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周始皇 >

第87章

周始皇-第87章

小说: 周始皇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是如此。”群臣齐声喊道。话音落后,只听太师接着说道,“老臣推荐满大夫前去。”

    王孙满也正是周扁心中的最佳人选,周扁自然点头同意了。

    “第三件事则是前次在巩邑和昨日在洛阳针对大王的刺杀一事,刺杀天子乃是惊天大事,臣请大王下令,全城彻查,定要找出凶手。”白圭又接着说道。

    “对了,昨日王孙健不是追过去了么,可生擒了对方或者找到了什么踪迹?”昨天太忙了太累了,到后来周扁竟忘了此事,故此时听白圭提起便问了起来。

    果不出所料,白圭摇了摇头,“大王,那贼子狡猾,王孙健未能抓回一个活口。昨日贼子们四散逃开来,只要被追上的就都自己拿剑切腹了,王孙健也是气得直跺脚,却也无计可施,本来昨日大朝会散后,我们就得知了消息,但想到大王应该已经安睡,所以没有及时向大王汇报,请大王见谅!”

    看来贼子还真是狡猾,老被这么个隐藏在暗处的贼盯着,还真不是好滋味,周扁咬了咬牙道,“那若是封锁全城,能找出来么?又或者你们有什么怀疑对象?”

    众人却都是摇了摇头,白圭开口说道,“大王,洛阳城内各地商贾众多,王室刚刚接手洛阳,便封锁全城,只怕影响太大,再说贼子狡猾,单单封锁全城只怕也是找不出来的。不过白某以为,若是预谋刺杀大王的和刺杀周公的乃是一伙人,只怕是散落在别地的王室旁系子孙,不然若是别人便是刺杀成功也不会名正言顺的得到洛阳,若不是一伙人则就费解了。所以白某想来,应该派人搜索全城最近突然出现的大批外地人,他们定是打着行商的名头进来,却不经营行商之事,细细查来定然能找到蛛丝马迹。并且周公之死也与他们有关系,所以洛阳原有人马都可以利用。”

    白圭的分析确实有道理,听得一群人连连点头,周扁正要开口批准之时,却忽听众人之后有人高叫道,“大王,某有话说。”

    众人回头一看,开口的竟是来了后一直没做声的宁越。明显此人是不同意白圭的说法的,于是众人接着又将目光转向了白圭,后者却是神色自然,拱手道,“宁大夫有何指教?”

    宁越正要回话,不料此时少傅却先发了飙,“宁氏小儿,今日乃是我王室重臣商议大事之时,你为不请自来?来了也就罢了,老夫也是知礼之人,不出手赶你,而你却不知好歹,随意插话,真不将我王室放在眼里么?”

    少傅这人还真是属狗的,见谁都咬一口,不过貌似太后罩着他,并且他始终没产生大的危害,所以周扁也是一直没有将其怎么样,便又将目光投向了宁越,看他如何应付,从这几日的接触来看,此人不光有谋略,还有急智。果然宁越并没将手放下,而是继续行礼,“少傅大人,宁某并非不请自来,而是奉了大王旨意,并且此时插言也是奉了大王旨意,大人勿怪!”

    少傅却是给逗乐了,哈哈笑了两声后说道,“大王何时给你下了旨意,某等却为何都没有耳闻?”

    “昨日大朝会之时。”

    “有吗?”少傅将目光投向了身边太师,“老夫并不记得大王昨日喊过宁氏。”太师想了想也摇了摇头。

    宁越仍是不慌不忙,“太师,少傅,几位大人,昨日太师待大王颁布旨意,说道一干洛阳故周公的旧臣,均各安其职。简单的说就是以前干什么,现在还干什么,对吧,太师大人?”

    这倒是事实,太师不假思索的便点了点头。少傅似乎想起了什么刚要开口,却被宁越抢了先了。“那便是了,宁某以前的职责便是早晚伺候主子,为主子出谋划策。所以依大王旨意,宁某今日便如以往一样,前来听凭主公调遣,为主公排忧。”

    “你!”少傅一下怒了,看来是被驳斥的无话应对了。

    见此,周扁知道该自己出场了,便轻咳一声,又瞪了少傅一眼后说道,“你们不要在这个问题纠结了。宁越乃智谋之士,忠心乃投,乃王室之幸。本王特许期日后朝夕为本王出谋划策。宁卿,方才关于刺客的事你说有话要讲,可是你有什么计策?”

