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 >

第338章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第338章

小说: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司马元显单骑逃往司马道子的东府避难,而身边只有张法顺一人追随。

    更让会稽王父子绝望的是,当初那些吹捧他们、奉承他们、谄媚他们的公卿大臣,如今全统统袖手旁观,没有一个人愿站出来帮他们。

    司马元显抱着司马道子大腿哭个不停,全然没了取代其父、执掌大晋时的意气风发。

    唉!真是风水轮流转啊,会稽王怎么也没想到,他们父子也有山穷水尽的时候。

    面对惊慌失措的儿子,司马道子唯有落泪而已,再无一言。

    得知前锋已击溃禁军主力,桓玄当即率大军主力急进,走到新亭时停了下来。

    新亭位于今南京市雨花台区,是六朝时期国都建康南部重要的军事堡垒,是为建康宫城的南北门户。

    新亭西临大江,这里风景秀美、风光奇特,东吴时原是饯送、迎宾、宴集之所。

    但到了东晋,新亭作用发生了质变,这是由其本身地形以及地理位置所决定。

    南北朝时,凡上流举兵下都,必经新亭。

    晋元帝定鼎江东时,在王导辅佐下,曾在新亭与南北世家有过一次重要会谈。

    在那一次聚会上,南北世家达成妥协,在众世家共同拥戴下,司马睿正式成为江东主人。

    从此,东晋政权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一步步建立起来。

    而今天新亭再次迎来一位风云人物——南郡公桓玄,此时桓玄可谓是志得意满。

    战前他怎么也没想到起兵举事竟会如此顺利,除了跟司马尚之小战一场外,剩下几乎是一路横扫般抵达京师。

    刚一进驻新亭,桓玄便命卞范之带人去逮捕会稽王父子。

    卞范之离开不久,天子使臣黄门郎王谧来到新亭拜会桓玄。

    与王谧密谈后不久,桓玄率军正式进驻京师建康。

    天子当即下诏免除会稽王父子一切职务,并任命桓玄为总百揆(统管文武百官)、侍中、都督中外诸军事、丞相、录尚书事、扬州牧,兼徐州刺史,其余荆州、江州刺史不变。

    而后又加黄钺、羽葆鼓吹、班剑二十人,设置左右长史、司马、从事中郎四人。

    上殿时,允许其带全副武装的甲士二百人担任护卫。

    桓玄将扬州、徐州刺史拿到手后,又任命哥哥桓伟为荆州刺史,堂兄桓谦为尚书左仆射、加中军将军。

    任命桓谦之弟桓修为都督六州诸军事、右将军、徐州兖州刺史、假节。

    任命通风报信的堂兄桓石生为前将军、江州刺史;卞范之为建武将军、丹阳尹。

    其姐夫殷仲文也被桓玄任命为侍中、兼领军将军。

    桓玄除了在朝廷内外大肆安置自己亲信外,对于改投自己的世家名士、朝廷大臣,也都委以重任。

    比如王谧,因其与桓玄交好,直接从黄门郎一路高升至中书监,领司徒,封武昌县公。

    在此前后,世家名士羊孚也从京口前来投奔桓玄。

    羊孚从小与桓玄交好,此时正任兖州别驾,听说桓玄攻入京师,立即从京口跑了回来。

    除了这些故旧之外,对于曾经一些仇人,桓玄也表现出宽宏大量。

    数年前,年轻气盛的桓玄,在当时的荆州刺史殷仲堪面前跃马挺枪。

    殷仲堪的参军刘迈曾指斥桓玄,差一点被桓玄派人所杀。

    没想到今天再见到刘迈,桓玄不仅没有怪罪对方,还对其委以重任。

    桓玄此举乃是为了安抚京师内各个世家大族,因为王谧、羊孚、刘迈等人几乎代表了目前京师中各个派系。

    而各个门阀士族其实也愿意看到桓玄驱除司马道子父子专权,恢复司马氏与各个门阀之间共治的局面。

    但显然他们都小觑了桓玄,如今桓玄只是初来乍到,不敢将野心暴露出来,才不得不伪装成一幅礼贤下士的样子。

    其实在桓玄内心,他早巴不得马上取代晋室,篡权上位。

    但不管怎么说,至少到目前为止,桓玄做得十分出色,赢得了朝野内外一致称赞。

    连后世史书都称,桓玄初入京师时,斥去奸佞,提拔贤才,京师上下都十分高兴,都希望他能结束当前混乱局面。

