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临风启明 >

第75章

临风启明-第75章

小说: 临风启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懂我们的语言?”其中一个洋人问道。

    孙毅带着两个洋人离开了衙门,在路上对洋人说道:“两位,这次肯能是要赔的血本无归了吧。”

    “什么乌龟?”洋人不解的问道,孙毅笑了笑说道:“算了,你们现在是不是没有住的地方了,不如来我这里住一段时间?”

    两个人用孙毅听不懂的语言,嘟囔了一大堆,最后对孙毅说道:“好的,那我们跟你走。”

    其实这俩洋人就是除了跟着孙毅走之外估计是没有别的选择了,孙毅猜这俩货连回家的路费都没有了。

    孙毅带着这俩洋人来到了高升楼,叫了一桌酒席,高升楼的掌柜见孙毅带了这么两个夜叉过来,吃了一惊,不过还是给孙毅安排了一个雅间。

    等菜上齐了,孙毅对着两个洋人说道:“两位是从哪里来的?”这两个洋人说道:“你们应该叫我们叫佛郎机人。”孙毅点了点头,这个时代能过来的人,应该不是西班牙就是葡萄牙的人,连荷兰人都还没开始崛起。

    这是大航海时代最早崛起的两个海上大帝国。

    孙毅说道:“我们大明讲究气节,这就是讲究个贫者不食嗟来之食,说白了也就是不干活不会凭空白拿别人的东西。”

    其中一个洋人对孙毅说道:“我们都是教会的传教士,我可以传教,传播上帝的福音。”

    孙毅淡定的说道:“传教,我可以让你们传教,我甚至可以让你们建一座教堂。”

    “真的?”两个洋人惊讶的看着孙毅,孙毅不知道的时候这两个洋人在整个东南沿海四处找地方,问了多少的地方官,每次一说要传教,几乎都是被赶出来了,所以这两个传教士一听孙毅说可以传教,都激动的不行了。

    孙毅点了点头说道:“对,没错,只要你们能做到我要求的事情。”

    两个洋人说道:“孙,你想让我们做什么?我们都会尽量做出来的。”

    孙毅是想问轴承和弹簧这两样东西的,但是弹簧和轴承是什么意思,连大明的人都不知道是什么东西,更何况是这两个汉语还是三脚猫的洋人了。

    “好吧,两位先跟着我去我家,到了地方之后,我会把工作安排给你们的。”欧洲在中世纪的时候,文化素质最高的人就是教会的传教士。

    既然天上掉下来这两个大馅饼砸中了孙毅,孙毅当然不能放过,要赶紧把这俩货给忽悠到张家庄给养起来。

    孙毅也不打算去找张大小姐了,打算等着俩货吃完之后,就带他们回张家庄,不过这俩货也算是让孙毅开了眼界了。

    在后世自诩为绅士的欧洲人,见到了这些饭菜的时候的吃相实在是惊人,不过孙毅考虑到这两位不会用筷子,可以体谅,但是总不能连问都不问就直接下手了吧。

    看这个样子,孙毅也不知道这俩货已经饿了多久了,孙毅忽然问道:“两位会做钟表吗?”

    孙毅这么一问,其中的一个洋人猛地点头,说道:“路易是会做钟表的,只要有材料,绝对不是问题。”

    既然会做钟表,起码弹簧是可以做出来的,再有就是轴承,孙毅知道这个时代的欧洲,轴承是肯定已经运用了的,否则四轮的马车是不可能能跑起来的。

    这些见过的人,肯定是比大明的这些连见都没见听都没听说过的人要强的多。

    等着两位替高升楼用舌头刷完了最后一个盘子之后,孙毅总算是能拖着这两个货回张家庄了。

    看着有点手足无措的孙毅那个叫路易的洋人不好意思的说道:“孙,实在是不好意思,我们已经很久没吃东西了,所以有点不绅士,请见谅。”

    孙毅摆摆手说道:“没事,两位先跟我回去吧。”

    孙毅叫了一辆马车,两人上了马车之后,问道:“你们的家乡,有四轮的马车吗?”

    两个人点了点头说道:“在佛郎机,只有四轮的马车,不过也确实没有你们这种两轮的马车轻便。”

    孙毅笑了笑说道:“那两位会造四轮的马车吗?”