    “回大王,计策倒是目前还没有,倒是线索有一条。”见大王发话了,宁越站起躬身道。“白大夫,你对洛阳满城贵族和大户熟些,可否注意到此次王室重回洛阳,哪一家没有出面迎接或有所表示?”

    白圭倒是一直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本以为别人爱来不来,又或许是一时想不通便不出面,但此时经宁越一提醒,一下便意识到问题的所在了,于是坐在那里板着手指头细细数了起来。一时屋中,除了太师等人不熟悉洛阳情况外,屠平和辛仲力也低头沉思起来,片刻之后却还是白圭先开了口,“若非宁兄提醒,我还一直没注意到,满洛阳城有名的贵族,除了邓氏,还真是一家不落了。”

第一百二十一章 膜拜九鼎() 
果然还是白圭对洛阳熟悉,且又专门负责洛阳的安稳工作,一下就道出了满城有名的贵族中,只有邓家没有出面迎接或有所表示。

    啪啪两声,却是宁越拍了两下巴掌。

    “白大夫好记性,正是邓家。故周公遇刺当晚,夜间伺候的小寺人乃是邓家送入的,据周公老夫人所说,当日先期攻打明宫大门的也有邓家公子在里面。前日见过白大夫后,宁某又专门差遣门人去邓府敲门,却只有一名又瞎又聋的老仆前来开门,故宁某以为,阴谋刺杀大王的事,邓家也脱不了干系。”宁越高声说道。

    在场众人听罢后一下忍不住交头接耳起来,连太师也转向屠平打听起邓家来了。片刻之后,只听司马图猛的一拍大腿,立即将众人的目光吸引了过来,只听司马大人大叫道,“洛阳可有几个邓家?”

    “只有一个,乃是跟随平王东迁的世家之一,怎么了?”辛仲力开口道。

    “那就是了,当日洛阳大乱,我在成周城外设防时,逮着了一名从洛阳往巩邑的家仆,没想打死后却从他身上搜出了洛阳邓家的腰牌,看来多半是给巩邑那边邓家的人报信的,若是巩邑那边得知洛阳举事失败,只怕就不会再铤而走险去刺杀周公了。”司马图恍然道。

    “悲呼,周公!”却是宁越捶胸大喊了一声。

    周扁见状忙安慰道,“宁卿不要悲伤,周公被刺也非王室所愿,此乃命也,非人力可能挽救。只是不知邓氏这么做是出于什么目的,对他有什么好处。”

    “他这么做定然是有好处的,只是我们不知道而已,大王,那凶手仍旧在逃,宁某不能为旧主报仇,实乃心中之恨,恳请我王恩准让小的主持此事,一能为投效王室立下首功,二能安慰旧主在天之灵。望我王怜惜!”说着宁越五体投地,拜倒下来。

    而周扁正是等着宁越开口呢,对于宁越的才干周扁还是很有信心的,而此事交给他也不用担心他敢不尽心,正要借他铲除自己的潜在危险因素呢,于是周扁拍手道,“准!”说罢,又转头看向屠屏,“屠将军,此事就麻烦你派兵卒协助宁氏,务必要尽全力,有什么事多向本王汇报。”

    “是。”屠平答的也干脆。

    到此这几件事也商议完毕了,决定下来便要去实行,于是周扁随着众人一起来到王宫大门,送走了李定和司马图,然后宁越和屠平也忙邓家的事了,少傅却征得大王同意后与冢宰一起挨家挨户拜访满城贵族去了,这也本来就是他二人的职责所在,监甲也去清理周公留下的遗产了。没一会便只剩了太师和白圭二人,周扁本以为没什么事了,不料太师却一本正经的说道,“大王,这王宫虽然多处荒废,就连明堂也是近百年所修,但有一处地方却是始终未衰,那便是王宫内的祖庙,大王不得不去祭拜一番。”

    “祖庙,不是王宫外的太庙么,我们昨日祭拜过了的,还依照惯例,赐给满城贵族胙肉了的。”周扁奇道。这胙肉便是天子拜祭先王所用祭品中的肉类,向来是作为荣耀赐给大臣们的,孔子在鲁国仕途不顺准备出发时,却一直没有动身,弟子们急了便问怎么回事,孔子一直等到过了时辰才叹了口气说道,如今已经过了鲁公赐祭肉的时刻,祭肉却仍然未到,鲁公已经无药可救了,我们走吧。可见在孔子看来,国主将祭品赐给大臣乃是一项重要的礼节,甚至关系到国主的昏庸与否,深知此事的周扁自然不会忽视。