    得志后的桓玄动作迅速,立即对司马道子父子一党展开清算。

    数日后,也就是在桓玄进入京师的第四天,有人举报会稽王司马道子酗酒、不孝,按照法律,应当被斩首。

    随后天子下诏,将司马道子流放到新安郡,并斩杀司马元显以及包括世子东海王司马彦璋在内的六个儿子。

    除此之外,谯王司马尚之、张法顺、太傅从事中郎毛泰及其弟弟游击将军毛邃、太傅参军荀逊、吏部郎袁遵等会稽王同党悉数被杀。

    司马尚之二弟、丹阳尹司马恢之,三弟、辅国将军司马允之,毛泰的四弟、太傅主簿毛遁等人则被流放广州。

    原朝廷重臣中,除了王珣、车胤、谢靖、王珣等人因病或其他原因侥幸逃过一劫外,大部分人都被桓玄问罪,或罢官去职,或流放外地。

    即使将司马道子流放外地,桓玄依然无法完全放心。

    为了永绝后患,桓玄派人将司马道子、司马恢之、司马允之等人诛杀在流放途中。

    原本桓玄还要诛杀王诞,却被桓修等人苦苦求情,又说出王诞曾求情的经过,他这才赦免了王诞,只是将其流放广州了事。

    桓玄在流放了会稽王后,又将其诛杀,可谓狠毒。

    而朝野内外看到桓玄大肆株连,顿时人人自危,连刚刚被罢免了司徒职位的琅琊王也是惶恐不安。

    只不过如今桓玄掌权,他再也不能随意出入宫中,无法向刘穆之讨教对策。

    可他哪里知道,当桓玄入主京师后,刘穆之早将琅琊王抛之脑后,如今正一门心思地要帮河西弄到出征益州的大义。

第542章 王谧再助() 
p

    王谧这个人虽然没什么过人才能,但其看人眼光一流,投机做官更有过人之处。

    在众多投机钻营者之中,王谧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

    他具有敏锐嗅觉、超常眼光,是一个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聪明人。

    值此之时,桓玄已成功取代会稽王执掌朝政。

    此时,有很多人对桓玄趋之若鹜,唯有王谧看透了桓玄本质,认定桓玄不会长久得势。

    正是有了如此认识,使得王谧哪怕深受桓玄重用,他依然有意无意地跟桓玄一党划清界限。

    在朝廷堂上,他更是一味顺从、附和桓玄,却从主动表态。

    同时为了生存,他使尽各种手段讨桓玄欢心,又用歌功颂德来博取桓玄青睐。

    于是,当很多人都倒霉时,只有他依然风光无限。

    虽然这样看起来很没节操,也被很多大臣暗暗鄙视,但这一招十分赢合桓玄口味。

    这让王谧在桓玄入主京师后不仅没有受到冲击,反而愈发混得如鱼得水。

    没过多久,便荣升中书监,再升司徒,顿成朝廷重臣。

    一时之间,王谧成为朝中冉冉升起的政坛新星。

    外圆内方、与人无忤是王谧的处世哲学,曾经帮他屹立官场数十年不倒。

    表面看,王谧八面玲珑、左右逢源,几乎与任何人没有矛盾,还在达官贵人中拥有极好口碑。

    但实际上,王谧很有自己想法,只是极少能被外人看明白罢了。

    然不巧的是,刘穆之恰恰是能看透王谧心思的人之一。

    王谧这个人最大软肋便是琅琊王氏,不管他左右逢源也好,与人为善也罢,统统是为了让王家有个良好环境。

    因此,王谧看得十分清楚,与桓玄交好只能保王家一时平安。

    若想让琅琊王氏长久富贵,还得抱紧雍王或刘裕这两根粗大腿。

    这天,王谧刚下朝归来,刚要抬腿向后院走去,却见儿子王球拦住了去路。

    “怎么?你有事?”

    “禀父亲,河西刘穆之拜见。”

    “什么?刘穆之来了?他人呢?”

    “正在厢房等候。”

    听说刘穆之来找,王谧心中猛地一跳,疾步向厢房走去。

    他如此着紧刘穆之,自是因为对方背后杵着雍王。

    在王谧心目中,雍王卫朔无疑是目前最粗壮的大腿,比桓玄粗得多,也是日后琅琊王氏最可靠的退路。

    来到厢房内,王谧不顾身份尊贵,笑盈盈地招呼刘穆之,丝毫未因荣登司徒而怠慢对方。

    两人并肩拾阶而上,重新来到客厅坐定。

    刘穆之拱拱手,向王谧表示祝贺。

    “恭喜王大人荣升司徒。”

    “道和你这是在笑话老夫么?”