    孙毅的这个问题一说出来,两人面露难色的瞅着孙毅,过了一会说道:“我们确实不会做,但是我们可以凭着记忆尽量做。”

    听到他们两个这么说,孙毅顿时是泄了气,因为四轮马车这种东西,如果在大明就有会造的人带过来,肯定在大明会广泛应用,因为限制大明商品经济发展的很大因素就是运输成本,将大明的资本给限制在了一个又一个狭小的区域里。

    孙毅带着两个人回到了张家庄,带他们到了铁匠的营地里,这里几乎汇聚了周围各个县城的名气最大的铁匠,孙毅对铁匠们说道:“各位请按照这俩洋人给的图纸打点东西,过几天我在把图纸送过来,今天把他们带过来给各位见个面。”

    孙毅把这俩洋人安排在了铁匠们的旁边,除此之外孙毅还安排人开始搜罗铜匠之类的人。

    毕竟这些西洋的东西,有了这些技术之后,孙毅的阻力会减少许多。

    孙毅找了几个学徒跟着那个路易专门的学习铸造铜表的工艺,孙毅要尽快的把这些技术给留在大明。

    这俩传教士倒是天天的在问孙毅什么时候可以开始传教。

第159章 资金问题() 
孙毅哄着俩洋人说道:“你们两位还是先安心的在这里住下,等过一阵子我去县城附近帮你们找一块地。”

    路易无奈的说道:“好吧,孙,希望你是一个信守承诺的人。”孙毅心里暗自说道:“我只承诺让你们传教建教堂,可没跟你承诺一定会有大明的人来信教。”

    孙毅把这两个洋人忽悠到了张家庄之后,就直接躲进了县城里,不过毕竟最近孙毅的事情比较多,孙毅也有说辞。

    孙毅这次进城则是找到了李琼,孙毅到了之后,李琼对孙毅说道:“我把锦衣卫的人派出去找了一波之后还是没有找到老道长的消息。”

    孙毅皱着眉头,实在是想不起来空隐能去哪,但是孙毅忽然就发现了一件事,孙毅竟然想不起来空隐的任何一个在张家庄之外的朋友。

    孙毅对于空隐的记忆只有在张家庄之后,而这一段的记忆来自那个道号叫做灵逸的小道士。

    孙毅叹了口气说道:“找不到就找不到吧,只要他平安无事就好。”

    孙毅叹着气就想离开李琼这里,不过李琼却拿出了一样东西,孙毅接过来一看,竟然是那块孙毅之前交给陆炳的腰牌。

    李琼对孙毅说道:“大都督让卑职通知镇抚,虽然镇抚不想在京任职,那大都督可以让镇抚先挂职,拿着这个在地方上会方便许多。”

    孙毅拿过了腰牌,李琼又递给孙毅一封信,李琼说道:“这个是宁安公主给您的信。。。。。。”

    孙毅瞅着腰牌又看了看信,想了一会之后,顺手把信撕掉了,对李琼说道:“你帮我回复宁安公主,就说我们不是一个世界的人,自此自是不必在相见。”

    孙毅叹了口气,随手将信扔进了垃圾桶,陆炳既然给孙毅腰牌,自然是有想让孙毅办的事情,只是这个老狐狸现在还没说,等过几天就会通知自己了,孙毅觉得与其现在自己装模作样的把腰牌退回去,还不如早拿过来,没准还能多占点便宜。

    离开了李琼的住处之后,孙毅找张大小姐和刘小姐去商量推出新产品的事情,孙毅其实也不知道这个张大小姐是凭什么把生意做得这么大。

    原本孙毅只是以为这俩小妮子只是凭着自己手头上的银子多,生生的砸银子挤垮了几个竞争对手,但是在山西那一趟走下来,孙毅发现,似乎这两个丫头确实是特别有商业头脑。

    但是孙毅也知道这俩丫头致命的弱点在哪里,也就是这两个丫头根本不懂得如何与官场上的人打交道,如果她们两个是在二十一世纪,孙毅保证假以时日她们两个将是能打出一片天下的女强人,但是这是大明,这两个丫头的行为就有些危险了,一个在朝廷没有任何后台的商人,绝对是各路人马眼里的一块大肥肉,现在她们只是被人在养膘罢了,等到了何时的时候,等着她们的就是家破人亡。

    孙毅到张大小姐府上的时候,这两个丫头正商量着羊毛大衣生意,一边试穿新款的大衣。

    不过张大小姐的脸色似乎不是很好,孙毅问道:“是谁惹了咱们的张大小姐了啊?”

    张大小姐叹了口气说道:“没工夫跟你瞎胡闹,咱们可能碰上大麻烦了。”

    孙毅一愣,问道:“碰上什么大麻烦了啊?”