    “大王有所不知,那太庙是平王东迁后所建,是拜祭先王的地方,而祖庙却是周公旦营建洛阳王城时所建,拜祭上天和先祖之地,祖庙的大殿里可是供奉着禹王所铸造的九鼎,大王不可不去拜祭一番啊。”

    周扁一听顿时呆了,九鼎啊,那可是如雷灌顶般的词,相传夏王大禹划分天下为九州,令九州州牧贡献青铜,铸造九鼎,将全国九州的名山大川、奇异之物镌刻于九鼎之身,以一鼎象征一州,并将九鼎集中于夏王朝都城。这九鼎乃是华夏的代名,王权的象征,九州的图册,也是楚庄王饮马黄河,问鼎中原的主角,那自然是要去看的啊,回到东周这么久了,怎么一直将这个给忘记了。于是不由周扁不激动,“真的是九鼎么?真的就在这王宫之内?”

    “那是自然,老夫这便带大王去吧。白大夫想必也是一直未曾去拜过的,便一起去吧。”

    “固所愿也,白某在洛阳多年一直未曾得愿,便劳烦太师了。”白圭拱手道。

    太师笑了笑,一转身做出请的姿势,便带着周扁和白圭向宫门内右手便一侧走去。

    随着太师走去,路上周扁忍不住问道,“这九鼎真的是大禹所铸么,那不得有近千年了?”

    不料太师听了却是猛的止住步子,转头已是一脸厉色,“大王,对先贤要尊敬,要口称禹王。”

    这一刻太师又恢复了作为帝王之师的本色,听见老师训斥,周扁仿佛又回到了自己读小学时,于是周扁吐了吐舌头道,“我晓得了,以后再注意。”

    太师听了脸色又开了来,一脸的和蔼,“走吧,大王,过了这个门便是了,记得每个鼎前都要拜一拜。”

    说着几人便走入了一座小院子,这院子虽不大,但那股苍老之气却更浓,地上的砖都碎了不少,有草丛从中长出,院子的四周有几株老树,长的奇形怪状的,不过这都不是重点,周扁一进院门便被院子北边的一座古老大殿吸引住了。

    这大殿并不怎么高大,残破的墙壁和屋檐,无一不显示着其古老,屋顶上片片瓦片都已不再是青色,而是灰蒙蒙的,瓦片之间或破碎处还有杂草长出,就这么一座破落的大殿,似乎随时都要塌掉一般,但那顽强的木柱顶着的四角飞檐,却仍散发出不怒自威的气势,那故苍老的威严之势令周扁这个现代人却忍不住的想要跪下来拜过一番,才能平息自己的敬仰之情。

    感受到周扁的震惊,太师在一旁解释道,“大王,这大殿乃是武王灭纣之后,定都洛阳所建,专为安放九鼎。其大殿建成后便是这个样子,数百年间未倒,未修葺。我武王子孙,走到此,莫不为先祖之气势所折倒。”

    自己虽是穿而来,当眼前看见这武王遗物时,仿佛一下与那个封神榜中的神话年代拉近了距离,仿佛透过这个大殿一眼便能看见不可一世的武王迁鼎而入,仿佛看见了华夏万国国主齐齐冲武王的威严顶礼膜拜,耸立数百年的大殿尚不倒,我王室后人又何敢有丝毫放松,以愧对先人呢。于是周扁冲这大殿深深的鞠了一躬,身后的太师白圭二人也跟着拜了下去。

    “大王,这大殿分前后两进,前殿宽广,存放这九鼎,后殿高大,祭着我华夏先祖。咱们进去再拜吧。”太师拜完后,直起身子说道。

    “正是如此,光在殿外拜礼,不能体现我等追忆先贤之心,大王请吧。”白圭也跟着笑道,看来一贯沉着的他也有点心急了。

    于是周扁微微一笑率先走入了大殿,顿时一股腐败的朽木霉味传入鼻中,惹得周扁竟忍不住打了几个喷嚏,原来这大殿之内很久未曾上漆,有些木头已经腐乱了。不过周扁却强迫自己快速的适应了环境,因为他一进来就已看见大殿中摆放的大鼎。

    停住喷嚏后,周扁便快步向那些大鼎走去,这大殿内约有二十米见方,横三排竖三列立着九尊大鼎。很快周扁便走到了正对着大门中间的第一尊大鼎面前,只见这大鼎大约有自己两个多高,换算成现代的单位就是大概三米高,鼎下三支脚,正是三足鼎立的由来,这脚大约占鼎全高的一小半,脚上便是鼎身了。而鼎身正上刻着两个大篆字,周扁一时认不出来,便偏着脑袋去看旁边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