    “说实话,老夫颇有自知之明,这次荣升司徒不过是南郡公安抚世家之意罢了。”

    升了官,王谧固然很高兴,但他始终保持着清醒,为人处世依然十分低调。

    闻言,刘穆之拊掌大笑道:“果如雍王所言,王司徒一如既往的谦虚、低调。”

    “不知道和今日前来所为何事啊?”王谧笑着问。

    自打上次王谧暗中帮了卫朔一把后,从此王谧算是跟河西扯上了关系。

    王谧需要提前投资,以确保将来家族有后路可退。

    而河西更需借琅琊王氏影响力,来为自己谋取利益。

    站在王谧角度来说,他并不怕河西开口,反倒怕河西对他无动于衷。

    因此,当他得知刘穆之来访时,心中别提有多激动了,比当上司徒还兴奋。

    刘穆之没有回应王谧,而是端起茶盏喝了口茶水,问了一个极其敏感的问题。

    “敢问司徒,您如何看待南郡公?”

    此时王谧已对桓玄失去信心,闻言不住地摇头叹气。

    “南郡公不是成大事之才。”

    “刚开始还像个样子,可这才过了多久?便开始排斥异己、堵塞贤路,跟会稽王父子乃一丘之貉。”

    “如今朝野内外看似大局已定,实则危机四伏。”

    “东南刘裕、西南毛璩等各地诸藩,哪一个是好惹的?”

    “南郡公若不自矜,难保不重蹈会稽王覆辙。”

    “司徒,假若……假若将来西南乱了,不知河西能不能借机入主蜀地?”

    王谧头脑何其敏锐,他一下子从刘穆之这句话中猜到了河西真正目标是什么,心中不由掀起滔天巨浪。

    怪不得至今河西也没有对荆扬冲突发表过任何看法,原来雍王正盼着江东大乱,好让他谋取天府之国。

    王谧既忐忑又兴奋地问:“不知雍王打算让老夫做些什么?”

    “雍王有话让在下转告司徒,想让您帮河西拿到征讨蜀中的大义。”

    “难得雍王打算站到桓玄一边?”王谧皱眉道,他以为河西要征讨毛璩。

    “不不不,司徒误会了,雍王岂会跟桓玄同流合污?”

    “据可靠消息,蜀地即将大乱,毛刺史恐命不久矣,河西只是想助朝廷平乱而已。”

    王谧骤闻蜀中将乱,颇感意外。

    他有些不安地站起身来,大厅内来回踱了几步。

    途中,他骤然转身看向刘穆之道:“请道和放心,某会想法促使雍王达成心愿。”

    刘穆之忙起身称谢道:“让司徒费心啦。”

    ……

    在处置完会稽王一党后,桓玄继续拨乱反正,又要求天子给王恭平反昭雪,下诏追赠王恭为侍中、太保。

    距今为止,对于桓玄来说,一切都进行得十分顺利。

    连原本没什么把握的战争,也轻易地击败了对手。

    更让桓玄高兴的是,在他刚刚拿下京师,天师道叛军便对刘裕部展开了猛烈攻势。

    据说,最后是靠刘裕大发神威,一人斩杀了近千叛匪,才最终击退了长生军。

    但北府兵也因此损失惨重,暂时无力发动反击。

    本来桓玄还担心刘裕北上勤王,如今好了,对方被天师道死死缠住,再无暇顾及建康。

    没了刘裕威胁,桓玄愈发志得意满,随后他让出了丞相、荆州、江州、徐州刺史的职,改任太尉、都督中外诸军事、扬州牧、兼豫州刺史,总百揆,增班剑为六十人,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奏不名。

    为了迷惑外人,他又任命天子弟弟琅琊王司马德文为太宰,并大赦天下。

    等处理完朝中诸多大事,桓玄准备效仿其父桓温,驻军姑孰遥控京师。

    于是他下令在姑熟大兴土木,修建华丽府邸,准备过些日子离开建康,前往姑熟。

    ……

    自孝武帝司马曜死后,东晋政局一直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先是王恭两次起兵,后是孙恩之乱、桓玄崛起,至今司马道子被杀。

    江东百姓早已厌倦了战争,一心指望着桓玄能够让国泰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