    张大小姐说道:“咱们在山西的羊毛生意最近的绵羊羊毛是越屯越多,我已经把这几个月做生意得的银子全都砸进去了,把工厂愣是扩建了一倍,现在成了囤积了大量的商品了。”

    孙毅一愣,现在夏日炎炎的,羊毛大衣这个东西绝对不是旺季,只是现在新品上市,通过预售,还是能卖出去一点,但是羊毛越屯越多孙毅倒是没想到。

    孙毅万万没想到的是,整个蒙古现在有多少的绵羊,这些羊还需要多久才能把蒙古草原给啃光。

    孙毅对两个小妮子说道:“你们现在应该赶紧开拓一下市场,去江浙一带卖这些货啊。”

    江浙市场算是大明最广阔的市场了,首先江浙绝对是大明最富裕的地区,其次江浙是最喜欢接受外来事物的地方,所以开拓起来比较方便。

    张大小姐和刘小姐皱着眉头说道:“我们又不傻,当然知道得赶紧往外卖,我们打算在应天府,顺天府,还有辽东都开上几家铺子,但是这些铺子运营起来总得需要时间,就算是这几个地方都同时开始准备,那也得有几个月的时间啊。”

    孙毅皱着眉头问道:“你们现在手头上的银子还能撑多久?”张大小姐脸色不是很好,只是说道:“不清楚,毕竟蒙古还有多少羊毛我们也不清楚,不过几个大的部落都来过了,应该没有多少,主要就是纺织这边的成本,最多还能撑个两个月吧。”

    原来张大小姐把山西那边的纺织厂扩建了一倍,工人的人工成本自然是扩大的不少,而且施工和拿地也比之前的时候高了不少,孙毅终于算是吃到了自己炒高的地价的苦头。

    但是孙毅知道如果张大小姐撑不住了,等着山西的将是历史上第一次经济泡沫的破裂,到时候朝廷迫于压力即便是有人说话,恐怕也救不了这两个小丫头了。

    孙毅说道:“那就赶紧派人去把铺子开起来,再有就是实在撑不住的时候,来荣昌这边借,不过荣昌这边因为新开了几个项目,余钱可能不会太多,最多是那几万两卖给京城勋贵们的水泥专利钱。”

    这也是孙毅给英国公还有徐延德他们的主意,把京城的大部分勋贵都给拉了进来,这样孙毅拿到的钱也多了,而且对于他们来说也是多了一个小风险来钱多的一门生意摊下来每家不过是拿了几千两银子,对于他们来说,这不过是一家之主过一次生日的花费罢了。

    张大小姐对孙毅还说了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新到任的太原知府和山西巡抚最近似乎并没有之前的时候那么支持她们了。

第160章 铤而走险() 
而此时,由于东南战事频繁,不少原本走松江府直下福建的商队,不少都改道南昌,自江西南下到福建和广州,因此连安仁县境内也多了不少来往的客商。

    其实之前很早就有不少的商人想要在孙毅这里买到水泥的配方,但是孙毅一概没有将配方出售。

    孙毅忽然就想到了一个短时间内可以将水泥还有钢筋水泥建筑推广开来的办法,孙毅按照后世各大集团分地区代理的办法,打算通过契约的方式把各个地区的水泥生产权给卖出去,而且孙毅一点也不怕水泥这个东西流传到蒙古去。

    因为一旦蒙古人用了水泥,就得固定下来,在草原上定居,一旦定居了,蒙古人就再也不是当年那些纵横欧亚大陆的成吉思汗的子孙了。

    想到这里,孙毅赶紧就去找来了李狗剩,孙毅知道现在无论是荣昌还是山西的羊毛纺织生意,都是需要大量的现银投入,一旦这些集团能够自负盈亏之后,这两大集团将会真正的改变整个大明。

    孙毅在张大小姐这里闲聊了一会之后就赶紧离开了,孙毅找到了李狗剩,要他去联系来往的客商,要公开发售水泥的生产配方。

    水泥的暴利是这些商人有目共睹的,但是他们不知道的是孙毅已经把配方卖给了京师的勋贵们。

    李狗剩对与孙毅这种把自家下金蛋的老母鸡送给别人的做法十分的不理解,毕竟水泥厂的利润是有目共睹的,不过没办法,孙毅吩咐下来了,李狗剩只能照做。

    高升楼的新址是孙毅比较关心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