臣武攸暨,虽然腿还没有好利索,却也得到了应得的封赏。

    不过,这个封赏有点大,不仅是武攸暨,就连满朝文武,无一不感到意外。

    武攸暨,任左卫大将军、加冠军大将军、上柱国、兵部右侍郎、千骑将军,金银等不胜枚举,最后还捞了一个定国公。

    这份封赏如同一道闪电划破神都的天空,接下来雷霆轰鸣,将人们都给劈傻了,脑海中一片空白,怎么也不敢相信。

    有人惊叹连连,有人黯然神伤,也有人羡慕妒忌恨,至于他的堂兄武承嗣,据说是脸色煞白,吐出一口老血,然后仰面跌倒在地晕厥过去。

    作为武后娘家的侄子,未来的皇族,借朔方大捷之际封一个定国公也不为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